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探空资料开发飞机积冰分析及可催化层分析系统
1
作者 张小军 张伟亮 +1 位作者 薛丽梅 龚静 《青海气象》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利用Micaps探空资料实现Tlnp图的自动绘制,并利用探空资料实现Tlnp图的二次开发,从而达到利用Tlnp图预测冰雹天气,对人工防雹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的目的;利用Tlnp图进行飞机人工增雨积冰分析以及环境大气的水汽含量分析,为飞机人工增雨... 利用Micaps探空资料实现Tlnp图的自动绘制,并利用探空资料实现Tlnp图的二次开发,从而达到利用Tlnp图预测冰雹天气,对人工防雹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的目的;利用Tlnp图进行飞机人工增雨积冰分析以及环境大气的水汽含量分析,为飞机人工增雨提供有效的指挥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 曲线绘制 探空分析
下载PDF
“6.23”北京对流暴雨中尺度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章丽娜 王秀明 +1 位作者 熊秋芬 俞小鼎 《暴雨灾害》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综合使用北京14时加密探空、常规观测资料、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等,针对2011年6月23日北京对流暴雨过程,采用基于构成要素的方法(“配料法”),分析了暴雨发生前2~12 h北京中尺度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重点讨论了北京... 综合使用北京14时加密探空、常规观测资料、高时空分辨率资料等,针对2011年6月23日北京对流暴雨过程,采用基于构成要素的方法(“配料法”),分析了暴雨发生前2~12 h北京中尺度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变化原因,重点讨论了北京周围地区物理过程如何使得北京午后局地的中尺度环境更有利于对流暴雨的产生。结果表明:(1)在低层湿度平流(偏南水汽输送加强)和温度平流(出现温度直减率大值区和逆温)的共同作用下,北京午后的水汽在逆温层之下的低层积聚。(2)由于热力条件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午后北京山前和城区具有最有利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3)早晨生成于河北西北地区的对流系统在东南移动过程中加强,16时强阵风出流下山后与北京平原地区的偏南气流形成强烈辐合抬升,最强辐合恰好位于山前水汽和不稳定条件最有利地区。同时午后北京地区的垂直风切变加强,因此对流系统下山后增强,致洪对流暴雨发生。(4)河北西北部的平流过程对北京的午后探空特征影响显著,张家口早晨的探空特征对北京午后探空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暴雨 短时预报 配料法 中尺度环境 探空分析
下载PDF
中央气象台探空资料客观分析业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3
作者 于连庆 李月安 韩强 《气象科技》 2012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研发了基于Cressman线性插值方法的探空资料客观分析业务系统。针对客观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几种解决方法:①提出了在观测场中找出可疑站点的检测算法,避免了可疑观测值对分析场的影响;②通过对分析的等值线进行后处理操作,做... 研发了基于Cressman线性插值方法的探空资料客观分析业务系统。针对客观分析在业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几种解决方法:①提出了在观测场中找出可疑站点的检测算法,避免了可疑观测值对分析场的影响;②通过对分析的等值线进行后处理操作,做到分析结果与观测数据一致,不增加或者漏掉高低值中心;③提出了对分析场进行自适应平滑处理的方法,即保留了小面积高低值中心,又提高了等值线的光滑与美观程度。试验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探空资料客观分析结果与观测数据较一致,在等值线的光滑程度上接近预报员的手工分析结果,从而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客观分析 Cressman分析 格点场平滑
下载PDF
GTS1-2A型探空仪业务化试验结果分析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颜国跑 廖可文 刘义兵 《科技创业月刊》 2013年第7期186-188,共3页
为比较GTS1-2A型探空仪和GTS1-2型探空仪探测资料的异同,文章对GTS1-2A型探空仪业务化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评估。比较发现:前者比后者所探测的误差整体较小,用前者代替后者进行高空探测,其探测资料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 L波段测系统 GTS1-2A型 业务化试验 资料分析
下载PDF
北斗一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特点与性能分析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国跑 秦建峰 《区域治理》 2018年第39期145-145,共1页
本文对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稳定性试验情况分析评估.采用2014年4月至10月所得探空资料,对两套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性能比较.比较发现,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比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整体性能要好,用北斗-GPS导航卫星... 本文对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稳定性试验情况分析评估.采用2014年4月至10月所得探空资料,对两套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性能比较.比较发现,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比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整体性能要好,用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进行高空探测,其探测资料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GPS导航卫星高气象观测系统 L波段雷达观测系统 稳定性试验 资料分析
下载PDF
2018年拉萨汛期两次强降水成因综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奚凤 余燕群 +2 位作者 卓玛 高勇 旦增冉珍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19年第2期24-34,共11页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8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两次暴雨的环流场背景场、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为高原切变...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CEP FNL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8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两次暴雨的环流场背景场、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为高原切变线影响,南部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一带低值系统活跃,西南风为水汽输送提供了有利条件;两次暴雨过程中水汽通量散度最大值区域主要集中于550至700hPa;TBB梯度大的地方易产生强降水,存在对应的关系, TBB梯度最大的区域基本与降水出现的区域相对应,TBB绝对值最大处并不是TBB梯度最大处,当TBB绝对值最大,对流发展最旺盛时,上升运动强盛,地面降水不一定强,而当TBB值由最低值快速上升或者下降时,其对应站点的降水很强;都有明显的上升运动;低层都出现了中心值;上升运动高度较低非常利于暴雨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垂直运动 副高 水汽通量散度 云顶温度 探空分析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诊断分析
7
作者 刘洋 钱贞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3期242-246,267,共6页
利用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韩国天气图资料以及探空资料,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特征和环境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14年8月31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冷高压共同作用导致了暴雨发... 利用降水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韩国天气图资料以及探空资料,从天气形势、中尺度特征和环境场特征等方面分析了2014年8月31日发生在重庆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地面冷高压共同作用导致了暴雨发生;MCS是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MCS的发展演变对于预报暴雨的强度和落区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探空资料计算的对流指数对对流过程的发生演变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冷下暖、上干下湿的配置结构有利于对流性不稳定的增强;副高外围暖湿空气是输送暖平流的主要物理机制;强降水发生于MPV1等值线零线和MPV2强负值中心南侧等值线密集区附近,对应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的叠置区域;MPV1零线对于降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MPV2负值区与辐合区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中尺度系统 探空分析 温湿场特征 湿位涡特征
