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碳排放差异的闭环供应链奖惩机制与减排策略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成恒 丁雪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54-57,共4页
文章在考虑碳排放差异的情况下,构建了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研究了基于对第三方补贴、对制造商补贴、对制造商征收碳税、对制造商征收碳税同时对第三方实施补贴的不同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分散决策。... 文章在考虑碳排放差异的情况下,构建了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利用stackelberg博弈,研究了基于对第三方补贴、对制造商补贴、对制造商征收碳税、对制造商征收碳税同时对第三方实施补贴的不同奖惩机制下闭环供应链的分散决策。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订合适的补贴与碳税机制,达到既提高回收率、推进再制造,又能够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促进节能减排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供应链 排放差异 奖惩机制 减排策略
下载PDF
1999—2009年我国不同收入水平下的碳排放差异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琴 曲建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35-640,共6页
碳排放差异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利用IPCC参考方法对中国1999—2009年期间各省(市)CO2排放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入Theil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不同收入水平下的CO2省际差异及其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 碳排放差异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利用IPCC参考方法对中国1999—2009年期间各省(市)CO2排放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入Theil指数,定量分析了中国不同收入水平下的CO2省际差异及其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2003年中国人均CO2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2003—2009年中国各收入水平省份的人均排放量近似于不规则的"M"型增长趋势,中等偏低收入省份的人均排放量迅速增加,并超过中等收入省份;不同收入水平省份之间和各省份内部的人均CO2排放水平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但省份之间的排放不平等水平明显大于省份内部的不平等水平。因此,中国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条件下,兼顾区域和省域碳排放的特征,制定合理有效的减排目标和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差异 气候变化 收入水平 中国
下载PDF
考虑碳排放差异的闭环供应链补贴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成恒 丁雪峰 魏芳芳 《物流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6-349,共4页
考虑到再制造碳排放差异闭环供应链的决策与补贴问题,运用stackb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了补贴机制对闭环供应链均衡价格与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探讨了政府补贴力度、碳排放差异与制造过程总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补贴机制能有效提... 考虑到再制造碳排放差异闭环供应链的决策与补贴问题,运用stackbelberg博弈理论,研究了补贴机制对闭环供应链均衡价格与节点企业利润的影响,探讨了政府补贴力度、碳排放差异与制造过程总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补贴机制能有效提升回收率与节点企业利润,降低节点企业决策价格与单位产品平均碳排放量,并能根据补贴力度、碳排放差异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制定合适的补贴制度,在提高再制造水平的同时控制总碳排放量。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供应链 排放差异 再制造 补贴机制
下载PDF
我国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对区域碳排放差异的影响——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永强 张捷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4-13,共10页
首先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与碳排放的互动关系,表明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Theil指数分别测算我国重化工业总产值变动情形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差异。最... 首先分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及其与碳排放的互动关系,表明重化工业产业调整与转移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Theil指数分别测算我国重化工业总产值变动情形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差异。最后实证分析重化工业产业调整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总体差异和区域内差异不断扩大,区域间差异不断缩小;重化工业产业调整转移有利于降低区域碳强度,缩小区域碳排放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化工业 产业调整转移 排放差异 THEIL指数 偏离份额分析法
下载PDF
天燃气与重油在沥青搅拌设备烘干系统中的燃烧性能及排放差异 被引量:4
5
作者 唐桂芳 张利民 +1 位作者 李永忠 殷长燕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5年第12期63-66,共4页
为分析天燃气与重油在沥青搅拌设备烘干系统排放的差异,理论分析重油和天然气在烘干筒中的燃烧性能。以马连妮MAC-320型沥青搅拌设备油气两用燃烧器为研究对象,试验分析了同工况下重油和天燃气的排放差异,结果表明天燃气工况与重油工况... 为分析天燃气与重油在沥青搅拌设备烘干系统排放的差异,理论分析重油和天然气在烘干筒中的燃烧性能。以马连妮MAC-320型沥青搅拌设备油气两用燃烧器为研究对象,试验分析了同工况下重油和天燃气的排放差异,结果表明天燃气工况与重油工况的除尘效率基本相同,天燃气工况烟气流量和含湿量更大、尾气温度偏低,需要改造烘干筒结构减少料帘密度来提高尾气温度。相对于重油,天燃气燃烧的可控性更好能充分稳定的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CO_2、NO_x只有重油的69.1%和4.9%,并且不会产生SO_2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搅拌设备 油气两用燃烧器 燃烧性能 排放差异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差异、影响机理及碳达峰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邹秀清 孙学成 +1 位作者 葛天越 邢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系统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碳排放差异、探究其影响机理及预测碳排放趋势,对促进该区域碳排放协同达峰、实现绿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排放系数法测算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2005~201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选择变异系数、基尼系数... 系统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碳排放差异、探究其影响机理及预测碳排放趋势,对促进该区域碳排放协同达峰、实现绿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排放系数法测算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2005~201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选择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别测度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差异。