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技术创新与企业排污强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宋跃刚 郝夏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1-201,共11页
贸易与环境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环境效应改善的关键动力。该研究在阐明全球价值链分工... 贸易与环境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降低企业污染排放强度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同时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是环境效应改善的关键动力。该研究在阐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排污强度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企业专利数据库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并使用2010—2019年上市公司和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一步验证核心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总体上表现出正向环境效应,即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可以降低企业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量,这一核心结论在经过更换衡量指标、更换样本数据以及内生性讨论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通过产出效应与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企业排污强度;③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企业所有制类型、技术水平以及区域特征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外资企业、高技术水平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排污强度的降低作用更为明显;④与传统新古典框架探讨环境问题关注的行业间结构效应不同,该研究从行业层面分解排污强度指标,对企业间资源再配置引发的行业内结构效应进行考察,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排污强度降低的贡献度为55.39%,且其是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排污强度的重要渠道。为此,该研究从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鼓励不同类型企业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排污强度 技术创新 资源再配置
下载PDF
中国省域工业排污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32-135,共4页
文章利用1995—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文章利用1995—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运用系统GMM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外直接投资等因素对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环境治理支出的增加、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等,工业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具有先增后降的影响,而所有制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排污强度 因子分析 环境规制 系统GMM
下载PDF
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3
作者 陆文聪 祁慧博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5,共6页
笔者对2002年~2008年长三角地区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表明,江、浙、沪三地的排污强度特征各异。绝对β收敛模型结果得出,长三角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污强度均呈现显著的β收敛。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显示,除了人均GDP增长... 笔者对2002年~2008年长三角地区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表明,江、浙、沪三地的排污强度特征各异。绝对β收敛模型结果得出,长三角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污强度均呈现显著的β收敛。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显示,除了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助于三类排污强度的空间收敛外,其余因素对排污强度收敛与否的作用不同,这体现出各城市产业、贸易和人口等因素的分化对各类污染物排污强度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强度 空间差异 收敛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收入增长、环境政策、环境有益技术与排污强度的链式关系
4
作者 马建平 《经济与管理》 2009年第10期32-36,共5页
收入增长、环境政策、环境有益技术与排污强度之间存在环环传导的因果关系,但实证研究中若以人均收入变量的系数来度量技术效应会高估真实技术效应,低估不利环境总效应,使结论出现偏差。环境政策对收入变化作出响应有1年滞后期,有4年适... 收入增长、环境政策、环境有益技术与排污强度之间存在环环传导的因果关系,但实证研究中若以人均收入变量的系数来度量技术效应会高估真实技术效应,低估不利环境总效应,使结论出现偏差。环境政策对收入变化作出响应有1年滞后期,有4年适应期;环境有益技术对环境政策变化作出响应也有1年滞后期,但受影响时间较长;环境有益技术进步可迅速降低排污强度,但抑制作用持续年限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排污强度 技术效应 逻辑链条
下载PDF
中国工业企业排污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杨蔚 耿强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年第7期39-41,共3页
在均衡污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4种代表性工业污染物,分析了东中西部工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随经济发展相对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而西部地区仍是将经济发展放在... 在均衡污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选取4种代表性工业污染物,分析了东中西部工业企业排污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东中部地区的污染排放强度随经济发展相对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而西部地区仍是将经济发展放在环境保护之上。其次,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先是工业企业得到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污染,随着当地对环境的关注逐渐加强,排污强度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排污强度 均衡污染模型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了企业排污强度吗——基于PSM匹配及倍差法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27
6
作者 余娟娟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9-69,共11页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污染贸易模型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下污染排放的理论机制,运用PSM匹配与倍差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总体上表现出负的环境效应,即全球价值链嵌... 本文基于一般均衡污染贸易模型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嵌入下污染排放的理论机制,运用PSM匹配与倍差法从微观层面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总体上表现出负的环境效应,即全球价值链嵌入增加了中国企业单位产值的污染排放;在间接效应上,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污染排放存在正的结构效应和负的生产率效应,全球价值链嵌入通过加剧投入产出结构的偏污性增加企业污染排放,同时又通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外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促进效应显著,而内资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促进效应不显著。因此,中国要警惕全球价值链向全球污染链的演变,在进行严格环境管制的同时加强要素结构优化与绿色技术进步,以减少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排污强度 所有制 PSM匹配 倍差法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模拟的企业排污强度差异及区域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楠 刘毅 陈吉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90-3195,共6页
同一工业行业内的企业存在排污强度个体差异,从数量有限的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得出行业平均排污强度,并用其代表该行业在区域层面的经济-环境水平,会带来一定偏差.因此以嵌入环境消耗投入的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企业运营决策的微观模拟模... 同一工业行业内的企业存在排污强度个体差异,从数量有限的企业环境统计数据得出行业平均排污强度,并用其代表该行业在区域层面的经济-环境水平,会带来一定偏差.因此以嵌入环境消耗投入的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企业运营决策的微观模拟模型,从机制上描述企业排污强度的差异.以2005年德阳市机械制造行业为案例,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率定,使其较好地描述了2005年环境统计口径内各企业的COD排放强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由环境统计口径内企业计算的区域平均COD排放强度(万元固定资产排放0.002 6 t,万元工业产值排放0.001 5 t)小于由区域内全部企业计算的区域平均COD排放强度(万元固定资产排放0.003 0 t,万元工业产值排放0.002 3 t),市域内6个县级行政区的排污强度也体现出了明显差异.以上的排污强度区域特征主要源自行业内部结构(企业的规模分布,技术分布),及其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模拟 排污强度 生产函数 区域工业污染防治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排污权配置效率与需求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刘艳 韩立岩 《产业经济评论》 2017年第4期108-124,共17页
