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51-256,共6页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种内菌株直接交配产生的卵孢子分别用0.1%KMnO_4处理20分钟和0.3%H_2O_2处理2分钟在S+L培养基上(26℃)培养7天萌发率>70%。H_2O_2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一种刺激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的处理剂,其效果略...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种内菌株直接交配产生的卵孢子分别用0.1%KMnO_4处理20分钟和0.3%H_2O_2处理2分钟在S+L培养基上(26℃)培养7天萌发率>70%。H_2O_2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一种刺激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的处理剂,其效果略优于KMnO_4。用KMnO_4和H_2O_2处理均可有效地抑制卵孢子悬浮液中菌丝片段及菌丝膨大体的萌发生长。在一定时期内卵孢子萌发率随卵孢子保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保存30天和45天的卵孢子分别用KMnO_4和H_2O_2处理萌发率最高。卵孢子保存期间有无光照对萌发率无显著影响,但卵孢子荫发时给予光照对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保存30天的卵孢子在光照下萌发率为60—70%,在黑暗中仅0—16%。卵孢子萌发过程中的光照条件以黑光灯8小时,日光灯16小时交替连续照射7天效果最好,其次为黑光灯单独连续光照,以日光灯单独照射效果较差。所测定的6种培养基中以S+L培养基对卵孢子萌发的效果最好,其次为V_(?)+L和WA+L。蜗牛酶、纤维素酶、土壤浸出液和黄瓜果提取液对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无明显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卵孢子 萌发
下载PDF
建立掘氏疫霉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5-135,共1页
建立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是研究疫霉菌遗传学的重要试验手段。采用常规的实验室诱发掘氏疫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方法,其单游动孢子发育为有效菌株的比率较低(一般低于50%)。作者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对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方法和单孢分离的方法... 建立单游动孢子无性系是研究疫霉菌遗传学的重要试验手段。采用常规的实验室诱发掘氏疫霉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方法,其单游动孢子发育为有效菌株的比率较低(一般低于50%)。作者经过多次比较试验,对诱导产生孢子囊的方法和单孢分离的方法进行改进,使有效菌株率提高到80%以上,每小时可分离60-80个单游动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游动孢子 无性系
下载PDF
掘氏疫霉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和致病力遗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郑小波 龚龙英 +1 位作者 刘翔 陆家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2,共4页
规定了掘氏疫霉有性后代单卵孢株的交配型及其遗传稳定性和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A2和A1A2;型在遗传上不稳定,在单卵孢株保藏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异,部分A2菌株改变为A1A2型,而A1A2菌株改变为A2交配型,但有部分A... 规定了掘氏疫霉有性后代单卵孢株的交配型及其遗传稳定性和致病力分化.结果表明,A2和A1A2;型在遗传上不稳定,在单卵孢株保藏过程中可以发生变异,部分A2菌株改变为A1A2型,而A1A2菌株改变为A2交配型,但有部分A1A2菌株可以稳定保持其自孕能力.掘氏疫霉有性生殖后代发生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来自同一亲本的单卵孢后代对黄瓜、瓠子、笋瓜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说明有性生殖对掘氏疫霉致病力变异可能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交配型 致病力 遗传 黄瓜
下载PDF
掘氏疫霉双标记配对组合的筛选
4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7-53,共7页
以对药物的抗性和敏感性为遗传标记,筛选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双标记菌株为配对亲本.测定了采集自我国江苏、广东、上海及来自美国菌种保藏委员会的28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对36种药物的抗性,筛选出2个双标记配对组... 以对药物的抗性和敏感性为遗传标记,筛选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双标记菌株为配对亲本.测定了采集自我国江苏、广东、上海及来自美国菌种保藏委员会的28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对36种药物的抗性,筛选出2个双标记配对组合:Phy607×Phy112、Phy115×Phy64,其中,菌株Phy607(A_1)、Phy64(A_2)抗放线菌酮对新霉索敏感,Phy115(A-1)、Phy112(A_2)抗新霉素对放线菌酮敏感.上述配对组合可用于掘氏疫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上述菌株对放线菌酮和新霉素的抗性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抗性为显性遗传.测定结果还表明,掘氏疫霉种内菌株间对甲霜灵、恶霉灵、乙磷铝、金霉素、稻瘟索等5种药物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作为该种遗传研究的标记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抗药性 配对组合 筛选
