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定华
黄志刚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1-33,40,共4页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突出读者的作用,把文学史看成是读者阅读的效应史,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本文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二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向读者本文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突出读者的作用,把文学史看成是读者阅读的效应史,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本文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二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向读者本文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文学
批评
理论
读者
阅读
文学作品
双向交流
文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电影《情书》之读者反应批评与阐释—接受理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孟蝶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4期118-119,122,共3页
《情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岩井俊二的知名著作,而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部著作有广泛的受众,历经时间的考验,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读者反应批评与阐释—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
《情书》
岩井俊二
读者
反应
批评
阐释—
接受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曼·英伽登对读者接受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蒋济永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通过阐述英伽登的阅读理论对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的直接影响 ,旨在引起学界重新审视英伽登在 2 0世纪阅读理论中的原创性思想地位。
关键词
对读
阅读
理论
读者
接受
接受
美学
阐述
审视
读者
反应
思想
批评
原创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
被引量:
7
4
作者
杨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36-40,61,共6页
读者反应批评即接受美学打破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论范式和翻译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读者,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对文本阐释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翻译批...
读者反应批评即接受美学打破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论范式和翻译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读者,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对文本阐释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翻译批评很有借鉴,对译作的价值、意义的阐释、翻译的标准和策略等问题带来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翻译
批评
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被引量:
4
5
作者
瑞恩.赛格斯
史安斌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去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赛格斯(Rien.T.Segers)教授应邀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大学讲学。他在演讲中,就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论、实践运用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均作了探讨。本文就是根据赛格斯教授...
去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赛格斯(Rien.T.Segers)教授应邀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大学讲学。他在演讲中,就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论、实践运用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均作了探讨。本文就是根据赛格斯教授的演讲稿编译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期待视野
实践运用
北京师范大学
接受
理论
文学价值观
深圳大学
接受
美学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奈达翻译理论的跨际旅行与误读:“读者反应论”再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付艳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4-90,共7页
奈达的“读者反应”一直被译界学者称为比较模式,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对比。对此,译界一直存有读者究竟有没有一致的反应,“读者反应”应该如何去衡量等争议。“读者反应”意义特殊,中国译界对...
奈达的“读者反应”一直被译界学者称为比较模式,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对比。对此,译界一直存有读者究竟有没有一致的反应,“读者反应”应该如何去衡量等争议。“读者反应”意义特殊,中国译界对其存有一些误读现象。因此,有必要再细读经典,对中国译界的误读现象作一个澄清,进而对“读者反应”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理论
读者
反应
论
奈达
接受
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十三姨》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艺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3-76,92,共5页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以读者角度看待作品,读者反复阅读,不断发掘故事的深度,以期求得作品的全貌,将其完整展示,从而建立起阅读接受与批评的主体性。《十三姨》看似是一篇叙述简洁、故事单一的短篇小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打破、超越期...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以读者角度看待作品,读者反复阅读,不断发掘故事的深度,以期求得作品的全貌,将其完整展示,从而建立起阅读接受与批评的主体性。《十三姨》看似是一篇叙述简洁、故事单一的短篇小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打破、超越期待视野,对文中大量的空白进行填补,使人物形象得到完整的呈现,从而揭开作品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十三姨》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读者反应理论
8
作者
王树利
张东坡
《学周刊(下旬)》
2010年第7期202-202,共1页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理论飞跃,这个理论飞跃就是读者反应理论。其实根据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的发展态势.读者并未完全为批评家所忽视.只不过没有像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中那样把读者提高到了文...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理论飞跃,这个理论飞跃就是读者反应理论。其实根据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的发展态势.读者并未完全为批评家所忽视.只不过没有像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中那样把读者提高到了文学本体论的地位。它是逆新批评以及其他的形式主义而产生的。在诸多读者取向的理论中.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和沃尔·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影响最大,而这两位的重要思想基础就是现象学和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理论
接受
美学
理论
以
读者
为中心
文学本体论
文学
批评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西方文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接受理论框架的内部和外部——读王卫平《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9
作者
成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0-283,共4页
文学领域的观念更新,同社会经济或其它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一样,总是由它自身矛盾引发并推动的。接受美学崛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它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是扭转以往众多学派忽视读者反应批评的眼光。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学者以热...
