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戊戌时期的“排荀运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双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先秦儒家,经孔子删定《六经》而定型,孔子死后,遂亦分裂。据韩非记载:自孔子之死,儒分为八。迨至战国,孟、荀二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两大流派。 孟、荀二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治学方法不同,虽然他们都属于儒家,在政治上都主张结束春... 先秦儒家,经孔子删定《六经》而定型,孔子死后,遂亦分裂。据韩非记载:自孔子之死,儒分为八。迨至战国,孟、荀二家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两大流派。 孟、荀二人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治学方法不同,虽然他们都属于儒家,在政治上都主张结束春秋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在思想上却有较大差异,如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孟子主张法先王,荀子主张法后王;孟子主张讲仁义,荀子主张隆礼;等等。因此,在后的荀子不仅骂子张、子夏、子游氏之儒为“贱儒”,而且对孟子乃至子思进行了猛烈抨击,说“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此种谬说流传,实“子思、孟轲之罪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时期 "排荀运动" 荀子 孟子 梁启超 夏曾佑 谭嗣同 《荀子》
下载PDF
晚清“排荀运动”与戊戌维新理论
2
作者 苏久青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1-65,共5页
19世纪末的"排荀运动"———梁启超等人抨击荀学的思想言论,既是荀学史的一个环节,又是维新思想家政治伦理精神的一个呈露点。从荀学史和清末维新两个维度认识和把握"排荀运动",对于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对于思考中国... 19世纪末的"排荀运动"———梁启超等人抨击荀学的思想言论,既是荀学史的一个环节,又是维新思想家政治伦理精神的一个呈露点。从荀学史和清末维新两个维度认识和把握"排荀运动",对于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对于思考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学术与政治、现实与传统乃至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等问题,都不失为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荀运动 荀学 维新运动
下载PDF
从思想传统中寻找变革资源:梁启超与晚清“排荀运动”
3
作者 牛嗣修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75,180,共8页
“排荀运动”是晚清思想史和政治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梁启超不仅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也是运动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总结者。梁启超虽然倡导“排荀”,但同时也体现出“尊荀”的一面。“尊荀”与“排荀”交织的思想特点,显示出梁启超基于... “排荀运动”是晚清思想史和政治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梁启超不仅是这场运动的发起者,也是运动的组织者、宣传者和总结者。梁启超虽然倡导“排荀”,但同时也体现出“尊荀”的一面。“尊荀”与“排荀”交织的思想特点,显示出梁启超基于传统观点和现实变革需求对荀子丰富思想的灵活运用。梁启超的“排荀”最初偏重学术,后转向政治并与反对专制、倡导民权联系起来。流亡日本之后,他在西方启蒙思想基础上深化了对专制制度的认识,开启了对专制思想的直接批判,由此“排荀运动”完成其使命而结束。梁启超借“排荀”以促进社会改革,是对传统思想资源的批判性利用和创新性发展,展现了其思想探索的丰富过程和经由学术变革、政治变法以匡时济世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排荀运动 尊荀 反专制 思想传统
原文传递
梁启超荀子研究论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康庆 《船山学刊》 2007年第4期65-68,共4页
梁启超早年服膺乃师康有为关于孔子及孔门后学流衍之说,极力推崇孔、孟,贬黜荀子,与谭嗣同、夏曾佑等发起过所谓"排荀运动"。但是,梁启超至晚年讲学著述时,才对荀子作过一番较为平实的纯学术性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 梁启超早年服膺乃师康有为关于孔子及孔门后学流衍之说,极力推崇孔、孟,贬黜荀子,与谭嗣同、夏曾佑等发起过所谓"排荀运动"。但是,梁启超至晚年讲学著述时,才对荀子作过一番较为平实的纯学术性研究,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荀子》的文本研究,主要是关于荀子其人其书的考论。第二,对荀子思想的阐释:《荀子》可资人格上的修养应用;对荀子思想主要是有关儒家"道术"的几个重要概念,如"性"、"天"、"命"、"心"等,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排荀运动 文本研究 思想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