基于STIRPAT拓展模型,采用岭回归探究长三角各省市碳排放的影响机理;运用情景分析法结合各省政策规划及发展规律,参考各变量历史变化率,设定基准发展情景预测长三角各省市2020~2035年碳排放量及碳达峰年份。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长三角三省一市碳排放存在显著差异,碳排放差异整体上随着时间推移波动上升。(2)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人均GDP、能源强度均显著影响长三角三省一市的碳排放,能源结构仅对江苏的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上海、浙江、安徽的碳排放驱动因素中,产业结构影响最为显著。(3)基准情景下,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分别在2026、2027、2028和2031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依次为20768、40855、63533和94973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排放差异 STIRPAT模型 情景设置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双减”背景下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基于LDMI分解和面板回归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旷爱萍 谢凯承 《枣庄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7-102,共16页
利用2000—2020年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LMDI方法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以及各驱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利用2000—2020年27个省份(京津沪藏,以及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 利用2000—2020年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的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水平,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LMDI方法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以及各驱动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利用2000—2020年27个省份(京津沪藏,以及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自2015年后有减小趋势;农业生产效率是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抑制因素,地区发展水平是主要促进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和技术因素(化肥)对农业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农业种植结构和技术因素(农药)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自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由促进作用转变为抑制作用,我国农业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核密度估计 LDMI 影响因素 排放差异
下载PDF
我国省域碳排放差异性及其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宏涛 王会芝 徐鹤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26,共6页
通过对区域碳排放模型的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省域尺度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根据碳排放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型低碳发展、均衡型低碳发展、资源型高碳发展和发展型高碳发展等四类模式。研究认为,省域经济发展要向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碳排放... 通过对区域碳排放模型的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省域尺度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并根据碳排放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发达型低碳发展、均衡型低碳发展、资源型高碳发展和发展型高碳发展等四类模式。研究认为,省域经济发展要向低碳发展转型,促进碳排放目标实现。其中,发达型低碳发展区域要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升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均衡型低碳发展省份则应充分重视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型高碳发展模式需强调碳排放的削减绩效和碳强度的下降幅度,而对于目前尚处于发展型高碳发展阶段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则应全面分析低碳转型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优势,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计量模型 排放差异 发展模式 省域
原文传递
492QC发动机NO_x排放的缸间差异研究
9
作者 李兴虎 金克成 +2 位作者 郭常陆 王征 李建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44,共5页
从各缸排气道出口中心附近进行了排气样气采集,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取样气体进行了分析,试验时改变了发动机的转速、点大提前角以及负荷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缸间燃烧差异引起的NOx的排放差异不容忽视,NOx排放最大的气缸可达最小... 从各缸排气道出口中心附近进行了排气样气采集,用化学发光分析仪对取样气体进行了分析,试验时改变了发动机的转速、点大提前角以及负荷大小.实验结果表明,由于缸间燃烧差异引起的NOx的排放差异不容忽视,NOx排放最大的气缸可达最小气缸的6倍之多.改进缸间排放差异对降低发动机整机的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花点火发动机 汽车发动机 排放差异 氮氧化物
下载PDF
渭河下游不同类型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虹颖 吴文恒 +1 位作者 杨新军 张敬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 不同类型农村地区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取向,其造成的用能排放也呈明显的区域差异。研究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分异,对深刻认识区域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区域用能和环境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渭河下游临渭区为研究区,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获取基础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测算平原地区、黄土台塬、秦岭山地的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利用灰色关联法识别用能排放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不同类型地区农户生活用能排放差异显著。沼气比例较大的黄土台塬用能排放最低(1850.43 kg),薪柴为主的秦岭山地用能排放最高(2556.68 kg),多元化用能的平原地区排放居中(1863.20 kg)。2生活用能主要污染物CO2的排放量由平原向台塬、山区依次升高;其余污染物排放量高低,三类地区并无固定顺序:TSP排放秦岭山地居高,固体废弃物排放平原地区居多,这与各类地区主导用能类型相关。3影响用能排放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能源供应能力,亦与区域环境影响下农户特征差异有关,依次为农户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职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生活用能 排放差异 排放 沼气 渭河下游
原文传递
