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害控制手术治疗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孙赳 杨雪 +3 位作者 屈金权 杨欣悦 李佳佳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10-417,共8页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 目的观察损害控制手术(DCS)与传统手术对于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本文前瞻性研究,将30头10~12周龄健康长白仔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分别为高原致伤组(HI)、高原致伤+传统手术组(HIT)、高原致伤+DCS组(HID)。通过将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设置舱内海拔6000 m,气压约4.7 kPa,温度(8±2)℃,模拟高原低压、低氧、寒冷环境]48 h,并使用警用制式QSZ92式手枪,9 mm手枪弹射击脐水平后方2 cm,右侧腹壁皱襞下缘交界处目标点制作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模型。HI组受伤后予以伤口包扎后观察处理。HIT组伤后4 h予以断裂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后行肠管端端吻合的传统手术治疗。HID组伤后4 h行断裂小肠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连续多处穿孔小肠或缺血坏死小肠切除,近端置入减压管,远端小肠封闭的DCS治疗。分别观察并比较各组伤后不同时间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手术相关指标,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IL-6、TNF-α、ALT、AST、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结果HIT组和HID组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肠系膜损伤、结肠破裂、弹孔直径、腹腔积血无明显差异(P>0.05)。HID组12 h开始呼吸(25.2±4.0)次/min、心率(129.9±9.8)次/min、体温(38.3±0.6)℃显著低于HI组[呼吸(38.7±4.7)次/min、心率(150.3±8.6)次/min、体温(40.2±1.0)℃]和HIT组[呼吸(32.0±4.0)次/min、心率(143.6±11.4)次/min,体温(38.8±0.6)℃];HID组48 h体温低于HIT组[(38.3±0.6)℃vs.(39.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体征更快达到平稳状态。HID组的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短于HIT组[(46.00±9.37)min vs.(146.00±14.68)min、(26.20±4.24)min vs.(46.10±3.84)min、(45.40±3.03)min vs.(95.70±3.30)min、(96.90±4.48)min vs.(198.20±4.80)min、(27.90±7.80)h vs.(47.99±5.41)h];术中失血量及输液量少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WBC(18.4±4.8)×10^(9)/L、NEUT(3.3±1.1)×10^(9)/L、IL-6(110.4±8.7)pg/mL、TNF-α(288.5±16.4)×10^(9)/L低于HI组[WBC(56.6±9.3)×10^(9)/L、NEUT(24.0±4.4)×10^(9)/L、IL-6(158.8±16.0)pg/mL、TNF-α(425.4±35.3)pg/mL];HID组WBC和NEUT于12 h起低于HIT组;IL-6于24 h起低于HIT组;TNF-α于48 h起低于HIT组(P<0.05)。HID组12 h开始ALT、AST低于HI组[(88.4±9.9)U/L vs.(138.1±14.4)U/L、(110.4±8.8)U/L vs.(210.1±11.6)U/L];HID组24 h开始ALT、AST低于HIT组[(66.6±14.0)U/L vs.(82.0±8.3)U/L、(96.4±8.9)U/L vs.(10^(9).7±9.9)U/L],P<0.05。HID组术后发热、切口出血、切口皮肤淤斑、肠漏发生率低于HIT组(P<0.05)。HI组、HIT组、HID组72 h存活率分别为60%、70%、100%。HID组生存曲线优于HI组(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伤后早期行DCS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加快麻醉苏醒,促进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及活动,降低手术并发症,改善仔猪生命体征、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存时间,提示DCS是早期治疗高原寒冷环境腹部枪击肠管贯通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管贯通伤 枪击伤 损害控制手术 高原寒冷环境
下载PDF
经皮克氏针固定在急性不稳定型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中的应用
2
作者 罗裕强 马滚韶 +1 位作者 徐勤 罗焕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7-271,278,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在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采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技术进行“损害控制”的23例...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在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损害控制”应用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3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运动医学与足踝外科采用经皮克氏针胫距跟临时固定技术进行“损害控制”的23例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8~78岁,平均44.6岁。跌倒扭伤7例,运动伤5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Tscherne分型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7例。C型臂X线机下手法复位,于足底经皮从远端向近端跨胫距跟关节纵向置入1枚2.5 mm及1枚2.0 mm克氏针。记录患者从Ⅰ期克氏针固定手术至Ⅱ期内固定手术的天数及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记录足踝结局评分(FAOS)。结果本组患者均未发生皮肤坏死、针道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Ⅱ期内固定等候天数为(9.5±2.5)d,术后12个月FAOS为(85.8±4.6)分。结论经皮克氏针胫距跟固定应用于急性闭合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并适宜推广的“损害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损害控制 克氏针固定
下载PDF
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均 姜娇萍 许妍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就诊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协同激励护理... 目的:探讨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就诊的10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协同激励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损害控制。比较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激励护理 损害控制 围术期护理 四肢骨折
下载PDF
多学科应用损害控制性策略救治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赳 杨欣悦 +2 位作者 李佳佳 屈金权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787-792,共6页
肝损伤发生率在腹部创中位居第二,严重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及并发症高。在发展中国家,肝损伤以腹部穿透性损伤常见,在发达国家中,肝损伤以腹部钝性损伤常见。损害控制性策略应用于腹部创伤,降低了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对肝... 肝损伤发生率在腹部创中位居第二,严重者病情危重、复杂,病死率及并发症高。在发展中国家,肝损伤以腹部穿透性损伤常见,在发达国家中,肝损伤以腹部钝性损伤常见。损害控制性策略应用于腹部创伤,降低了严重肝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对肝损伤入院前后管理流程中涉及多学科诊断及处置的损害控制性策略进行综述,阐述损害控制性策略治疗腹部创伤中肝损伤的应用进展及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多学科协作 损害控制性策略
下载PDF
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锋 陈锋 +5 位作者 吴航 许兆坤 宋丽梅 韩思齐 赵子贤 余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 :为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高仿真生物模拟人系统构建一个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其次,基于Faster R-CNN构建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然后使用损害控制手... 目的 :为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基于高仿真生物模拟人系统构建一个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其次,基于Faster R-CNN构建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然后使用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中的训练集数据进行训练。最后,采用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对手术器械检测模型的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在损害控制手术视觉数据集中,基于Faster R-CNN构建的手术器械检测模型检测手术剪、镊子、持针器、止血钳、明胶海绵及手术刀6种手术器械的mAP为79.0%,模型的整体性能较好。结论:提出的基于Faster R-CNN的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能够实现损害控制手术器械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检测 开放性外科手术 损害控制手术 Faster R-CNN