下载PDF
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进展Ⅰ:对流天气环境场分析业务技术规范的改进与产品集成系统支撑技术 被引量:47
8
作者 张涛 蓝渝 +10 位作者 毛冬艳 郑永光 唐文苑 曹莉 张小玲 谌芸 方翀 周晓霞 赵素蓉 刘鑫华 田付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94-900,共7页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已经在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国家级强对流预报业务的发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已重新编写和完善,内容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 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已经在我国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以来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取得了明显进展,促进了国家级强对流预报业务的发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已重新编写和完善,内容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分析;第二篇为中尺度对流天气过程分析,第二篇为新增内容,将另文介绍。短时和短期时效内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以配料法思路为基础,重新编排和简化了分析内容,兼顾分析的精细化和分析产品的可操作性,增加了分类强对流天气分析量化指标建议供预报参考,新增了基于局地探空的强对流天气分析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的支撑技术是推进该业务的必备基础,因此国家气象中心改进了MICAPS 3中尺度天气主观分析工具箱功能;开发了中尺度天气分析产品集成系统,包括强对流天气监测产品、中尺度天气分析主观和客观产品、基于不同数值模式预报的强对流参数诊断产品等的数据产品和图形产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对流天气 探空分析 支撑技术
下载PDF
2019年“6.11”广西雷暴大风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嘉浩 汤中明 欧坚莲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2期75-79,共5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6月11日梧州市出现的一次罕见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是在南支小槽东移与切变线相遇时发生的。大气层结不稳定、高温高湿、低层辐合、垂直风切变...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9年6月11日梧州市出现的一次罕见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暴大风是在南支小槽东移与切变线相遇时发生的。大气层结不稳定、高温高湿、低层辐合、垂直风切变较大背景下,低层辐合线触发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雷达观测显示,线状对流回波及前部新激发的强回波带前移过程中产生了雷暴大风,径向速度图上近地面出现大于17 m·s^-1大风速区时,对雷暴大风的预报预警有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探空分析
下载PDF
2017年6月1日南京地区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陶星 孙文婷 《科技风》 2018年第12期98-99,共2页
强对流天气由于其突发性和短时强风、强降水、强雷电等伴随现象,常常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猝不及防的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常规天气图、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南京一次初夏突发的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 强对流天气由于其突发性和短时强风、强降水、强雷电等伴随现象,常常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猝不及防的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常规天气图、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南京一次初夏突发的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捕捉、分析,希望能对后续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有所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探空分析
下载PDF
西藏汛期强降水天气诊断分析
11
作者 德吉央宗 德庆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22期33-34,共2页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强降水天气的环流、水汽、动力和热力等因素分析后表明:伊朗高压偏强偏东的位置有利于引导冷空气上高原,印缅槽配合西南风把充沛的水汽送达高原;卫星云图上能掌握孟湾地区云系和高原腹地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涡度...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强降水天气的环流、水汽、动力和热力等因素分析后表明:伊朗高压偏强偏东的位置有利于引导冷空气上高原,印缅槽配合西南风把充沛的水汽送达高原;卫星云图上能掌握孟湾地区云系和高原腹地对流云团的生成和发展;涡度和散度剖面上大气底层为气旋性旋转并存在辐合,高层为强烈辐散并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这样的大气垂直结构给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高低层有充分的对流,且大气的这种垂直结构和强降水发生时段对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环流分析 TBB 水汽条件 探空分析
下载PDF
2013年6月30日鄂尔多斯市强对流天气分析
12
作者 袁慧敏 张敏 韩经纬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第8期134-135,共2页
本文应用1x1的NEC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15时鄂尔多斯市北部地区出现的冰雹、暴雨过程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低压中心生成于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脊之间的切变线上,低压中... 本文应用1x1的NEC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雷达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15时鄂尔多斯市北部地区出现的冰雹、暴雨过程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指出:低压中心生成于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脊之间的切变线上,低压中心尺度较小为次天气尺度并不断向东传播,下游副热带高压对上游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东移起到阻塞作用,从而使得系统滞留、移动减慢,迫使位于鄂尔多斯市北部的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持续,配合副高在河套地区(35°N^37°N,110°E附近)不断摆动、重复出现,造成鄂尔多斯北部区域产生暴雨过程;东胜站探空资料分析研究发现大气中存在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结,0℃层位于5000米附近,不稳定层结伸展到-20℃附近(云顶温度<-20℃),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在强的垂直风切变的动力促发机制下,且云内含水量丰富,是出现此次冰雹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次天气成因的分析研究可为以后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暴雨 探空分析 雷暴高压 垂直环流
下载PDF
贺州市一次秋季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13
作者 吴悦 李骄杨 黄秀秀 《南方农业》 2016年第15期205-206,共2页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对贺州市2015年秋季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并使用了本地研发的预报工具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次秋季罕见暴雨主要由锋面系统触发,伴随了较好的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条件,北部山地的地...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对贺州市2015年秋季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并使用了本地研发的预报工具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次秋季罕见暴雨主要由锋面系统触发,伴随了较好的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条件,北部山地的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导致雨量呈现自北向南雨量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 探空分析 贺州市