下载PDF
掘氏疫霉卵孢子在田间越冬的研究
5
作者 唐德志 孙毓彬 何苏琴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59-63,共5页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 phy—5 A_1型与phy—64A_2型配对培养,在VA培养基上产生的卵孢子数量最多。卵孢子在15cm深土壤中,经过1988—1989年冬季,存活率为82.95%。卵孢子连同VA培养基制成悬浮液,白天散光照射、夜间黑...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 phy—5 A_1型与phy—64A_2型配对培养,在VA培养基上产生的卵孢子数量最多。卵孢子在15cm深土壤中,经过1988—1989年冬季,存活率为82.95%。卵孢子连同VA培养基制成悬浮液,白天散光照射、夜间黑暗比全部黑暗萌发率高;加土壤浸渍液比加蒸馏水萌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卵孢子 田间越冬
下载PDF
KMnO_4和H_2O_2刺激掘氏疫霉卵孢子萌发对单卵孢株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6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方中达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本文对经KMnO_4、H_2O_2刺激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卵孢子萌发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应用于掘氏疫霉遗传研究的可行性做了研究。2个掘氏疫霉菌株(A_1、A_2交配型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KMnO_4、H_2O_2以及不用... 本文对经KMnO_4、H_2O_2刺激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卵孢子萌发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应用于掘氏疫霉遗传研究的可行性做了研究。2个掘氏疫霉菌株(A_1、A_2交配型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KMnO_4、H_2O_2以及不用上述氧化剂处理分别建立K、H、C 3个单卵孢株群体(卵孢子萌发率8—16%)。在群体水平上对来自同一亲本的上述3个群体生物学性状比较结果表明,H_2O_2处理刺激卵孢子萌发不影响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及交配型的遗传稳定性,所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可用于上述性状的遗传研究;KMnO_4处理导致掘氏疫霉A_1和A_2交配型在自交后代各自分离为A_1、A_2、A_1A_2和A_2、A_1A_2,但不影响其他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稳定性,所建立的单卵孢株群体可用于除交配型性状以外的其他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研究,不宜用于交配型正常遗传规律的研究。用KMnO_4处理掘氏疫霉A_1或A_2交配型菌株单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从A_1菌株自交后代获得A_2和A_1A_2以及从A_2菌株自交后代获得A_1A_2交配型单卵孢株的结果说明,掘氏疫霉异宗配合菌株体内可能同时包含控制A_1和A_2交配型的遗传因子,在正常条件下有1种交配型遗传因子不表达。KMnO_4处理可望作为揭示交配型遗传本质的有用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单卵孢株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志峰 潘洪玉 +3 位作者 张浩 姜辉 袁善奎 严清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3-326,共4页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是引起黄瓜疫病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紫外线诱导获得了20株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的突变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掘氏疫霉对土菌灵的抗性突变频率高于对甲霜灵的抗性突变频率,但其抗性水...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是引起黄瓜疫病的主要病原菌。采用紫外线诱导获得了20株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的突变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掘氏疫霉对土菌灵的抗性突变频率高于对甲霜灵的抗性突变频率,但其抗性水平低于抗甲霜灵突变体,在1.3—4.3倍之间;掘氏疫霉对土菌灵的抗性在继代培养和常温保存过程中稳定,突变体的生长速率与亲本敏感菌株相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此外,掘氏疫霉抗土菌灵突变体对甲霜灵和烯酰吗啉无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土菌灵 抗性突变体 特性
下载PDF
新疆哈密瓜疫病掘氏疫霉及寄主范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菊生 梅桂兰 《八一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9-33,共5页
