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面向社会 接触实际
1
作者 徐志清 秦惠民 王学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1986年第3期18-21,共4页
我校研究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从最初单纯的“勤工助学”,发展到以承接课题研究、专题调查、咨询、企业诊断、教学培训和科技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个发展不仅是规模和范围的变化,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研究生参加社会服务活... 我校研究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从最初单纯的“勤工助学”,发展到以承接课题研究、专题调查、咨询、企业诊断、教学培训和科技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活动,这个发展不仅是规模和范围的变化,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研究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日益形成研究生特别是社会科学研究生面向社会、接触实际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会 服务活动 面向社会 接触实际 企业诊断 社会实践 研究生培养工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理论知识 勤工助学
下载PDF
考虑实际接触节理微凸体对剪切强度不同贡献比例的峰值剪胀角模型
2
作者 班力壬 候宇航 +3 位作者 杜伟升 俞缙 戚承志 单仁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88-3699,共12页
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一直是岩石工程关注的重点,峰值剪胀角是描述节理抗剪能力的关键物理量,合理的峰值剪胀角模型应能充分反映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为预测节理峰值剪胀角,阐明节理峰值剪胀角与节理形貌的内在联系,首先明确了节理面上对... 节理的剪切力学特性一直是岩石工程关注的重点,峰值剪胀角是描述节理抗剪能力的关键物理量,合理的峰值剪胀角模型应能充分反映节理的峰值抗剪强度。为预测节理峰值剪胀角,阐明节理峰值剪胀角与节理形貌的内在联系,首先明确了节理面上对剪切强度有贡献的微凸体分布范围,然后确定了实际接触节理中各部分微凸体对强度的贡献比例。在节理面上抵抗剪切的阻力是由面向剪切方向的所接触的微凸体产生的。提出了实际接触的最小视倾角θ_(cr1)^(*)和剪胀破坏过渡到剪断破坏的临界角度θ_(cr2)^(*)分别用于界定微凸体是否参与剪切过程,以及微凸体的破坏模式。对于有效视倾角θ^(*)在θ_(cr1)^(*)~θ_(cr2)^(*)间的微凸体,其破坏模式为剪胀破坏,对剪切强度的贡献正比于θ^(*)。对于θ^(*)在θ_(cr2)^(*)~θ_(max)^(*)(其中,θ_(max)^(*)为最大有效视倾角)间的微凸体,其破坏模式为剪断破坏,对剪切强度的贡献正比于θ_(cr2)^(*)。进一步考虑实际接触节理微凸体对剪切强度不同贡献比例与微凸体面积比含量,推导出了等效实际接触节理平均角。将等效实际接触节理平均角等同于节理峰值剪胀角,提出了新的节理峰值剪胀角模型。新模型物理意义明确,现有相关所提粗糙度指标仅仅是等效实际接触节理平均角的一种特殊情况。采用89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6种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新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佳(平均误差为10%)。新的峰值剪胀角模型中确定θ_(cr2)^(*)较为关键,不同材料节理对应的临界角度θ_(cr2)^(*)不同,考虑到模型形式的简化,取θ_(cr2)^(*)=32°来统一确定新的峰值剪胀角模型。简化后的节理峰值剪胀角新模型估算的相对平均误差为11%,预测精度高于本文列举的多个模型。讨论了θ_(cr2)^(*)对不同形貌节理的影响及其取值依据。结果显示,节理粗糙度较大时,新模型精度高于其他模型,通过89组试验数据拟合得到θ_(cr2)^(*)取值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强度 岩石节理 节理微凸体 岩石形貌 实际接触
下载PDF
三环减速器实际接触齿数及载荷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朱才朝 秦大同 +1 位作者 李润方 宋胜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考虑内啮合齿轮副内外齿廓理论间隙、制造误差及轮齿弹性变形的基础上 ,建立了三环减速器实际接触齿对数及各齿间载荷分配的理论分析模型 ,计算出在额定载荷工况下的实际接触齿对数及各齿上的载荷分配 ,并利用应变测试方法进行了相应... 在考虑内啮合齿轮副内外齿廓理论间隙、制造误差及轮齿弹性变形的基础上 ,建立了三环减速器实际接触齿对数及各齿间载荷分配的理论分析模型 ,计算出在额定载荷工况下的实际接触齿对数及各齿上的载荷分配 ,并利用应变测试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实验研究 ,验证了理论分析计算的结果 ,为三环减速器承载能力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分配 三环减速器 实际接触齿数 啮合传动
下载PDF
计算粗糙实际接触面积的图解分析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睦 李铬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13,共3页
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承载能力、耐磨性、配合性质、密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零件接触点间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特点分析 ,提出了计算金属匀质粗糙表面承载后实际接触面积的图解分析法。按此方法确定零件接触面积 ,无需给出凸峰分... 零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承载能力、耐磨性、配合性质、密封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零件接触点间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特点分析 ,提出了计算金属匀质粗糙表面承载后实际接触面积的图解分析法。按此方法确定零件接触面积 ,无需给出凸峰分布和曲率半径 ,仅用一个静态参数—不平度平均间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曲线 压力 不平度平均间距 实际接触面积
下载PDF
