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装置开工过程不凝气排放量大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林平 马明亮 王秀菲 《能源化工》 CAS 2015年第2期31-34,共4页
催化裂化装置在开工喷油初期,由于脱吸塔底重沸器热源不足,必须通过大量排放不凝气来控制稳定塔塔顶液态烃回流罐压力在指标范围内。对此现象,分析了催化装置开工期间吸收稳定系统不凝气排放量大的原因,并通过优化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 催化裂化装置在开工喷油初期,由于脱吸塔底重沸器热源不足,必须通过大量排放不凝气来控制稳定塔塔顶液态烃回流罐压力在指标范围内。对此现象,分析了催化装置开工期间吸收稳定系统不凝气排放量大的原因,并通过优化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开、停工操作,降低了催化裂化装置开工过程不凝气的排放量,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压力 不凝气 排放量
下载PDF
碳排放量对碳排放量大省物流效率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红梅 张海燕 韩玲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8-75,共8页
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效率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物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物流效率不应忽视碳排放量的影响。本文分考虑和不考虑非... 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效率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物流活动越来越频繁,产生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物流效率不应忽视碳排放量的影响。本文分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碳排放量两种情景,利用Malmquist-DEA方法,对我国17个碳排放量大省市2006~2012年的物流效率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会高估全要素物流效率,而且随地区及时间的不同其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采取对策,以促进低碳物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效率 排放量 Malmquist-DEA
下载PDF
变脱系统脱硫废液排放量大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3
作者 张颖 赵保仓 柴娜 《中氮肥》 CAS 2021年第2期28-31,共4页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安化公司170kt/a合成氨装置变脱系统采用“NDC+栲胶”脱硫工艺,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液,若其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安化公司环保达标排放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会造成变脱系统溶液损失量增加,增加化工原材料的...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安化公司170kt/a合成氨装置变脱系统采用“NDC+栲胶”脱硫工艺,生产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脱硫废液,若其处理不当,不仅会给安化公司环保达标排放带来较大的压力,而且会造成变脱系统溶液损失量增加,增加化工原材料的消耗。经分析,脱硫溶液温度不在指标范围内、再生空气湿度大、液气比不在指标范围内、变换气带液严重、系统补水太多、溶液pH偏低或偏高、溶液电位值偏低或偏高等均会造成脱硫废液排放量大。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预防办法,最终使脱硫废液的月排放量由25m3降至0m3,不仅有效减轻了安化公司的环保压力,而且合理利用了资源,保障了装置的安、稳、长、满、优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脱系统 “NDC+栲胶”脱硫工艺 脱硫废液 排放量大 原因分析 应对措施 效益分析
下载PDF
急冷水排放量大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4
作者 李岩 《乙烯工业》 CAS 2003年第3期44-46,共3页
笔者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工一厂乙烯装置急冷水排放量大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急冷水排放量 解决措施 稀释蒸汽 水质 乙烯 生产装置
下载PDF
济南市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中碳组分特征和排放量估算
5
作者 张桂芹 王云博 +6 位作者 杜琪玥 闫怀忠 李思源 石敬华 刘仕杰 朱文祺 孙友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为了识别济南市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中碳组分特征,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于2021年采集了柴油货车和工程机械尾气排放颗粒物,并对汽油车尾气一并采集对比,分析了尾气排放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其中的碳组分。结果表明,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 为了识别济南市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中碳组分特征,采用稀释通道采样器于2021年采集了柴油货车和工程机械尾气排放颗粒物,并对汽油车尾气一并采集对比,分析了尾气排放颗粒物质量浓度和其中的碳组分。结果表明,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汽油车,且以细颗粒物为主,PM_(2.5)/PM_(10)数值几乎接近于1.0,其中柴油货车排放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工程机械,且随车型增大排放颗粒物质量浓度增大,重型柴油载货车排放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最大,分别为4.56×10~4μg·m^(-3)和4.71×10~4μg·m^(-3)。柴油货车PM_(2.5)和PM_(10)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8.90-21.8 mg·km^(-1)和9.40-22.5 mg·km^(-1),工程机械中破碎机颗粒物排放因子略大于挖掘机,破碎机PM_(2.5)和PM_(10)排放因子分别为0.12 g·kW^(-1)·h^(-1)和0.14 g·kW^(-1)·h^(-1),挖掘机排放因子分别为0.10 g·kW^(-1)·h^(-1)和0.11 g·kW^(-1)·h^(-1)。