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
被引量:
5
1
作者
曾普胜
裴荣富
+6 位作者
蒙义峰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谢玉玲
徐九华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4,共9页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 ,它们均含铜、金 ,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 (铜金 )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 ,它们均含铜、金 ,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 (铜金 )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山金矿 (牛山硫铁矿 )等较为典型的海西期块状硫化物矿床中 ,可圈出独立的金 (铜 )矿体 ;以凤凰山铜矿田、小金山金矿、笠帽山金矿等为典型代表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也具有较高的金、铜品位 ,可形成工业矿体。但无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还是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规模都比较小。有些矿床尽管存在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但铜、金分配明显不同 ,品位差异悬殊。导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铜、金分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温度场控制的“排金效应” ,形成“下铜上金”、“内铜外金”(储国正等 ,1 9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排金效应
岩浆成矿
块状硫化物矿床
叠加改造
铜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
被引量:
5
1
作者
曾普胜
裴荣富
蒙义峰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谢玉玲
徐九华
梅燕雄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科技大学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4,共9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科技司专项研究计划 (编号 :B0 0 0 2_2
B0 0 0 2_3 )
地质调查项目 (编号 :2 0 0 10 0 0 0 0 0 4)资助
文摘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 ,它们均含铜、金 ,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 (铜金 )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山金矿 (牛山硫铁矿 )等较为典型的海西期块状硫化物矿床中 ,可圈出独立的金 (铜 )矿体 ;以凤凰山铜矿田、小金山金矿、笠帽山金矿等为典型代表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也具有较高的金、铜品位 ,可形成工业矿体。但无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还是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规模都比较小。有些矿床尽管存在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 ,但铜、金分配明显不同 ,品位差异悬殊。导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铜、金分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温度场控制的“排金效应” ,形成“下铜上金”、“内铜外金”(储国正等 ,1 992 )
关键词
地质学
排金效应
岩浆成矿
块状硫化物矿床
叠加改造
铜陵
Keywords
geology, gold-repelling effect, magmatic deposit, massive sulfide deposit, superimposition-reformation, Tongling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
曾普胜
裴荣富
蒙义峰
侯增谦
杨竹森
徐文艺
谢玉玲
徐九华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