排污权是一种有产权界定、具有经济价值的可转移资产。2016年1月,中国将石化、化工等行业第一阶段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本文将排污权作为一种投入要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9个制造业2001~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制造业排污权... 排污权是一种有产权界定、具有经济价值的可转移资产。2016年1月,中国将石化、化工等行业第一阶段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本文将排污权作为一种投入要素,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中国29个制造业2001~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制造业排污权配置效率,并且基于均衡状态下排污权需求决定函数构建了制造业排污权需求强度影响因素检验的动态面板模型,同时检验了影响因素在不同行业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制造业排污权重置效应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存在,排污权配置效率主导了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变化;提高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排污权配置效率是排污权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从"十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随着产业升级政策的推进和环境规制政策的完善,特别是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改革的推进,制造业排污权重置效应的经济红利逐渐得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 全要素生产率 排污权配置效率 排污权需求强度
下载PDF
中国工业污染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GMM实证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耿强 杨蔚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随着经济发展相对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上升而下降,但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降低排污强度需要依靠工业集... 本文采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随着经济发展相对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上升而下降,但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降低排污强度需要依靠工业集聚形成网络化的分工协作关系,从而更有效地组织生产,降低环境损耗;国有工业企业在排污方面可能存在双向效应,环保表现不明确;此外,工业化进程可能带来更加严重的污染问题,中西部地区应避免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污染天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排污强度 区域差异 GMM分析
下载PDF
高新区比经开区更利于地区工业减排吗?——来自地级市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胜钢 申高翔 郑晶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利用2003-2015年中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匹配得分法对比研究了国家级高新区与国家级经开区对地区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新区明显抑制了地区工业排污的强度,而经开区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进一步... 利用2003-2015年中国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及倾向匹配得分法对比研究了国家级高新区与国家级经开区对地区工业排污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新区明显抑制了地区工业排污的强度,而经开区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污染;进一步分析则说明上述结果产生的重要原因是高新区带来的大量科技创新有效地减弱了工业排污强度。在此基础上,从工业减排角度对提升产业园区准入门槛、加速转型升级、优化组织结构等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级经开区 工业排污强度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浙江省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0-2010年市级面板数据的纠偏LSDV估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学渊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62,共9页
基于2000-2010年浙江省10个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对浙江省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年间浙江省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减排效果最好、工业废水减排进展最小;在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减... 基于2000-2010年浙江省10个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对浙江省工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年间浙江省工业二氧化硫污染减排效果最好、工业废水减排进展最小;在欠发达地区,工业污染减排仍受制于较低的经济水平;工业结构不合理仍是浙江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不发达地区与工业废水减排方面,这一问题尤为突出;企业国有化程度过大可能会带来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的工业水污染,企业国有化对发达地区工业二氧化硫减排有促进作用;"污染天堂假说"在浙江并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减排的促进作用明显;产业集聚在欠发达地区的工业污染减排效应显著大于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染 影响因素 排污强度 纠偏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法
下载PDF
基于增强回归树的畜禽养殖业减污增效供给侧改革分析
12
作者 王迪 王明新 +1 位作者 钱中平 祝孔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2-117,共6页
采用增强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简称BRT)方法分析了2012—2015年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畜禽养殖业排污强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减污增效的供给侧改革对策。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华北地区、... 采用增强回归树(boosting regression tree,简称BRT)方法分析了2012—2015年我国除港澳台之外畜禽养殖业排污强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减污增效的供给侧改革对策。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华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宁夏、山东、上海、广东、浙江和河南等地的畜禽养殖业排污强度较高,是畜禽养殖业减污增效的关键地区;畜禽养殖业排污强度总体上随着生猪饲养规模和奶业比重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牧业比重和氨氮/总氮比值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奶牛饲养规模、生猪比重、化学需氧量(简称COD)/氨氮比值和农牧比值等的增大呈先增大后降低趋势。东部沿海地区应重点推进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向生态化和零排放转型;西北牧业、半牧区应充分挖掘优质牧草的生产潜力,做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从而实现粪污的循环利用;东北和华北粮食主产区应突出农牧结合、以地定畜,优化养殖场空间布局便于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就地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增强回归树方法 排污强度 供给侧改革 减污增效措施 省际差异
下载PDF
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计算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毛应淮 罗丽萍 官金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3-16,共4页
针对传统的污染排放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应根据排污强度和经济指标确定的新思路,同时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数据的快速测算模型设计。建议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或物料衡算数据确定每个排污单位的平均排污强度,作为... 针对传统的污染排放数据指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应根据排污强度和经济指标确定的新思路,同时提出污染物排放指标数据的快速测算模型设计。建议通过环境监测数据或物料衡算数据确定每个排污单位的平均排污强度,作为计算机处理的参数,再由该排污单位申报每月的经济指标(产量或产值),输入计算机计算其产污量、排污量和去除量。实施计算机管理的关键是选取适当的数据计算模型。新思路应该能够规范计算程序,建立污染源动态数据库,对排污数据实行有效的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 排污强度 排放指标 监测数据
下载PDF
青岛市山东路到福州路汽车尾气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柳知非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24-26,35,共4页
通过现场测试及调查,给出了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排污强度,预测了汽车尾气中CnHm,CO,NOx的影响.
