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地形和人工沙棘风障对排土场平台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宏宇 台培东 +5 位作者 孙铁珩 李培军 常士俊 李文杰 张淑琴 李淑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6,80,共4页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 ,通过对排土场不同地段植被的观察、野外小区实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 ,调查研究了天然地形风障以及人工沙棘风障对半干旱地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植被恢复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地形与人工沙棘风障不仅起到防风... 以霍林河露天煤矿为例 ,通过对排土场不同地段植被的观察、野外小区实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 ,调查研究了天然地形风障以及人工沙棘风障对半干旱地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植被恢复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地形与人工沙棘风障不仅起到防风作用 ,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 ,防治水土流失 ,加速排土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障 排土场平台 植被恢复 矿山开采
下载PDF
微地形重塑对大型排土场平台水沙及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田秀民 马春霞 +2 位作者 鲁旭东 郭建英 张铁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2,共9页
针对大型排土场平台治理短板,探究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办法,改善地表微环境。以大型排土场平台不同微地形改造加植物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径流小区观测设施对研究对象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开展了连续观测,并进行了植物群落学特征调查。结果... 针对大型排土场平台治理短板,探究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办法,改善地表微环境。以大型排土场平台不同微地形改造加植物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径流小区观测设施对研究对象次降雨产流产沙过程开展了连续观测,并进行了植物群落学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型排土场平台实施微地形组合加植物措施的削流、减蚀、生物多样性方面明显强于单一覆土种植措施;实施微地形改造方法的小区年径流量及泥沙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组合微地形改造方法加植物措施的削流率和减蚀率最高,分别达到62.03%和88.81%;且对小雨强时产流和产沙的控制效果最好,与单一的覆土种植措施相比,径流量减少72.6%,泥沙量减少90.4%;组合微地形改造加植物措施防护效果最优,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35,0.87,1.94;合理的微地形组合方法加植物措施能使植被的恢复效果充分发挥,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塑造出不同的微生境,是治理大型排土场平台"顽疾"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平台 微地形重塑 产流产沙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