文学领域的观念更新,同社会经济或其它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一样,总是由它自身矛盾引发并推动的。接受美学崛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它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是扭转以往众多学派忽视读者反应批评的眼光。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学者以热忱的态度引进和传播接受理论,是顺应了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谋求同世界思想文化更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交流的大趋向。王卫平先生的《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更致力于在实践的意义上同康士坦茨学派的“对话”,堪称这一大趋向上令人瞩目的一支标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
接受
理论
理论
框架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世界思想文化
读者
反应
批评
观念更新
意识形态领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反应批评与信息论
10
作者
阳林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S2期119-122,共4页
纵观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学批评明显经历了一个作家→作品→读者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
作品中心主义
阅读过程
语言文字
信息论
文学意义
接受
美学
艺术形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差异
11
作者
赵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6-7,共2页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读者对北岛诗歌的关注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而国外读者则一直倾向于从政治性角度出发解读北岛诗歌。造成两者接受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
关键词
北岛诗歌
中西方
读者
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政治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受美学对戏剧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启示
被引量:
3
12
作者
夏萌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一、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以“审美接受者”为导向的读者反应理论,其理论先驱是德国“康士坦茨学派”代表人物沃夫尔冈·伊瑟尔和汉斯·罗伯特·姚斯。继两位开创入之后,接受美学...
一、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以“审美接受者”为导向的读者反应理论,其理论先驱是德国“康士坦茨学派”代表人物沃夫尔冈·伊瑟尔和汉斯·罗伯特·姚斯。继两位开创入之后,接受美学理论不断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讨论,迄今已发展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衍生出众多分支学派,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理论
异化策略
戏剧翻译
读者
反应
理论
“期待视野”
代表人物
接受
者
罗伯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读接受美学的“二个文本”
被引量:
1
13
作者
龚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接受美学兴起于欧美文坛 ,其以读者为中心 ,对文学的作品、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研究成为阐释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关系的一派新论。它将读者推向文学研究的前台 ,成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整个西方文论尤其是其后兴起...
接受美学兴起于欧美文坛 ,其以读者为中心 ,对文学的作品、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研究成为阐释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关系的一派新论。它将读者推向文学研究的前台 ,成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整个西方文论尤其是其后兴起的“读者反应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该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进行解读 ,可以重新构建一个“三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伊塞尔
文学作品
作者
隐含
读者
文学
理论
文本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接受美学探析“超级女声”
被引量:
1
14
作者
何芳
《青年记者》
2006年第8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文学作品
读者
阅读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
理论
美学
概念
文本研究
新
批评
派
艾布拉姆斯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读者反应与英美文学教学
被引量:
8
15
作者
陆如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9,28,共5页
读者反应(reader-respnse)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20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反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很多类同和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特别...
读者反应(reader-respnse)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20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反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很多类同和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特别是德国的接受美学理论巨擘W.Is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文论家
文学
理论
读者
反应
接受
美学
理论
西方
趋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对文学接受理论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吴慧颖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3,共10页
接受美学或称接受和影响美学,于六十年代兴起子原联邦德国,主要由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所创立,随后在美国出现了读者反应批评,在法国出现了“新”新批评,与此属于同一类型。从文学理论发展...
