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达默尔的“成见”观、捷思法与人工智能 被引量:2
1
作者 徐英瑾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17,共13页
根据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成见"是人类个体借以获取集体智慧之结晶,以便弥补个体理性之不足的重要途径,因此,俗常人们赋予"成见"的种种负面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有所偏颇的。而当代心理学对于"捷思法&qu... 根据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思想,"成见"是人类个体借以获取集体智慧之结晶,以便弥补个体理性之不足的重要途径,因此,俗常人们赋予"成见"的种种负面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有所偏颇的。而当代心理学对于"捷思法"的研究,则可以被视为对于伽达默尔的"成见"观的有益补充,因为所谓"捷思法",在本质上就可以被视为心理主体调取历史信息资源的某些心理捷径。然而,尽管人造的信息处理系统像人类心理结构一样,肯定也会遭遇到"决策资源不足"问题的困扰,伽达默尔的"成见"论与心理学界对于"捷思法"的研究成果的精髓,却一直没有被主流人工智能界所吸取。毋宁说,目前主流人工智能所运用的"捷思法"在运作机制上是与人类"捷思法"相去甚远的,因为前者既不能像人类"捷思法"那样表征语义,也不能像人类"捷思法"那样体现心理系统自身的运行历史。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主流人工智能系统缺乏"在决策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灵活应对环境压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成见 捷思法 人工智能
原文传递
如何通过语言分析的方法来消解“盖蒂尔问题”?
2
作者 徐英瑾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8-69,共12页
根据美国哲学家盖蒂尔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解读,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主要是被定义为"得到证成的真信念"的。这也可以被称为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盖蒂尔却认为这样的标准无法准确定... 根据美国哲学家盖蒂尔对于柏拉图哲学的解读,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主要是被定义为"得到证成的真信念"的。这也可以被称为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盖蒂尔却认为这样的标准无法准确定义"知识"的本质。他的反驳方式是:我们不妨构建出一些特别的场景,以使得目标信念符合关于"知识"的"证—真—信"标准——但我们的直觉却又会使得我们发现:这些信念并不是真正的知识。笔者则认为盖蒂尔的论证的基本预设就错了,因为他所给出的那些案例所涉及的"目标信念"其实都不符合"证—真—信"标准,因此与基于"证—真—信"标准的"知识"定义无关。这也就是说,尽管盖蒂尔的论证引发了后世知识论学界对于此问题的大量研究,他的论证本身却是在无的放矢。而要对盖蒂尔案例中的目标信念的真正地位进行澄清,研究者就不能仅仅在知识论的范围内获取学术资源,而要大胆地运用语言哲学的方法(包含理想语言学派所推崇的逻辑分析方法与日常语言学所推崇的语用学方法)来重新检讨盖蒂尔问题。在这种检讨过程中,甚至认知心理学的某些资源,也会产生裨益。换言之,由于任何的知识指派活动都必须预设语言与心理的界面的存在,因此,任何严肃的知识论讨论,也都必须先经受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哲学的洗礼,才能继续前行。从这个意义上说,肇始于盖蒂尔的西方战后知识论研究,需要一场方法论上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蒂尔问题 可证实性 归属性用 指称性用 捷思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