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接收台阵、震源阵的传递函数与双聚束法的初步研究
- 1
-
-
作者
郝春月
牟磊育
郑重
张爽
-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出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5期79-87,共9页
-
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08B19)
-
文摘
根据汶川地震序列,选出距离合适、波形相关性较好的事件作为震源阵,联合永久台阵(那曲、和田台阵),进行震源阵与固定台阵组合研究,计算其台阵响应。结果表明,地震序列可以形成震源阵,按照地震台阵的特殊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信噪比,为揭示地下精细结构提供条件。
-
关键词
接收台阵
汶川地震序列
震源阵
双聚束
台阵响应
-
Keywords
receiver array, Wenchuan earthquake sequences, source array, double-beam, array response
-
分类号
P315.3
[天文地球—地震学]
-
-
题名接收函数界面和波速成像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 2
-
-
作者
陈凌
王旭
王新
危自根
张建勇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
出处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2年第6期680-701,共2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88201,4200404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子课题(XDA20070302)。
-
文摘
地球内部界面结构、性质与成因研究是认识地球圈层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探索板块构造及地球系统动力运行机制和过程的重要内容.接收函数是针对地球内部界面研究而提出、发展并广泛应用的一种地震学方法,目前已经成为探测地壳—上地幔、岩石圈—软流圈、地幔过渡带等分层结构、物质组成、热状态及变形行为等基本问题的有效手段.自1960年代接收函数方法提出以来,其相关研究成果涉及从理论到应用等众多方面,尤其是近20年以来计算能力与理论研究的快速推进使接收函数成像技术迈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本文简要回顾接收函数方法的发展历程,在介绍其原理基础上,分别对接收函数的反褶积提取技术、接收函数界面结构成像和波速结构成像三个方面的方法发展与应用研究进行梳理,聚焦于近20年来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思路.最后基于地震学发展趋势,从方法和应用两个角度探讨接收函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关键词
P波/S波接收函数
反褶积
台阵接收函数
偏移成像
体波振幅比
-
Keywords
P-and S-wave receiver function
deconvolution
array-based receiver function
migration
body-wave amplitude ratio
-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