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遏制与对抗遏制——克林顿政府与布什政府对朝核政策之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光海 徐立波 《国际论坛》 CSSCI 2004年第1期25-28,共4页
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之间围绕朝鲜核问题已经发生了数次交锋。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和策略手段不同 ,前任克林顿政府与现任布什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前者奉行“接触遏制”政策 ,旨在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作... 冷战结束以来 ,美朝之间围绕朝鲜核问题已经发生了数次交锋。在此过程中 ,由于对外政策的主导思想和策略手段不同 ,前任克林顿政府与现任布什政府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政策 :前者奉行“接触遏制”政策 ,旨在通过一定程度的妥协来换取朝鲜作出让步 ,最终达到促使其放弃核武开发的目的 ;后者则推行“对抗遏制”政策 ,力图采取对朝施加强大压力来迫使朝鲜完全屈从美国的意志。政策手段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核危机 接触遏制 对抗遏制
下载PDF
接触与遏制并重:美国涉港金融制裁考察
2
作者 贾力楠 《国际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02,158,共17页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后者的特点是涉事主体因... 美国涉外金融制裁可分为“因事而制”与“因国而制”两大类。前者的特点是制裁的具体事项源于他国而非涉事主体本国的问题,且美国国会、白宫及财政部没有颁行和实施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的专项制裁法令及项目。后者的特点是涉事主体因其“国内问题”遭受制裁,此类制裁不仅立足于国会的专项立法及总统令,而且依托于针对涉事主体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项目,有关国家或地区作为整体意义上的涉事主体,成为实施制裁的主要参考变量。本文经过系统考察后认为,美国系列涉港立法及专项金融制裁项目的开启并非“修例风波”促动的偶发事件,而是美国强化对华遏制战略需求使然。新法案及新项目的出台推动了“因事而制”的既有涉港制裁趋向于“因国而制”的转变,打压的重点随之由非政府领域转向政府核心部门。“因事而制”主导、“因国而制”跟进,将是美国未来涉港金融制裁的主要演化趋势,其背后的主驱动力是美国接触与遏制并重的涉港战略布局,这是美国对华战略不可分割的部分。鉴于人权标准、内涵及外延固有的不确定性,关涉中国香港的“人权问题”仍将是处于“软对抗”状态的中美两国未来战略博弈的重要竞技场。但是,面对针对中国管辖下的自然人、法人实体和公权力部门的不合理制裁,中国政府不会容忍任何形式的外来干涉,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港问题 金融制裁 美国对华战略 接触遏制并重
下载PDF
美国的国家利益及其对华的“接触、遏制”战略
3
作者 詹勤彬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9-40,54,共3页
国家利益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反映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对我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战略就成为必然,致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在合作和对抗中摇摆,为此谋合作、... 国家利益决定了一个国家居支配地位的价值与政策取向,反映国家的基本需求和具体的国家目标。由于中美两国国家利益的结构性矛盾,美国对我国采取“接触、遏制”的战略就成为必然,致使中美两国的关系总是在合作和对抗中摇摆,为此谋合作、避对抗应成为我国制定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和平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家利益 接触遏制
下载PDF
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理论和现实分析
4
作者 邓兵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5-77,共3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国际体系 冷战后 中国 对华战略 接触遏制
下载PDF
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 被引量:41
5
作者 周方银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6,5,共22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韬光养晦"一直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同一时期,美国总体上执行了一种"接触加遏制"的两面下注的对华政策。本文对"韬光养晦"与"接触加遏制"这一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的"接触加遏制"政策存在若干内在矛盾,它实际是一种低水平接触加低水平遏制的政策。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接触加遏制"政策中的接触力度减小、遏制力度加大,这增大了"韬光养晦"政策的难度,降低了"韬光养晦"政策的效果。由于中美利益处于深度相互依赖状态,中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韬光养晦"对"接触加遏制"这样的战略组合,使双边关系能在一个更为稳定与可持续的基础上,向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韬光养晦 接触遏制 中国崛起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康伦报告》对华战略构想探析
6
作者 周静 李桂峰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3-36,共4页
《康伦报告》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整对华战略思潮的先驱。在报告中,作者提出了我们可以称之为"遏制与接触"的对华战略构想。《康伦报告》的这一战略构想在于一方面遏制中国所谓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接触中... 《康伦报告》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调整对华战略思潮的先驱。在报告中,作者提出了我们可以称之为"遏制与接触"的对华战略构想。《康伦报告》的这一战略构想在于一方面遏制中国所谓的"扩张",另一方面通过接触中国,降低中美冲突,并把中国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康伦报告》中提出的对华战略构想在出台后并没有能够得到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认同,但是其为20世纪60年代对华战略的调整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伦报告 对华战略 遏制接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