下载PDF
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3年第1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自我效能、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自我效能评分显著提升(P<0.05)。观察组干预后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7 d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护理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损害控制 精准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损害控制在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蔡丽萍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5期59-62,共4页
目的 分析损害控制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12例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 分析损害控制对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112例进行骨折手术治疗的高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损害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疼痛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总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层面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龄重度OVCF围术期患者施以损害控制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围术期 损害控制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杨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29-0131,共3页
对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22年内在我预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 对高龄髋部骨折应用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2022年内在我预案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和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有助于改善并发症和手术指标,增加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髋部骨折 手术室损害控制护理 常规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骨科损害控制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玉良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探索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25例获得10~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其中... 目的探讨应用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下肢多发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探索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25例获得10~2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例,骨不连1例,经再次手术后10个月骨折愈合。1例小腿严重毁损伤行截肢术,2例有膝活动受限,1例踝关节关节活动受限。开放性骨折出现创面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肺部感染各1例,经相关治疗后均治愈。死亡2例,死亡组ISS平均值42.5分,病死率7.4%。结论骨科损害控制理论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能有效抢救生命,减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骨科损害控制 多发伤 多发骨折 下肢
下载PDF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杨帆 白祥军 +3 位作者 刘开俊 宋先舟 田利华 汤曼力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 目的研究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比较损害控制组和常规方式两组间"致死性三联征"和其他相关生理指标恢复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损害控制组患者重要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常规方式组显著性缩短,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且病死率较常规方式组低(P<0.01)。结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应用损害控制理论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复,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损害控制 休克 三联征
下载PDF
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 被引量:23
11
作者 吴雪晖 罗飞 +3 位作者 谢肇 王序全 侯天勇 孙东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治疗下肢多发性骨折的作用。方法从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应用损害控制策略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无死亡,2例因伤情严重而截肢,2例多发伤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开放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经治疗病情稳定后行Ⅱ期手术,效果良好。1例发生骨不连,经再次手术后骨折愈合,5例有膝、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损害控制技术主要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的救治,而将其应用于下肢多发性骨折的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多发性骨折 下肢
下载PDF
大出血的损害控制性复苏——挽救战伤伤员的关键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连阳 李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5-1028,共4页
战伤包括不可救治(NS)和可救治(PS)两类,美军的资料显示PS中大出血占90.98%,提升战伤救治能力的重中之重是救治大出血。本文重点介绍了战术阶段和紧急救治阶段控制躯干及交界部位战伤所致的不可压迫性出血(NCH)的外科技术,以及损害控制... 战伤包括不可救治(NS)和可救治(PS)两类,美军的资料显示PS中大出血占90.98%,提升战伤救治能力的重中之重是救治大出血。本文重点介绍了战术阶段和紧急救治阶段控制躯干及交界部位战伤所致的不可压迫性出血(NCH)的外科技术,以及损害控制性复苏伤员的识别、野战输血流程和新鲜全血输注等损害控制性复苏策略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 大出血 损害控制性复苏 外科止血
下载PDF
损害控制策略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胡方勇 朱海东 徐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DCS)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126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一般损伤组... 目的探讨应用损害控制策略(DCS)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的治疗效果,总结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7月期间126例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一般损伤组(ISS≤35分)67例和严重损伤组(ISS〉35分)59例,其中对59例严重损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占46.8%。复苏期间监测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同时对两组腹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亦进行比较。结果复苏期间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清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凝血功能进行监测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DIC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比较,结果亦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以腹部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中,合理实施损害控制策略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和剖腹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率;准确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快速有效的简化手术、ICU复苏支持和恰当无延误地实施再手术是DCS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策略 腹部损伤 多发伤