据1981~1983年9个哈密瓜生产基地根颈部病害的病原成份调查表明,哈密瓜疫病的优势种为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为澄清在新疆掘氏疫霉的寄主范围,1989~1990年用1981年采自鄯善县哈密瓜上分离的单孢(Phy-6)菌株,... 据1981~1983年9个哈密瓜生产基地根颈部病害的病原成份调查表明,哈密瓜疫病的优势种为掘氏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为澄清在新疆掘氏疫霉的寄主范围,1989~1990年用1981年采自鄯善县哈密瓜上分离的单孢(Phy-6)菌株,在温室平均温度25~28℃条件下对5科25种自然根颈感病的栽培作物作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本菌是葫芦科大多数作物的重要致病菌,并可侵染棉花和红花;在有伤口条件下可以侵染南瓜、西葫芦和茄株;对苦瓜、丝瓜,豆科作物的豇豆、四季豆、菊科的向日葵、茄科的蕃茄、辣椒、烟草、马铃薯、蔷薇科草莓(植株)等均不能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掘氏疫霉 寄主
下载PDF
掘氏疫霉有性生殖行为的研究
9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5-40,共6页
以抗药性为标记,采用双标记菌株为亲本,研究了掘氏疫霉有性生殖行为。配对亲本 Phy607(A_1)、Phy64(A_2)抗放线菌酮对新霉素敏感,Phy115(A_1)、Phy112(A_2)抗新霉素对放线菌酮敏感。在配对组合 Phy607x Phy112、Phy115x Phy64 F_1代单... 以抗药性为标记,采用双标记菌株为亲本,研究了掘氏疫霉有性生殖行为。配对亲本 Phy607(A_1)、Phy64(A_2)抗放线菌酮对新霉素敏感,Phy115(A_1)、Phy112(A_2)抗新霉素对放线菌酮敏感。在配对组合 Phy607x Phy112、Phy115x Phy64 F_1代单卵孢株群体中,均出现同时抗放线菌酮和新霉素的个体,分别占群体的37%和50%.这种双重抗药性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在自交后代发生分离。上述4个亲本在相对交配型产生的激素刺激下均可自交产生卵孢子。因此认为,掘氏疫霉种内菌株配对有性生殖可能以配对亲本杂交和各自自交等3种方式产生卵孢子,以双亲杂交为主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有性生殖行为 杂交
下载PDF
掘氏疫霉遗传学研究 Ⅰ.自交后代(S_1)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被引量:9
10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3-71,共9页
测定了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生长速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产孢能力、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在自交S_1代的遗传与变异。2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A_1、A_2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自交产生的卵孢子(... 测定了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生长速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产孢能力、耐35℃高温生长、致病力等生物学性状在自交S_1代的遗传与变异。2个掘氏疫霉野生型菌株(A_1、A_2各1株)经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自交产生的卵孢子(保存110天左右)在S+L培养基上萌发,分别获得30和35个单卵孢株(萌发率10%左右)。测定结果表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在2个亲本自交后代均发生变异,部分单卵孢株生长速度减慢、菌落形态明显改变、孢子囊和菌丝畸形、产孢能力增强、在35℃中弱生长或不生长,或致病力减弱直至无致病力。在亲本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未观察到上述变异,说明上述生物学性状变异主要因亲本遗传因子的杂合性所致。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在自然条件下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的变异性以及某些分类依据不稳定的原因,指出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能是引起掘氏疫霉生物学性状变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掘氏疫霉 生物学性状
原文传递
掘氏疫霉遗传学研究——Ⅱ.交配型遗传与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小波 陆家云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_4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_1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_... 本研究以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野生型菌株的单游动孢子无性系为亲本,测定了自交、杂交后代交配型的遗传,经KMnO_4处理引起的交配型变异以及F_1代可自孕单卵孢株有性生殖后代交配型的遗传与变异。聚碳膜间隔配对诱导A_1和A_2菌株自交产生的卵孢子经H_2O_2处理刺激萌发(萌发率12~16%)获得单卵孢株。交配型测定结果表明,A_1和A_2亲本自交S_1代单卵孢株均保持与亲本一致的交配型。用KMnO_4处理上述卵孢子导致A_1和A_2亲本的部分S_1代单卵孢株出现自孕现象,少数A_1亲本自交后代改变为A_2交配型;从A_1交配型亲本的S_1代可自孕菌株产生的卵孢子萌发所建立的单卵孢株中,同时获得A_1和A_2交配型菌株。上述结果不支持Sansome关于疫霉菌A_1、A_2交配型分别由纯合、杂合基因控制的假说,进一步证明了Ko关于交配型抑制因子控制交配型表达的假说的合理性。掘氏疫霉种内菌株直接配对产生的卵孢子用H_O_2刺激萌发获得F_1代单卵孢株。测定结果表明,在F_1代出现A_1、A_2、A_1A_2、A^04种交配型的单卵孢株,其比例因不同亲本组合而有较大差异。 F_1代出现的A_1A_2菌株自孕产生的卵孢子经H_2O_2处理刺激萌发建立自交系,观察到A_1A_2交配型在有性生殖后代发生分离,各交配型比例因亲本不同而异。A_1A_2菌株的自孕能力在单游动孢子无性系后代可稳定遗传,认为F_1代出现的A_1A_2个体来自亲本的杂交。A_1A_2单卵孢株保藏4~6个月后大多仍具自孕能力,少数改变为A_2交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遗传 交配型 有性生殖
