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排烃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克 查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0-443,449,共5页
烃源岩组构参数中的源岩厚度对排烃效率的影响较大,利用烃源岩连续厚度和最大有效排烃厚度的相对关系可将源岩分为完全排烃和不完全排烃两种类型。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幕式排烃的空间分布。结合异常压力与烃源岩组... 烃源岩组构参数中的源岩厚度对排烃效率的影响较大,利用烃源岩连续厚度和最大有效排烃厚度的相对关系可将源岩分为完全排烃和不完全排烃两种类型。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决定了幕式排烃的空间分布。结合异常压力与烃源岩组构的分布情况将有效烃源岩排烃地质模型划分为:完全排烃模型、不完全排烃模型和幕式排烃模型。将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概念引入到生、排烃数值模拟过程中,利用韵律层的概念,推导出这3种排烃地质模型的数学模型。经牛38井一段烃源岩的计算检验,结果表明新模型提高了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异常压力 排烃模型 数值模拟 源岩
下载PDF
双开关排烃模型及其在辽东湾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荣书 罗毓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年第4期253-262,共10页
自晚期生油说确立以来,排烃就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量评价中最突出的难点。本文吸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相作为排烃的主要相态,建立一个二维(剖面)双开关排烃模型。即认为孔隙流体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值且含油饱和度超过... 自晚期生油说确立以来,排烃就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量评价中最突出的难点。本文吸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相作为排烃的主要相态,建立一个二维(剖面)双开关排烃模型。即认为孔隙流体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值且含油饱和度超过临界值时,开始排烃,直到压力降到一定限值使裂缝闭合为止。就某一有效烃源岩而言,可以发生一次或多次排烃过程。应用该模型研究辽东湾地区的排烃,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关排烃模型 辽东湾地区 应用 破裂压力 临界含油饱和度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排烃模型及其在日本新泻地区的应用
3
作者 中山一夫 胡济世 《国外石油地质》 1990年第3期19-29,共11页
关键词 排烃模型 沉积盆地 生成 运移
下载PDF
碳酸盐烃源岩排烃模拟模型及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为例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义才 沈忠民 +5 位作者 黄泽光 李延军 郭秀英 吕强 张军 石晓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3-206,223,共5页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 碳酸盐烃源岩由于胶结作用发育 ,固结成岩较早 ,所以 ,其排烃作用并非一定以压实作用为主 ,而是多种作用互存。不同的演化阶段排烃方式各异 ,在高过成熟阶段以微裂缝排烃和分子扩散为主。以一维地质模型为基础 ,根据生、排烃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定量建立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的数学模型。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依此模型进行的模拟结果表明 :马家沟组在早二叠世末进入生烃门限 ,三叠纪末达到生油高峰 ,早白垩世开始进入过熟干气阶段 ;现今累计排烃率为 6 0 ~ 80 ,其中 ,压实排烃、扩散排烃和微裂缝排烃占主导地位 ,水溶相排烃只占很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源岩 排烃模型 微裂缝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地质
下载PDF
分阶段排烃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卫华 陈荣书 +1 位作者 陈习峰 唐金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7-363,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排烃模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将排烃分为单因素排烃和双因素排烃两个阶段。在单因素排烃阶段,含油饱和度是烃类排出的唯一控制因素,排烃的动力是压实作用;在双因素排烃阶段,排烃受临界含油饱和度和临界破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实用的排烃模拟模型。根据该模型可将排烃分为单因素排烃和双因素排烃两个阶段。在单因素排烃阶段,含油饱和度是烃类排出的唯一控制因素,排烃的动力是压实作用;在双因素排烃阶段,排烃受临界含油饱和度和临界破裂压力的双重控制,排烃的动力是流体超压。这突破了以往单阶段或单因素排烃模拟研究的局限并避开了对排烃复杂相态的研究,避免了误差的积累。该模型的关键是两阶段的划分标准及临界含油饱和度(Sc)及临界破裂压力(pc)的确定和流体超压的求取。该模型在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驾掌寺洼陷烃源岩定量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模型 模拟 模型 石油生成 石油运移
下载PDF
烃源岩排烃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中红 查明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6,共8页
烃源岩排烃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煤成油排驱的理论研究及勘探突破、幕式排液的探讨及压实—压裂双端元排烃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在针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 烃源岩排烃作用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对烃源岩的排烃机理及控制因素的分析、煤成油排驱的理论研究及勘探突破、幕式排液的探讨及压实—压裂双端元排烃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在针对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研究方向及展望:加强对烃源岩剖面排烃特征的高分辨率研究,建立压实—欠压实—压裂三端元排烃模型,对存在严重非均质性的烃源岩进行烃源岩排烃分级评价,深入探讨排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作用 幕式 排烃模型
下载PDF
地学新星
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69-72,共4页
地学新星杨卫东男,1960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1988年在该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科技处处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 地学新星杨卫东男,1960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1988年在该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科技处处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学术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烃模型 热水沉积 变质作用演化 磷块岩 油气生成 富碲化物型金矿 早寒武世 杂岩体 变质地质学 塔里木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