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鱼际肌外伤性缺损的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利 宫云霞 +4 位作者 梁智 朱小弟 李文庆 王文胜 陈传惶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7-227,共1页
关键词 大鱼际肌外伤性缺损 拇指 掌功能重建
下载PDF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世琼 裴福兴 黄富国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 探讨几种手术方法 ,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 5个不同的动力肌腱移位及 1,2掌骨间植骨的 6种重建方法和三种滑车 (腱扭 )制作位置和方法的不同 ,按优、良、可、差进行评定。结果  1动力腱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 目的 探讨几种手术方法 ,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 5个不同的动力肌腱移位及 1,2掌骨间植骨的 6种重建方法和三种滑车 (腱扭 )制作位置和方法的不同 ,按优、良、可、差进行评定。结果  1动力腱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为 :尺侧腕屈肌腱、环指指浅屈肌腱、掌长肌肌腱、桡侧腕屈肌肌腱、小指外展肌、1,2掌骨间植骨。 2滑车选用结果按优到差的顺序 :腕横韧带上建滑车、绕尺侧腕屈肌腱下部作滑车、尺侧腕屈肌腱下部腱瓣环作滑车。结论 动力肌的选择和滑车的位置及制作方法的不同 ,直接影响手术疗效 ,但术前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 肌腱移位
下载PDF
改进小指展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培信 曾波 +2 位作者 廖春来 谢逸波 蔡习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67-167,共1页
以拇外在肌为动力源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作为动力源可利用的拇外在肌较多,临床上可依手术适应证选用。我们采用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肌的Iittler和Coldner法等,对16例患者做了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好,现... 以拇外在肌为动力源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作为动力源可利用的拇外在肌较多,临床上可依手术适应证选用。我们采用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肌的Iittler和Coldner法等,对16例患者做了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术后功能恢复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展肌移位 小指展肌 拇对功能 手术适应证 重建治疗 功能恢复 动力源
下载PDF
小指展肌岛状肌皮瓣转位拇对掌功能重建一例报道
4
作者 马世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小指展肌 岛状肌皮瓣转位 拇对掌功能重建 大鱼际外观形态
下载PDF
正中神经损伤后动力性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峰 王立胜 +1 位作者 隋强 赵杰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正中神经损伤 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 肌腱移位方法 骨性手术
下载PDF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39例术后康复指导
6
作者 孙喜莲 孙少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10期1220-1221,共2页
关键词 掌功能重建 正中神经损伤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小指展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
7
作者 李玉成 宫辉 何殿友 《黑龙江医学》 2000年第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小指展肌移位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周围神经损伤 手术方法 正中神经损伤
全文增补中
严重腕管综合征腕管松解与一期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高孟 张丽银 +2 位作者 马建军 赵新 郑圣鼐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观察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1995~2 0 0 1年,对严格选择的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9例,采用在腕管切开、神经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 目的研究观察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对掌功能障碍者,在腕管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手术疗效。方法1995~2 0 0 1年,对严格选择的重度腕管综合征伴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9例,采用在腕管切开、神经松解的同时,行掌长肌移位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中将掌长肌腱游离至腕部附着处后用掌腱膜延长,在掌根部沿拇短展肌表面作皮下隧道,使掌长肌与拇短展肌成13 5°,将掌长肌止点缝合在拇指掌指关节的背桡侧。结果术后随访3~7个月,7例患者手麻症状全部消失,拇指对掌功能完全正常;2例患者拇指桡侧尚有轻度感觉减退,拇指对掌轻度受限,但拇指指尖可与小指指尖相对。结论腕管松解同时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手术简便,拇指对掌功能的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腕管综合征 严重 功能障碍 拇指指关节 功能重建手术 2001年 功能重建 研究观察 手术疗效 功能丧失 神经松解 长肌腱 皮下隧道 拇短展肌 术后随访 感觉减退 拇指桡侧 肌移位 腱膜 重度 患者
原文传递
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童德迪 田伟 李庆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 目的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拇指近节的外展、旋前、屈曲及桡偏角度,以及拇指远节旋前角度。结果比较18块不同动力腱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腱者,拇指旋前、屈曲角度最大;以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为滑车动力腱者,拇指外展、桡偏角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手外在肌为动力腱的拇对掌重建手术中,主要采用了以尺侧腕屈肌腱、屈肌支持带为滑车以及绕经尺骨三种方式,以此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三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绕经尺骨组,拇指旋前、屈曲角度最大;屈肌支持带为滑车组,拇指外展、桡偏角度最大。结论动力腱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影响拇指的对掌角度,若动力腱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外展及桡偏角度最大;若动力腱与第一掌骨所成角度越大,旋前及屈曲角度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腱转移术 可行性研究 掌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志刚 李大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功能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临床应用 肌腱移位术 尺侧腕伸肌 应用解剖学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标本
原文传递
