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视阈下大学生廉洁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来举 刘鑫 田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78,共3页
文章运用接受理论分析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过程,探索影响大学生廉洁教育接受效果的多重障碍、问题和不利因素,并从转换教育视角、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创新方法手段、营造廉洁环境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
关键词 大学生 廉洁教育 接受视阈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憩园》接受的三个视阈
2
作者 沈杰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憩园》作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在对家庭生活的反思上承继了《激流》系列的精神启蒙,但也因作者对人生和家庭问题的思想转变,启蒙的内核出现了一定变异。在《憩园》里巴金不再热情激昂地批判封建旧家,转而以一种温... 《憩园》作为巴金20世纪40年代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在对家庭生活的反思上承继了《激流》系列的精神启蒙,但也因作者对人生和家庭问题的思想转变,启蒙的内核出现了一定变异。在《憩园》里巴金不再热情激昂地批判封建旧家,转而以一种温情和悲悯对小说中的人物报以无差别的人道主义关怀。不同于巴金在其他作品中采用的单线结构,作者在《憩园》的叙事中采用了多线并进的手法,在较短的篇幅中包含了繁复的内容,形成了其复调品格。因此启蒙的承继与变异、人道主义精神和复调品格就成了讨论《憩园》接受绕不开的三个接受视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憩园》 接受视阈
下载PDF
2015年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神话解析——接受美学视阈中的《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国翼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4-101,共8页
运用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本文1召唤结构"及"观念的读者"等原理,分析了2015年暑期档票房额前3位的国产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所蕴含的优质IP、鲜明的召唤结构,以及它们的新生代导演对... 运用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本文1召唤结构"及"观念的读者"等原理,分析了2015年暑期档票房额前3位的国产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所蕴含的优质IP、鲜明的召唤结构,以及它们的新生代导演对受众电影接受心理的熟悉程度,从而找出了这3部影片赢得高票房额的缘由。同时也认为对影片的评价,既要注重票房状况,但也不能仅依据于此;在适应受众接受心理的同时,也要将提高受众的电影审美能力及欣赏品位作为电影创作的一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视阈 2015年暑期档 国产影片票房神话 缘由解析
下载PDF
接受者视阈下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4
作者 田亚平 《知与行》 2017年第11期76-80,共5页
目前,法治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认同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法治文化建设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没有站在接受者的立场真正考虑接受者的境遇。故法治文化建设应转换视角,从接受者的视角予以考... 目前,法治文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公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认同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法治文化建设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没有站在接受者的立场真正考虑接受者的境遇。故法治文化建设应转换视角,从接受者的视角予以考虑,即从接受者视阈出发,考虑接受者的主体地位、接受水平、真实想法等,以提高法治文化建设的可接受性,为法治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接受者视阈的提出既有接受理论、社会历史主体理论的支撑,又有西方法治历史经验的借鉴。从接受者视阈出发,分别从原则与路径两个方面来促进法治文化的建设,以求增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可接受度。一方面,法治文化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另一方面,提出了解民意并制定长远计划、建立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机制、创建公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等具体路径,以提升公众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表达、参与机会和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 接受视阈 法治法治文化
下载PDF
审美之维——1928—2008年《蚀》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思广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84,共7页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 80年来《蚀》的接受分为三个时期:生成期(1928—1941)、转向期(1951—1963)和深化期(1979—2008)。生成期《蚀》接受的成就在于文本的时代性与人物的心理刻画为众多接受者所公认,成为《蚀》的既定视野。转向期《蚀》的接受在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展开,主流话语导引与文学史视野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但《蚀》的接受不仅没有多少推进,反而有所后退。深化期《蚀》的接受在"时代女性"形象以及政治隐喻与艺术表达的定向及具体化上取得突破,形成既定视野,但一些有待实现的接受视野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8—2008年 《蚀》 接受研究 既定视野 接受视野 接受视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