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排他主义与“陌生人”伦理 被引量:8
1
作者 程立涛 曾繁敏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8-42,共5页
"熟人道德"、道德"亲密圈"等提法,真实表达了我国传统伦理生活中的排他主义倾向。所谓道德排他主义,就是在伦理生活中优先考虑自己、家人和朋友,对他人尤其是匿名的陌生人表现出怀疑、拒斥或极度的不信任,其中蕴含... "熟人道德"、道德"亲密圈"等提法,真实表达了我国传统伦理生活中的排他主义倾向。所谓道德排他主义,就是在伦理生活中优先考虑自己、家人和朋友,对他人尤其是匿名的陌生人表现出怀疑、拒斥或极度的不信任,其中蕴含着"道德中的不道德"之内在悖论。建构社会整体的信用体系,需要调整个体道德心理结构,以积极的心态认同和接纳陌生人,以刚性的法律和制度约束陌生人间的关系。这是超越和提升圈子型道德思维,克服道德排他主义悖论,创建以相互尊重和平等为基础的陌生人伦理,提升人类伦理生活品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伦理 排他主义 信用制度 陌生人
下载PDF
雅斯贝斯“轴心说”非“排他主义”论
2
作者 吾敬东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25,共5页
雅斯贝斯的"轴心说"提出之后,遭到了各种批评,其中最严厉者即是认为这一理论是"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的。雅斯贝斯是"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者吗?批评者的依据究竟何在?这些依... 雅斯贝斯的"轴心说"提出之后,遭到了各种批评,其中最严厉者即是认为这一理论是"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的。雅斯贝斯是"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者吗?批评者的依据究竟何在?这些依据是否足以判定雅斯贝斯是"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者?本文的目的就是旨在分析这一问题。文章分三个部分:一、对雅斯贝斯"轴心说"的批评:"排他主义"或"西方中心论";二、导致雅斯贝斯理论"陷阱"的原因;三、为雅斯贝斯辩护。结论是雅斯贝斯并未能走出"西方中心论"。但未能走出西方中心和以西方中心自居且排他仍有所不同,前者是客观能力问题,后者是主观意愿问题。雅斯贝斯的普遍主义即"大一"的"轴心"虽仍有黑格尔"理念"的影子,但黑格尔强调文明或哲学只属于西方,而雅斯贝斯则强调文明或哲学非西方独占,是东西方共同塑造或蕴涵了"大一"。就视野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总之,我们必须将雅斯贝斯的理论置于历史背景中来加以评价,唯此才不乏客观或中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斯 轴心说 排他主义 西方中心论 批评
下载PDF
法律实证主义的强立场——兼评拉兹《法律的权威》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振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15,共5页
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拉兹认为有效法律的鉴别标准完全排除道德论证,这就是拉兹的渊源论。渊源论表明所有的法律都具有渊源,渊源论的论据来自权威论。权威以理由为基础,是改变行为理由的能力。法律也要主张权威,法律主张合法性权威是... 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拉兹认为有效法律的鉴别标准完全排除道德论证,这就是拉兹的渊源论。渊源论表明所有的法律都具有渊源,渊源论的论据来自权威论。权威以理由为基础,是改变行为理由的能力。法律也要主张权威,法律主张合法性权威是它的一个本质特征。权威性理由是排他性理由,排除了道德因素的可能性,权威论支持了渊源论。权威论受到了来自包容性实证主义者和德沃金的批评,他们的争论共同推进了对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渊源论 权威 排他性/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
下载PDF
论法律实证主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的重要法学流派,同时又是一个饱受误解的学派。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问题,认为,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流派。接着,讨论了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带--"分离理论"和"社会事实理论&... 法律实证主义是西方的重要法学流派,同时又是一个饱受误解的学派。本文首先探讨了法律实证主义的定义问题,认为,法律实证主义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流派。接着,讨论了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的中心地带--"分离理论"和"社会事实理论",力图消除人们对它的误解。随后重点研究了对法律实证主义的批判,对这些批判分别加以驳斥和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证主义 温和的法律实证主义 排他的法律实证主义 分离理论 社会事实理论
下载PDF
自由裁量论研究——以德沃金自然法学和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中的自由裁量论为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9,共8页
在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论"争论中,德沃金认为司法过程实际是法官们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依法行使自由裁量践行裁判,反对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论"。所有的法律实证主义者都同意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 在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论"争论中,德沃金认为司法过程实际是法官们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依法行使自由裁量践行裁判,反对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论"。所有的法律实证主义者都同意法官造法意义上的"自由裁量论",基于对法律效力的渊源类判准和内容类判准的不同理论主张,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与排他性实证主义法学在此种"自由裁量论"适用空间上也存在着极大差异,渊源类判准及内容类判准适用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的不同适用空间也是包容性与排他性实证主义法学的理论分野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裁量论 包容性实证主义法学 排他性实证主义法学