基于离散方法的钢-BFPC结合面接触性能虚拟材料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佳兴 陈宇 +1 位作者 徐平 于英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5-214,共10页
为准确计算钢-BFPC结合面的实际接触面积比进而建立基于离散方法的钢-BFPC结合面接触性能虚拟材料仿真方法。通过对结合面接触拓片离散化处理建立钢-BFPC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比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不同结合面压力对实... 为准确计算钢-BFPC结合面的实际接触面积比进而建立基于离散方法的钢-BFPC结合面接触性能虚拟材料仿真方法。通过对结合面接触拓片离散化处理建立钢-BFPC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比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不同结合面压力对实际接触面积比的影响规律。以计算的实际接触面积比为基础,建立了钢-BFPC结合面虚拟材料仿真分析模型。分别通过虚拟材料仿真和实验研究了钢-BFPC结合面试件模态特性并将两种方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固有频率最大相对误差为+6.48%且振型一致,证明了钢-BFPC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比的离散计算方法和虚拟材料仿真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方法 钢-BFPC结合面 实际接触面积比 接触性能 虚拟材料
下载PDF
GIS设备用表带触指电连接结构接触电阻的分形理论计算与分析
6
作者 杨为 朱太云 +2 位作者 任汀 王青于 靳守锋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0,共10页
电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ECR)是评价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表带触指是环保气体GIS设备中重要的电连接部件,其ECR不仅影响回路总电阻,通流过大导体振动、安装不当等因素也会导致电接触不良,引发触指... 电连接结构的接触电阻(electrical contact resistance,ECR)是评价电接触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表带触指是环保气体GIS设备中重要的电连接部件,其ECR不仅影响回路总电阻,通流过大导体振动、安装不当等因素也会导致电接触不良,引发触指局部过热,引起绝缘放电等故障,还会关系到环保气体GIS设备的运行稳定性。为研究触指ECR的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采用MATLAB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捕捉接触区域灰度图像,获得触指接触区域的名义接触面积Aa和分形维数D;运用分形理论模型,数值计算了表带触指电连接结构的ECR,并通过ECR试验测量,验证了应用分形理论模型解析计算表带触指电连接结构ECR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研究了表带触指电接触过程中的弹性变形、第一弹塑性变形、第二弹塑性变形和塑性变形4个阶段,对比分析了不同分形维数对触指电接触实际接触面积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分形理论模型可用于GIS设备用表带触指的接触电阻理论计算;触指电接触表面形貌越复杂,分形维数越大,触点变形越先进入弹塑性阶段,也越易进入第二弹塑性变形阶段,达到相同承载能力所需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小。研究成果有助于环保气体GIS电连接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为环保气体GIS设备触指电连接结构的多物理场计算和电接触性能的状态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模型 表带触指 接触电阻 弹塑性变形 实际接触面积
下载PDF
基于颗粒接触理论的深层砂土剪切波速度 被引量:8
7
作者 夏唐代 刘瑜 +1 位作者 吴明 周新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为了研究深层砂土剪切波速度,首先假设深层砂土为不规则排列等球体颗粒的集合体,在颗粒接触理论以及细观颗粒弹性力学的研究成果上推导出砂土的等效剪切模量,继而得到宏观剪切波速计算公式;然后分析了孔隙率、饱和度、内摩擦角、土粒密... 为了研究深层砂土剪切波速度,首先假设深层砂土为不规则排列等球体颗粒的集合体,在颗粒接触理论以及细观颗粒弹性力学的研究成果上推导出砂土的等效剪切模量,继而得到宏观剪切波速计算公式;然后分析了孔隙率、饱和度、内摩擦角、土粒密度、应力大小以及砂土颗粒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因素对剪切波速的影响,最后将理论方法计算结果与深层砂土实测剪切波速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剪切波速度主要受孔隙率、应力大小及砂土颗粒弹性模量等因素影响显著;高应力状态下,尤其是当密实度达到100%后,应力增长会导致剪切波速继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接触理论 实际平均接触点数 等效剪切模量 应力状态
下载PDF
机床支撑地脚结合部法向粗糙接触建模 被引量:3
8
作者 田红亮 余媛 张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1-2118,共8页
基于对起伏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微观几何学形貌统计分析,考查衡量微接触点的2个弹塑性变形区域,建立机床支撑地脚结合部的实际接触面积、法向接触负载与法向接触刚度的理论解.该理论解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弹性、弹塑性与塑性变形规制.计算及... 基于对起伏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微观几何学形貌统计分析,考查衡量微接触点的2个弹塑性变形区域,建立机床支撑地脚结合部的实际接触面积、法向接触负载与法向接触刚度的理论解.该理论解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弹性、弹塑性与塑性变形规制.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地脚结合部的实际接触面积、法向接触负载和法向接触刚度均随着混凝土地坪与标准平板之间间距的减少而增长,但随着塑性指数的扩大而上升.微接触点高度的概率密度关乎结合部法向接触参数的程度最大.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地脚结合部法向接触参数辨识结果进行验证,计及地脚参数的有限元模型得到的谐响应分析和法向接触刚度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结合部法向接触参数的理论考究以及仿真分析为粗糙表面接触特性的扩展探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脚结合部 弹塑性区域 实际接触面积 法向接触负载 法向接触刚度 两表面间距 塑性指数
