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前土遗址模拟考古探方发掘期间的稳定性监测和评价(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谌文武 戴鹏飞 +3 位作者 张景科 陈鹏飞 郭青林 孙满利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4期464-471,共8页
为了研究考古开挖过程中的探方稳定性,以杭州地区良渚遗址为例,开挖了长、宽为5 m,深度为2.3m,中间附带考古柱的模拟考古探方.在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探方和邻近区域的稳定性参数,包括地面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监测.监测... 为了研究考古开挖过程中的探方稳定性,以杭州地区良渚遗址为例,开挖了长、宽为5 m,深度为2.3m,中间附带考古柱的模拟考古探方.在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探方和邻近区域的稳定性参数,包括地面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和地下水位监测.监测数据表明,由于降水和探方侧边卸荷引起的地面沉降基本上随着离探方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探方四边的侧向位移显示也沿深度方向的非线性变化且最大侧向位移值满足稳定性要求.孔隙压力和水位数据的变化表明,软土地区土体固结速率较慢,探方开挖之后的长期稳定性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模拟探访发掘证明了台阶状开挖可以比垂直开挖更有效地减少侧向位移.模拟试验对于杭州良渚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土遗址 考古发掘 模拟探方 稳定性监测
下载PDF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模拟探方长期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南 张景科 +3 位作者 黄军朋 陈鹏飞 郭青林 孙满利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4-130,共7页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探方长期稳定研究对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良渚遗址类似环境下的试验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开展模拟探方开挖,运用温湿度计、沉降计、位移计、孔隙水压力... 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探方长期稳定研究对于考古发掘、信息提取和展示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与良渚遗址类似环境下的试验场地——浙江省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试验基地,开展模拟探方开挖,运用温湿度计、沉降计、位移计、孔隙水压力计等设备开展探方的长期稳定性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保护棚有效阻止了大气降水入侵并适度控制微环境;探方坑体沉降和坑壁侧向水平位移均随着时间呈现非线性增长;总体上,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呈降低趋势;孔隙水压力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反映出粘土排水固结及孔隙水压力消散的过程。研究结果揭示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时空效应,模拟考古探方稳定性的劣化过程,需要必要的力学稳定性控制措施;同时,探方坑壁土体干缩开裂对于信息判读的影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考古土遗址 考古探方 稳定性监测 长期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FLAC^(3D)在潮湿环境史前考古土遗址直立探方稳定预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飞 张景科 +3 位作者 谌文武 杨善龙 和法国 陆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5-140,共6页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 潮湿环境中考古探方的失稳破坏不仅对遗址文物的保护不利,而且威胁着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对潮湿环境下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判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杭州潮湿地区的岩土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探方开挖前稳定性预判模拟计算。模拟探方为直立式,尺寸(长×宽×深)为5m×5m×2.4m。模拟发掘过程采取降排水措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随开挖不断进行,坑壁水平位移逐渐增大,曲线形状呈"弓"型,水平位移由顶部至底部先增大到极值后减小,极值点位于距顶部1.75m的坑壁处。(2)最终安全系数为2.37。(3)得出了潜在滑移带所在位置,坑壁滑移带剪出口位于坑壁2.0m—2.4m处。计算结果可以为现场考古模拟发掘试验提供参考,为直立式考古探方稳定性预加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湿环境 史前考古遗址 直立探方 FLAC^3D 稳定预判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黑土沟遗址N111E85探方石制品 被引量:3
4
作者 卫奇 《文物春秋》 2017年第2期25-36,共12页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377件石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N111E85探方 黑土沟遗址 泥河湾盆地
