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色鲍育苗中“掉板症”的药物防治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徐力文 刘广锋 +2 位作者 王江勇 王瑞旋 陈毕生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4期41-45,共5页
在循环水育苗系统中 ,针对近年来南方杂色鲍育苗中的“掉板症” ,使用新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和自配药物“鲍健” ,4 0d育苗期内分别获得 71 2 %和 6 7 7%的成活率 ,体长为 (1 39±0 2 7)mm和 (1 97± 0 2 1)mm ,而未使... 在循环水育苗系统中 ,针对近年来南方杂色鲍育苗中的“掉板症” ,使用新兽药氟苯尼考(Florfenicol)和自配药物“鲍健” ,4 0d育苗期内分别获得 71 2 %和 6 7 7%的成活率 ,体长为 (1 39±0 2 7)mm和 (1 97± 0 2 1)mm ,而未使用药物的对照组幼体附着后 10~ 12d内全部死亡 ,初步试验显示使用抗菌素可有效控制“掉板症”。同时分离出 1株毒力强、疑为致病菌的溶藻弧菌 (Vibrioal ginoly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抗菌素 掉板
下载PDF
杂色鲍鲍苗“掉板症”病因的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江勇 刘广锋 +2 位作者 徐力文 王瑞旋 陈毕生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167,共7页
针对目前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死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育苗周期内,病害均可发生,死亡率达100%,监测了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等与鲍苗死亡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 针对目前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出现的大规模死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育苗周期内,病害均可发生,死亡率达100%,监测了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寄生虫及病原微生物,水质理化因子、原生动物等与鲍苗死亡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原因;在鲍苗体内分离到的细菌及感染试验结果验证细菌是引起杂色鲍幼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流行病 细菌 掉板
下载PDF
引发杂色鲍苗掉板死亡的溶藻弧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祝玲 吴忠业 +1 位作者 林阿乞 周晶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跟踪观察了广东汕尾鲍鱼养殖场的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1号菌株)。2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归感染实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 跟踪观察了广东汕尾鲍鱼养殖场的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1号菌株)。2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归感染实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菌株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明胶酶以及拥有明显的溶血能力。结果证明了溶藻弧菌可引发我国南方杂色鲍苗掉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溶藻弧菌 掉板死亡 毒力
下载PDF
南方九孔鲍鲍苗掉板病原菌的药敏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 蔡俊鹏 +1 位作者 杨洪志 徐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共4页
为提高鲍鱼培苗的成活率,对分离自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的、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API鉴定表明,这些致病菌株由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cholerae,Vibrio ... 为提高鲍鱼培苗的成活率,对分离自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的、经回归感染试验证明为致病菌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API鉴定表明,这些致病菌株由Vibrio alginolyticus,Vibrio cholerae,Vibrio parahaem olyticus等组成,其中弧菌17株,约占总分离菌株的50%,而溶藻弧菌则为弧菌的优势菌株,有11株,约占弧菌总数的70%。药敏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菌株对链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相反,四环素和新生霉素则对它们没有作用或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苗掉板 弧菌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九孔鲍幼苗掉板防治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江勇 刘广锋 陈毕生 《水产科技》 2003年第4期10-11,共2页
鲍苗培育阶段有关鲍苗掉板及死亡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995年在浙江沿海几家鲍育苗场出现大量幼鲍(上足分化幼体和围口壳幼体)脱落死亡,陈全震等(1995)利用福尔马林和抗菌药物来防治附苗板上的原生动物、桡足类及细菌,取得了较好... 鲍苗培育阶段有关鲍苗掉板及死亡的研究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1995年在浙江沿海几家鲍育苗场出现大量幼鲍(上足分化幼体和围口壳幼体)脱落死亡,陈全震等(1995)利用福尔马林和抗菌药物来防治附苗板上的原生动物、桡足类及细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7年至1998年初台湾东北角宜兰地区许多养殖场发生附着苗大量死亡的情形,吴萃慧等(1998)发现大量死亡多发生在附苗后一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幼苗 掉板现象 防治 溶藻弧菌 症状 病因
下载PDF
杂色鲍苗掉板症病原分离鉴定及毒力因子分析
6
