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甘南州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多尺度分析
1
作者 何涛 马金虎 +1 位作者 赵惠珍 张艳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34-137,共4页
受西北气流和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2022年5月12日14:00至13日8: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州出现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多站出现冰雹和短时强降水。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重点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探空特征、物理量特征、强对流... 受西北气流和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2022年5月12日14:00至13日8:00地处青藏高原边坡地带的甘南州出现分散性强对流天气,多站出现冰雹和短时强降水。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重点分析此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探空特征、物理量特征、强对流过程对流单体的演变及模式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低涡后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鞍形场发展使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并缓慢东移;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大气层结不稳定;中层600~700 hPa附近有逆温层存在,有利于不稳定能量堆积,午后近地面层增温,导致对流不稳定进一步增大;CMA-GFS和ECMWF模式对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对低层中尺度切变移速预报偏快,对物理量场的预报ECMWF模式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大尺度环流形势 探空特征 物理量特征 模式检验 甘肃甘南 2022年
下载PDF
2016年冬季河南三次持续污染过程的环流及关键气象要素特征
2
作者 谷秀杰 冯丽莎 +2 位作者 田力 董贞花 王友贺 《气象科技进展》 2019年第6期26-34,共9页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2016年11月28日-2017年1月11日,河南省出现了3次持续多日的中度及其以上的污染天气过程,分别为2016年11月28日-2016年12月5日、2016年12月15日-21日、2016年12月28日-2017年1月11日,尤其最后一次,持续时间长达15 d。第二次污染过程的后4 d,严重污染自北向南发展到全省。为了今后对持续污染天气的预报有所参考,对3次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演变及高空地面形势进行详尽分析,总结具有预报意义的天气学特征:当昼夜温差下降到4~6℃、温度露点差下降到0~5℃、风力约为2m·s^-1、气压变幅<5hPa时,可能会产生严重污染天气;污染期间,500hPa高度正距平达5 dagpm以上,海平面为负距平或与常年同期相当,逐日高空环流显示,河南境内多短波槽活动或长期受偏西到西南气流影响,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或鞍型场,气压梯度小,风力弱,当高低空在此形势配置下时,均有利污染天气的出现或加重;当925hPa与1000hPa的风切<1.5 m·s^-1,近地层湍流扩散弱,大气维持静稳状态,有利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L波段探空显示,当200 m以下有逆温,100 m以下风速<3 m·s^-1,贴地层相对湿度在50%左右时,有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污染持续期间若出现小雨量级降水时,污染会有所减弱,但不会彻底清除;当高空转为较强西北气流或地面有强冷空气南下时,即气压梯度显著增加、风力明显加大,污染天气将彻底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污染 形势场特点 气象要素演变 L波段数据特征
下载PDF
近30年青海省东北部大到暴雪天气机理研究
3
作者 张婷华 彭毛青措 +1 位作者 牛俊强 安海燕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51-153,共3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省东北部1991—2020年大到暴雪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大通出现大雪的次数最多,湟中发生暴雪的次数最多;(2)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将大到...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天气学诊断和统计学方法,分析青海省东北部1991—2020年大到暴雪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1)大到暴雪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大通出现大雪的次数最多,湟中发生暴雪的次数最多;(2)依据500 hPa环流形势,将大到暴雪天气形势分为蒙古低槽型、西高东低型、北脊南槽型、两低一高型、高原切变线型和南北槽叠加型;(3)发生大到暴雪天气时物理量场中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对大到暴雪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到暴雪天气 环流形势 探空特征 物理量
下载PDF
Ma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pecific cloud types from radiosonde and surface active remote sensing measurements over the ARM Southern Great Plains site 被引量:1
4
作者 ZHANG Jin-Qiang CHEN Hong-Bin Key Laboratory of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Accurate observation of cloud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high varia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cloud types and occurrences.By using the long-term cloud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ARM program at the Southern Great Plai... Accurate observation of clouds is challenging because of the high varia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cloud types and occurrences.By using the long-term cloud data collected during the ARM program at the Southern Great Plains central facility during 2001-2010,the consistenc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mac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louds between radiosonde and ground-based active remote sensing are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according to six cloud types:low;mid-low(ML);high-midlow;mid;high-mid(HM);and high.A similar variability trend is exhibited by the radiosonde and surface observations for the cloud fractions of the six cloud types.However,the magnitude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are different among the six cloud types,with the largest difference seen in the high clouds.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loud-base height of the ML,mid,and HM clouds agrees in both methods,whereas large differences are seen in the cloud-top height for the ML and high clouds.The cloud thickness variations generally agree between the two datasets for the six cloud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macrophysical properties cloud types RADIOSONDE remote sen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