碳组分为柴油型移动源排放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其中工程机械排放总碳(TC)在颗粒物中占比约为66.0%,大于柴油货车的占比41.5%(PM_(2.5))和45.5%(PM_(10))。根据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在尾气排放颗粒物占比分析可知,柴油货车排放以OC为主,而工程机械排放EC高且为柴油货车2倍多。汽油车与柴油货车OC中占比最高的碳组分相同,均为OC2,而工程机械为OC1。EC2为柴油型移动源排放EC的主要组分,车型最大的重型柴油载货车排放EC2占比最大,分别为20.7%(PM_(2.5))和21.8%(PM_(10)),但汽油车跟柴油货车不同,EC1为汽油车排放主要碳组分。基于2021年济南市柴油货车和工程机械保有量,对城市柴油型移动源碳组分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发现柴油型移动源尾气排放PM_(10)中碳组分排放量高于PM_(2.5),工程机械尾气中碳组分排放量高于柴油货车,因此应加快推进机动车新能源化的发展以及工程机械的清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型移动源 碳组分 颗粒物 特征分析 排放量估算
下载PDF
基于XGBoost-SVR组合模型的高速公路建造碳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林宇亮 熊锦江 +1 位作者 邢浩 宁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88-2599,共12页
开展高速公路碳排放量预测是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高速公路建设中影响碳排放的路基长度、路面面积、桥梁长度、隧道长度等14个参数,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高速公路建造碳排放量进行核算,获得80个高速公路碳排... 开展高速公路碳排放量预测是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高速公路建设中影响碳排放的路基长度、路面面积、桥梁长度、隧道长度等14个参数,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高速公路建造碳排放量进行核算,获得80个高速公路碳排放样本,并对碳排放量影响参数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通过等值赋权、残差赋权和自适应赋权3种赋权组合方式,建立XGBoost-SVR机器学习组合模型。结合高速公路碳排放样本,通过XGBoost-SVR组合模型训练得到碳排放量预测结果。基于误差和相关指数分析,对3种赋权方式的组合模型预测结果进行评判,并与单机器学习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XGBoostSVR组合模型融合了XGBoost和SVR模型的优点,其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单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等值赋权、残差赋权和自适应赋权,基于自适应赋权的XGBoost-SVR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建议应用于高速公路建造碳排放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排放量预测 组合模型 自适应赋权
下载PDF
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分析
7
作者 曹井国 赵艺 +3 位作者 袁堂龙 唐彪 徐群兵 马涛 《非开挖技术》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分析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将玻纤内衬软管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计算边界按生产机构、原材料和人工作业进行划分,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玻纤内衬软管生产过程中碳排... 为分析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将玻纤内衬软管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计算边界按生产机构、原材料和人工作业进行划分,采用碳排放系数法核算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不饱和聚酯树脂在玻纤内衬软管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占比最大,达70%以上,是决定玻纤内衬软管生产阶段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其次是内膜和玻璃纤维布,三者碳排放量占整个材料碳排放量的95%以上。玻纤内衬软管企业降碳应从原材料选择着手,此外,通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人工,也是玻纤内衬软管生产企业降碳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光固化玻纤内衬软管生产和安装的碳足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内衬软管 排放量 生产机构 原材料 人工作业
下载PDF
磨煤机磨辊头严重磨损对石子煤排放量的影响分析
8
作者 叶丽宇 《今日制造与升级》 2024年第8期207-209,共3页
针对浙能温州发电厂二期锅炉配用的HP-863中速磨煤机石子煤排放量大的问题,分析原因,给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中速磨煤机 石子煤排放量大 间隙 磨损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输油管道碳排放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东艳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53-57,69,共6页
为实现输油管道的节能降耗,以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在水力约束和热力约束的条件下,采用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加热炉、外输泵的组合方式及运行参数进行求解,并在考虑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全年运维方案。结果表... 为实现输油管道的节能降耗,以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在水力约束和热力约束的条件下,采用模拟退火-蚁群算法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加热炉、外输泵的组合方式及运行参数进行求解,并在考虑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基础上,设计了全年运维方案。结果表明:优化后单日耗油量和耗电量均有所下降,单日碳排放量降低20%左右;对外输泵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依据概率密度函数可知泵的正常检修周期应为1650 h(68 d),在连续运行1120 h(46 d)后应进行预防性保养;环境温度与碳排放量的优化效果呈负相关,全年运维方案中7—9月的碳排放优化效果较差,全年可减少碳排量185.61 t。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田企业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排放量 模拟退火 蚁群算法 可靠度
