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接受主义美学理论基础上的艺术主体性研究
1
作者 杨晓飞 王先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08-209,共2页
接受主义美学理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由德国学者姚斯提出,现已成为影响深远的美学流派,这一理论对于美术欣赏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个从客体性研究到主体性研究的新局面,打破了以创作主体及美术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对... 接受主义美学理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由德国学者姚斯提出,现已成为影响深远的美学流派,这一理论对于美术欣赏的意义在于它开创了一个从客体性研究到主体性研究的新局面,打破了以创作主体及美术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范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对美术作品原有客观性的传统价值判断,其涉及的美学概念使得研究视角从客体回归于主体,特别是聚焦于读者的主动性阐释,是对美术鉴赏价值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亦可以说接受美学本质上乃是一种读者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主义美学 主体性 读者
下载PDF
接受主义美学语境下关于“诗无达诂”的辨释
2
作者 王世宇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5-45,47,共2页
"诗无达诂"源出《春秋繁露》,本为一种汉儒的解经方法,被后世引用来释诗,往往也是说者断章取义、自言其说。然现代人将之作为接受主义的代名词实为不妥,而以之为托词,则更是走进了作品释读鉴赏的误区。
关键词 解经 自言其说 接受主义 托词
下载PDF
《激情燃烧的岁月》之接受主义思考
3
作者 周晓宁 《职大学报》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 本文以《激情燃烧的岁月》电视文本为对象,从接受主义角度探讨了该剧因过度迎合受众的收视需求,导致编创思想混乱、牴牾。男权中心主义的流露和张扬,降低了该剧在情感价值取向与伦理道德取向上的价值。而受众如此强烈的接受激情,又折射出当下社会、民族文化意识中,男性中心集体无意识的根深蒂固。并指出,电视文化的传播者应明确自身的角色意义,力求做到商业利益与人文关怀的统一,让受众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逐渐获得透视生活本质和生命真谛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情燃烧的岁月> 接受主义 创作思想 男权中心主义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本土诗歌经验对于戴望舒象征主义接受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元中 郭富平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9-63,共5页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 ,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 ,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 ,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 对外来文学的接受 ,是中国文学进入现代之后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戴望舒的象征主义接受立足于中国本土已有的诗歌经验 ,既积极调动了诗人主体的旧诗积淀 ,又充分考虑了新诗发展的实际需求。努力使接受成为一种主动的对话而非被动的倾听 ,显示出了鲜明的主观性、主动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中国文学进一步世界化的时候 ,他的做法 ,对于中国新诗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经验 象征主义接受 旧诗 新诗 诗歌创作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继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机理包括因应性机理、感应性机理和思想场机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被有效接受,是由一定的因素引起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包括动力因应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机理包括因应性机理、感应性机理和思想场机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被有效接受,是由一定的因素引起和推动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因应性机理包括动力因应机理、压力因应机理和激发力因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因应性机理 动力因应 压力因应 激发力因应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继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3-15,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包括刺激反应机理、认知感应机理和真理效应机理。刺激反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刺激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之间的交互感应性。认知感应机理是指马克...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的感应性机理,包括刺激反应机理、认知感应机理和真理效应机理。刺激反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刺激时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之间的交互感应性。认知感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者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过程中对各自认知对象的认知反应。真理效应机理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受导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 感应性机理 刺激反应 认知感应 真理效应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研究述评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振宇 门瑞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134-138,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其独立健全人格,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接受”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进行思考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培养其独立健全人格,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接受”既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该进行思考的重要环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研究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愈加广泛,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的内涵、接受机制以及优化措施进行梳理、总结,展望未来学科建设和发展趋势,以图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接受 接受内涵 接受机制 优化措施
下载PDF
滚烫的生命,冰冷的死亡——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南京!南京!》 被引量:1
8
作者 安悦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5-56,共2页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 作为纪录片风格的爱国主义电影,《南京!南京!》展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事件。其纪录片般真实的美学风格承载着真实的巨大力量,却又带给观众几乎痛苦的观影体验。文章从接受主义美学的视角,对于电影《南京!南京!》的美学风格、叙事视角等方面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主义 纪录片风格 叙事视角
下载PDF
文艺鉴赏方法论纲 被引量:1
9
作者 魏饴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1-28,共8页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鉴赏三环节的方法论 :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 ;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鉴赏三环节的方法论 :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 ;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 ,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鉴赏 方法论 作者 审美鉴赏 作品 直觉艺术情感 接受主义 移情 格式塔美学 解释学 符号学 现象学
下载PDF
浅析中西方绘画的融合
10
作者 范蕊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5-97,共3页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们要辩证地、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去认识、理解。在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们要辩证地、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去认识、理解。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本文将简要的运用接受主义美学的原理对中西方的绘画艺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 绘画 区别 融合 接受主义美学
下载PDF
方法与路径——评《“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道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新时期初,出于策略性考虑,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误读的方式进行阐释,以期促进其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这种误读是如何发生的,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武汉大学叶立文教授的新著《&qu... 新时期初,出于策略性考虑,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误读的方式进行阐释,以期促进其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这种误读是如何发生的,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客观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武汉大学叶立文教授的新著《"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就此带来了全新的、富于启示意义的学术成果,并为中国当代文学传播史与接受史的书写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读 叶立文 《“误读”的方法——新时期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戏剧接受表现主义戏剧的历史轨迹与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达红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10,共13页
五四时期,表现主义戏剧思潮与其他各种外国现代派戏剧思潮一起进入中国现代文坛,对中国现代戏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五四时期至1940年代,中国现代翻译界、评论界、创作界对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作了不同程度的译介、评论及借鉴。翻译、... 五四时期,表现主义戏剧思潮与其他各种外国现代派戏剧思潮一起进入中国现代文坛,对中国现代戏剧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五四时期至1940年代,中国现代翻译界、评论界、创作界对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作了不同程度的译介、评论及借鉴。翻译、评论领域体现出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偏重,创作领域则显示出独特的兴衰现象与对于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两条分支兼收并蓄的独立性。探讨中国现代戏剧接受表现主义戏剧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其构因,目的在于对已有研究作出补充,并对当代戏剧借鉴外来流派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接受表现主义戏剧 接受的历史轨迹与借鉴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