下载PDF
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平 徐戍廷 +1 位作者 沈佳兴 于英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824,共7页
为解决分形接触理论中最大接触面积难以准确计算导致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难以有效获取的问题,基于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结合面接触刚度理论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钢玄武岩纤维树... 为解决分形接触理论中最大接触面积难以准确计算导致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难以有效获取的问题,基于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结合面接触刚度理论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BFPC)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通过模态实验对五种预载荷下的钢BFPC结合面组件的接触刚度进行了测量,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了二者的相对误差均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 离散法 实际接触面积 接触刚度 分形接触理论
下载PDF
基于接触角变量传递分析方法的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求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春江 崔国华 +2 位作者 王国强 黄庆学 孙连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8-371,共4页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接触角的动态变化,系统地分析了求解高速动态特性的方程组。从求解动态特性的辅助方程出发进行了变量传递关系分析,发现各个方程组最终都是内外实际接触角的函数,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角求解域搜索的角接...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高速运转时接触角的动态变化,系统地分析了求解高速动态特性的方程组。从求解动态特性的辅助方程出发进行了变量传递关系分析,发现各个方程组最终都是内外实际接触角的函数,从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触角求解域搜索的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计算方法,避免了传统的用Newton-Raphson方法迭代求解角接触球轴承动态特性过程的复杂性和迭代收敛问题,将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转变为验证方程组。本文还给出了寻找接触角最优值的最小二乘判别准则,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本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接触球轴承 动态特性 实际接触 变量传递分析 最小二乘准则
下载PDF
舰船艉管水润滑橡胶板条轴承与铜背衬的机械接触力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红亮 郑金华 秦红玲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69-2380,共12页
基于对起伏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微观几何学形貌统计分析,考查衡量微接触点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区域,建立橡胶板条轴承与铜背衬接触的法向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弹性实际接触面积、塑性实际接触面积、橡胶塑性指数等的理论解。计算及分析结... 基于对起伏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微观几何学形貌统计分析,考查衡量微接触点的弹性和塑性变形区域,建立橡胶板条轴承与铜背衬接触的法向接触载荷、实际接触面积、弹性实际接触面积、塑性实际接触面积、橡胶塑性指数等的理论解。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接触的突起期望数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表观接触面积的增大而略微增加;橡胶板条轴承与铜背衬之间的间距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减小;在法向接触载荷一定时,橡胶板条轴承与铜背衬之间的间距随着表观接触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对于给定的表观接触面积,实际接触面积近乎恰恰与法向接触载荷呈正比,但不依赖于表观接触面积;平均实际接触压强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表观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减小;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电阻随着法向接触载荷的增加而降低;当橡胶塑性指数小于1.77或金属制品塑性指数小于0.6时,接触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当橡胶塑性指数大于2.95或金属制品塑性指数大于1.0时,接触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相关模型及仿真曲线图可为橡胶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的精确求解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舰船艉管 橡胶板条轴承 铜背衬 接触力学 实际接触面积 法向接触载荷 橡胶塑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塑性理论的微动摩擦接触面积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映平 潘升材 欧阳祖行 《机械工程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3-24,共2页