下载PDF
2017年6月1日南京地区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14
作者 陶星 孙文婷 《科技风》 2017年第22期95-96,共2页
强对流天气由于其突发性和短时强风、强降水、强雷电等伴随现象,常常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猝不及防的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常规天气图、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南京一次初夏突发的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 强对流天气由于其突发性和短时强风、强降水、强雷电等伴随现象,常常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猝不及防的严重影响。本文采用常规天气图、探空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南京一次初夏突发的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捕捉、分析,希望能对后续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服务有所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探空分析
下载PDF
吉安一次春季典型降水过程分析
15
作者 陈美好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5期73-75,共3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重点通过高低层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探空资料对吉安一次春季典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此次过程是受高空槽、低空切变以及700 hPa西南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次自北向南的降水过程。...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雷达资料,重点通过高低层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探空资料对吉安一次春季典型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此次过程是受高空槽、低空切变以及700 hPa西南气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次自北向南的降水过程。对物理量场和探空分析表明,低层有逆温存在,700 hPa有不稳定能量,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均在700 hPa较为明显,符合高架对流的特征。雷达回波主要为层状积状混合云系的回波,回波强度低于50 dBz,降水过程伴随雷电活动,是一次高架弱对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探空分析
下载PDF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3
16
作者 秦丽 李耀东 高守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4-762,共9页
依据北京近郊地区沙河、南苑和西郊3个测站15年(1990~2004年)的观测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北京地区局地雷暴大风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从环流形势、探空结构和环境参数特征入手,分析了有利于北京... 依据北京近郊地区沙河、南苑和西郊3个测站15年(1990~2004年)的观测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北京地区局地雷暴大风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从环流形势、探空结构和环境参数特征入手,分析了有利于北京地区产生雷暴大风的不稳定度指数和能量特征,得出在此期间最有利于雷暴大风产生的探空结构为:低层暖湿,中高层有干冷空气,不稳定度较大,风垂直切变较大。还探讨了一些对流参数,如最佳对流有效位能BCAPE、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风暴相对螺旋度SREH、大风指数WINDEX、风暴强度指数SSI、深厚对流指数DCI等对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发展潜势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探空分析 不稳定度 对流参数
下载PDF
宜春市2018年3月15日天气过程技术总结
17
作者 王晓骞 《吉林农业》 2019年第8期105-105,共1页
利用宜春市2018年3月15日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天气过程资料,对该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分布特征、总结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过程南昌探空分析来看,整个过程的层结不稳定条件(低槽东移槽后干冷空气入侵,造成上干冷,低层处于暖区,下暖... 利用宜春市2018年3月15日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天气过程资料,对该过程发生的天气形势背景、分布特征、总结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过程南昌探空分析来看,整个过程的层结不稳定条件(低槽东移槽后干冷空气入侵,造成上干冷,低层处于暖区,下暖湿,不稳定层结建立)垂直风切变(对风暴的维持有重要作用,低层转北风导致分切变加强)短临监测主要依靠雷达演变外推和回波结构,极端天气难以把握,预报预警最应注意上游实况和引导气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形势 探空分析
下载PDF
Protec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Spatial Spillover,and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28 Provinces in China
18
作者 ZHOU You TAN Guangro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5期1368-1381,共14页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28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2.Exploratory spatial anal...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and the degree of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28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22.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tes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and the spatial impact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was examined at the national and sectoral levels.The results showed three main aspects of this system.(1)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between regions in China continued to increase during the sample period,and there was a clear similarity and synchronicity in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two variables.(2)The overall improvement in the protection level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China’s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However,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affects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four major regions of the East,Central,Northeast,and West.The protec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regions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while this effect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3)The results of the robustness test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of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previous year on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is not significant.The interference from abnormal value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various regions and the influence of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n the regression results are not significant.After replacing the main variable,the coefficient of the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level remained significantly positive.