接受美学或称接受和影响美学,于六十年代兴起子原联邦德国,主要由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所创立,随后在美国出现了读者反应批评,在法国出现了“新”新批评,与此属于同一类型。从文学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西方各国的即原民主德国和苏联以外的接受美学,作为一种主要研究文学接受现象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接受
毛泽东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
理论
发展
接受
现象
新
批评
研究文学
伊瑟尔
沃尔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
被引量:
1
17
作者
唐德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的强调、对这种效果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论
读者
接受
中国古典艺术
接受
者
“诗言志”
创作家
批评
家
接受
美学
文艺
理论
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18
作者
姚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07-112,共6页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解释
接受
理论
规定性
文本
读者
反应
批评
必然性
创作时代
文学阅读
文化精神
基本问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超文本阅读特征探究
19
作者
王品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86-87,104,共3页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媒体高速发展时代,超文本阅读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其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尝试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对超文本阅读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以便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超文本阅读提供一...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媒体高速发展时代,超文本阅读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其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尝试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对超文本阅读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以便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超文本阅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文本阅读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批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读者反应的多角度审视
20
作者
赵秋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4期116-117,共2页
翻译要考虑读者的观点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曾有人对此做过表述。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提出以后,读者反应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决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在此,笔...
翻译要考虑读者的观点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曾有人对此做过表述。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提出以后,读者反应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决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在此,笔者尝试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文本类型
翻译
理论
信息
接受
者
传统翻译研究
译品
翻译事业
纽马克
翻译
批评
翻译文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定华
黄志刚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宜春学院文学院
出处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31-33,40,共4页
文摘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突出读者的作用,把文学史看成是读者阅读的效应史,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本文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二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向读者本文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关键词
读者
期待视野
召唤结构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文学
批评
理论
读者
阅读
文学作品
双向交流
文学史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电影《情书》之读者反应批评与阐释—接受理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孟蝶
机构
广西民族大学
出处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第4期118-119,122,共3页
文摘
《情书》是日本著名作家岩井俊二的知名著作,而改编自小说的同名电影更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部著作有广泛的受众,历经时间的考验,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读者反应批评与阐释—接受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这部作品。
关键词
《情书》
岩井俊二
读者
反应
批评
阐释—
接受
理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曼·英伽登对读者接受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蒋济永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1,共5页
文摘
本文通过阐述英伽登的阅读理论对读者反应批评、接受美学的直接影响 ,旨在引起学界重新审视英伽登在 2 0世纪阅读理论中的原创性思想地位。
关键词
对读
阅读
理论
读者
接受
接受
美学
阐述
审视
读者
反应
思想
批评
原创性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
被引量:
7
4
作者
杨平
机构
浙江教育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36-40,61,共6页
文摘
读者反应批评即接受美学打破传统的以作者和文本为中心的文论范式和翻译观念,把注意力转向读者,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和对文本阐释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读者的阅读、反应和创造性理解是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依据。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翻译批评很有借鉴,对译作的价值、意义的阐释、翻译的标准和策略等问题带来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翻译
批评
视角
Keywords
Reader
-
Response Criticism
Reception
-
Aesthetics
translation criticism
new perspective
分类号
H15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被引量:
4
5
作者
瑞恩.赛格斯
史安斌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文摘
去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赛格斯(Rien.T.Segers)教授应邀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深圳大学讲学。他在演讲中,就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理论、实践运用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均作了探讨。本文就是根据赛格斯教授的演讲稿编译而成的。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期待视野
