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下谁家砧 一声肠一绝——捣衣诗原型意象探微 被引量:5
1
作者 岑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28-30,41,共4页
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那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是古代文学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而在文学的发展... 捣衣诗是闺怨诗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那月下捣衣的凄凉哀怨的砧杵之声,是古代文学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捣衣诗的原型意象始于汉代班婕妤的《捣素赋》,她的这篇工于体物言情的小赋,直接开创了捣衣一类题材的创作。而在文学的发展流变中,以《捣素赋》为原型意象的捣衣诗也在经历着由艳丽而到迢渐切近现实人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诗 原型意象 哀怨 闺怨 小赋 言情 古代文学 题材 开创 变化
下载PDF
“砧”与中国古代捣衣诗及思妇诗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大银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 “砧”是中国古代一种简单的捣衣工具,由捣衣活动而兴起的捣衣诗基本上都是思妇诗,二者表现为二位一体的关系,形成“捣衣—思妇”诗。“砧”是这种“捣衣——思妇”诗中的主体意象,从文本接受角度看,这一意象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文学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诗 思妇 捣衣—思妇” 载体
下载PDF
捣衣诗与古代兵制的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新静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8-140,共3页
"捣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重要的意象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于"捣衣"却无明确界定。以此为题材的"捣衣诗"显示,捣衣是缝制衣物之前的一道工序,目的是使布料柔软保暖。捣衣诗的发展演变与古代兵制有着密切... "捣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较为重要的意象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于"捣衣"却无明确界定。以此为题材的"捣衣诗"显示,捣衣是缝制衣物之前的一道工序,目的是使布料柔软保暖。捣衣诗的发展演变与古代兵制有着密切联系。唐明两朝皆实行"寓兵于农"的制度,士兵们要自备衣物武器,捣衣送衣由此成为普遍现象,从而引起诗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唐、明两朝捣衣诗繁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 捣衣诗 府兵制 卫所制
下载PDF
以“捣衣诗”同题之作为例浅析六朝捣衣诗
4
作者 张梦迪 《蚌埠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5-38,共4页
捣衣本是古代女子的日常劳动之一,但是在六朝却发展为闺怨诗的一个重要题材。以九首六朝捣衣诗的内容为分析对象,以诗歌中的意象为切入点,分别对其中的捣衣意象、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这些意象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以... 捣衣本是古代女子的日常劳动之一,但是在六朝却发展为闺怨诗的一个重要题材。以九首六朝捣衣诗的内容为分析对象,以诗歌中的意象为切入点,分别对其中的捣衣意象、自然意象和人物意象进行分析,同时分析这些意象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些捣衣诗蕴含的情感以及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捣衣诗 意象 情感 影响
下载PDF
唐代捣衣诗探析
5
作者 阳俐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67-69,共3页
唐代涌现出大量运用"捣衣"意象抒发情感的诗作。唐代捣衣诗主要抒发宫愁闺怨之绪、思乡恋亲之情、怀友悲己之慨。唐代捣衣诗的繁盛既与唐代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也与对前代捣衣诗的承续密不可分。
关键词 唐代 捣衣诗 意象
下载PDF
南北朝唐代诗歌中“捣衣”意象的嬗变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晚霞 牛继清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南北朝至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捣衣诗”同题及运用“捣衣”诸物象抒发感情的诗作。在此期间,捣衣诗的意象有一个明显的嬗变过程:南北朝时的捣衣诗经历了由“宫怨”到“闺怨”的发展过渡,并长期以“宫怨”、“闺怨”为基调;进入唐代以... 南北朝至唐代出现了大量的“捣衣诗”同题及运用“捣衣”诸物象抒发感情的诗作。在此期间,捣衣诗的意象有一个明显的嬗变过程:南北朝时的捣衣诗经历了由“宫怨”到“闺怨”的发展过渡,并长期以“宫怨”、“闺怨”为基调;进入唐代以后,“捣衣”意象有所拓宽;盛唐之后,捣衣诗在“怀念”这一层面上完全普适化,即除传统的“宫怨”、“闺怨”诗外,还可以运用“捣衣”诸物象来表达思妻、怀乡、怀友等多种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衣诗 南北朝 唐代 普适化 捣衣意象 文学研究 嬗变
下载PDF
文化血脉中的“捣衣”精神——慕容鲜卑《阿干之歌》和渤海国《夜听捣衣诗》比较
7