下载PDF
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
10
作者 冉鹏 王静 +3 位作者 李政 刘旭 曾庆华 李伟起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7-955,共9页
为实现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简便准确计量及掌握运行因素对机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排放因子法技术上,参考传统q-γ-τ矩阵结构形式,根据求解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需要,并掌握运行参数对发电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 为实现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简便准确计量及掌握运行因素对机组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排放因子法技术上,参考传统q-γ-τ矩阵结构形式,根据求解火电机组碳排放量的需要,并掌握运行参数对发电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建立了火电机组碳排放量及碳敏感性通用矩阵模型,确定了矩阵填写规则。采用热平衡法结合物料衡算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与排放因子法核算结果对比;核算了某火电机组24 h的碳排放量,分析了排烟氧量、主蒸汽温度和压力波动时的发电碳排放强度的扰动量ΔM CO_(2)。结果表明:相较于排放因子法,本文所提模型缩短了碳排放量核算的时间跨度,且能提高碳排放量核算的精度;该机组24 h的碳排放量为5780.644 t;当排烟氧量降低0.1%时,ΔM CO_(2)为1.7726 g/(kW·h);当主蒸汽温度升高0.5 K时,ΔM CO_(2)为3.0206 g/(kW·h);当主蒸汽压力增加0.2 MPa时,ΔM CO_(2)为0.3788 g/(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碳敏感性通用矩阵 发电碳排放强度 排放计量方法 火电机组
下载PDF
模压工艺对亚麻/丙纶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麦成猛 蒋政 +5 位作者 余斌斌 黄湘琦 文哲 龙雪彬 熊一鸣 武晓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亚麻纤维和丙纶纤维经过混纺、梳理、铺网、针刺、模压工艺制得亚麻/丙纶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不同前处理温度和模压压力的亚麻/丙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动态热机械性能变化,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分别以亚麻纤维/... 亚麻纤维和丙纶纤维经过混纺、梳理、铺网、针刺、模压工艺制得亚麻/丙纶复合材料。本文研究了不同前处理温度和模压压力的亚麻/丙纶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拉伸性能、弯曲性能以及动态热机械性能变化,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分别以亚麻纤维/丙纶纤维复合材料、20%质量分数的矿物填充聚丙烯材料制备某车型的汽车门板零件,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工艺,制备同一零件的质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提高前处理温度和模压压力,可以提高树脂对纤维的浸润和包裹力,减少孔隙,但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会出现滑动释压、结构坍塌现象,破坏纤维网络结构;随着前处理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210℃时达到最大值29.7 MPa,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均呈上升的趋势;随模压压力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弯曲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弯曲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在22 MPa时弯曲模量达到最大值2839 MPa;与传统的20%质量分数滑石粉增强的聚丙烯材料(PP-TD20)注塑成型工艺比较,亚麻/丙纶纤维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的零件刚性更好,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丙纶复合材料 模压成型工艺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二氧化碳排放量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静 任梓彤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71,共15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更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因地制宜地完善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效果,构建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城市碳排放量 数字经济 绿色技术创新 碳达峰碳中和
下载PDF
西安市“源-汇”景观对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协同效应
13
作者 任文静 赵敬源 +1 位作者 马西娜 韩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2,共15页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 【目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减污降碳的实施路径方面亟需开展相应研究。【方法】以西安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景观指数加权变异模型,分析城市“源-汇”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基于反距离加权插值与约束性排序分析法,探究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揭示“源-汇”景观对“碳污”的协同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源-汇”景观格局的特征尺度为距离研究区几何中心3 km、7 km、14 km的幅度边界处;碳排放量、PM_(2.5)、PM_(10)的反距离加权插值模型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541、0.8238与0.7885;“碳污”与景观指数之间的多元多重回归模型判定系数R^(2)为0.7540;16个“源-汇”景观关键指数对“碳污”的累计解释率达到66.2%,与“碳污”相关性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9%。