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弹簧片级进模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国华 张帆 《模具制造》 2009年第8期56-58,共3页
分析了接触片产品的成形工艺特点和技术难点,阐述了冲压级进模设计的结构要点和注意事项。该模具设计巧妙而且结构精简,产品稳定且生产效率较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关键词 接触弹簧 双载体 排样设计 级进模设计
下载PDF
基于盘-块间弹簧接触动力学模型的盘式制动器抖动改进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公宇 冯雅琪 +2 位作者 刘朋 徐旗钊 陈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44-253,291,共11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量化制动抖动的产生,寻找降低抖动的方案,构造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盘-块间采用面分布式弹簧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适用性。从制动压力波动和制动力... 为了更加准确地量化制动抖动的产生,寻找降低抖动的方案,构造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盘-块间采用面分布式弹簧接触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适用性。从制动压力波动和制动力矩波动的计算表达式中找到制动抖动的关键影响参数,提出对制动卡钳结构和制动块背板结构进行改进的两种改进方案。同时,提出一种结合有限元分析与理论计算的参数确定方法确定改进后制动系统的参数。将改进后的制动器参数值输入到搭建的制动器Simulink模型进行仿真,获得改进后的制动压力波动和制动力矩波动的时域响应,并将其与改进前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波动量比改进前减少了32.43%,制动力矩波动量比改进前减少了38.50%,说明所提出的制动器结构改进方法在降低制动抖动方面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抖动改进 弹簧接触 制动力矩波动 制动压力波动
下载PDF
TBM隧洞管片衬砌内力分析的梁-弹簧-接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耿波 文喜雨 +1 位作者 苏凯 李聪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660-666,共7页
针对内水压力作用下TBM隧洞管片衬砌受力问题,建立了衬砌管片内力分析的梁-弹簧-接触计算模型,以梁单元模拟管片,以管片环向接头处的轴向、转动弹簧单元模拟相邻管片间的连接作用,以纵向管片间的轴向弹簧单元模拟管片环间的相互作用,以... 针对内水压力作用下TBM隧洞管片衬砌受力问题,建立了衬砌管片内力分析的梁-弹簧-接触计算模型,以梁单元模拟管片,以管片环向接头处的轴向、转动弹簧单元模拟相邻管片间的连接作用,以纵向管片间的轴向弹簧单元模拟管片环间的相互作用,以点-点接触单元模拟围岩对衬砌的约束与支撑作用。依据管片衬砌与围岩间的变形协调条件,推导了弹簧和接触单元的刚度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管片衬砌内力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衬砌管片的作用效果,以及衬砌与围岩的联合承载特性;对比分析了实体管片模型的计算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梁-弹簧-接触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隧洞 管片衬砌 梁-弹簧-接触模型 联合承载
下载PDF
基于盘-块面弹簧接触的动力学模型的制动抖动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潘公宇 刘朋 +1 位作者 徐旗钊 陈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共13页
考虑制动盘-块间采用面弹簧接触方式建立一种6自由度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对应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且构建Simulink模型。采用抖动"故障盘"的端面跳动SRO(surface run-out)与薄厚差DTV(disc thickness variation)的叠加... 考虑制动盘-块间采用面弹簧接触方式建立一种6自由度制动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对应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并且构建Simulink模型。采用抖动"故障盘"的端面跳动SRO(surface run-out)与薄厚差DTV(disc thickness variation)的叠加位移曲线作为系统输入,仿真得到制动压力波动BPV(brake pressure variation)与制动力矩波动BTV(brake torque variation)时域响应。然后,分别以抖动"故障盘"的实测DTV曲线、SRO曲线以及SRO与DTV的叠加曲线作为仿真的输入,对比台架试验结果与3种不同输入下的仿真结果,以验证所构建的盘-块面弹簧接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模型仿真输入改进方法的正确性。接着,通过改变台架试验以及仿真过程中的制动液压,研究制动系统的初始制动液压对制动压力波动BPV与制动力矩波动BTV时域响应的影响。最后,以台架试验结果作为基准值,将单点接触模型的仿真结果与所提出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RO与DTV的叠加曲线作为仿真的输入所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更加吻合,制动系统的初始制动液压力对制动力矩波动幅值的影响很小,所提出的动力学模型在预测制动抖动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抖动 弹簧接触 叠加位移 制动力矩波动 制动压力波动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线索张力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中伟 刘慧众 +3 位作者 张鹏伟 关宝岩 佟为明 卜万锦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6年第3期63-67,共5页
