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顾敏 顾卫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排龈术是一种使用排龈材料使游离龈缘与牙面分离,暴露出龈下区域的方法,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治疗的各个领域。不同排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排龈效果各不相同,本文就临床中常用排龈术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给予临床参考。
关键词 排龈术 临床应用 取模
下载PDF
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盟 汲平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排龈技术在口腔临床中,尤其是在固定义齿修复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可应用于楔状缺损修复时,以获得良好的充填体边缘[1]。固定义齿修复成功取决于良好的设计及精密的制作。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而排龈又是牙体预... 排龈技术在口腔临床中,尤其是在固定义齿修复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同时也可应用于楔状缺损修复时,以获得良好的充填体边缘[1]。固定义齿修复成功取决于良好的设计及精密的制作。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是修复成功的关键,而排龈又是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作者就近年来排龈术的发展及应用状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线 固定义齿
下载PDF
排龈术应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雁 苏建新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S3期45-46,共2页
楔状缺损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0%,而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90%[1]。楔状缺损多位于牙体唇颊面的颈部,其龈壁接近牙龈缘,有时甚至位于龈下,充填时易受到龈沟渗出液、牙龈损伤出血的影响,直接影... 楔状缺损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0%,而在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则高达90%[1]。楔状缺损多位于牙体唇颊面的颈部,其龈壁接近牙龈缘,有时甚至位于龈下,充填时易受到龈沟渗出液、牙龈损伤出血的影响,直接影响修复后的效果,充填后易形成悬突,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本研究在病人楔状缺损充填时,采用排龈技术,预防了悬突的形成,临床疗效较好,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楔状缺损修复
下载PDF
排龈术在固定修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要武 唐亮 马达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304-1305,共2页
目的探讨排龈术在牙体或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3例患者共292颗牙,在牙体预备(或颈缘预备)之前及牙体预备完成后,将排龈线压入龈沟内进行排龈。结果 292颗牙排龈后,牙龈无撕裂,牙预备体与牙龈界限清晰占92%,牙预... 目的探讨排龈术在牙体或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83例患者共292颗牙,在牙体预备(或颈缘预备)之前及牙体预备完成后,将排龈线压入龈沟内进行排龈。结果 292颗牙排龈后,牙龈无撕裂,牙预备体与牙龈界限清晰占92%,牙预备体、印模边缘及模型肩台清晰,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好占89%。结论排龈术在固定修复中可避免患牙的牙龈损伤,便于牙体预备,提高修复体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固定修复 牙体预备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
下载PDF
排龈术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邹群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497-498,共2页
目的观察将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根面龋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排龈线组)和对照组(传统法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患牙85颗,对照组患牙93颗。排龈线组备牙前在龈沟内放入排龈线,然... 目的观察将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根面龋的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排龈线组)和对照组(传统法组)各34例,其中实验组患牙85颗,对照组患牙93颗。排龈线组备牙前在龈沟内放入排龈线,然后以肩台车针预备洞型;传统法组直接用传统裂钻和球钻进行窝洞预备,备牙后两组均采用DyractAP复合体充填窝洞。观察2组患牙备牙后发生牙龈损伤出血、充填后形成悬突以及1年后的充填效果。结果排龈线组牙体预备后牙龈损伤出血率和充填后悬突形成率均低于传统法组,1年后排龈线组充填成功率高于传统法组,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排龈线与肩台车针联合应用于老年人根面龋治疗可以取得更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根面龋 排龈术 肩台车针 DYRACT AP复合体
下载PDF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
6
作者 张春芝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34期31-32,共2页
目的评价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60例150颗牙采用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后6个月、2年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 目的评价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60例150颗牙采用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后6个月、2年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修复体固位率为100%,无脱落及继发龋,治疗后2年修复体固位率为98%,有2颗边缘着色,1颗修复体部分脱落。结论 3M 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疗效肯定,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自酸蚀粘结剂 排龈术 楔状缺损
下载PDF
化学机械排龈术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艳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S1期85-88,共4页
排龈在固定修复制取印模时至关重要,是修复体成功的基础。本文就常用的化学机械排龈术的排龈线、止血剂、以及几种具体的排龈方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排龈术 固定修复
下载PDF
排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郝云飞 郭庆泰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4年第2期96-98,共3页
固定义齿修复中良好的排龈不仅能够获得基牙颈部龈下肩台清晰准确的印模,而且能够保 护龈沟底上皮附着,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牙周的生物学宽度不受侵犯。本文就国内外排龈术的研究进展作一 综述。
关键词 排龈术 义齿 机械法 电刀法 牙体制备
下载PDF
排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燕芳 邓晓娟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464-464,共1页
目的:探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中的应用,减少龈出血及龈沟液的渗出,充分暴露缺损边缘,提高修复成功率。方法:用200例406颗牙分成A、B两组进行备洞充填。结果:随访两年,A组206颗脱落6颗;B组200颗脱落21颗。结论:排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 目的:探讨排龈线在楔状缺损充填中的应用,减少龈出血及龈沟液的渗出,充分暴露缺损边缘,提高修复成功率。方法:用200例406颗牙分成A、B两组进行备洞充填。结果:随访两年,A组206颗脱落6颗;B组200颗脱落21颗。结论:排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楔状缺损 充填效果
下载PDF
排龈术对后牙邻面洞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芮娟 王永红 沈晓峰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634-634,共1页
关键词 排龈术 Ⅱ类洞
下载PDF
排龈术减少在固定修复中的牙龈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鹏 孟冰 +1 位作者 刘高明 詹良军 《中国新医药》 2004年第6期76-77,共2页
目的 研究固定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行固定修复术的187颗牙中,随即分为排龈组与不排龈组。对比两组基牙预备后、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及取模后进行模型评价,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 目的 研究固定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方法 在行固定修复术的187颗牙中,随即分为排龈组与不排龈组。对比两组基牙预备后、修复后3个月的牙龈指数及取模后进行模型评价,进行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 排龈组与不排龈组的牙龈健康状况有显著性差异,排龈组印模质量明显高于未排龈组。结论 应用排龈技术可减少牙龈组织的损伤及出血;有助于取得清晰的印模;有效减少牙龈炎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修复 游离 排龈术 损伤 炎症
下载PDF
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国廷 李伟 姚毅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3046-3048,共3页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排龈后给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该院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排龈后给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对照组则直接采用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时检测两组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和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及牙周袋探针深度(PD),并在1年后进行随访,观察其充填成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龈沟液TNF-α、IL-1β、MMP-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LI、BI、PD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观察组充填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排龈术联合3MZ350纳米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双侧上颌前磨牙楔状缺损,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缓解牙周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纳米复合树脂 楔状缺损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伟彪 林宝宝 严研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5期2849-2850,共2页