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结合多边形皮瓣治疗先天性铲状手畸形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小芳 印飞 +3 位作者 薛明宇 余炯 林伟枫 芮永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掌骨截骨、拇对掌功能重建结合多边形皮瓣治疗先天性铲状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铲状手畸形患儿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3~35个月,平均17.5个月。患儿均表现为手指完全并指的"平板样"畸... 目的探讨一期掌骨截骨、拇对掌功能重建结合多边形皮瓣治疗先天性铲状手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铲状手畸形患儿8例。男5例,女3例;年龄13~35个月,平均17.5个月。患儿均表现为手指完全并指的"平板样"畸形,患手较健侧短小;所有对侧手均无异常,均未合并胸部、头颅、面部畸形。手术均采用掌骨截骨、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并通过掌背矩形瓣重建虎口、多边形皮瓣旋转重建拇指指蹼及拇示指甲侧襞,拇指尺背侧及示指桡侧近节通过植皮修复。术后采用手功能评定专用游标卡尺测量患手虎口距离,拇指功能采取改良Tada评分评价。结果 8例患儿对掌功能重建与虎口成形均一期完成,术后拇指尺背侧及示指桡侧植皮均成活。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16.1个月。术后无皮瓣坏死、拇指侧偏、虎口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虎口区皮肤颜色与健侧无明显区别;患手虎口开大距离3.5~5.0 cm,平均4.2 cm;术后拇指功能采用改良Tada评分,获优7例、良1例,优良率100%。术后拇指均可主动行抓握、对捏等动作,对掌功能良好。结论一期拇对掌功能重建结合多边形皮瓣治疗先天性铲状手畸形术后手部功能改善良好,皮瓣设计合理能有效覆盖重要区域,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铲状手畸形 骨截骨 掌功能重建 虎口成形 外科皮瓣
原文传递
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大为 刘志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 目的:研究拇对掌肌、拇短展肌的解剖学特点,探讨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的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解剖拇对掌肌、拇短展肌,并建立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手术模型。结果:拇短展肌肌纤维方向沿第1掌骨纵轴方向,拇对掌肌肌纤维方向与第1掌骨成一定角度。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后,测量拇指远侧横纹中点到第3掌骨长轴与掌远侧横纹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可达(5.9±0.7)cm。结论(:1)尺侧腕伸肌长度、肌力足以重建拇对掌功能,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联合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且旋前角度足够。(2)以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是一种符合拇对掌功能生物力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肌腱移位 尺侧腕伸肌 拇短伸肌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肘肌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解剖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文静 史紫堉 +4 位作者 韩轶锴 孙宣锋 张峥 徐高磊 张振华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5-360,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肘肌和拇短展肌(APB)的解剖学研究,为肘肌作为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具肘部、前臂部与手部保存完好的尸体标本,使用游标卡尺(精度0.1 mm)和Image J1.45 d软件测量肘肌与拇短展肌肌肉面积与肌纤... 目的通过对肘肌和拇短展肌(APB)的解剖学研究,为肘肌作为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具肘部、前臂部与手部保存完好的尸体标本,使用游标卡尺(精度0.1 mm)和Image J1.45 d软件测量肘肌与拇短展肌肌肉面积与肌纤维角度,以及支配两者的神经血管长度与直径,以定量描述肌肉结构以及涉及肘肌游离肌瓣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手术规划的神经脉管系统。结果肘肌肌肉纤维长度为(82.0±12.0)mm,拇短展肌肌肉纤维长度为(51.6±8.3)mm;肘肌面积为(937±221)mm2,拇短展肌面积为(704±244)mm2;说明肘肌面积和长度均大于拇短展肌。肘肌和拇短展肌纤维平均角度分别为61°±10°和71°±12°,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肌和拇短展肌神经血管直径分别为:动脉直径(1.16±0.28)/(1.4±0.4)mm,神经直径(1.7±0.3)/(1.9±0.3)mm,差异无显著性(P>0.05)。肘肌血管蒂(骨间后动脉)的长度(32.0±3.1)mm、直径(1.16±0.28)mm和并行静脉直径0.8 mm足够进行显微吻合术。结论与其他游离肌瓣相比,肘肌在解剖结构、供体并发症等方面优势明显,因此肘肌游离肌瓣进行拇指对掌功能重建十分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肌 拇短展肌 掌功能重建 游离肌瓣 解剖学测量
下载PDF
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强 庄永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4-226,共3页
拇对掌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在手功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手以拇对掌实现握持动作,以握持形式完成手80%以上的功能。一旦丧失拇对掌功能,对手功能影响巨大,因而必须积极设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很多,目前研究仍... 拇对掌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在手功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手以拇对掌实现握持动作,以握持形式完成手80%以上的功能。一旦丧失拇对掌功能,对手功能影响巨大,因而必须积极设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很多,目前研究仍集中在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对掌功能重建 外科方法 肌腱移位 功能
下载PDF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应用研究
15
作者 郑正才 梁海 +3 位作者 符桃 刘瑞祥 陈琪 刘岸雄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4期371-372,共2页
目的观察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程序。方法以40例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小指展肌(20例)、环指指浅屈肌腱(20例)为动力腱,开展拇对掌功能重建,统计手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指展肌组预... 目的观察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程序。方法以40例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小指展肌(20例)、环指指浅屈肌腱(20例)为动力腱,开展拇对掌功能重建,统计手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小指展肌组预后优良率为90.0%,环指指浅屈肌腱组预后优良率为80.0%,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指展肌组拇指旋前、屈伸角度更大,环指指浅屈肌腱组拇指外展、桡偏角较大,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对保障拇指的旋前、屈伸功能效果极好,可以作为部分拇对掌功能丧失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指展肌 拇对掌功能重建 环指指浅屈肌腱 手外伤