针对铁路系统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张力监测系统缺失的现状,设计了基于Zig Bee的弹簧补偿装置线索张力监测系统。系统以CC2530芯片为核心设计了Zig Bee模块(Zig Bee协调器节点和Zig Bee终端节点),以C8051F020单片机和Zig Bee模块为核心设... 针对铁路系统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张力监测系统缺失的现状,设计了基于Zig Bee的弹簧补偿装置线索张力监测系统。系统以CC2530芯片为核心设计了Zig Bee模块(Zig Bee协调器节点和Zig Bee终端节点),以C8051F020单片机和Zig Bee模块为核心设计了张力监测系统的手持终端,给出了Zig Bee终端节点的供电方案,开发了上位机软件,实现了张力的实时、定量监测。经测试,系统张力测量准确,满足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的张力监测需求,具有能耗低、寿命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GBEE 接触弹簧补偿装置 张力监测 无线网络
下载PDF
盾构隧道纵向变形附加内力的壳-弹簧-接触模型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苏宗贤 何川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6,共7页
盾构隧道装配式管片结构的纵向变形力学机理较为复杂,同时由于与地层相互作用,其纵向所受荷载值往往难以明确,而国内外目前常用的纵向弹性地基梁模型和三维均质壳体模型均不能直接计算出管片附加内力、接头螺栓受力和接缝张开量等结果... 盾构隧道装配式管片结构的纵向变形力学机理较为复杂,同时由于与地层相互作用,其纵向所受荷载值往往难以明确,而国内外目前常用的纵向弹性地基梁模型和三维均质壳体模型均不能直接计算出管片附加内力、接头螺栓受力和接缝张开量等结果。文章基于有限元构建纵向壳-弹簧-接触模型,采用强制位移法对盾构隧道发生纵向变形后的三维结构附加内力和变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的纵向变形不但会产生纵向附加内力,还会产生一定量的横断面变形和横向附加内力;结构在纵向上会出现主要受弯区域和主要受剪区域;在纵向螺栓内力较大处附近的混凝土还会出现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纵向变形 附加内力 壳-弹簧-接触模型
下载PDF
弹簧加载型接触器
7
《电子产品世界》 2004年第05B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弹簧加载型接触 承载条带 双排接触 便携式设备 基础单元 接口
下载PDF
一种用于智能变频电动执行器的平面涡卷弹簧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阿鹏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2年第3期46-48,共3页
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器机/手切换机构中,要求在尽量小的空间内实现上下棘爪的安全有效脱离与啮合,这就要求手柄动作需要较大行程,反推初级阻尼器需要较大变形角。经过研究分析,该文设计一种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并详细的介绍了其设计计... 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器机/手切换机构中,要求在尽量小的空间内实现上下棘爪的安全有效脱离与啮合,这就要求手柄动作需要较大行程,反推初级阻尼器需要较大变形角。经过研究分析,该文设计一种非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并详细的介绍了其设计计算过程,以及制作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该设计能够满足智能变频电动执行器机/手切换要求,方法简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型平面涡卷弹簧 初级阻尼 转矩 变形角
下载PDF
重载齿轮弹塑性接触有限元分析
9
作者 李润方 陈晓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30,共11页
关键词 重载齿轮 弹簧接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大变形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齐念 叶继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17-922,共6页
提出应用离散元法(DEM)来求解二维、三维杆系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基于简单梁理论,推导了适用于杆系结构分析的弹簧接触刚度系数计算公式,给出了时间步长临界值估算方法,并用实例对其进行了正确性检验.DEM方法本质上是求解结构... 提出应用离散元法(DEM)来求解二维、三维杆系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大变形问题.基于简单梁理论,推导了适用于杆系结构分析的弹簧接触刚度系数计算公式,给出了时间步长临界值估算方法,并用实例对其进行了正确性检验.DEM方法本质上是求解结构的动力行为,对于需要计算静力解的问题,综合考虑数值精度和计算效率,建议阻尼系数取为0.7.列出了3个典型数值算例,即2个平面框架和1个空间网格结构,分别对其静力和动力大变形行为进行了模拟,并将结果与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良好.利用DEM方法处理几何非线性问题时无需组集刚度矩阵,也无需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故该方法适宜于处理杆系结构的大变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杆系结构 弹簧接触刚度 几何非线性 静动力响应