作者 蔡俊鹏 钟雄明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2003年跟踪观察了深圳一鲍养殖场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9号菌株),2次回归感染试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副溶血弧菌,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菌株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明胶酶以及有明显... 2003年跟踪观察了深圳一鲍养殖场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9号菌株),2次回归感染试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副溶血弧菌,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菌株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明胶酶以及有明显的溶血能力。本研究结果证明了副溶血弧菌可引发我国南方杂色鲍苗的掉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苗 掉板 副溶血弧菌 回归感染试验
下载PDF
2号横切机组4号磁力皮带掉板的原因与改进
7
作者 梁玉琛 《鞍钢技术》 CAS 1997年第8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剪切机组 磁力皮带 掉板 技术改造 输送
下载PDF
杂色鲍育苗“掉板症”的预防试验
8
作者 许奕端 林壮炳 +5 位作者 张楚妃 翁华 赖向生 曾向坤 郑端义 陈业鑫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1,共2页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是我国南方沿海四省以及台湾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2002年以来,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出现稚鲍从附着器大规模脱落死亡现象,俗称掉板症。该病表现为面盘幼虫在附着后3~50天内,短时间大量死亡而导致从...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是我国南方沿海四省以及台湾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2002年以来,杂色鲍育苗过程中出现稚鲍从附着器大规模脱落死亡现象,俗称掉板症。该病表现为面盘幼虫在附着后3~50天内,短时间大量死亡而导致从附着器上脱落,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不少杂色鲍养殖场终年颗粒无收,造成了惨重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过程 杂色鲍 预防试验 掉板 死亡现象 附着器 养殖品种 台湾地区
下载PDF
杂色鲍苗种“掉板症”的临床症状
9
作者 海纳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12期35-35,共1页
2001年秋季开始,福建省东山、漳州等地的鲍苗发生大规模“掉板”死亡事件,2002年春季。该现象蔓延至广东、海南等地,呈愈演愈烈之势,具体症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 杂色鲍 临床症状 掉板 苗种 症状表现 福建省 死亡
下载PDF
九孔鲍苗掉板防治方法
10
作者 陈锤 《渔业致富指南》 2006年第17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九孔鲍 防治方法 掉板 广东 死亡现象 福建 养鲍 汕尾市 工厂化 海南
下载PDF
圆盘铸型机取板平板装置的改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旭日 《南方金属》 CAS 2002年第4期44-46,共3页
针对阳极板圆盘铸型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弯板、掉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新设计各板的停留位置和平板装置的位置,以改善挂板运行状况,通过改进,不再出现弯板、掉板现象,生产出平直的阳极板,大大减轻了后道工序电调的工作量,电解槽单... 针对阳极板圆盘铸型机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弯板、掉板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新设计各板的停留位置和平板装置的位置,以改善挂板运行状况,通过改进,不再出现弯板、掉板现象,生产出平直的阳极板,大大减轻了后道工序电调的工作量,电解槽单槽日产也明显提高,由原来的0.54 t提高到0.6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铸型机 阳极 惯性 掉板
下载PDF
南方九孔鲍培苗过程中潜在致病菌胞外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志 蔡俊鹏 +4 位作者 徐丽 杨吉霞 张昕 宋志萍 陈惠源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4-637,共4页
从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分离筛选到105株菌,并对之进行了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同时应用PCR对溶血毒素的归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API对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05株菌中,仅3... 从广东汕尾一养殖场鲍苗掉板池中(包括水、藻膜和变白鲍苗)分离筛选到105株菌,并对之进行了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同时应用PCR对溶血毒素的归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用API对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105株菌中,仅35株菌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和脂肪酶的能力,尤其以菌株1、2、3、5、9以及16相对强大。在此35株菌中,85.6%的菌株(3035株)表现出溶血现象,但仅16株菌的TlhPCR呈阳性。API鉴定表明,35株菌中弧菌约占50%,溶藻弧菌又占弧菌的70%。研究结果揭示,和其它菌株相比,分离自变白鲍苗的6株溶藻弧菌(菌株1、2、3、5,13和16)和2株副溶血弧菌(菌株9和21)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酶和或溶血的能力,意味着极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以观测它们对鲍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苗 掉板 胞外产物 溶血作用
下载PDF
相关中国专利
13
作者 钱刚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10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专利 专利名称 保健用 掉板 粉刺 美容 生猪 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