【结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环路界限可反映景观空间结构的扩展过程与分布特点;冬季采暖期碳排放量与可吸入颗粒物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对街区内绿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绿地率、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建筑密度与建筑高度变异系数进行差异化空间配置,可对“碳污”具有显著的协同消减影响。研究结果为城市景观规划、碳排放量与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 排放量 可吸入颗粒物 协同效应 空间配置 西安市 人类活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未来不同情景下发电企业碳排放量预估
14
作者 吴辉 李雪曼 +3 位作者 岳枫 吴贞晖 刘德地 张利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4-242,256,共10页
发电企业作为发电环节的主体具备高碳排放的特征,准确预估其在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碳排放量的预估聚焦于国家、部门、行业尺度,鲜少涉及企业尺度的研究。以湖北能源集团为例,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识别... 发电企业作为发电环节的主体具备高碳排放的特征,准确预估其在不同情景下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目前碳排放量的预估聚焦于国家、部门、行业尺度,鲜少涉及企业尺度的研究。以湖北能源集团为例,基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识别火力发电量的影响因素,通过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函数、Sigmoid核函数)、装袋算法、随机森林、线性回归、逐步回归算法分别构建火力发电量预测模型,并依据多种评价指标优选模型。随后以火力发电量和碳排放强度为边界条件,通过抽水蓄能发电、水电站低成本电解水制氢储能来削减企业的火力发电量,通过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来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基于削减火力发电量和降低碳排放强度设定“结构减排方案”、“技术减排方案”、“综合减排方案”,推演各情景下的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模型预估火力发电量的效果良好;2030年“结构减排方案”“技术减排方案”“综合减排方案”下碳排放量分别为1648.89万~1934.07万t、1778.07万~1820.94万t、1345.75万~1571.77万t,2050年“结构减排方案”“技术减排方案”“综合减排方案”下碳排放量分别为0~1117.79万t、615.43万~649.70万t、0~299.20万t。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企业尺度的碳排放量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预测 机器学习 碳减排情景 发电企业 水电减碳 碳中和目标
下载PDF
铁路隧道建造过程TBM施工碳排放量计算研究
15
作者 吴元金 林永娇 +3 位作者 裴真真 张同磊 尹龙 姜仁贵 《建筑经济》 2024年第S01期693-696,共4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隧道工程施工碳排放核算至关重要。本文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使用碳排放因子法编制隧道碳排放定额,建立铁路隧道TBM法开挖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根据LCA理论,将整个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建材生产、现场施工及建...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隧道工程施工碳排放核算至关重要。本文建立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使用碳排放因子法编制隧道碳排放定额,建立铁路隧道TBM法开挖的碳排放量计算模型。根据LCA理论,将整个施工碳排放划分为建材生产、现场施工及建材运输三个阶段以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各阶段碳排放总量并分析各主要的碳排放量来源。结果表明:(1)TBM法隧道施工碳排放强度为173.593kgCO_(2)/m^(3),划分的三个阶段碳排放分别占比52.60%、44.44%、2.96%;(2)建材生产阶段主要碳源为钢材和水泥,现场施工阶段碳排放量主要来自盾构机、轴流通风机等电力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TBM 排放量 施工阶段 排放因子
下载PDF
电炉炼钢中CO_(2)排放量监测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小明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94-96,共3页
传统电炉炼钢过程中,CO_(2)排放量监测及控制方法仅对CO_(2)排放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未对CO_(2)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导致传统方法控制效率较低。因此提出对电炉炼钢中CO_(2)排放量监测及控制研究。该研究对电炉炼钢过程中CO_(2)排放特征进... 传统电炉炼钢过程中,CO_(2)排放量监测及控制方法仅对CO_(2)排放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未对CO_(2)排放特征进行分析,导致传统方法控制效率较低。因此提出对电炉炼钢中CO_(2)排放量监测及控制研究。该研究对电炉炼钢过程中CO_(2)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CO_(2)排放总量进行监测,进而更快速的对CO_(2)排放量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具有更高的控制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炼钢 CO_(2)排放量监测 CO_(2)排放量控制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基于轨道碳观测卫星2号的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17
作者 苏德斌 陈利旭 +1 位作者 姚璐 刘毅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09-415,共7页