下载PDF
照相制图技术在考古发掘中的应用——以绘制探方四壁图为例
5
作者 刘玉成 李丹 《博物馆研究》 2011年第4期63-64,共2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如何使用照相机和计算机软件Photoshop来绘制作为资料存档和可供发掘简报或报告直接使用的探方地层图。
关键词 照相制图 探方四壁图 考古发掘 PHOTOSHOP
下载PDF
不同加固剂于考古探方土壤防风化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绪柘 陈丽俊 +1 位作者 黄凤 段伟 《当代化工研究》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探方的坍塌会严重影响我们对探方层位关系的确认,亦可对各层位的包含物产生破坏和影响,深层探方更是存在着对发掘人员人身安全的隐患。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使用常规的物理支撑加固外,化学试剂加固法可从土壤入手,改... 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探方的坍塌会严重影响我们对探方层位关系的确认,亦可对各层位的包含物产生破坏和影响,深层探方更是存在着对发掘人员人身安全的隐患。在实际工作中,除了使用常规的物理支撑加固外,化学试剂加固法可从土壤入手,改变土壤颗粒间的粘结度,在源头上对探方内壁土壤进行加固。通过实验,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有机溶剂分散体系对土壤防风化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包括加固后土壤样块各种性能(重量、色度、抗崩解能力等)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4%-6%的PMMA丙酮溶液在各方面均具有较优良的抗风化效果且满足考古发掘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剂 考古探方 保护 对比试验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T0403探方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朱诚 马春梅 +7 位作者 王慧麟 白九江 徐伟峰 郑朝贵 史威 朱光耀 陈晔 卢雪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16,共16页
通过对玉溪遗址地层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组分与形态、锆石微形态、磁化率、Rb/Sr和Hg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发现,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a.s.l.)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新石器时代地层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 通过对玉溪遗址地层AMS14C测年、粒度、重砂矿物组分与形态、锆石微形态、磁化率、Rb/Sr和Hg等地球化学指标研究发现,7.6kaBP以来,水位在吴淞高程147.024m(a.s.l.)以上的古洪水至少在玉溪遗址T0403探方新石器时代地层中留下了16次沉积记录,判定依据主要是:(1)玉溪遗址古洪水层与该处现代洪水层以及中坝遗址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上具有相似的三段式河流相沉积特征;(2)古洪水层与现代洪水层沉积物在重砂矿物组分及形态特征上具有相似性;(3)洪水层磁化率值均很低(分布于40.44~70.10SI之间),而文化层较高(范围在59.59~188.68SI之间);(4)洪水层Hg的含量较低(在290.71~742.51ng/g)之间,文化层偏高,在344.16~10518.17ng/g之间;(5)洪水层的Rb/Sr值高于文化层,第4,5,6,7和8这5个文化层的Rb/Sr值亦较高表明遭受过洪水浸淹的影响.该遗址具有较多洪水层的原因,与其位于一级支流入长江干流交汇处一级阶地处的地貌部位有关.由于下游中坝遗址古洪水沉积亦有与此类似的特征,表明从以上几方面判定遗址古洪水层的存在与否是确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库区 玉溪遗址T0403探方 古洪水沉积特征 粒度概率累积曲线 锆石微形态 地球化学指标
原文传递
“全面揭露发掘法”与“探方揭露发掘法”评议 被引量:4
8
作者 霍东峰 陈醉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20,共9页
探方揭露发掘法是中国考古学界最为普遍、最为流行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随着聚落考古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2001年,中、法两国考古学者联合对河南南阳龚营遗址... 探方揭露发掘法是中国考古学界最为普遍、最为流行的田野考古发掘方法。随着聚落考古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对田野考古发掘方法的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积极的探索。2001年,中、法两国考古学者联合对河南南阳龚营遗址进行发掘’”,可以说这是中国境内第一次运用全面揭露发掘法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之后,又有中国学者前往法国专门学习全面揭露发掘法口l,对全面揭露发掘法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揭露发掘法 探方揭露发掘法 聚落考古
原文传递
破城子2-3號探方出土居延新簡釋文校訂 被引量:1
9
作者 孫占宇 魏芳 《简牍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8-38,共11页
