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被引量:1
1
作者 柯小刚 《贵州文史丛刊》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依于仁是友人互相讲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古人圣贤对一个有着整全修养的日常生活比较全面的概括。志于道是向远处的企望引导,志于天道,使生活有超出日常繁琐事务的眼界;据于德是向近处的落实出发,据于人道,修行以达远方;依于仁是友人互相讲习促进,以明道修德;游于艺则是在六艺的领域中悠游自乐,在优游涵泳中成德达道。这些思想在中国的绘画、书法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下载PDF
据于德 被引量:1
2
作者 余立国 《学习月刊》 2016年第1期51-54,共4页
据于德是孔子立己做人的第二项基本原则。 据,有依据、凭借的意思。据于德,就是以德树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和道是密不可分的,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对道认识后按照规则去办事。所谓"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据于德是孔子立己做人的第二项基本原则。 据,有依据、凭借的意思。据于德,就是以德树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和道是密不可分的,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对道认识后按照规则去办事。所谓"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德是源于道的东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立志虽要高远,追求天人合一的天道人道,但追求天道人道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据于德 中国传统文化 以德 道德教化 志于道 道德修养 八德 行为规范 孝悌忠信 仁义礼智信
下载PDF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融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于幼教事业中
3
作者 申晴 《福建陶研》 2019年第3期41-4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幼儿正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注重用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来教育人、启蒙人,并在对其的创新发展中,深化自身的教学实践。一、志于道,坚定理想信念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居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于仁 传统优秀文化 幼教事业 据于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教师 志于道 游于艺
下载PDF
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做点亮学生心灯的引路人
4
作者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0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小学,始建于1950年,位于二七纪念塔附近,毗邻百年德化步行街。学校通过让学生了解百年德化的变迁,认识郑州的变化,感受伟大祖国的发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能用创意改变生... 郑州市二七区德化街小学,始建于1950年,位于二七纪念塔附近,毗邻百年德化步行街。学校通过让学生了解百年德化的变迁,认识郑州的变化,感受伟大祖国的发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盯"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能用创意改变生活的未来公民"的育人目标,以"以人为本,德法兼治"为宗旨,德人而化,以德化人,技艺有长,只敢创新;以德化物,百炼成器,精工巧匠,勿敢有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于仁 据于德 志于道 引路人 游于艺
下载PDF
江西进贤县百草学堂书法教学成果展示
5
《湖北画报》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在这进贤纳德之宝地,有一所学堂熠熠生辉,它就是“中国十佳学堂”一一百草学堂。百草学堂承孔夫子之志,以“传承经典、启迪智慧、锤炼品格”为已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其治学之严谨、学风之开放、人才之鼎盛,皆令人惊叹不已。
关键词 成果展示 启迪智慧 一所 据于德 志于道 游于艺 学堂 依于仁
下载PDF
将德育浸润于心,将素养外化于行
6
作者 《中华手工》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志于道,据于德”,良好的品德是判断是非的辅助线,是向上向善的指示标,是成才的基础,是为人的根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与“温馨一... “志于道,据于德”,良好的品德是判断是非的辅助线,是向上向善的指示标,是成才的基础,是为人的根基。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尊重自由、激发自觉”的办学理念与“温馨一实、品质一实”的办学指向,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重庆市第一实验中学校坚持每周开展德育周会,在德育讲座与常规总结两大环节中,将德育浸润于心,将素养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德育教育 办学理念 辅助线 五育并举 据于德 志于道 判断是非
下载PDF
胸怀恒之梦 扬帆再启航--热烈庆祝四川恒通成立二十二周年暨恒通动保建厂四十六周年
7
《兽药市场指南》 2023年第3期23-29,共7页
四川恒通一直践行“做受世界尊重的健康服务企业”的愿景,始终秉持“持之以恒,通达天下”的情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核心价值观,“匠心恒,通未来”的品牌观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以药卫制造、农牧服务... 四川恒通一直践行“做受世界尊重的健康服务企业”的愿景,始终秉持“持之以恒,通达天下”的情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核心价值观,“匠心恒,通未来”的品牌观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仰,以药卫制造、农牧服务、生态农牧、健康食品、职业教育为五大经营方向五个板块构建起相互支持相互协同、相互依托的企业业务体系,为此来实现我们的“恒之梦”——用户梦、经销商梦、员工梦、消费者梦行业梦、产业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据于德 依于仁 志于道 经营方向 游于艺 健康食品 业务体系 恒通
下载PDF
用校训精神推动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构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金卫国 孙连杰 《河北职业教育》 2019年第6期5-8,共4页
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的转型升级凸显了文化育人的迫切性。大学校训能有效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为例,阐发校训内涵、意义和践行校训精神,认为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校训深... 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的转型升级凸显了文化育人的迫切性。大学校训能有效地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为例,阐发校训内涵、意义和践行校训精神,认为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校训深入人心,要开展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让校训融入师生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训 文化育人 据于德 游于艺
