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劣变对不同含水量羊草种子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晓媛 赵利 +1 位作者 阿那尔 毛培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9-906,共8页
试验以7种不同含水量(4%,10%,16%,22%,28%,34%,40%)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劣变时间(0,24,48,72,96,120h)对羊草种子发芽率、抗氧化酶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探索不同含水量羊草种子劣变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 试验以7种不同含水量(4%,10%,16%,22%,28%,34%,40%)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子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劣变时间(0,24,48,72,96,120h)对羊草种子发芽率、抗氧化酶以及膜脂过氧化程度的影响,探索不同含水量羊草种子劣变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劣变处理时间的延长,羊草种子发芽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着种子含水量的增高,劣变处理后羊草种子发芽率下降明显,死种子增多,SOD和POD酶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劣变过程中,种子含水量、劣变时间对种子发芽率、SOD和POD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水分与时间互作对POD酶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高水分含量羊草种子在超长时间劣变处理后,种子活力下降明显;4%水分含量对于羊草种子的储藏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含水量 控制劣变 种子
下载PDF
劣变时间和温度对不同含水量燕麦种子的活力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泉竹 毛培胜 +2 位作者 孔令琪 夏方山 闫慧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5,共5页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d和40d,16%含水量种子1,2... 试验以10%和16%含水量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控制劣变处理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探索种子劣变的生理变化提供参考。燕麦种子劣变温度设置为35,40,45℃和50℃;劣变时间分别为10%含水量种子8,16,24,32d和40d,16%含水量种子1,2,3,4,5d和6d。结果表明: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10%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下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40℃下各指标缓慢下降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45℃下,各活力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50℃下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32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16%含水量燕麦种子在35℃和40℃劣变处理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下降缓慢但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45℃和50℃下,随着劣变时间的延长各活力指标急剧下降,并且在劣变5d时发芽势和发芽率降至0%,发芽指数降至0。此外,劣变温度、时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对燕麦种子活力的下降有显著(p<0.05)影响,在45℃条件下劣变24d处理可以较好评价不同含水量种子的活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种子 控制劣变 种子活力 含水量 时间 温度
下载PDF
人工劣变处理对玉米种胚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杨伟飞 张景龙 +2 位作者 吕伟增 曹广灿 陈军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78-1893,共16页
【目的】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 tag profiling,DGE)探索人工控制劣变(controlled deterioration treatment,CDT)条件下玉米种胚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为揭示种子劣变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杂交种... 【目的】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 tag profiling,DGE)探索人工控制劣变(controlled deterioration treatment,CDT)条件下玉米种胚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为揭示种子劣变的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材料,采用高温(45℃)高湿(相对湿度100%)方法处理72 h,以未处理材料为对照,利用DGE分别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基因组和参考基因数据库比对获得表达基因,利用RPKM(Reads Per Kb per Million reads)方法计算基因的表达量,根据FDR(false discovery rate)<0.001和|log2 ratio(T/CK)|≥1的标准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对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digital expression genes,DEGs)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数据库功能注释,并对注释结果进行富集分析处理。【结果】对照玉米种胚中检测到32 000多种mRNAs。CDT处理后差异表达基因有4 713个。其中上调表达2 874个,下调表达1 839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基因涉及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方面,其编码的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器和细胞膜上,参与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刺激响应和衰老死亡等过程,具有结合、催化和抗氧化等功能。这些基因中,能被KEGG数据库注释的有2 470个,参与了288条代谢通路,其中有16条通路存在着显著性富集。这些通路中,参与能量代谢的基因共有113个,分别参与糖酵解/糖异生过程(59个)、磷酸戊糖途径(31个)和丙酮酸代谢过程(50个);其中,调节糖酵解/糖异生过程的烯醇化酶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等、丙酮酸代谢中的丙酮酸激酶基因等和磷酸戊糖途径中的α-L-岩藻糖苷酶基因等上调幅度最大。还发现,调节NADH代谢相关的基因有25个(9个上调,16个下调);NADPH代谢的有10个(4个上调,6个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变化能够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结论】DGE可以作为研究种子劣变和活力丧失的有效手段。CDT能够影响玉米种胚差异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相关过程,主要表现在糖酵解途径受到抑制,导致ROS产生和积累,从而加速玉米种胚细胞的衰老及死亡,最终造成种子的劣变和活力丧失。在这个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种胚 人工控制劣变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不同活力水平老芒麦种胚线粒体的抗氧化生理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嘉 毛培胜 +2 位作者 毛春力 黄琪 赵美琦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共7页
在45℃控制劣变条件下处理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种子60d,获得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样品(D0、D26、D30、D40、D60),分析比较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劣变程度的加深,老芒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 在45℃控制劣变条件下处理同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cv.Tongde)种子60d,获得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样品(D0、D26、D30、D40、D60),分析比较种子活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劣变程度的加深,老芒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下降。劣变种子(D0、D30、D40、D60)的种胚线粒体生理特性显示:种胚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M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逐渐降低,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逐渐升高,但在D60处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高。在老芒麦种子劣变过程中,种胚线粒体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逐渐升高,过氧化氢(H_(2)O_(2))含量逐渐降低,而SOD和APX协同响应,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AsA-GSH)承担清除活性氧(RO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控制劣变 种子活力 种胚线粒体 抗氧化生理
下载PDF
基于cDNA-AFLP技术的玉米种子劣变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景龙 杨伟飞 +2 位作者 吕伟增 曹广灿 陈军营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73-982,共10页
以人工控制劣变处理(温度45℃,相对湿度100%)3 d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材料,通过cDNA-AFLP技术,共获得约5 400个转录本。对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最终获得122个种子劣变相关基因序列(DRS),其中,上调表达74个,下调表达48个,功能... 以人工控制劣变处理(温度45℃,相对湿度100%)3 d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种子为材料,通过cDNA-AFLP技术,共获得约5 400个转录本。对差异片段进行测序分析,最终获得122个种子劣变相关基因序列(DRS),其中,上调表达74个,下调表达48个,功能涉及初生代谢、次生代谢、蛋白代谢、转录与调控、胁迫响应、信号转导和运输。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了11个上调表达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不同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不同基因在种子劣变中可能扮演不同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人工控制劣变处理 CDNA-AFLP 种子相关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