文章利用最新紅外錢圖版,對破城子探方2-3所出16枚居延新簡中的50餘處文字、符號提出了新的釋讀意見。較爲重要者如:將簡E.P.T2:4A中'頃得相見'改爲'頃者起居',E.P.T2:9A中'翰官'改爲'輸府',E.P.T2:21... 文章利用最新紅外錢圖版,對破城子探方2-3所出16枚居延新簡中的50餘處文字、符號提出了新的釋讀意見。較爲重要者如:將簡E.P.T2:4A中'頃得相見'改爲'頃者起居',E.P.T2:9A中'翰官'改爲'輸府',E.P.T2:21中'二石口'改爲'口元年',E.P.T3:9A中'待■'改爲'侍御'等;在簡E.P.T2:11中新釋出'孤山里''林翕',E.P.T3:3中新釋出'會計治官民''秩百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延新簡 探方2-3 釋文
原文传递
探方方法在中国田野考古的采纳与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玮 《南方民族考古》 2018年第2期108-144,共37页
本文从历史原因与本土化过程两方面来探讨主要的考古发掘方法——探方方法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之形成。通过访问、个案研究与借鉴路径依赖理论,探索惠勒—肯恩方法的网格系统如何传入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成为几近唯一和正统的发掘方法,... 本文从历史原因与本土化过程两方面来探讨主要的考古发掘方法——探方方法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之形成。通过访问、个案研究与借鉴路径依赖理论,探索惠勒—肯恩方法的网格系统如何传入中国,在过去半个世纪中成为几近唯一和正统的发掘方法,并进入一个不易变化的"锁定"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方 网格系统 惠勒—肯恩 田野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课方法探究
11
作者 孙晶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同时要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和方法加以熏陶,这...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美的教育可以起到开发智力、道德感化、人生导向等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美的法则,创造美的环境、展现美的人格、追求美的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同时要运用心理学的方式和方法加以熏陶,这些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法则 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
下载PDF
在书籍设计中营造特定的阅读场景——以《许宏的考古“方”》设计为例
12
作者 刘运来 《出版参考》 2023年第8期52-54,共3页
《许宏的考古“方”》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它是考古学家许宏的散文随笔集套装。本文详细讲述了其设计思路以及如何从考古符号在文本中的反复强化、运用局部镂空和纸张透明度带来层层透叠探方效果、形如探方格的书籍形态等方... 《许宏的考古“方”》被评为202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它是考古学家许宏的散文随笔集套装。本文详细讲述了其设计思路以及如何从考古符号在文本中的反复强化、运用局部镂空和纸张透明度带来层层透叠探方效果、形如探方格的书籍形态等方面,为读者构建一个感同身受的特定考古阅读场景,传达考古学者文字的气质性格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美的书 书籍设计 阅读 考古 探方
下载PDF
秋游方特 古堡探秘
13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0年第10期62-62,共1页
乐乐姐姐:亲爱的“咖啡”们,炎炎酷暑终于离我们远去,凉爽的秋风正扑面而来,密集的假期更是接踵而至,似乎让我们有点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关键词 《秋游特古堡秘》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下载PDF
美洲农业起源探索的先驱:记考古学家马尼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水城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4-271,共8页
2001年1月似乎很不吉利。这个月我接连收到两个噩耗。一个是在4号的凌晨,李永迪从台北打来电话,告知美籍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于1月3日(美东时间)凌晨2时在美国仙逝。另一个是在20号左右,有美国的朋友通过E MAIL告知,1月16日,著名... 2001年1月似乎很不吉利。这个月我接连收到两个噩耗。一个是在4号的凌晨,李永迪从台北打来电话,告知美籍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于1月3日(美东时间)凌晨2时在美国仙逝。另一个是在20号左右,有美国的朋友通过E MAIL告知,1月16日,著名考古学家马尼士(Richard Stockton MacNeish)驾车行驶在中美洲玛雅山区途中出了车祸,后送至伯利兹(Belize),不幸去世,享年83岁(1918-200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起源 张光直 玉米品种 探方 洪岩洞 宾福德 彭适凡 出土物 蝙蝠洞 纪念文章
下载PDF
探析安徽寿县苍陵城遗址始建年代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国 《大众考古》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1958年,安徽寿县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寿县冯小庙村淮河南岸发现苍陵城遗址。普查时城址东西残长约1500米,南北宽700米,海拔28米,与淮河大坝同高。城址的北面因临淮水,长期受冲刷,在断面出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半瓦当和陶井圈等残片。1983... 1958年,安徽寿县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寿县冯小庙村淮河南岸发现苍陵城遗址。普查时城址东西残长约1500米,南北宽700米,海拔28米,与淮河大坝同高。城址的北面因临淮水,长期受冲刷,在断面出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半瓦当和陶井圈等残片。1983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试开三个探方,共27平方米,出土遗物有陶豆、陶缽、筒瓦、板瓦等,与寿县县城周围出土的遗物相同,年代初步判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寿县 文物工作队 陶井 始建年代 探方 出土遗物 陶豆 铜铙 饕餮纹 云雷纹