1引言微动摩擦引起的损伤是机械工程中的一种特殊损伤形式,常出现于有振动的各种联接件的接触表面间,其损伤实例在工程中经常被发现。由于微动摩擦不仅涉及到摩擦学、力学、金属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而且影响微动摩擦的因素很多... 1引言微动摩擦引起的损伤是机械工程中的一种特殊损伤形式,常出现于有振动的各种联接件的接触表面间,其损伤实例在工程中经常被发现。由于微动摩擦不仅涉及到摩擦学、力学、金属学、化学、材料学等学科,而且影响微动摩擦的因素很多,所以对微动摩擦机理的认识还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摩擦系数 实际接触面积 塑性理论 塑性变形 接触表面 接触斑点 切向力 体积变形 金属材料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党校教学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13
作者 王全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7-38,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说:“当前,在我们的干部中,存在着学习理论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解决得不那么好。”而党校主要是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员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说:“当前,在我们的干部中,存在着学习理论不够的问题,也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还解决得不那么好。”而党校主要是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员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对党校来说尤其重要。党校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特有的优势。那么.党校教学怎样理论联系实际呢?我们认为,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要克服片面性,坚持两面观。 第一,我们对理论联系实际本身必须从两个方面去把握 五十多年前,毛泽东曾要求我们的同志:“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联系实际 党校教学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 马列主义 接触实际 邓小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脱离实际
下载PDF
高速滚珠丝杠副动态接触特性求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正华 孙杰 《机械与电子》 2014年第3期74-77,共4页
高速滚珠丝杠副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其内部动态接触特性的求解是研究滚珠丝杠副传动性能的理论基础。在分析了动态特性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最终变量为实际接触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接触角为变量迭代求解动态特性方程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 高速滚珠丝杠副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其内部动态接触特性的求解是研究滚珠丝杠副传动性能的理论基础。在分析了动态特性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最终变量为实际接触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接触角为变量迭代求解动态特性方程组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接触角变化量的特点进行分析,准确地确定了接触角求解域。该方法较Newton-Raphson方法简化了计算工作量。最后运用该方法和NewtonRaphson方法对算例进行对比求解,计算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滚珠丝杠副 动态接触特性 实际接触 接触角求解域
下载PDF
论提高固定结合平面的接触率——刮研方法改进
15
作者 杨立成 马鸣 +1 位作者 苏可 李强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13期262-263,共2页
结合工厂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刮研方法,从如何提高固定结合平面的实际接触率分析,通过对比传统刮研方法和新方法,论证了新的刮研方法在提高实际接触率方面的效果。
关键词 新的刮研方法 提高 对比 论证 实际接触
下载PDF
多轴铣削中刀具每齿重叠磨损建模与试验研究
16
作者 全宏杰 张春燕 郭建峰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60,共7页
针对多轴加工过程中刀具接触点不断变化而导致刀具每齿磨损分布预测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跳动的每齿重叠磨损分布模型。基于刀具几何模型和磨损的切削刃轨迹模型建立了每齿单元磨损模型;基于每齿铣削机理和刀具跳动建立了考... 针对多轴加工过程中刀具接触点不断变化而导致刀具每齿磨损分布预测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刀具跳动的每齿重叠磨损分布模型。基于刀具几何模型和磨损的切削刃轨迹模型建立了每齿单元磨损模型;基于每齿铣削机理和刀具跳动建立了考虑实际切削深度和实际切削接触点的每齿重叠磨损分布模型;通过刀具磨损切削试验案例验证了模型预测精度。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相比:每齿重叠磨损分布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加工 每齿重叠磨损分布 实际切削深度 实际切削接触
下载PDF
写作课教学改革刍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文贵 《远程教育杂志》 1999年第1期33-35,共3页