下载PDF
本期寄语
6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对于中国历史学家来说,在发挥民族史自由和解放的潜能--这在提供一种正向的民族聚合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中仍然有效--的同时,需要修正其中排他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一面,尽可能地展现民族国家话语之下不同族群复杂而多样的历史。诚... 对于中国历史学家来说,在发挥民族史自由和解放的潜能--这在提供一种正向的民族聚合力、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中仍然有效--的同时,需要修正其中排他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一面,尽可能地展现民族国家话语之下不同族群复杂而多样的历史。诚如斯特凡·贝格尔(Stefan Berger)所言,历史学家应当将民族作为一面破碎但却能折射出多种反思的镜子,或者作为一个轻轻拨动旋钮便会呈现万千景象的万花筒。唯如此,民族史才会成为一种开放、宽容、多元和复线的叙事,在21世纪保持其应有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他主义 聚合力 民族史 民族国家话语 霸权主义 贝格尔 本质主义 21世纪
下载PDF
“文明冲突论”的三种历史形态——美国《排华法案》的意识形态反思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8,共5页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充分说明了种族关系上的利己主义、宗教信仰上的排他主义和文化策略上的置换主义是"文明冲突论"内在包含的三种历史形态。这三种历史形态相互交织地与西方新、老霸权主义密切配合,形成一种... 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排华法案》,充分说明了种族关系上的利己主义、宗教信仰上的排他主义和文化策略上的置换主义是"文明冲突论"内在包含的三种历史形态。这三种历史形态相互交织地与西方新、老霸权主义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具有某种历史稳定性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冲突论 排华法案 利己主义 排他主义 置换主义
下载PDF
拯救概念和人类理解困境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文郁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5,共6页
关于理解的问题,多元主义与排他主义虽以对立面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心关注是共同的,即理解的扩展问题。在理解的扩展力趋于衰竭时,由于人受一定信念体系的支持,而不能不走向排他主义。基督教排他主义,是一种独特的排他主义,因为拯救概念... 关于理解的问题,多元主义与排他主义虽以对立面的形式出现,但其中心关注是共同的,即理解的扩展问题。在理解的扩展力趋于衰竭时,由于人受一定信念体系的支持,而不能不走向排他主义。基督教排他主义,是一种独特的排他主义,因为拯救概念的参与,使其拥有了接受性,而不是一种封闭的排他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多元主义 排他主义 拯救
下载PDF
卡普清西藏传教会失败原因申议 被引量:2
9
作者 喻天舒 《中国藏学》 CSSCI 2008年第2期68-72,共5页
18世纪初,受罗马教廷派遣前往西藏传教的卡普清修会传教士们,在历经40余年的艰苦努力,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后,最终却不得不撤离西藏,宣告传教事业的失败。究其原因,固然有西藏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因素在其间发挥作用,但基督教教义... 18世纪初,受罗马教廷派遣前往西藏传教的卡普清修会传教士们,在历经40余年的艰苦努力,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后,最终却不得不撤离西藏,宣告传教事业的失败。究其原因,固然有西藏地区特殊的人文地理因素在其间发挥作用,但基督教教义本身的理论缺陷,以及基督教传教士在西藏传教实践中奉行的排他主义宗教路线所引发的众怒,也是导致此次传教活动最终失败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普清修会 西藏 传教 上帝 排他主义
下载PDF
行政处罚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之立法选择与制度实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兵强 阮莉莉 《知与行》 2016年第9期48-52,共5页
"法无授权即禁止"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根源于行政权所具有的主动性与广泛性。各国为了更好地控制行政权,在行政程序中引进了听证制度。我国行政立法相对滞后,于1996年才首次在《行政处罚法》中确立了听证制度。听证程... "法无授权即禁止"是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根源于行政权所具有的主动性与广泛性。各国为了更好地控制行政权,在行政程序中引进了听证制度。我国行政立法相对滞后,于1996年才首次在《行政处罚法》中确立了听证制度。听证程序对实现行政公开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保障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但是,该法对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未做出明确规定,以至于听证笔录无法从根本上限制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进而也贬损了听证程序的制度价值。因此,从我国行政执法现状来看,赋予行政处罚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已经成为必然的立法选择。目前,世界范围内关于行政处罚听证笔录的立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行政处罚听证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之一,一种是将行政处罚案件排他主义,将其行政处罚听证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唯一依据。我国当采行政处罚案件排他主义。为此需要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听证质证规则及建立有限的司法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证笔录 法律效力 案卷排他主义