研究排龈术在修复牙龈下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选接诊的100例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应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填充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 研究排龈术在修复牙龈下楔状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抽选接诊的100例牙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复合树脂填充治疗;观察组应用排龈线技术排龈后填充复合树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水平,菌斑指数(PLI)与龈沟出血指数(BI)评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PLI、BI、TNF-α及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LI、BI、TNF-α以及IL-1β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填充修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下楔状缺损应用排龈术能有效降低填充修复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牙龈区菌斑,提高填充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下楔状缺损 修复
下载PDF
排龈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静波 李玉维 丁盈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1期1478-1479,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结合排龈术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楔状缺损患者50例,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83颗和对照组77颗,实验组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评价充填物悬突形成及脱... 目的:观察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结合排龈术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楔状缺损患者50例,共16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83颗和对照组77颗,实验组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观察评价充填物悬突形成及脱落情况。结果:充填1周后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悬突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充填1年后复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充填物的脱落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结合排龈术修复楔状缺损能有效降低悬突的发生率及充填物的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楔状缺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排龈术联合调牙合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萍 杨庚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1期85-86,89,共3页
目的探索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方法选择深达2度以上双尖牙楔状缺损患者135例(患牙154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69例(78颗牙):先用排龈线排龈,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 目的探索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方法选择深达2度以上双尖牙楔状缺损患者135例(患牙154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69例(78颗牙):先用排龈线排龈,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对照组66例(76颗牙):全层一次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不进行咬合适应,充填后不调。结果经2年的临床观察,试验组充填修复的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4,P<0.05)。结论充填前用排龈线排龈,分层充填光固化复合体,固化前进行咬合适应,完成充填后调牙合等针对楔状缺损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能提高充填修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充填修复 排龈术 调牙合
下载PDF
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龈沟液MMP-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剑锋 于恩廷 王咏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6期411-412,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龈术 楔状缺损 沟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8
下载PDF
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张春芝 《河南中医》 2013年第B10期109-110,共2页
目的:评价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150颗牙采用3MZ350蚋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后6个月、2年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 目的:评价3MZ350纳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150颗牙采用3MZ350蚋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治疗后6个月、2年复查,以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USPHS)制定的评定系统标准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修复体固位率为100%,无脱落及继发龋,治疗后2年修复体固位率为98%,有2颗边缘着色,1颗修复体部分脱落。结论:3MZ350蚋米复合树脂、3M自酸蚀粘结剂联合排龈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肯定,是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树脂 自酸蚀粘结剂 排龈术 楔状缺损
下载PDF
排龈术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玉秀 周瑾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5期26-27,共2页
目的探析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排龈术后采用复合树脂美容... 目的探析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排龈术后采用复合树脂美容充填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76.5%,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龈下楔状缺损修复中应用排龈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楔状缺损 排龈术 修复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排龈术改善复合树脂龈下缺损充填质量分析
19
作者 吕新元 蔡琪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411-2412,共2页
复合树脂作为牙色材料在牙体缺损充填中应用日趋广泛,对缺损位于龈上的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缺损达龈下时常规充填易发生悬突或是充填不足导致术后敏感、牙龈炎或继发龋。本研究旨在探索排龈术对复合树脂在缺损波及龈下时充填体适合... 复合树脂作为牙色材料在牙体缺损充填中应用日趋广泛,对缺损位于龈上的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缺损达龈下时常规充填易发生悬突或是充填不足导致术后敏感、牙龈炎或继发龋。本研究旨在探索排龈术对复合树脂在缺损波及龈下时充填体适合性和术后敏感的影响,以改善复合树脂对龈下缺损的充填质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缺损 复合树脂 充填体 排龈术 质量分析 后敏感 牙体缺损 牙色材料
原文传递
两种排龈方法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聪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asyl排龈... 目的研究在楔状缺损修复前使用两种排龈方法对其牙周组织及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全口至少有3个楔状缺损位于龈缘或龈下的患者(150颗患牙),每例患者的患牙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树脂修复,实验组分别用ULTRA排龈线,Expasyl排龈膏排龈后再充填。分别在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及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记录患牙牙龈指数(GI),并参考改良USPHS评价系统进行综合临床评价,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边缘密合情况。结果充填后疼痛发生率: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龈线组有5例出血;1年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牙龈指数和边缘密和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种排龈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充填体脱落率和继发龋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楔状缺损修复前进行排龈,可有效地保护牙周组织,提高充填质量。两种排龈方法均可达到理想临床效果,无创性排龈较排龈线操作时间短,简便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状缺损 排龈术 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