下载PDF
可调刚度弹性机器人关节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广平 李士明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为了实现腿式奔跑、跳跃机器人在高速运动中的变速无源运动和提高机器人运动能效性,提出了一种可调刚度弹性被动机器人旋转式关节设计方案.关节采用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由小功率伺服电机驱动支撑杆调节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 为了实现腿式奔跑、跳跃机器人在高速运动中的变速无源运动和提高机器人运动能效性,提出了一种可调刚度弹性被动机器人旋转式关节设计方案.关节采用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作为弹性元件,由小功率伺服电机驱动支撑杆调节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的有效工作长度,最终实现改变关节的旋转刚度.对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进行了有限元弹性大变形仿真分析,并制造出实验样机.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可调刚度弹性被动机器人关节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效性 可调刚度 平面非接触涡卷弹簧 弹性大变形
下载PDF
粗糙表面固态耦合超声检测研究
12
作者 唐东林 汤炎锦 +3 位作者 胡琳 吴薇萍 龙再勇 丁超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0-576,共7页
固态耦合超声检测时两固体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处的超声波不完全耦合,为提升该界面处超声检测的耦合效果,需深入研究其耦合特性。以粗糙表面的弹簧接触模型为基础,结合粗糙表面接触理论推导出固态耦合超声检测的耦合界面理论模型。根据实... 固态耦合超声检测时两固体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处的超声波不完全耦合,为提升该界面处超声检测的耦合效果,需深入研究其耦合特性。以粗糙表面的弹簧接触模型为基础,结合粗糙表面接触理论推导出固态耦合超声检测的耦合界面理论模型。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材料参数分析,得到表征界面耦合效果的平均声反射系数与接触载荷以及接触表面当量粗糙度的关系,并与T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在不同当量表面粗糙度和不同接触载荷下分别测得接触界面的平均声反射系数,并对比了不同当量表面粗糙度下界面声耦合效果达到最佳时接触载荷的理论值和实验值,计算得最大相对误差为13.04%,表明实验结果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结果基本吻合。所建立的固态耦合超声检测界面理论模型形式简洁,实用性强,并可通过针对性地控制相关参数来改善耦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 固态耦合 不完全接触界面 弹簧接触模型
下载PDF
专用涂料 玻璃用涂料
13
《涂料文摘》 1999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专用涂料 荧光屏用涂膜剂 氧化铁 彩色显象管 中国发明专利 应用试验 分散剂 接触弹簧 粘接剂 内部放电
下载PDF
仰拱对于衬砌结构受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叶冬明 黄志义 张其践 《华东公路》 2010年第3期61-64,共4页
仰拱作为衬砌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其对于衬砌整体结构起到的力学作用,根据隧道实测数据,并将初衬和二衬作整体考虑,采用ABAQUS大型数值仿真软件,建立基于混凝土损伤本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比较,得到结论。
关键词 仰拱 衬砌接触单元 弹簧接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功率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腾飞 李海江 《微特电机》 2021年第9期24-27,共4页
对于大功率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而言,采用全实体单元构建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大量非线性的滚子/滚道接触,网格数量庞大,计算难以收敛。为了简化计算模型,一种可行的途径是利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滚子/滚道接触。根据有限长线接触模型,通过数... 对于大功率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而言,采用全实体单元构建的有限元模型中包含大量非线性的滚子/滚道接触,网格数量庞大,计算难以收敛。为了简化计算模型,一种可行的途径是利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滚子/滚道接触。根据有限长线接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了滚子/滚道接触刚度曲线,基于该刚度曲线,采用非线性单向压缩弹簧模拟滚子/滚道接触,构建了直驱风力发电机轴系整体计算模型,得到了轴系在极限载荷作用下轴承的载荷分布和接触应力。通过对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摩擦力矩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建立的仿真计算模型有效,且对于求解一般的复杂轴系问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 数值计算 非线性弹簧接触模型 接触应力 摩擦力矩