下载PDF
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西部未发掘区调查钻探简报
16
作者 张军 《文博》 2008年第5期11-14,共4页
  秦兵马俑1974年被发现,1978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遗址坑总计发掘1452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2400余件.其中一号坑发掘8000甲方米,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战车20多乘,兵器4万余件[...   秦兵马俑1974年被发现,1978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遗址坑总计发掘1452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2400余件.其中一号坑发掘8000甲方米,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战车20多乘,兵器4万余件[1].二号坑发掘6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300余件[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俑坑 梯形 探方 试掘
下载PDF
滕家岗墓群葬俗探微
17
作者 崔福来 《理论观察》 1988年第1期87-88,共2页
本文凭借考古发掘资料,论述了“昂昂溪遗址”中富有代表性的、有明确测定的年代的滕家岗史前遗址的指葬风俗;提出了“红土随葬”等习俗,是旧石器时代晚期葬俗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留,从而揭示了昂昂溪遗址在葬俗方面,同样有其演变过程。
关键词 葬俗 墓群 昂昂溪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 考古发掘资料 红色土 葬式 探方 墓主
下载PDF
水下考古:一项方兴未艾的事业
18
作者 祁永泉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6年第3期20-21,共2页
同学们,读过了上一期《致远舰的前世今生》后,一项神秘的工作——水下考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你是不是想了解关于水下考古更多的秘密?就请持续关注我们精彩呈现的系列文章吧!水下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 同学们,读过了上一期《致远舰的前世今生》后,一项神秘的工作——水下考古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你是不是想了解关于水下考古更多的秘密?就请持续关注我们精彩呈现的系列文章吧!水下考古作为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与陆地考古相比,人类开始水下考古的历史要短得多,很大程度是受科学水平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考古工作 田野考古 声呐 探方 国家文物局 考古人员 潜水技术 潜水作业 设备
下载PDF
“东方巨龍”发现始末记
19
作者 石雪峰 刘文星 《绿色大世界》 1994年第1期30-31,共2页
公元1993年7月19日,对于中国考古学界来说,它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一条在地下沉睡了6000多年的"卵石摆塑龙"被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藏龙风水宝地是鄂东边陲黄梅县白湖乡焦墩。京九铁路重要支线合九线将从这里穿... 公元1993年7月19日,对于中国考古学界来说,它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一条在地下沉睡了6000多年的"卵石摆塑龙"被湖北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藏龙风水宝地是鄂东边陲黄梅县白湖乡焦墩。京九铁路重要支线合九线将从这里穿过。一北京。中国考古学会。在一次工作性会议上,乘各路考古专家学者云集京华之际,著名考古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著名考古学家 考古工作者 这一天 考古学界 探方 鄂东 中华文明史 何新民 凤头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虢国上阳城
20
作者 韩鹏翔 《大众考古》 2023年第7期14-17,共4页
三门峡经一路绿地广场项目南距李家窑遗址不足百米,地势呈缓坡状,北高南低,2022年9-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古遗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布设探方19发掘区... 三门峡经一路绿地广场项目南距李家窑遗址不足百米,地势呈缓坡状,北高南低,2022年9-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项目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古遗迹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布设探方19发掘区原为建筑用地,因拆迁地表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层堆积普遍较薄,一般厚0.3-1.5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发掘 河南三门峡 国家文物局 探方 李家窑遗址 抢救性 建筑用地 三门峡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