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我们知道了结局
- 1
-
-
作者
石翔
-
机构
不详
-
出处
《电子竞技》
2020年第7期46-47,共2页
-
文摘
对于写非虚构报道的记者来说,大多数时候都要面对在某一个可选择的时间线上,故事并不会迎来阶段性的结局。起初,这是让人非常困扰的事情,故事的不完整和一些悬而未决的线索产生的不协调感是无法疏解的。但新闻终归不是小说,每个记者都有一个必须接受的过程。当一个故事,里面人物、起伏和结局都已经摆在面前的时候,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有一些恍惚的感觉。
-
关键词
非虚构
接受的过程
记者
阶段性
新闻
故事
结局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论大众化视域中的理论彻底性问题
- 2
-
-
作者
谭建
-
机构
中共万州区委党校
-
出处
《海风》
2021年第3期56-58,共3页
-
文摘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人,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理论要避免成为象牙塔的陈列品,就必须要掌握人,才能获得“物质”的力量。理论掌握人是理论为大众接受的过程,也是理论实现自身的过程,所以,理论工作者应以大众的生活世界为理论原本,进一步深化为人民的理想生活图景。
-
关键词
理论彻底性
象牙塔
接受的过程
大众化视域
说服
生活图景
马克思
理论工作者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黄静婧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4,共3页
-
基金
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2010JGB04)
-
文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发生在网络技术场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具有技术性、自主性和主体流变性的特征。它由确立接受目的、反映和选择、整合和内化、外化和践行四个主要环节组成。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应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尊重接受主体的需要,建设优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受交互界面,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
-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内涵和特点
接受的过程
优化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受、争:手的延伸
- 4
-
-
作者
孟琢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
-
出处
《少儿国学》
2023年第12期24-27,共4页
-
文摘
接受和给予“受”也是与“手”有关的字。在甲骨文和釜文中,“受”上面是“爪”下面是“又”,一上一下两只手。中间还有一个东西,那是甲骨文中的“舟”。在小篆中,“舟”用一笔简写,表示两只手交接的东西。看到这些字形,你就明白了,“受”是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说文解字》说:“受,相付也。”——付,就是给别人一个东西。
-
关键词
甲骨文
《说文解字》
接受的过程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二代如何面对创富一代复杂的个人情感历程?
- 5
-
-
作者
张中锋(口述)
王大骐(整理)
-
机构
不详
观语家族企业研究院
-
出处
《家族企业》
2023年第12期92-93,共2页
-
文摘
当你将父辈视为与自己相同的完整的成年人时,就会产生同理心和洞察力。这个接受的过程,其实也是自己成年的过程。一方面对于人生的内涵产生了更为真切的感知,另一方面则是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出现在了父亲的认知体系里。
-
关键词
认知体系
同理心
情感历程
接受的过程
成年人
洞察力
父辈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 6
-
-
作者
石冬莲
-
机构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
-
出处
《人文之友》
2019年第18期275-275,共1页
-
文摘
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给予和接受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语文课堂是奇思妙想的空间,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为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如何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呢?下面就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师生交流
语文教学
积极互动
奇思妙想
新课程标准
接受的过程
学生的主体地位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清宫寿戏同剧异名现象叙考
- 7
-
-
作者
刘铁
-
机构
鞍山师范学院“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
-
出处
《戏曲研究》
2024年第2期121-137,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廷戏剧史料汇编与文献文物研究”(项目编号:20&ZD27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文学一般项目“清代宫廷戏曲‘导演’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2BZW116)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对于一部作品而言,题名是其呈现在世人眼前的首要信息,也是指引读者开启阅读之旅的必经关口。在作者创作和读者接受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作用影响,导致出现异名、异称现象。有研究者曾做以进一步区分,把作者拟定的不同题名称为异名,把读者习惯使用的不同题名称为异称。所谓异名现象,即同一部作品拥有两个以上不同的名字,作者对题名进行更改的同时,可能伴随有对作品局部内容的调整,但基本保持故事原来的整体框架和主体情节。早在西汉时期,刘向即对异名现象有所关注,他在《书录》中提及《战国策》的6个不同题名,是为对此现象的最早记载。
-
关键词
《战国策》
异称
整体框架
刘向
西汉时期
异名
题名
接受的过程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