关键词 汽车尾气 排污强度 大气监测 环境影响 青岛市
下载PDF
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变化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基于要素禀赋和环境属性的双重视角
15
作者 马建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57,共8页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出口结构的主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影响因... 平均而言,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和废水轻污染产品出口国,出口结构朝资本密集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变。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表明,理论上要素禀赋及价格、技术、环境政策和贸易自由化程度是影响一国出口结构的主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显示,劳动要素抑制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而促进其他类型行业出口,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抑制各类行业出口,提高劳动报酬促进各类行业出口,环境政策和技术因素影响甚微。最后,相应提出促进出口结构升级和清洁化的就业、收入分配、技术、环境、贸易和投资等组合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制品 出口结构 要素禀赋 排污强度
下载PDF
苏南太湖流域污染企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关系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姗姗 张磊 +1 位作者 张落成 高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54-962,共9页
以苏南太湖流域为例,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行业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及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无锡市的惠山区、江阴市的东部、常州市与武进区相邻部分区域、昆山市等地... 以苏南太湖流域为例,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对分行业污染密集型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及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污染密集型企业主要集中在无锡市的惠山区、江阴市的东部、常州市与武进区相邻部分区域、昆山市等地区,常州市整体上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较少;(2)将制造业集聚与水环境污染空间耦合关系分为高集聚-高污染、低集聚-高污染、低集聚-低污染、高集聚-低污染4种类型,4种类型区面积分别为781.25、2 993.75、12 187.50、1 187.50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6%,17.46%,71.06%,6.92%,两者间正向耦合效应明显,说明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键词:制造业集聚 核密度 排污强度 空间耦合
下载PDF
安徽省江淮地区环境投资效益分析研究
17
作者 沙晶晶 《绿色科技》 2014年第4期238-240,共3页
指出了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安徽省江淮地区为对象,在大量缜密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对策。
关键词 环境保护支出 排污强度 污染减排效果 环境与发展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会抑制行政边界污染排放吗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明益 姚清仿 《财贸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7,共17页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合并数据,在科学识别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的基础上,考察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及城市层面的相关合并数据,在科学识别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的基础上,考察了市场一体化对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带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商品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升均能显著降低城市边界重污染地区企业的排污强度,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有效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考察结果表明,商品市场一体化主要通过加强市场竞争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边界地区企业的排污强度,而要素市场一体化则侧重通过降低企业边际成本、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绿色创新水平促进边界地区企业减排。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相较于清洁行业、省边界以及内陆城市,市场一体化更有利于促进污染行业、非省边界及沿海城市边界的企业减排;相较于国有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市场一体化对非国有、技术密集型边界企业的减排效果更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城市边界污染问题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一体化 商品市场一体化 城市边界 企业排污强度
原文传递
中国出口的环境成本:基于增加值出口污染强度的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9,共15页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增进对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 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结构分解分析
原文传递
A Field Test of All-Weather Surfaces for Horse Paddocks
20
作者 Hans E. von Wachenfelt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197-211,共15页
This field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all-weather surface construction providing the least contaminated runoff and drainage effluent when exposed to moderate to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different manure loads in hor... This field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all-weather surface construction providing the least contaminated runoff and drainage effluent when exposed to moderate to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different manure loads in horse paddocks during wintertime. Tw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non-woven and woven geotextile together with two gravel fractions of 200 nlm were exposed to precipitation and horse manure/urine for two years under two manure regimes (manure removal and manure accumulation). In a simulated rainfall (SR) study, the test areas were also exposed to 50 mm precipitation for 30 min and 15 kg of horse manure under the two manure regimes. Runoff, drainage effluent and leachate flow were measured and sampled for both regimes. The geotextile-gravel construction reduced runoff and drained the test area throughout the two-year period, confirming construction stability and a dry walking surface area at a mean drain flow of 3.65 L m2 h1.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 total phosphorus (TP),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total solids (TS) in fluids leaving the test areas in winter were lower than in previous studies, due to lower horse density. The mean drainage concentration of TP, COD and TS was 3.4, 231, 739 mg L1, respectively, due to manure removal in the SR study. The TP (1.9 mg L-1) concentration in drain fluids was reduced by 47% in the test area consisting of a single geotextile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values (3.6 mg Ll). With the paddock designs tested here, non-point pollution from paddocks could be controlled and re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TEXTILE HORSE MANURE RUNOFF drain leach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