作者 李平 王云鹏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千百年来,各族文学... 《阿干之歌》和《夜听捣衣诗》分别是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学精品,两部作品的契合点是"捣衣"精神,即渴望和平、向往安宁,思念家乡、企盼回归,眷恋亲人、等待团圆,这样的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千百年来,各族文学家,通过他们的作品抒发着爱好和平、重视亲情、维护统一的情愫,多样性的文学又统一于同一性的文化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干之歌》《夜听捣衣诗》“捣衣”精神 文化血脉
原文传递
吟魄与离魂的悲秋之音——析杜甫《捣衣》诗
8
作者 郭弘 《社科纵横》 2008年第9期94-96,共3页
《捣衣》诗是离乱之世的戍妇一曲吟魄与离魂的悲秋之音,作者杜甫以"意致凄然,妙在含蓄"的艺术手法,营造出"淡而有味"的艺术境界,散发出凄婉动人的悲剧美,传达出作者哀婉深蕴的人生唱叹,达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新高度。
关键词 捣衣诗 砧声 悲秋 艺术性 思想性
下载PDF
唐诗“捣衣”事象源流考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李白《子夜吴歌四首》之三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对于诗中的“捣衣”,众说纷纭,笔者拟对这一问题略抒己见。 一、“捣衣”不是洗衣,不是缝衣,也不能说是捶衣。
关键词 "捣衣"事象 "捣衣" 六朝 捣衣文化
下载PDF
创造与因袭——论六朝“捣衣诗”同题之作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宜瑗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7-43,共7页
中国古典诗歌有着相当强的因袭性,其表现之一就是:咏写一个已有的题材,往往会沿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出现一系列从立意构思到情调面貌都很相似的同题材诗。这种现象在六朝诗中尤多见,“捣衣诗”便是一个典型。
关键词 捣衣诗 六朝 因袭 中国古典 立意构思 同题材 情调
原文传递
唐代“捣衣”诗及其士人政治心态
11
作者 肖占鹏 王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55,共5页
唐代"捣衣"诗中征妇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心态的变化。初唐时期,征妇形象代言男性汲汲功名的政治心态;盛唐时期,征妇形象表达男性反思战争的政治理念;中晚唐时期,征妇形象彰显男性补察时政的政治愿望。这种变化... 唐代"捣衣"诗中征妇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政治心态的变化。初唐时期,征妇形象代言男性汲汲功名的政治心态;盛唐时期,征妇形象表达男性反思战争的政治理念;中晚唐时期,征妇形象彰显男性补察时政的政治愿望。这种变化,反映出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勾画出时代盛衰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捣衣 征妇形象 士人政治心态
下载PDF
锺嵘《诗品》谢惠连条疏证 被引量:1
12
作者 古沙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28-33,共6页
谢惠连才华横溢但生年不永,其五言名作《秋怀诗》和《捣衣诗》从结构、语言到情感表达皆显示出精巧的构思,可与谢灵运诗相媲美。其诗歌多借鉴南朝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风格具有创新性,受到锺嵘的肯定与赞扬。锺嵘将谢惠连诗置... 谢惠连才华横溢但生年不永,其五言名作《秋怀诗》和《捣衣诗》从结构、语言到情感表达皆显示出精巧的构思,可与谢灵运诗相媲美。其诗歌多借鉴南朝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风格具有创新性,受到锺嵘的肯定与赞扬。锺嵘将谢惠连诗置于中品,评价可谓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惠连 《秋怀 捣衣诗 南朝民歌 创新性
下载PDF
钟嵘《诗品》关于谢惠连条疏证
13
作者 康伟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6-29,共4页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对比,可以看到他的诗歌既呈现了民歌的风格,又在抒情摹景上有独特之处,因此被钟嵘评为"风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溯源 绮丽歌谣 《秋怀 捣衣诗
下载PDF
捣衣为何在秋夜
14
作者 涂新林 《文史杂志》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捣衣诗 古代 谢惠连 白居易 杜甫 意象 六朝 魏晋 吴歌 李白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一类思妇题材诗歌的欣赏
15
作者 李家慧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第3期166-166,175,共2页
征人思妇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从《诗经》就已经开始有了。而以捣衣为内容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是这一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捣衣: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棒锤捣平捣软,洗衣,也有此动作,一边洗一边捣。捶农的木棰为杵... 征人思妇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传统题材,从《诗经》就已经开始有了。而以捣衣为内容抒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思是这一类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捣衣: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棒锤捣平捣软,洗衣,也有此动作,一边洗一边捣。捶农的木棰为杵。砧:捣衣石。捣衣风俗不知起源于何时,魏有曹毗《夜听捣衣诗》:寒兴御纨素,佳人理衣襟。冬夜清且永,皎月照堂阴。织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 思妇 题材 欣赏 捣衣诗 经》
