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相交损伤顺序的法医学探讨
1
作者 杨海怀 温扬帆 +2 位作者 黄河 赵亮 谢志钦 《刑事技术》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相交骨折线的研究比较成熟,其理论依据也充分,但对相交创口、皮下出血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实际检案过程中对相交骨折、创口、皮下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他们顺序表现的各自特点和推断依据。研究发现截断处骨折线的形成存在先后... 相交骨折线的研究比较成熟,其理论依据也充分,但对相交创口、皮下出血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在实际检案过程中对相交骨折、创口、皮下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研究他们顺序表现的各自特点和推断依据。研究发现截断处骨折线的形成存在先后顺序,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后形成,截断之处很可能不是外力直接作用点;未被截断的相交骨折线同时、先后形成均有可能,对合后的相交骨折线错位明显的后形成;相交创口因创缘、创腔截断、错位,或是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先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表现为变形或被截断;即被截断的骨折线、创口往往较后形成,医源性的有意截断的后形成,较早形成的皮下出血更容易被截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相交损伤顺序 骨折 创口 皮下出血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田序伟 马爱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32期59-60,共2页
目的在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影像中心2012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其MRI检查资料,再根据骨折分型标准观察患... 目的在对胸腰椎骨折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进行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影像中心2012年9月~2015年9月接收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其MRI检查资料,再根据骨折分型标准观察患者MRI信号和损伤等级间的客观联系。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中,患者损伤等级和MRI显示的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呈现出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采取MRI方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即可清晰显示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顺序以及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损伤顺序 诊断意义
下载PDF
逆损伤顺序复位固定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疗效分析
3
作者 顾翔 陈优民 +1 位作者 陈林 赵乐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7期4035-4036,共2页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43例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均采用逆损伤顺序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对患者术后12个月时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8.4%,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采用逆损伤顺序... 选取需手术治疗的43例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患者,均采用逆损伤顺序进行复位固定治疗。结果本组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对患者术后12个月时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8.4%,且无并发症发生。手术中采用逆损伤顺序复位固定Lan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顺序 踝关节骨折 复位固定
下载PDF
浅谈损伤顺序的分类
4
作者 王兆奇 何强强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z2期-,共1页
在命案现场(包括人体伤害现场),损伤顺序的确认极具侦查及诉讼价值. 1 损伤的时间顺序 损伤时间顺序是按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皮肤擦伤面低于周围,皮肤湿润,一般未超过2h,如伤面已干燥结痂,呈淡黄褐色痂皮,伤后约3~24h,如伤面已... 在命案现场(包括人体伤害现场),损伤顺序的确认极具侦查及诉讼价值. 1 损伤的时间顺序 损伤时间顺序是按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的.皮肤擦伤面低于周围,皮肤湿润,一般未超过2h,如伤面已干燥结痂,呈淡黄褐色痂皮,伤后约3~24h,如伤面已与周围皮肤等高,伤后约12 ~ 48h之间,如痂皮周围开始翘起,伤后约3~7d,痂皮完全脱落,伤后约7 ~ 12d,大面积擦伤如继发感染,则愈后需2周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损伤 损伤顺序 时间顺序
原文传递
中小跨径桥梁地震作用下横向损伤模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冲 王克海 +1 位作者 惠迎新 吴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为研究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延性抗震设计方法与考虑支座摩擦滑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异,采用Open See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对一简支变连续梁桥进行了非线性增量时程分析,对比研究桥梁支座、... 为研究横桥向地震作用下板式橡胶支座对桥梁抗震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传统延性抗震设计方法与考虑支座摩擦滑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差异,采用Open Sees软件建立桥梁有限元模型,对一简支变连续梁桥进行了非线性增量时程分析,对比研究桥梁支座、挡块和桥墩的受力性能,并根据延性系数对桥梁各构件的损伤顺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按传统延性体系设计时,桥梁破坏首先从墩底开始,在大震作用下会造成墩底发生严重损伤;考虑支座摩擦滑移时,桥梁损伤首先是支座和挡块的破坏,然后是墩柱发生损伤,支座摩擦滑移后可大大减小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地震力,大震下桥墩保持弹性或只发生轻微损伤,建议桥梁抗震设计时采用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橡胶支座 破坏模式 摩擦滑移 损伤顺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