实践运用
北京师范大学
接受
理论
文学价值观
深圳大学
接受
美学
理论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奈达翻译理论的跨际旅行与误读:“读者反应论”再思考
被引量:
1
6
作者
付艳艳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
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84-90,共7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国儿童文学的对外译介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Y201840027)。
文摘
奈达的“读者反应”一直被译界学者称为比较模式,即将“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进行对比。对此,译界一直存有读者究竟有没有一致的反应,“读者反应”应该如何去衡量等争议。“读者反应”意义特殊,中国译界对其存有一些误读现象。因此,有必要再细读经典,对中国译界的误读现象作一个澄清,进而对“读者反应”作出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关键词
翻译
理论
读者
反应
论
奈达
接受
美学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y
Receptor’s Response
Nida
reception aesthetics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十三姨》人物形象解读
被引量:
1
7
作者
王艺臻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3-76,92,共5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6ZD035)
文摘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以读者角度看待作品,读者反复阅读,不断发掘故事的深度,以期求得作品的全貌,将其完整展示,从而建立起阅读接受与批评的主体性。《十三姨》看似是一篇叙述简洁、故事单一的短篇小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打破、超越期待视野,对文中大量的空白进行填补,使人物形象得到完整的呈现,从而揭开作品的全貌。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十三姨》
读者
反应
批评
接受
美学
Keywords
Literature work
Auntie Thirteenth
Reader
-
response criticism
Reception aesthetics
分类号
I207.4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读者反应理论
8
作者
王树利
张东坡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英语学院
出处
《学周刊(下旬)》
2010年第7期202-202,共1页
文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出现了一个理论飞跃,这个理论飞跃就是读者反应理论。其实根据古希腊以来西方文论的发展态势.读者并未完全为批评家所忽视.只不过没有像在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理论中那样把读者提高到了文学本体论的地位。它是逆新批评以及其他的形式主义而产生的。在诸多读者取向的理论中.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接受美学理论”和沃尔·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影响最大,而这两位的重要思想基础就是现象学和解释学。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理论
接受
美学
理论
以
读者
为中心
文学本体论
文学
批评
六十年代
二十世纪
西方文论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接受理论框架的内部和外部——读王卫平《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9
作者
成健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0-283,共4页
文摘
文学领域的观念更新,同社会经济或其它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一样,总是由它自身矛盾引发并推动的。接受美学崛起于本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它所担负的历史责任是扭转以往众多学派忽视读者反应批评的眼光。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一些学者以热忱的态度引进和传播接受理论,是顺应了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谋求同世界思想文化更广泛深入的接触和交流的大趋向。王卫平先生的《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更致力于在实践的意义上同康士坦茨学派的“对话”,堪称这一大趋向上令人瞩目的一支标帜。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中国现代文学
接受
理论
理论
框架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世界思想文化
读者
反应
批评
观念更新
意识形态领域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反应批评与信息论
10
作者
阳林茂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S2期119-122,共4页
文摘
纵观文艺理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西方文学批评明显经历了一个作家→作品→读者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作品
作品意义
作品中心主义
阅读过程
语言文字
信息论
文学意义
接受
美学
艺术形象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差异
11
作者
赵华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6-7,共2页
文摘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中国读者对北岛诗歌的关注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影响,而国外读者则一直倾向于从政治性角度出发解读北岛诗歌。造成两者接受理解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
关键词
北岛诗歌
中西方
读者
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政治阅读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受美学对戏剧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启示
被引量:
3
12
作者
夏萌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文摘
一、接受美学“期待视野”理论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以“审美接受者”为导向的读者反应理论,其理论先驱是德国“康士坦茨学派”代表人物沃夫尔冈·伊瑟尔和汉斯·罗伯特·姚斯。继两位开创入之后,接受美学理论不断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讨论,迄今已发展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衍生出众多分支学派,应用范围不断扩展。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理论
异化策略
戏剧翻译
读者
反应
理论
“期待视野”
代表人物
接受
者
罗伯特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读接受美学的“二个文本”
被引量:
1
13
作者
龚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4-105,共2页
文摘
接受美学兴起于欧美文坛 ,其以读者为中心 ,对文学的作品、作者、读者“三位一体”的研究成为阐释作者——文本——读者之间关系的一派新论。它将读者推向文学研究的前台 ,成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整个西方文论尤其是其后兴起的“读者反应理论”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该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第一文本”和“第二文本”进行解读 ,可以重新构建一个“三文本”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伊塞尔
文学作品
作者
隐含
读者
文学
理论
文本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理论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接受美学探析“超级女声”