原文传递
甘肃白兰瓜、西瓜疫霉种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德志 孙毓彬 何苏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74-79,共6页
从甘肃白兰瓜、西瓜上分离出15株疫霉,鉴定出两个种:掘氏疫霉Phytophthoradrechsleri Tuckcr,辣椒疫霉P.capsici Lconian。分离物经过配对培养,均可产生性器官,10株掘氏疫霉为A_1交配型,5株辣椒疫霉为A_2交配型。
关键词 白兰瓜 西瓜 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 辣椒P·capsici Leonian
下载PDF
雪松上疫霉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敬友 陆家云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4-29,共6页
经形态、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的研究,引起江苏雪松疫病的15个菌株鉴定为3种疫霉,即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和寄生疫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Dast.)Waterh.)。其中,樟疫霉有13个菌... 经形态、生理、生化和致病性的研究,引起江苏雪松疫病的15个菌株鉴定为3种疫霉,即樟疫霉(Phytophthora cinnamomi Rands)、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和寄生疫霉(P.nicotianae var.parasitica(Dast.)Waterh.)。其中,樟疫霉有13个菌株,是雪松疫病的主要致病种。与异宗配合疫霉种两个交配型配对培养的结果表明,樟疫霉 A_2交配型占绝对优势。但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国雪松上发现樟疫霉 A_1交配型(P_(191)的存在。另外,寄生疫霉(P_(194))为 A_2交配型,而掘氏疫霉(P192)无论单独培养或者配对培养均不形成有性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氏疫霉 寄生 雪松
下载PDF
洋槐上疫霉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敬友 陆家云 方中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7-23,共7页
经形态、生理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上56个菌株鉴定为3个疫霉种:槐生疫霉(Phytophthora robinicola Lu,Xu & Fang,sp.nov.)、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和烟草疫霉(P.nicotianae Breda)。槐生疫... 经形态、生理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洋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上56个菌株鉴定为3个疫霉种:槐生疫霉(Phytophthora robinicola Lu,Xu & Fang,sp.nov.)、掘氏疫霉(P.drechsleri Tucker)和烟草疫霉(P.nicotianae Breda)。槐生疫霉是疫霉属的—个新种,也是引起洋槐疫病的主要致病种(占64.3%)。洋槐是掘氏疫霉的新寄主。洋槐上烟草疫霉系我国首次报道.性征研究表明:槐生疫霉同宗配合、A_1和 A_2菌株的比例大致相等;掘氏疫霉 A_1和 A_2交配型处于均势,但无同宗配合菌株;烟草疫霉 A_2交配型占绝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生 掘氏疫霉 烟草 洋槐
下载PDF
广东柑橘疫霉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成家壮 韦小燕 范怀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从广东省柑橘栽培老区的苗圃和果园采集的罹病柑橘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36个疫霉菌株,鉴定出6个种,其中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1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9株,棕榈疫霉P.palmivora7株,辣椒疫霉P.capsici和掘氏疫霉P.drechsl... 从广东省柑橘栽培老区的苗圃和果园采集的罹病柑橘组织样本中分离获得36个疫霉菌株,鉴定出6个种,其中柑橘褐腐疫霉Phytophthoracitrophthora1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9株,棕榈疫霉P.palmivora7株,辣椒疫霉P.capsici和掘氏疫霉P.drechsleri各4株,柑橘生疫霉P.citricola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柑橘 柑橘褐腐 烟草 棕榈 辣椒 掘氏疫霉 柑橘生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黄瓜疫霉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郑京 梁乐霞 +4 位作者 宣倩倩 郭慧滢 周志国 孙泽敏 左国才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4期81-87,共7页