下载PDF
从“情态分析”看萨特的人生哲学
11
作者 徐圻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4-8,56,共6页
在现代西方众多哲学名家中,萨特无疑是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作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法国中下层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两面性在萨特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资产... 在现代西方众多哲学名家中,萨特无疑是影响最大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位。作为存在主义在法国的主要代表,他的思想集中反映了法国中下层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两面性在萨特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将人确定为哲学的主题,但另一方面又拒不承认人具有博爱、仁慈、谦让这类抽象的规定性,而主张追究人作为孤立的、冷漠的个体的意义;他责怪马克思主义“忽视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的命运 解放斗争 行动哲学 现实生活 痛苦挣扎 绝对自由 批判态度 意志自由 伦理学说 排他主义
下载PDF
论道德与日常生活——读阿格妮丝·赫勒的《日常生活》
12
作者 张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追求和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不仅是社会良性发展之所需也是个人立足社会之所需。通过对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道德定义、道德特性和道德知识(道德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逐层次分析,比较清楚地揭示... 追求和向往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不仅是社会良性发展之所需也是个人立足社会之所需。通过对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道德定义、道德特性和道德知识(道德概念)以及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的逐层次分析,比较清楚地揭示了道德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如何对日常生活进行引导,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要过讲道德、尊道德和守道德的生活。赫勒有关道德的相关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当前我国道德评价新标准具有新启示以及我国伦理道德建设的方向有一定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日常生活 排他主义特性 道德习惯 道德义务
下载PDF
英语前缀non-
13
作者 凌如珊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7-29,共3页
non-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否定前缀,人们在阅读书刊杂志时经常会碰到带有non-的词,如: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禁止核扩散条约,non-staple foods副食品,non-loaded无负载.近二十多年来,non-有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引起了英... non-是英语中一个常用的否定前缀,人们在阅读书刊杂志时经常会碰到带有non-的词,如:the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禁止核扩散条约,non-staple foods副食品,non-loaded无负载.近二十多年来,non-有了一些新的意义和用法,引起了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也就这个常用的否定前缀的来源、意义和用法等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 NUCLEAR loaded align MAGAZINE DEBATE 毫无价值 排他主义 gradable RESIDENCE
下载PDF
浅议专业银行竞争
14
作者 张立诚 《西南金融》 1987年第4期23-,共1页
专业银行间如何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开展竞争,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我国各专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同资本主义银行间的竞争是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各专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和具有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的竞争。当前,各专... 专业银行间如何积极的、正确的、有效的开展竞争,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我国各专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同资本主义银行间的竞争是有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的各专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和具有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的竞争。当前,各专业银行虽有业务上的基本分工,但并不是“分封疆土”,更不能“以邻为壑”,而应是在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共同携手发展的要求下开展适度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银行 社会主义银行 利息政策 营业机构 信用工具 信用方式 资金供应 排他主义 融资体系 无政府状态
下载PDF