中国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维军 李宗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8,共8页
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 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和成因。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碳排放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主要成因是人均GDP,其次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其中西部人均GDP的贡献率初期较小但增长迅速。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推进节能减排进程中,除了要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针对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差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空间差异kaya恒等式 离差分解
下载PDF
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基于空间统计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辛玲 付志刚 刘莹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第19期133-137,共5页
进行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可以为制定合理科学、针对性强的节能减碳政策提供信息支持。论文较准确地测算了1995-2013年我国各省市的碳排放,从空间统计学的角度分析碳排放的区域特点,并构建空间滞后模型考察造成我国碳排放区域差... 进行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可以为制定合理科学、针对性强的节能减碳政策提供信息支持。论文较准确地测算了1995-2013年我国各省市的碳排放,从空间统计学的角度分析碳排放的区域特点,并构建空间滞后模型考察造成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成因。结果表明:一是我国各省市碳排放区域差异明显,且存在"北高南低"的特点;二是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差异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雾霾现象会跨地区连片形成;三是科技创新效率、居民收入、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造成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对外贸易度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差异 区域 空间滞后模型
下载PDF
中美经济增长与碳减排比较分析
13
作者 张致鹏 张进鹏 唐杰 《深圳社会科学》 2023年第3期69-78,共10页
碳减排工作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环境库兹涅兹假说总结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前,我国人均GDP刚迈过1万美元大关,与发达国家实现碳达... 碳减排工作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环境库兹涅兹假说总结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前,我国人均GDP刚迈过1万美元大关,与发达国家实现碳达峰时人均GDP为2万-5万美元仍有差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度更高。本文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碳排放结构与能源结构,总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条件,希望为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1)中美两国由收入和人口规模构成经济发展水平效应对碳排放增长拉动作用均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能源强度持续下降是中美两国遏制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能源强度下降速度远快于美国,对碳减排的贡献量高于美国,但当前单位GDP能耗仍落后美国近50年;(3)自然资源禀赋与能源技术是降低能源碳强度的主要因素,相比美国,我国以煤炭主体的能源结构面临着客观的能源高碳的劣势,对我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高是减少经济增长负外部性的重要因素,碳排放强度下降和清洁能源发展是新能源革命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碳减排工作不仅是气候环境问题,也是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更是产业升级变革的契机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差异 碳达峰 LMDI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产量碳配额分配对竞争性闭环供应链定价及回收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东滨 肖晨曦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59,共8页
针对当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的趋势,本文综合考虑了碳排放与资源回收问题,研究了基于产量的碳配额分配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以及回收的影响。简化模型由两个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机构等4个主体构成。研究发现,当碳配额有偿分配时,此... 针对当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的趋势,本文综合考虑了碳排放与资源回收问题,研究了基于产量的碳配额分配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以及回收的影响。简化模型由两个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回收机构等4个主体构成。研究发现,当碳配额有偿分配时,此时满足供应链参与主体利润最大化的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均会升高,回收率相比无碳排放限制时降低,但是当再造品碳排放量少于新产品的碳排放量时,有偿分配碳配额会促使回收率上升;同时本文最后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碳配额分配政策,分析结果表明可以较为有效消除碳配额有偿分配对于回收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以后政府制定碳减排环境下废旧物品回收相关政策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闭环供应链 回收 碳配额分配 排放差异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动态演进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明国 王桂新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3,31,共9页
首先根据中国实际修正碳排放因子,并据此估算了各省及全国1995—2014年的碳排放量。引入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等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碳排放长期、短期动态演... 首先根据中国实际修正碳排放因子,并据此估算了各省及全国1995—2014年的碳排放量。引入经济、社会、政治、技术等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模型,分别考察了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碳排放长期、短期动态演变过程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选用的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因素几乎都能解释所建计量模型的98%以上,尤以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更大。经济因素对全国及东部、中部地区碳排放动态演变的长期趋势和对全国与所有地区碳排放的短期波动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因素对全国及所有地区碳排放动态演变的长、短趋势都具有显著稳定的正向作用;显示中国在此期间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能耗、过度碳排放的增长质量问题;技术因素对碳减排显著稳定的正向作用,又说明此间技术进步不快,对碳减排的作用尚不明显。