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周期疗法对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促排卵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刘静 吴耀持 +1 位作者 王倩 邬志雄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周期疗法对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促排卵效应。方法:将排卵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周期疗法,对照组服用罗氏促排卵汤,比较3个治疗周期后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排卵率、最大卵泡直径、基... 目的:观察针刺周期疗法对排卵障碍性疾病的促排卵效应。方法:将排卵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周期疗法,对照组服用罗氏促排卵汤,比较3个治疗周期后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排卵率、最大卵泡直径、基础体温(BBT)以及妊娠率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第3周期排卵率、卵泡发育、BB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周期疗法具有较好的促排卵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障碍 生理周期 针刺周期疗法 排卵效应
下载PDF
多巴胺拮抗物PIM增强丘脑下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诱导大鳞副泥鳅排卵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浩然 彭纯 林鸿平 《水生生物学集刊》 1985年第1期74-79,i003-i004,共8页
在注射低剂量LRH-A的同时注射多巴胺拮抗物pimozide(PIM),能显著增强LRH-A诱导的排卵效应,排卵率达到100%。 LRH-A+PIM能促进脑垂体GtH细胞的合成和分泌,而注射多巴胺能抑制LRH-A诱导的GtH释放活动。
关键词 多巴胺拮抗物 PIM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大鳞副泥鳅 排卵效应 脑垂体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克罗米酚兴奋试验与促排卵效应之间关系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孙燕 王孟龙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克罗米酚 兴奋试验 排卵效应
下载PDF
利血平、多巴胺与LHRH-A对泥鳅排卵的影响
4
作者 朱逸仁 李桂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3年第1期49-53,共5页
实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利血平(4μg/g)+LHRH-A(0. 1μg/g)与多巴胺(4μg/g)+LHRH-A(0. 1μg/g)排卵率明显提高,与生理盐水+LHRH-A(0.1μg/g)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 01) .提示利血平与多巴胺均能增强LHRH-A诱导泥鳅排卵的效应.
关键词 泥鳅 利血平 多巴胺 排卵效应
下载PDF
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52
5
作者 宋丰军 郑士立 马大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 mg。治疗3个月经周期...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60例。针灸组: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悬灸神阙、三阴交。药物组:口服克罗米芬50 mg。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受孕率、基础体温、B超检查及排卵等评定。结果: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都有较高的排卵效果,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灸促排卵的受孕率高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的受孕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针灸法流产率低,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和口服克罗米芬排卵,可达相同的排卵效果,但针灸治疗受孕率优于口服药物者,流产率低于口服药物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针灸效应 不育 女性/针灸疗法 对比研究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
下载PDF
针刺对胚泡着床障碍大鼠胚泡着床及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刘新玉 黄光英 张明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造模,针刺组自妊娠第1天连续接受1w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比较其子宫、卵巢重量... 目的:探讨针刺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针刺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均采用米非司酮造模,针刺组自妊娠第1天连续接受1w针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比较其子宫、卵巢重量及单个胚泡大小、重量的差异;并用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及卵巢的形态结构差异。结果:针刺组妊娠率及平均着床胚泡数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子宫、卵巢重量等均较正常组及针刺组轻,且子宫内膜发育不良;针刺组子宫内膜发育与正常组相似。结论: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米非司酮抗着床的作用,促进大鼠胚泡着床及胚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针灸效应 排卵诱导 卵子转运/针灸效应 @胚泡着床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