写作课教学需要改革,这是许多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究竟该改革什么?如何进行改革?在看法上不尽一致。我认为必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认识写作课教学改革的问题。写作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一是... 写作课教学需要改革,这是许多教学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共识。但是,究竟该改革什么?如何进行改革?在看法上不尽一致。我认为必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来认识写作课教学改革的问题。写作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一是这门课不同于理论课,也不同于知识课,它是一门具有综合训练性质的以写作实践为主的课程,这是研究和实践写作课改革的基本依据;二是写作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理论素养,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但写作能力是一个内涵丰富、广泛的概念,我们必须从学生的专业方向出发,确定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点,这是研究和实践写作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三是根据课时安排等具体条件来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能力 写作课教学 教学改革 实用写作 写作实践 教学内容 写作教学 系统工程 实用文体 接触实际
下载PDF
粗糙表面形貌对电蚀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久根 冯兰兰 李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5-2032,共8页
以名义线接触副轴承和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分形方法模拟三维粗糙表面,建立由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光滑刚性平面接触的简单模型和由2个粗糙表面接触的复杂模型,建立粗糙表面的矩形斑点接触电阻计算模型和电流密度计算模型,从接触电阻和电流密... 以名义线接触副轴承和齿轮为研究对象,用分形方法模拟三维粗糙表面,建立由一个粗糙表面与一个光滑刚性平面接触的简单模型和由2个粗糙表面接触的复杂模型,建立粗糙表面的矩形斑点接触电阻计算模型和电流密度计算模型,从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2个角度来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对电蚀的影响.分析接触载荷和分形参数对实际接触面积、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的影响;在恒定载荷下,研究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与粗糙度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从接触电阻或电流密度方面,增加轴承和齿轮表面间的接触载荷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可以防止电蚀的发生,因此接触电阻和电流密度一样可以用来作为电蚀发生的判据.在实际应用中,主动设计最佳的接触载荷大小以及最佳的表面粗糙度可以防止电蚀的发生,并且在研究粗糙表面接触问题时应采用复杂的接触模型.所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分析表面电蚀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蚀 接触电阻 电流密度 粗糙表面形貌 实际接触面积
下载PDF
Cu-Zn合金仿生耦合表面的疏水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广瑞 任露泉 +1 位作者 杨晓东 丛茜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6-1131,共6页
采用模板法对Cu-Zn合金形态、结构、成分耦合表面仿生制备工艺及其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板去除后,表面形成了相间密布的纳米级纯Cu突起及球形洞穴。研究表明:形态、结构、成分的仿生耦合可以使Cu-Zn合金表面由亲水转变为疏水,随着深... 采用模板法对Cu-Zn合金形态、结构、成分耦合表面仿生制备工艺及其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板去除后,表面形成了相间密布的纳米级纯Cu突起及球形洞穴。研究表明:形态、结构、成分的仿生耦合可以使Cu-Zn合金表面由亲水转变为疏水,随着深径比ξ的增加以及水滴下固体面积分数Φs的减少,实际接触角从82.5°增加到了126.1°,实际接触角的变化服从Cassis-Baxte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CU-ZN合金 电沉积 仿生耦合 实际接触
下载PDF
弹塑性粗糙表面实际接触面积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检华 张飞凯 丁晓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116,共8页
粗糙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精密机电设备配合表面的摩擦因数、热导/电导率、接触应力等。然而,针对弹塑性接触行为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很少,弹塑性粗糙表面实际接触面积的演变规律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了弹塑性粗... 粗糙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直接影响精密机电设备配合表面的摩擦因数、热导/电导率、接触应力等。然而,针对弹塑性接触行为进行系统性地研究很少,弹塑性粗糙表面实际接触面积的演变规律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获得了弹塑性粗糙表面实际接触面积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弹塑性接触力学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不同材料参数和表面形貌特征的弹塑性粗糙表面的接触行为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到各种情况下的表面实际接触面积随着平均接触压力的变化曲线,总结出了实际接触面积演变规律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并最终得到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弹塑性接触力学的相关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学 弹塑性 粗糙表面 实际接触面积 接触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