为实时量化区域大气二氧化碳(CO_(2))排放和监控地面CO_(2)浓度变化,利用2014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轨道碳观测卫星2号卫星观测数据,通过获取经过四川地区的有效轨道观测数据,对当地CO_(2)羽流进行识别,基于曲线积分方法,结合ERA5再... 为实时量化区域大气二氧化碳(CO_(2))排放和监控地面CO_(2)浓度变化,利用2014年9月6日至2021年12月31日轨道碳观测卫星2号卫星观测数据,通过获取经过四川地区的有效轨道观测数据,对当地CO_(2)羽流进行识别,基于曲线积分方法,结合ERA5再分析风场资料,对四川省CO_(2)排放进行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利用OCO-2卫星观测数据可有效估算区域CO_(2)截面通量,估算结果在0.08~4.78 kt/h,不确定度介于0.0031~0.2692 kt/h,除个别案例,不确定度占比在1.1%~8.46%,其估算结果与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和人为二氧化碳的开源数据清单两种排放清单的估算结果呈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观测 高斯烟羽模型 二氧化碳 轨道碳观测卫星2号 排放量估算
下载PDF
沈北新区农村灰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含量分析
18
作者 袁雨煊 晁雷 《供水技术》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北四家子村居民排放灰水调研数据为依据,进行排放量和水质监测,研究灰水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选取其中30户常驻村户作为调查对象,每户每日生活排水量在9.03~85.40 L/d之间;每户日均COD_(Cr)浓度范围为:86.36~700.93 ... 以沈阳市沈北新区北四家子村居民排放灰水调研数据为依据,进行排放量和水质监测,研究灰水主要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选取其中30户常驻村户作为调查对象,每户每日生活排水量在9.03~85.40 L/d之间;每户日均COD_(Cr)浓度范围为:86.36~700.93 mg/L;日均氨氮浓度范围为9.07~53.23 mg/L;日均TN浓度范围为16.33~100.82 mg/L;日均TP浓度范围为0.83~13.61 mg/L;日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LAS计)浓度范围在8.46~17.99 mg/L之间。数据可为规范农村灰水资源化利用,形成资源化治理模式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灰水 污染物 排放量 水质
下载PDF
基于套索算法和灰色模型的浙江省碳排放量分析与预测
19
作者 洪竞科 杜薇 +1 位作者 邵金 劳慧敏 《能源环境保护》 2024年第3期152-161,共10页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对碳排放量的周期性分析与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浙江省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多尺度信息,将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对碳排放量的周期性分析与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浙江省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引入变分模态分解方法提取多尺度信息,将套索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和灰色模型GM(1,N)相结合,对浙江省的碳排放量进行深入分析和预测。首先,使用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对浙江省碳排放量进行数据分解,分析其历史波动的周期性。其次,利用套索算法对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进行有效筛选,降低数据维度,提取主要特征。最后,结合“十四五”规划与实际发展路径,假设了常态、低碳、惯性发展情景,并采用GM(1,N)模型对浙江省2020—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克服了传统预测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小样本数据时的局限性,预测结果更加稳健。结果表明浙江省的碳排放量的主导因素包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私人汽车拥有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电力消费总量、研发强度、技术市场成交额6个指标。预计到2030年,仅低碳发展情景下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为400.28 Mt,而常态发展情景的碳排放量为474.23 Mt,惯性发展情景为568.77 Mt,且常态发展情景和惯性发展情景下的碳达峰量在2030年后仍会有所增长。因此,建议浙江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增加低碳研发投入,稳扎稳打推进“碳达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量 套索算法 GM(1 N) 预测
下载PDF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碳排放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朱翰泽 高松 +1 位作者 李吉人 丁晟轩 《节能》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通过建立建筑信息化模型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依据《建筑碳排放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体系评估,以确定绿色建筑等级。以苏州市某中学教学楼为例,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系列软件进行BIM技术的实... 通过建立建筑信息化模型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排放计算,依据《建筑碳排放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进行体系评估,以确定绿色建筑等级。以苏州市某中学教学楼为例,通过绿色建筑节能系列软件进行BIM技术的实际应用与计算原理的讨论。结果表明,建筑物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50%以上,减少运行阶段的碳排量对建筑绿色评价等级具有重要意义。从分析计算原理得出,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放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通过降低其他阶段的碳排放量,可以间接降低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的理念,最大程度开发建筑物的节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化模型 绿色建筑 建筑全生命周期 排放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