下载PDF
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福洪 廖华 +3 位作者 朱静 何海山 李晖 陈雪洁 《创伤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 目的研究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对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合并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患者,其中2012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传统常规手术治疗42例(常规手术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34~53岁,平均45.1岁;2015年1月—2017年6月接受基于损害控制理论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38例(分期手术组),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5~55岁,平均46.1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情况。结果分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常规手术组为45.2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手术组恢复优良率为86.11%,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确定性手术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体温(T)及p H水平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分期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分期手术组患者入院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显著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输血量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损害控制的分期手术方案能显著降低不稳定盆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多发伤 损害控制 分期手术
下载PDF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熊雁 杜全印 +3 位作者 孙红振 王子明 吴思宇 王爱民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 地震 创伤与损伤 自然灾害
下载PDF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庚启 王黎明 +5 位作者 谢林 贾晋辉 洪友松 席志鹏 康然 陈方庆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8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8例(平均ISS>27分)的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8例中36例创伤性休克得到纠正,6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于入院后2h内,3例因严重颅脑损伤死于入院后5~11h,2例因ARDS死于术后2h,1例于伤后6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1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2例行截肢术,3例轻度跛行,行走时疼痛。结论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有助于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救治,对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害控制外科 骨折 多发伤
下载PDF
损害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分阶段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鹤鸣 吴航滨 +8 位作者 张长春 徐学武 姜福全 赵燕 李亚强 任鸿昌 付自臣 孙培鸣 刘祎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全过程分阶段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院内急救与复苏、急诊手术与ICU监护、计划性再手术等不同阶段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救治情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全过程分阶段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院内急救与复苏、急诊手术与ICU监护、计划性再手术等不同阶段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在急救及转运过程中死亡,余82例术前初步复苏成功,获得救命性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术中大出血死亡,4例在后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76例治愈。结论将损害控制外科技术贯穿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休克 损害控制
下载PDF
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损害控制手术策略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山红 高劲谋 +1 位作者 胡平 项震 《创伤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的术中损害控制外科(DCS)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初期行髂内动脉结扎19例,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2例;伤道和腹膜后填塞止... 目的探讨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毗邻脏器损伤的术中损害控制外科(DCS)程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资料。初期行髂内动脉结扎19例,选择性髂内动脉造影栓塞2例;伤道和腹膜后填塞止血11例;膀胱造瘘7例,膀胱修补加尿道会师2例;腹膜内结直肠伤I期修补4例,造瘘1例;腹膜外直肠伤结肠造口13例,远近端钳夹留待Ⅱ期手术3例;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14例;其他合并伤予相应处理。确定性骨盆整复内固定及结直肠和后尿道重建术留待后期。结果死亡6例(29%),死因为大出血致严重休克5例,腹腔盆底严重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1例。并发症7例次:直肠膀胱瘘3例,腹腔间隙综合征(ACS)2例,髂血管血栓形成截肢1例,截瘫1例;除截瘫外,其余均非手术治疗临床治愈。结论髂内动脉结扎加填塞是治疗严重开放骨盆骨折出血的重要手段;合并膀胱结直肠损伤时应完成初期改道术;应常规安置骨盆外固定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损害控制外科 手术
下载PDF
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 被引量:11
19
作者 姚元章 张连阳 黄显凯 《创伤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实施DCS危重伤员的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7例(...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早期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实施DCS危重伤员的救治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暂时血管阻断或填塞止血30例(83.33%);采用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7例(47.22%);采用快速关闭或暂时关闭体腔16例(44.44%)。31例在初期手术后72小时内进行了确定性手术,最终治愈27例,治愈率75.00%;死亡9例,病死率25.00%。结论严重创伤院内早期救治中,为避免因无能力接受医源性打击并出现"危险三角",实施DCS;根据资源条件、生理参数、创伤类型及部位进行综合分析后加以选择,对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急救 损害控制外科
下载PDF
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席如光 栗宏 +1 位作者 张韶光 刘小明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303-304,共2页
将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创伤性严重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损害控制手术。记录患者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损害控制能减少创伤性严重肝破裂患者的出血量,改善患者体温、凝血功能及肝功能,具有一定的... 将2007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5例创伤性严重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损害控制手术。记录患者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损害控制能减少创伤性严重肝破裂患者的出血量,改善患者体温、凝血功能及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破裂 损害控制 凝血功能 肝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