下载PDF
Eulerian–Lagrangian simulation of bubble coalescence in bubbly flow using the spring-dashpot model 被引量:1
16
作者 Jing Xue Feiguo Chen +1 位作者 Ning Yang Wei G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49-256,共8页
The Eulerian–Lagrangian simulation of bubbly flow has the advantage of tracking the motion of bubbles in continuous fluid, and hence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each bubble could be accurately acquired. Previous sim... The Eulerian–Lagrangian simulation of bubbly flow has the advantage of tracking the motion of bubbles in continuous fluid, and hence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of each bubble could be accurately acquired. Previous simulation usually used the hard-sphere model for bubble–bubble interactions, assuming that bubbles are rigid spheres and the collisions between bubbles are instantaneous. The bubble contact time during collision processes is not directly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collision model. However, the contact time is physically a prerequisite for bubbles to coalesce, and should be long enough for liquid film drainage. In this work we applied the spring-dashpot model to model the bubble collisions and the bubble contact time, and then integrated the spring-dashpot model with the film drainage model for coalescence and a bubble breakage model. The bubble contact time is therefore accurately recorded during the collisions.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ring-dashpot model and the effect of the normal stiffness coefficient on bubble coalescence in the simul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pring-dashpot model together with the bubble coalescence and breakage model could reasonably reproduce the two-phase flow field, bubble coalescence an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influence of normal stiffness coefficient on simulation is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ble column Spring-dashpot model CoalescenceBreak-up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风电场户外35kV交流高压跌落式熔断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尚伟 卢晗 苏国成 《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3年第1期90-92,共3页
内蒙古大唐国际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红牧风电场35 kV集电线路终端杆处跌落式熔断器的静触头频繁烧毁,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由于跌落式熔断器采用上触头弹簧施压接触模式,上动触头与静触头咬合松动,造成上触... 内蒙古大唐国际风电开发有限公司红牧风电场35 kV集电线路终端杆处跌落式熔断器的静触头频繁烧毁,严重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后认为,由于跌落式熔断器采用上触头弹簧施压接触模式,上动触头与静触头咬合松动,造成上触头发热甚至烧红,弹性下降,加剧松动,当高压熔断管被风吹掉,在动、静触头分离瞬间产生电弧,导致静触头烧毁。将老式单一跌落式熔断器改为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合设备,改造后设备运行正常,再未发生上述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跌落式熔断器 静触头 弹簧施压接触模式 隔离开关-熔断器组合设备
下载PDF
广州地铁APM列车安全至关零速丢失故障改造方案分析
18
作者 廖宇明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广州地铁APM列车由于LS接触器故障造成安全至关零速丢失导致清客事故,给正线行车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分析了LS接触器故障发生原因,对其弹簧和电路进行了改造并多次试验,取得成效。
关键词 APM列车 LS接触 弹簧 电路并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