下载PDF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掌功能法在正中神经低位损伤晚期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曲维波 曲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08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小指展肌重建拇对功能 正中神经 晚期治疗 低位损伤
下载PDF
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9
17
作者 朱伟 王澍寰 +5 位作者 张友乐 韦加宁 胡琪 张云涛 刘春玲 张春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3-14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方法1992年7月~2002年1月,对46例正中神经损伤晚期致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进行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率均达100%,未出现任何...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手术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方法1992年7月~2002年1月,对46例正中神经损伤晚期致拇对掌功能丧失的患者进行拇短屈肌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率均达100%,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及不良后果。结论拇短屈肌移位适用于手部正中神经损伤晚期的患者重建拇对掌功能,尤其适用于支配拇短屈肌深头的尺神经完好的患者。此方法手术损伤小,只需一个小切口;因不需游离肌腱移植,故不会影响手部其它功能;术后只需将拇指固定在对掌位置,不需将其它关节屈曲固定,因此其它手指及腕部的活动不受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屈肌移位 临床报告 拇对掌功能重建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岩 李均 +1 位作者 陈波 童哲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9年8月,采用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重建20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15例正中神经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0~53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24例,钝器伤9例,热压伤2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6例。患者均于伤后1~3 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 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6~14个月,平均7.5个月。35例患者除2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拇外展功能不完全消失、无对掌功能外,其余拇外展及主动对掌功能完全消失。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腕关节屈伸、拇指末节背伸活动正常。20例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患者均恢复正常拇外展及对掌功能。15例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中,13例恢复正常对掌功能,2例对掌功能不全;拇外展功能均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根据赵书强等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患者拇对掌功能测量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或合并尺神经损伤患者,尺侧腕伸肌联合拇短伸肌腱转移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损伤 尺侧腕伸肌 拇短伸肌腱 肌腱转移术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满意 田恒进 +4 位作者 王志勇 盛辉 张志家 王培吉 沙震兴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2-313,共2页
目的评价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16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47岁,平均35.5岁。致... 目的评价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9月,采用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16例单纯腕部正中神经损伤患者的拇指对掌功能。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9~47岁,平均35.5岁。致伤原因:锐器伤13例,钝器伤3例。患者均于伤后1.5~4.5h行神经修复术,平均2.5h。受伤至该次入院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受伤部位:上臂伤7例,前臂掌部伤9例。正中神经主干伤修复术后大鱼际功能恢复不全11例,单纯鱼际支损伤5例。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本组优14例,良1例,差1例。结论对单纯正中神经损伤小指展肌联合小指短屈肌转移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是一种操作简便且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手损伤 肌腱转位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原文传递
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应用解剖和临床经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玉发 金成万 +1 位作者 李乃奚 李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 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 ,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对 2 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 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 ,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 目的 研究拇短伸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特点 ,寻找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对 2 4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 ,建立拇短伸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的解剖模型。为 8例拇指对掌功能障碍者 ,设计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为滑车 ,行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结果 拇短伸肌腱止点恒定 ,肌腹长度为 [(85 .67± 1.67)mm , x±s,下同 ] ,肌腱长 (10 2 .41± 1.65 )mm。桡侧腕屈肌纤维鞘管长度为 (13.76± 0 .40 )mm ,宽度为 (6.18± 0 .16)mm ,高度为 (4.11± 0 .18)mm。 8例拇对掌功能重建者 ,按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制定的评定标准 :优 4例 ,良 2例 ,可 2例。结论 拇短伸肌腱位置恒定 ,长度、肌力足够 ,移位后其作用方向与拇短展肌作用方向一致。以桡侧腕屈肌腱纤维鞘管作滑车 ,用拇短伸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伸肌腱 腱转移术 拇对掌功能重建 解剖学 适应证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