下载PDF
书赋
9
作者 应一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74,共1页
书者,本也,乃人类智慧之本。学者,术也,为博古通今之术。大学之道,道生而通理,理通则蕴意;修养之德,德厚而正气,气正则明达。《六经》著述,实施教化,《四书》流布,涵蓄九州,传播文明,无远弗届。孔子行斅,恪守旨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书者,本也,乃人类智慧之本。学者,术也,为博古通今之术。大学之道,道生而通理,理通则蕴意;修养之德,德厚而正气,气正则明达。《六经》著述,实施教化,《四书》流布,涵蓄九州,传播文明,无远弗届。孔子行斅,恪守旨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辈遵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逐梦之旅,始于足下;尺短寸长,交相互助,历寒窗岁月,织学问经纬。读书之人,修齐治平,礼义廉耻,陶铸心性。承家国重载,求自我完善;虽愚必明,虽柔必刚,虽寡必众,虽隐必彰。始乎良知,终成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行 无远弗届 大学之道 书赋 承家 依于仁 必明 《四书》 据于德 德厚
下载PDF
志于道
10
作者 余立国 《学习月刊》 2015年第23期48-50,共3页
做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孔子告诉我们,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礼乐等技艺。南怀瑾先生说这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目的,... 做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孔子告诉我们,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志向于道,根据于德,依靠于仁,娴熟地掌握礼乐等技艺。南怀瑾先生说这是孔子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孔子教育的真正目的,"立己立人,都是这四点"。这四点做到了,人生就有大意义,就形成了理想的人格。本篇先探讨"志于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于道 人生境界 据于德 依于仁 南怀瑾 天地境界 游于艺 觉解 道德境界 立人
下载PDF
依于仁
11
作者 余立国 《学习月刊》 2016年第3期49-51,共3页
"依于仁"是孔子学说的要领,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如果说"志于道"就是讲立志,"据于德"就是讲处世,那么"依于仁"就是讲如何发挥道与德,或者说如何循道和行德。仁有体用两个方面。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和心性之学,它是... "依于仁"是孔子学说的要领,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如果说"志于道"就是讲立志,"据于德"就是讲处世,那么"依于仁"就是讲如何发挥道与德,或者说如何循道和行德。仁有体用两个方面。仁的体是内心的修养,所谓性命之学和心性之学,它是内在的。仁表现在外在就是用,用则是爱人爱物,如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于仁 孔子学说 性命之学 心性之学 据于德 志于道 仁爱思想 循道 知者 利仁
下载PDF
书赋
12
作者 应一平 《美术教育研究》 2015年第23期1-1,共1页
书者,本也,乃人类智慧之本。学者,术也,为博古通今之术。大学之道,道生而通理,理通则蕴意;修养之德,德厚而正气,气正则明达。《六经》著述,实施教化,《四书》流布,涵蓄九州;传播文明,无远弗届。孔子行斅,恪守旨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 书者,本也,乃人类智慧之本。学者,术也,为博古通今之术。大学之道,道生而通理,理通则蕴意;修养之德,德厚而正气,气正则明达。《六经》著述,实施教化,《四书》流布,涵蓄九州;传播文明,无远弗届。孔子行斅,恪守旨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吾辈遵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逐梦之旅,始于足下;尺短寸长,交相互助。历寒窗岁月,织学问经纬。读书之人,修齐治平,礼义廉耻,陶铸心性。承家国重载,求自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行 无远弗届 大学之道 书赋 承家 依于仁 《四书》 据于德 德厚 修齐治平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13
作者 于国柱 《山东教育》 2016年第10期6-6,共1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纯正的思想与人性化教育孔子编纂“六经”,并坚持以《诗》《书》《礼》《乐》教授学生。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思想无邪念。表达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纯正的思想与人性化教育孔子编纂“六经”,并坚持以《诗》《书》《礼》《乐》教授学生。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思想无邪念。表达出了孔子对自己纯正思想的欣悦。他为了表白自己坚韧的操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无邪 三百篇 教育智慧 《书》 子贡 据于德 人性化教育 依于仁 《礼》 游于艺
下载PDF
教书育人论(上)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德森 《红河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1-2,共2页
我们的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小学、中学、大学,也办了一些研究生院、研究生班。中学含普通中学和各种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大专院校门类更多;研究生分为不同层次;加上各种成人教育学校业余学校,学校实在不少。各级各类学校,... 我们的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办了许多小学、中学、大学,也办了一些研究生院、研究生班。中学含普通中学和各种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大专院校门类更多;研究生分为不同层次;加上各种成人教育学校业余学校,学校实在不少。各级各类学校,具体的任务不同,但共同的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本文结合师范院校的情况,就教书育人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教书育人是普遍规律 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孔夫子的教学注重“敬德修业”,为了达到“敬德”的境界而“修业”。这样理解是有根据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没有培养,学问没有讲习,听到应该做的事不积极行动,知道自己的缺点不加以改正,我为此而忧虑。孔子把德放在首位,但并不孤立地讲德,修德要靠讲学。修德讲学的目标是成为闻义能徙、知过能改的人才。不培育出这样的人才,孔子感到担忧。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同样在《述而》篇里,孔子又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指出:追求在于道,立足在于德,归宿在于仁,兴趣在于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把“游于艺”的“游”译为“兴趣”是根据《礼记》中“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来解释的。“礼”是一种社会规范、道德规范,相当于《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德 据于德 游于艺 依于仁 专业学校 义能 志于道 敬德 春秋时期 生而知之
下载PDF