哈特/德沃金之争与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考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振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2,共19页
哈特与德沃金之争及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构成了当今英美法律哲学研究的理论坐标。哈特/德沃金之争的核心在于法律与道德有无必然的关联,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而德沃金认为,承认规则既无法识别原则也不是一个社会规则,法... 哈特与德沃金之争及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构成了当今英美法律哲学研究的理论坐标。哈特/德沃金之争的核心在于法律与道德有无必然的关联,哈特认为法律与道德不存在必然的关联;而德沃金认为,承认规则既无法识别原则也不是一个社会规则,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的关联。法实证主义在回应德沃金的批判时,在承认规则识别法律之判准的内容上发生了分歧,分裂为排他性与包容性的法实证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命题 合法律性 排他性法律实证主义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朋(译) 《法律方法》 2022年第2期67-79,共13页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一些论据对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进行辩护。我为之辩护的一般命题是:与排他性实证主义相比,包容性实证主义是一种更有成效和更令人瞩目的研究方案。我将通过两个与法律解释有关的论据来支持这一命题。然而,我认为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提出一些论据对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进行辩护。我为之辩护的一般命题是:与排他性实证主义相比,包容性实证主义是一种更有成效和更令人瞩目的研究方案。我将通过两个与法律解释有关的论据来支持这一命题。然而,我认为包容性实证主义并未完全成功地脱离更为传统的法律实证主义概念。包容性实证主义者所秉持的价值无涉原则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与此种方式相反,我试图在结论部分表明,一个建构主义版本的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能够合理地承认法学家和法理论家的认知活动中存在价值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实证主义 排他性实证主义 法律解释 价值判断 建构主义
原文传递
探寻日常生活人道化的路径——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述评 被引量:4
17
作者 颜岩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日常生活是最为人所熟知也最为人所忽略的社会领域,以舒茨(Alfred Schutz)为代表的现象学家将日常生活视为"最重要、最基本"的生活现实,但同时认定这是一个本真永恒轮回的领域。受马克思和卢卡奇(Ceorg Lukacs)遗产的影响。
关键词 赫勒 人道化 舒茨 类本质 卢卡奇 社会学领域 布达佩斯学派 排他主义 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台湾电视政论节目:两极化“收编”与民主的畸变——以“反服贸运动”的政论节目为个案
18
作者 马锋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0,共8页
由于惨烈的市场竞争、特殊的政治脉络及族群撕裂的观众基础,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形成了蓝绿两极化收编和对决的格局,可谓是“台湾奇观”。在轰轰烈烈的“反服贸运动”中,电视政论节目基于朋党化的格局,表现出排他主义和鼓噪悲情民粹主义的... 由于惨烈的市场竞争、特殊的政治脉络及族群撕裂的观众基础,台湾电视政论节目形成了蓝绿两极化收编和对决的格局,可谓是“台湾奇观”。在轰轰烈烈的“反服贸运动”中,电视政论节目基于朋党化的格局,表现出排他主义和鼓噪悲情民粹主义的突出特点,电视政论节目并非人们所期待的“公共论坛”,反而造成社会认同的分裂,阻滞了两岸和谐共进的步伐,形成了台湾民主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政治 电视政论节目 排他主义 民粹主义
原文传递
全球性与普遍性
19
作者 约瑟夫·马戈利斯 刘建芳 《思想与文化》 2007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本次世界哲学大会第三次专题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出现的"人类的统一"这个词使我想到两种不可分割但具有潜在矛盾的关联,它们在迟来的意义上使得我此刻在大家面前谈论"全球性与普遍性"这个话题显得有点愚蠢。... 本次世界哲学大会第三次专题会议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出现的"人类的统一"这个词使我想到两种不可分割但具有潜在矛盾的关联,它们在迟来的意义上使得我此刻在大家面前谈论"全球性与普遍性"这个话题显得有点愚蠢。我个人的动机是颠覆性的:我并不是说没有一种适合于"人类统一"的普遍伦理学;在我看来,问题恰恰在于这样的普遍伦理学太多了,它们相互抨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哲学 潜在矛盾 人类本质 排他主义 全球化市场 经济全球化 全球伦理 文化类型 文化渗透 无限可
原文传递
日常与非日常——艺术作品中的平凡诗性
20
作者 王鹏飞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第5期199-199,共1页
本文以阿格妮丝·赫勒关于日常生活的解读作为出发点,同时延伸出,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创造。结合艺术创作的经历和现状给予其定义。通过列举约瑟夫·博伊斯的《7000棵橡树》,理查德·朗的大地艺术和雅尼斯·库奈... 本文以阿格妮丝·赫勒关于日常生活的解读作为出发点,同时延伸出,艺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非日常创造。结合艺术创作的经历和现状给予其定义。通过列举约瑟夫·博伊斯的《7000棵橡树》,理查德·朗的大地艺术和雅尼斯·库奈里斯的贫穷艺术,以及宋冬的作品论证这些艺术家作品中的日常性。其后,引出诗与思,日常与非日常中所蕴含的诗性部分,并肯定其诗性的存在。马歇尔·杜尚把小便池签上名字,取名为《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大地艺术 杜尚 奈里 赫勒 伊斯 瑟夫 排他主义 丰塔纳 查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