【目的】从黄瓜叶片中筛选抗疫霉菌效果好的内生细菌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理论探索及防治应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黄瓜叶片为实验材料筛选内生细菌,根据待检菌株的镜检特征、革兰氏染色反应、菌落排列方式和菌落形态... 【目的】从黄瓜叶片中筛选抗疫霉菌效果好的内生细菌并进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黄瓜疫病的理论探索及防治应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以黄瓜叶片为实验材料筛选内生细菌,根据待检菌株的镜检特征、革兰氏染色反应、菌落排列方式和菌落形态特征等进行初步筛选。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发酵液拮抗法实验对目标内生细菌进行拮抗作用测定。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目标菌株种属。【结果】初步筛选出32株内生细菌将其编号为CL1~CL3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0株、革兰氏阳性杆菌1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9株,利用平板对峙法发现8株对掘氏疫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菌丝抑制率为10.3%~54.3%,抑菌半径为1~7 mm,对其中抑菌效果较好的3株菌株(CL7、CL9、CL15)进行发酵液拮抗实验,结果显示其抑菌率分别为54.4%、72.2%、63.3%。【结论】对掘氏疫霉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3株内生细菌(CL7,CL9、CL15)分别属于泛菌属Pantoea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其中抑制效果最明显的为CL9,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鉴定 拮抗作用 菌丝抑菌率 掘氏疫霉
下载PDF
广州地区茄疫病的发生及疫霉种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成家壮 韦小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198 7~ 1999年 ,从广州地区茄的果实、茎、叶及根上分离得到疫霉菌 ,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结果 ,鉴定出 4个种 ,其中以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较为普遍 ,烟草疫霉P .nicotianaeVanBredadeHaan次之 ,掘... 198 7~ 1999年 ,从广州地区茄的果实、茎、叶及根上分离得到疫霉菌 ,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理特性等方面研究结果 ,鉴定出 4个种 ,其中以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Leon较为普遍 ,烟草疫霉P .nicotianaeVanBredadeHaan次之 ,掘氏疫霉P .drechsleriTucker较少出现 ,致病疫霉P .infestans (Montagne)deBary仅见于春季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掘氏疫霉 致病 烟草 鉴定 症状 分离
下载PDF
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李小六 李艳梅 +1 位作者 李萍 范永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3-86,共4页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 为了明确大花蕙兰疫病的发生机制,对河北地区引起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大花蕙兰疫病的病原菌为掘氏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eri),有伤接种3 d后即可以产生典型疫病症状。病原菌的适应能力较强,在24~32℃和pH值4.0~10.0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7.0。在V8培养基、查氏培养基和CA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无菌水中连续光照培养2 d即可诱导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囊孢子。孢囊孢子保湿12.0 h萌芽率即可达90.0%以上,适宜萌芽温度为20~40℃,最适萌芽温度为30℃,适宜萌芽pH值为4.0~9.0,最适pH值为7.0。以上研究表明,河北地区大花蕙兰疫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蕙兰 病原鉴定 掘氏疫霉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雪松疫病发生与防治
19
作者 席启俊 杨枝发 《林业与生态》 2003年第10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雪松 皮层组织 发病症状 发生特点 根际土壤 扦插苗生根 掘氏疫霉 园林绿化 化学防治 雪松针叶
下载PDF
黄瓜可培养内生细菌抗病株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占斌 袁行方 +3 位作者 吴雷飞 王音娴 张辉 冯永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25-30,共6页
以黄瓜叶片为材料,在初花和结瓜2个时期共分离得到内生细菌81株。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5株对黄瓜叶片病原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2株为单抗瓜果腐霉内生细菌Y1和CE1,2株为单抗掘氏疫霉内生细菌Y2和CE8,1株为对2种病原... 以黄瓜叶片为材料,在初花和结瓜2个时期共分离得到内生细菌81株。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出5株对黄瓜叶片病原真菌有明显体外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其中2株为单抗瓜果腐霉内生细菌Y1和CE1,2株为单抗掘氏疫霉内生细菌Y2和CE8,1株为对2种病原菌都产生抗性的Y5。经16S rDNA进行了初步鉴定,确认这5株细菌分别属于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相关研究为黄瓜内生拮抗细菌的理论探索和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内生菌 瓜果腐 掘氏疫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