被引量:
1
14
作者
何芳
机构
河北大学
出处
《青年记者》
2006年第8期74-75,共2页
关键词
接受
美学
文学作品
读者
阅读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
理论
美学
概念
文本研究
新
批评
派
艾布拉姆斯
浪漫主义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读者反应与英美文学教学
被引量:
8
15
作者
陆如钢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6-59,28,共5页
文摘
读者反应(reader-respnse)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是西方20世纪文论新兴的读者系统研究趋向中,以英美文论家为主要代表的一个分支。它与起源于德国,反又风靡世界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有着很多类同和相似之处。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代表。特别是德国的接受美学理论巨擘W.Iser。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学
文论家
文学
理论
读者
反应
接受
美学
理论
西方
趋向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对文学接受理论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
1
16
作者
吴慧颖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13,共10页
文摘
接受美学或称接受和影响美学,于六十年代兴起子原联邦德国,主要由康斯坦茨学派的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所创立,随后在美国出现了读者反应批评,在法国出现了“新”新批评,与此属于同一类型。从文学理论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西方各国的即原民主德国和苏联以外的接受美学,作为一种主要研究文学接受现象的理论,
关键词
文学
接受
毛泽东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批评
文学
理论
发展
接受
现象
新
批评
研究文学
伊瑟尔
沃尔夫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
被引量:
1
17
作者
唐德胜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98-103,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唐德胜众所周知,作为完整的理论形态的关于读者接受的美学理论发韧于本世纪60年代中叶联邦德国南部的一所大学。该大学5位年轻的教授一反他们前辈大师考察文学艺术的出发点,以他们对读者参与的重视、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的强调、对这种效果如...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文论
读者
接受
中国古典艺术
接受
者
“诗言志”
创作家
批评
家
接受
美学
文艺
理论
家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18
作者
姚基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07-112,共6页
文摘
本文把联邦德国的“接受美学”、美国的“读者反应批评”和法国的后结构主义的文学研究归入为“接受理论”,并对这个理论范畴内的保守派、温和派和激进派的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进行了论述和评估。各派学者侧重于在文本、读者以及两者关系等范围内寻找文学解释的必然性,但忽略了来自作者意图、创作时代方面的规定性,是“接受理论”的一个重要缺陷。作者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个过程,大致分为语言译解、审美体验、审美分析和综合、审美评价四个阶段。作家、文本、读者这三者及其关系,以及由作家和读者为媒介引入的社会知识和文化精神,从各个方面规定着自由的文学解释,为阅读指出了一条必然的道路。
关键词
文学解释
接受
理论
规定性
文本
读者
反应
批评
必然性
创作时代
文学阅读
文化精神
基本问题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超文本阅读特征探究
19
作者
王品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
出处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1期86-87,104,共3页
文摘
在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第四媒体高速发展时代,超文本阅读作为网络世界最为流行的表意媒介,其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尝试以接受美学理论为视角对超文本阅读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以便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超文本阅读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
超文本阅读
接受
美学
读者
反应
批评
Keywords
hypertext reading
reception aesthetics
reader
-
response criticism
分类号
I05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读者反应的多角度审视
20
作者
赵秋霞
机构
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年第4期116-117,共2页
文摘
翻译要考虑读者的观点由来已久,古今中外都曾有人对此做过表述。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奈达的“读者反应论”提出以后,读者反应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决不是简单的一件事。在此,笔者尝试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读者
反应
文本类型
翻译
理论
信息
接受
者
传统翻译研究
译品
翻译事业
纽马克
翻译
批评
翻译文本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批评
黄定华
黄志刚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电影《情书》之读者反应批评与阐释—接受理论
张孟蝶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罗曼·英伽登对读者接受理论的影响
蒋济永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翻译批评新视角
杨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读者反应批评对文学研究的挑战
瑞恩.赛格斯
史安斌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奈达翻译理论的跨际旅行与误读:“读者反应论”再思考
付艳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读者反应批评视角下《十三姨》人物形象解读
王艺臻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浅析读者反应理论
王树利
张东坡
《学周刊(下旬)》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在接受理论框架的内部和外部——读王卫平《接受美学与中国现代文学》
成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读者反应批评与信息论
阳林茂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西方读者对北岛诗歌的接受差异
赵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接受美学对戏剧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启示
夏萌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解读接受美学的“二个文本”
龚璇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从接受美学探析“超级女声”
何芳
《青年记者》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读者反应与英美文学教学
陆如钢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毛泽东对文学接受理论的重大贡献
吴慧颖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古代文论与接受美学
唐德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阅读的自由和必然——试论接受理论的基本问题
姚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超文本阅读特征探究
王品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对读者反应的多角度审视
赵秋霞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