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台湾地区岳王信仰的源起、传播及岳飞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良慧
-
机构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
出处
《文化遗产》
CSSCI
2022年第1期123-130,F0002,I0001,共10页
-
文摘
明代中期以后,闽粤移民在迁徙时常以岳飞为保护神,将岳王信仰带到台湾地区。晚清时期,《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将台湾地区割让给日本,岛上士绅通过兴建岳王庙、重建岳飞"战神"形象表达对日本殖民的反抗。二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全岛,则以建庙的形式传递统战信号。综观数百年台湾地区的岳王信仰,它在全台各族人民的接受与重塑中,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生活化、仪礼化与日常化特征,岳飞形象也发生了变迁。
-
关键词
岳飞
岳王信仰
岳飞形象
台湾地区岳庙
掌中戏
-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肉傀儡即布袋戏考论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黄李娜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2-148,共7页
-
文摘
木偶戏之基本特性为"偶性","木偶表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前期木偶制作的过程和当众表演者为"非人性"木偶的规定。宋代五种傀儡戏是以操作方式的异同来命名的,肉傀儡的操作方式是通过演师指掌(肉手)来操弄。肉傀儡在唐宋时期有许多儿童追随者,《都城纪胜》中"肉傀儡"后之夹注"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并非指向肉傀儡之表演形态,而是附加说明其演出后的社会效果,意为"以小儿后生辈模仿操弄之"。
-
关键词
肉傀儡
布袋戏
掌中戏
模仿操弄
社会效果
-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布袋戏历史探源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黄李娜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6,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巴渝木偶戏的田野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YBYS1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布袋戏的历史即为掌中戏的历史。掌中戏作为与幻术一般的技艺最晚约在东晋之前由西域传入,此后经历了漫长的中国化过程。掌中戏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名称,肉傀儡是掌中戏发展到唐宋时期的称谓,明清时期福建泉、漳等地则称之为布袋戏,明清之后布袋戏与掌中戏意思相同。
-
关键词
木偶戏
布袋戏
掌中戏
肉傀儡
历史探源
-
分类号
J82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布袋戏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李娜
-
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3,共6页
-
文摘
布袋戏又名掌中戏,是我国现存木偶戏种类之一。掌中戏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东晋时期,肉傀儡是掌中戏发展到唐宋时期的称谓。明清时期福建泉、漳地区布袋戏尤盛,入台后亦发展空前。台湾布袋戏经历了由笼底戏、古册戏、剑侠戏到金光戏的发展演变过程,大约从剑侠戏始逐渐偏离大陆传统而走向本土化。台湾布袋戏的整个过程大体坚守着民众娱乐的戏剧观,以及由市场决定戏剧走向的自然演变传统。
-
关键词
布袋戏
掌中戏
肉傀儡
台湾布袋戏
金光戏
-
分类号
J827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