儒家视域下的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理念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卓 刘艳丽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1年第11期34-36,共3页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及道德水平关系国家建设后继力量的培育。综合国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大大提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儒家文化所展示出的特有的温润、内敛、谦恭的人文精神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其价值观及道德水平关系国家建设后继力量的培育。综合国力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大大提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儒家文化所展示出的特有的温润、内敛、谦恭的人文精神充分彰显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时代特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笔者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思想切入,分析当前儒家文化在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研究现状,从师德、师格、师功、师能、师道五个方面研究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师风建设 文化自信 理念创新 师道 据于德 儒家文化 志于道 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困境与路径(上)——疫情影响下体育赛事何去何从? 被引量:1
16
作者 裴超 孟楠 《中国会展》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体育是一个广袤的世界。从发源上看,体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基础,同时也是跨越了普遍性暴力却能给人以"暴力"想象的"战争"。从《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君子六艺之说,到德国存在... 体育是一个广袤的世界。从发源上看,体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基础,同时也是跨越了普遍性暴力却能给人以"暴力"想象的"战争"。从《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君子六艺之说,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的体育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是反抗社会机器的一种方式,直至以西欧体育竞技项目为基础和代表的现代体育出现,不可否认,体育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带有普遍性意义的契约——"人类第一个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自愿接受的法律是体育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竞技项目 现代体育 雅斯贝斯 人文基础 据于德 志于道 游于艺 普遍性意义
下载PDF
孔子的文论
17
作者 李培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94-97,共4页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文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没有撰述过系统的文学论著,但在记录他言论的《论语》等书里,保存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涉及了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测孔子比较系统的文...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文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没有撰述过系统的文学论著,但在记录他言论的《论语》等书里,保存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涉及了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测孔子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德言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在文学上,还处在群众性创作时代。由于孔子对大量诗歌、文章的写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于作者品德修养和作品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见解,构成了孔子特有的德言说。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学派 据于德 依于仁 志于道 春秋时期 品德修养 游于艺 宪问 子贡 者必
下载PDF
与时俱进论艺术
18
作者 刘培金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14年第10期1-1,共1页
对如何用气力发挥使用价值功能,孔圣人有一个完整准确的体验,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能品性遵从气物质性能运动形势演化需要,求真务实用好艺术功力,是艺术家成长和成功、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 成功法则 山西省晋中市 中国陶瓷 陶瓷科学 艺术事业 孔圣人 依于仁 据于德 陶瓷生产 艺术功力
下载PDF
简论孔子的君子观
19
作者 刘宽亮 《运城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9-31,共3页
孔子一生孜孜的探索,苦苦的思考,设计出理想的人生境界,确定了完美的人格标准,其标志就是君子人格观的形成。本文拟就孔子的君子观的基本内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孔子的君子观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多... 孔子一生孜孜的探索,苦苦的思考,设计出理想的人生境界,确定了完美的人格标准,其标志就是君子人格观的形成。本文拟就孔子的君子观的基本内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理解和认识。 孔子的君子观的内涵是什么?孔子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表述,多达数十种。笔者认为,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是对君子观内涵全面的、系统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 君子人格 人生境界 据于德 依于仁 志于道 游于艺 里仁 不忧不惧 己欲立而立人
下载PDF
光復讲太极(十一):谈中国武学
20
作者 蔡光復 《中华武术》 2021年第4期44-44,共1页
《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光復认为,在德的统领下中国武学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曰术,二曰艺,三曰道。武学之术习武之人常讲一个词语--武术,"我要学武术""我在练武术",并逐渐把这个词语的应用外延... 《论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光復认为,在德的统领下中国武学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曰术,二曰艺,三曰道。武学之术习武之人常讲一个词语--武术,"我要学武术""我在练武术",并逐渐把这个词语的应用外延无限扩大,似乎涵盖了武学的全部内涵。这就把武学矮化了,仿佛武学就是一门技术,讲究的是"术",而不是"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学 我要学 据于德 武术 志于道 游于艺 依于仁 习武之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