基于碳排放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及不同因素影响的差异性,提出中国要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必须尽快制定符合区域特征的差异化碳减排策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努力构建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Dynamic Changes,Regional Differences,and Influencing Factorsof CO_2 Emission Performance in 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Wang Qunwei Zhou Peng Zhou Dequ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年第3期47-57,共11页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DEA models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to construct the Malmquist index that can be us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O 2 emission performance.With the index,the authors have measured ...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DEA models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 to construct the Malmquist index that can be us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O 2 emission performance.With the index,the authors have measured the CO 2 emission performance of 28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07;with the convergence theory and panel data regression model,the authors analyz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It is foun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CO 2 emissions in China has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mainly due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the average improvement rate is 3.25%,with a cumulative improvement rate of 40.86%.In addition,the CO 2 emission performance varies across four regions.As a whole,the performance score of eastern China is the highest.The north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has relatively lower performance scores,and the western China is relatively backward.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re decreasing,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 2 emissions is convergent.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 2 emissions is significant,such a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energy intensity,and ownership structure.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such as opening-up to the outside world,on the performance of CO 2 emissions is not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dioxide undesirable output Malmquist index CONVERGENCE panel date model
下载PDF
Shares Differenc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alculated with GTP and GWP for Major Countries
17
作者 WANG Chang-Ke LUO Xin-Zheng ZHANG Hua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The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and global temperature potential (GTP) are two common metrics to calculate the CO2 equivalent of greenhouse gases (GHGs). If the country's GHG emissions are calculated with GTP i... The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and global temperature potential (GTP) are two common metrics to calculate the CO2 equivalent of greenhouse gases (GHGs). If the country's GHG emissions are calculated with GTP instead of GWP, the shares of the EU, USA, Japan, Canada and South Africa rise in the period 1990-2005, and those of Brazil, Australia, China, India, Mexico and Russia decrease. From 2015 to 2030, the projected shares of the EU, USA, Japan and China will increase, but those of Russia, Canada, Australia, India, Mexico and Brazil will decrease. The reduced shares of Brazil and Australia and increased share of the EU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Brazil and Australia suggested to adopt GTP instead of GWP as early as possible, but the EU opposed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house gas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lobal temperature potential
下载PDF
区际CO_2排放不平等性及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佳佳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5,共8页
运用经典的不平等性测度方法计算了1990-2011年间我国收入差距和CO2排放分布差异性,发现:22年间,我国地区间CO2排放分布比GDP分布更为不平等,但两种不平等性程度都在逐渐降低;通过拟基尼系数建立起CO2排放分布与GDP分布之间的联系,发现... 运用经典的不平等性测度方法计算了1990-2011年间我国收入差距和CO2排放分布差异性,发现:22年间,我国地区间CO2排放分布比GDP分布更为不平等,但两种不平等性程度都在逐渐降低;通过拟基尼系数建立起CO2排放分布与GDP分布之间的联系,发现:以人均GDP排序的省际间人均CO2排放分布较其自身分布更为公平,且比GDP分布更平等,这意味着高排放与高收入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区间以碳排放强度为代表的减排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然而,以收入分组进行Theil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高收入组对GDP分布和人均CO2排放分布的贡献较大,而中高收入组对碳排放强度分布差异性的贡献最高,降低地区间碳排放分布的不平等性不仅需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同时更依赖于地区间节能减排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差异 基尼系数 不平等性 Theil分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