下载PDF
温子升的乐府诗歌
16
作者 文兴黎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2期27-28,共2页
温子升是北朝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也是北魏文坛的领袖人物。温子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作为北朝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其诗文创作及思想倾向有一定的代表性,名噪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 温子升是北朝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也是北魏文坛的领袖人物。温子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作为北朝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其诗文创作及思想倾向有一定的代表性,名噪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他仅存不多的诗作以其苏特的价值在文学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影响了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子升 乐府 捣衣诗 新题乐府
下载PDF
渤海诗初探
17
作者 池世桦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86-89,共4页
渤海是公元696年高句丽的遗民大祚荣和唐统治下的人共同建立的王朝,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可惜的是关于渤海的具体资料大部分已亡佚,因而研究渤海的资料有限,韩国、中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地仍在不断地进行考察研究... 渤海是公元696年高句丽的遗民大祚荣和唐统治下的人共同建立的王朝,是当时东北地区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可惜的是关于渤海的具体资料大部分已亡佚,因而研究渤海的资料有限,韩国、中国、日本以及欧美等地仍在不断地进行考察研究。韩国关于渤海的研究,大半精力一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杨泰师 一韵到底 日本 景物描写 《全唐 韵法 艺术成就 捣衣诗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有效聚焦:古诗教学提问的核心——以《秋兴八首》(其一)教案为例
18
作者 董超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7年第7期25-25,共1页
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因如此,提问成为了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下面,笔者以古诗教学中的提问为切入点,以增进古诗教学效益为目标,探寻教学核心规律。先出示《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简案: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介... 提问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因如此,提问成为了教学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下面,笔者以古诗教学中的提问为切入点,以增进古诗教学效益为目标,探寻教学核心规律。先出示《秋兴八首》(其一)的教学简案: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介绍杜甫的生平以及《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二、初读诗歌,把握大意。1.这首诗歌写了一些什么景物?2.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兴八首 教学 教学对话 捣衣诗 现代文 思想内蕴 正因 文体特点 孤舟
下载PDF
萧绎文学创作思想探源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仕伦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26-130,共5页
还在本世纪初,刘师培就已经发现萧绎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萧绎的代表作《金楼子》列为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国文学教材所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他又多次征引萧绎的理论观点来证明南朝文学的发展... 还在本世纪初,刘师培就已经发现萧绎文学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把萧绎的代表作《金楼子》列为编写全国通用的中国文学教材所必须参考的文献之一,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他又多次征引萧绎的理论观点来证明南朝文学的发展规律。之后,鲁迅、黄侃、范文澜、郭绍虞等人都对萧绎的文学思想进行过研究。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萧绎的文笔之辩上,尚未顾及到其他方面,因此很难看出萧绎文学思想的本来面目。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绎 文学创作 中国中古文学史 南朝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 金楼子 刘师培 郭绍虞 捣衣诗 梁代
下载PDF
语文知识茶座
20
作者 吕毅然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10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语文知识 形容词 《滕王阁序》 《燕歌行》 捣衣诗 主持人 王安石 表示颜色 转化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