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捻回传递与分布
1
作者 王贵和 张吉英 范英姿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9-11,共3页
对纺纱过程的捻回传递作以分析,特别是阻捻与捻陷的区别。对生产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捻回传递 摩擦力界
下载PDF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须条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建平 傅婷 汪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3-578,628,共7页
研究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的捻回传递,提出了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附加捻度传递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集聚区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并得到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对纺制15.3 tex纯棉集聚纱的模拟计算,得知集聚... 研究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的捻回传递,提出了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附加捻度传递的概念.通过力学分析,建立了集聚区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并得到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对纺制15.3 tex纯棉集聚纱的模拟计算,得知集聚须条半径、集聚须条与网格圈之间的摩擦因数、集聚斜槽倾角、集聚负压等因素对须条附加捻度传递长度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得到其附加捻度传递长度一般在10~22 mm,研究结论为直线形集聚槽槽长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网格圈负压式 捻回传递 附加传递长度
下载PDF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半自由端加捻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建平 傅婷 汪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7-41,共5页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纱实践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线密度的纱线,集聚纱捻度比环锭纱捻度高5%左右。为揭示此现象的形成机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的集聚情况进行拍摄,发现存在类似卷捻的现象。通过纺纱... 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纱实践表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纺制相同线密度的纱线,集聚纱捻度比环锭纱捻度高5%左右。为揭示此现象的形成机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直线形集聚斜槽集聚区须条的集聚情况进行拍摄,发现存在类似卷捻的现象。通过纺纱实验,对采用相同工艺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的集聚纱和环锭纱捻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集聚区须条的附加捻度是真实存在的,且为真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半自由端加捻模型,用于解释网格圈负压式集聚纺集聚区须条产生附加捻度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聚纺 网格圈负压式 捻回传递 附加 半自由端加
下载PDF
竹节纱的数控纺纱原理及其捻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洋洋 薛元 +1 位作者 徐志武 曾德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1,共6页
为探究竹节纱捻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布规律,介绍了三通道数码细纱机纺制竹节纱的原理以及数码纺竹节纱的纱线结构。分析了竹节纱的捻度分布机制,借助于竹节纱杆件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竹节纱捻回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基于数码竹节... 为探究竹节纱捻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分布规律,介绍了三通道数码细纱机纺制竹节纱的原理以及数码纺竹节纱的纱线结构。分析了竹节纱的捻度分布机制,借助于竹节纱杆件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竹节纱捻回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基于数码竹节纱的螺旋状结构,测试了不同竹节倍率、不同设定捻度及不同竹节长度与基纱长度比值下的竹节两端每厘米内的捻回数,实验揭示并验证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竹节纱捻回分布的影响规律,即竹节部分的捻回数小于设定捻度,基纱部分某一位置会出现较高捻度,然后趋于设定捻度。实验出发现:基纱部分容易出现过捻现象,因此竹节纱生产时,在保证竹节部分强力条件下,捻度应偏低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竹节纱 度分布 捻回传递 度集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