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supplement and improve the theory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providing decision-making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chievement protection and promo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al upgrading of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ie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protection of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ternal structure upgrade exploratory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logical Risk and Its Drivers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 Landscape from 1990 to 2020
19
作者 SUN Linlin XU Delan +2 位作者 MU Zhiqiang ZHAO Xiaowen LIU Baoguo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4期1004-1014,共11页
The Weihe River Basin ha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ributaries and a delica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the Weihe River Bas... The Weihe River Basin ha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ributaries and a delicate ecological environment.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and determinant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the Weihe River Basin(WRB)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watershed ecosystems.This study is based on land use statistics from the WRB for a 30-year period represented by 1990,2000,2010,and 2020.An initial model for the assessment of landscaping ecological hazards was created using the software that was also used to generate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dex,such as ArcGIS 10.4 and Fragstats 4.2-64.Next,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tudy area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trajectory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migration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GeoDa.Finally,Geodetector was used to analyze ecological risk drivers in the landscapes.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he high-risk and relatively high-risk regions are steadily expanding,while the low-risk and relatively low-risk areas dominate the ecological risk landscape in the WRB.Within the Weihe River Basin,Xianyang and Xi'an are the areas to which the high-risk centers of gravity are migrating.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hazards in the study area,most prominently in the form of high-high and low-low aggregations.The primary drivers are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GDP component,temperature,and elevation as a single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GIS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geodetector Weihe River Basin
原文传递
The measurement error analysis when a pitot probe is used in supersonic air flow 被引量:3
20
作者 ZHANG XiWen HAO PengFei YAO ZhaoHu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690-696,共7页
Pitot probes enabl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way of measuring mean velocity in air flow. The contras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between free supersonic airflow and pitot tub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supersonic air flow... Pitot probes enable a simple and convenient way of measuring mean velocity in air flow. The contrastive numerical simulation between free supersonic airflow and pitot tub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n supersonic air flow was performed us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he ENN scheme with time-dependent boundary conditions (TDBC) and the Spalart-Allmaras turbulence model. The phys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cluding pitot pressure and shadowgraph are also presented. Numerical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tot probe on the supersonic flow structure show that the measure- ment gives actually the total pressure behind the detached shock wave by using the pitot probe to measure the total pressure. The measurement result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otal pressure can still represent the real free jet flow. The similar features of the intersection and reflection of shock waves can be identifi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nd the actual ones is smaller than 10%. When the pitot probe is used to measure the region of L=0-4D, the measurement is smaller than the real one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shock wave strength. The difference becomes larger where the waves intersect. If the pitot probe is put at L=SD-10D, where the flow changes from supersonic to subsonic, the addition of the pitot probe turns the original supersonic flow region subsonic and causes bigger measurement err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tot probe supersonic air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measurement err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