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孟德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13-0015,共3页
医学临床上对休克疾病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其中为前、中及晚期,患者为中期时其血量流失约为1500mL,占身体血液总量30%,同时会造成患者生命各项指标发生较大变化。患者休克为晚期阶段,各项体征指标极为微弱,患者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医学临床上对休克疾病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其中为前、中及晚期,患者为中期时其血量流失约为1500mL,占身体血液总量30%,同时会造成患者生命各项指标发生较大变化。患者休克为晚期阶段,各项体征指标极为微弱,患者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本次内容主要以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为基础,开展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操作,对患者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综合调研。方法 试验主要以具体要求对病例进行了仔细筛选,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为主,确定患者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表现,与此次研究各项指标相一致者为120例。通过电脑软件完成组间区别,60例为对照组,此组具体给予常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还有一样病例的患者为观察组,具体以实际状况开展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心脏指数、心输出量、患者耗氧量、脑灌注压、MDA、NO、ED方面进行了综合调研。结果 从心输出量及心脏指数方面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显著提升;患者耗氧量显示,对照组相对恢复情况较差;查看两小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脑灌注压,表示在0h情况下,两组患者各指标基本相接近,但都存在异常情况;对于1、2、3小时脑灌注压比较,显示观察组情况更佳;MDA、NO、ED各指标显示,对照组显示偏高(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可对细胞凋亡途径及炎症因子分泌进行有效调节,促使患者脑组织灌注及耗氧量明显上升,杜绝患者发生ARDS、MODS,而且能够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PICCO监测 创伤失血休克 脑组织灌注 耗氧量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对兔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肺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甯交琳 赖西南 +4 位作者 莫立稳 王正国 葛衡江 朱剑武 王丽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对兔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肺部炎症反应和对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常温组(N组)、浅低温组(MIH组)、中低温组(MOH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上清液T...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对兔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肺部炎症反应和对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常温组(N组)、浅低温组(MIH组)、中低温组(MOH组),每组6只。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上清液TNF-α、IL-6、IL-8、IL-10含量及肺水含量。结果创伤失血性休克后8h,肺组织匀浆TNF-α、IL-6、IL-8、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MIH组和MOH组TNF-α含量低于N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H组和MOH组肺组织IL-6含量显著低于N组(P<0.01);MIH组肺组织IL-8含量显著低于N组和MOH组(P<0.01),MOH组肺组织IL-8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H组和MOH组肺组织IL-10含量均显著低于N组。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总肺水含量显著升高,MIH组和MOH组总肺水含量低于N组(P<0.01)。结论不同程度的控制性低温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肺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后的肺组织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浅低温对创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的抑制作用强于中低温,而且其可控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少,因此,浅低温更有益于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早期肺组织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休克 控制性低温 促炎/抗炎作用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对大鼠肢体爆炸伤后继发肺损伤的作用
3
作者 莫立稳 赖西南 +2 位作者 甯交琳 朱剑武 王丽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66-1669,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全身和局部控制性低温对大鼠肢体爆炸伤后继发肺损伤的作用,探讨控制性低温在肢体爆炸伤后继发肺损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鼠肢体爆炸伤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单纯致伤组(Ⅰ... 目的观察早期全身和局部控制性低温对大鼠肢体爆炸伤后继发肺损伤的作用,探讨控制性低温在肢体爆炸伤后继发肺损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大鼠肢体爆炸伤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单纯致伤组(Ⅰ:致伤)、全身低温组(Ⅱ:致伤+全身低温6h)和局部低温组(Ⅲ:致伤+局部低温6h);各组分别于致伤后6h取标本。测定肺TNF-α、IL-6、IL-10和MDA浓度;观察肺脏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致伤6h后肺TNF-α、IL-6、IL-10和MDA浓度显著升高(P<0.01);肺脏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明显;致伤大鼠经全身低温或局部低温处理6h后肺、IL-6、IL-10及MDA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肺脏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早期全身或局部控制性低温可明显抑制肢体爆炸伤大鼠肺脏的炎性损伤和氧化损伤,减轻肺脏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程度,有利于减轻爆炸伤后继发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爆炸伤 控制性低温 肺损伤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家兔血液流变性研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林 唐显玲 李著华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低温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防治措施,建立控制性低温的家兔模型。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降温组,对照组全麻后不降温;降温组采用体表物理降温方法将体温降至25℃,维持3小时,然后复温至37℃,观察平均... 目的:为了研究低温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及防治措施,建立控制性低温的家兔模型。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降温组,对照组全麻后不降温;降温组采用体表物理降温方法将体温降至25℃,维持3小时,然后复温至37℃,观察平均动脉压的改变及动物的存活情况。结果:在气管插管控制性通气作保障的条件下,然后进行控制性降温,即使家兔的体温低至25℃,仍不发生心律失常,因此我们建立了稳定的控制性深低温的家兔模型。结论:本动物模型操作简便,可有效地避免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适合作控制性低温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防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血液流变 家免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控制性低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正欢(综述) 霍正禄(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7-560,共4页
创伤后低体温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但控制性低温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前期研究显示,控制性低温在能量代谢、炎症免疫反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脏器保护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低温降低细胞能量消耗有关。控制... 创伤后低体温显著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但控制性低温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前期研究显示,控制性低温在能量代谢、炎症免疫反应、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脏器保护和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低温降低细胞能量消耗有关。控制性低温有不同的控温方法,并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应用时需要加以选择和重视。本文回顾了低温的相关知识及介绍近年来控制性低温对失血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休克 控制性低温 低温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低压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辉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00年第7期37-37,共1页
为减少颅脑手术中大出血和有利于脑复苏,我院从1995年5月起应用控制性静脉冷液体输注,局部大血管处裹冰低温和控制性低压进行颅脑手术58例,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就其应用及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为减少颅脑手术中大出血和有利于脑复苏,我院从1995年5月起应用控制性静脉冷液体输注,局部大血管处裹冰低温和控制性低压进行颅脑手术58例,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提高了术后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就其应用及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8~50岁,平均年龄39.2±8.8岁;脑膜瘤39例,颅内动脉瘤3例,脑动静脉畸形16例。均采用气管插管、低温低压麻醉,病灶清除时平均体温32.5±1.3℃,平均动脉压9.3~10.7KPa,术中输血400~160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低压 颅脑手术 应用 配合
下载PDF
应用控制性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术后患者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昊 张华忠 +1 位作者 张劲松 孙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32-173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上可使用的控制性低温方法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保护中的治疗价值。尤其对暂无新型温度反馈调控装置的单位,观察此体表体内联合控温方法的应用,以期对临床救治提供一种有效且可实施的控制性低温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 目的:探讨临床上可使用的控制性低温方法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脑保护中的治疗价值。尤其对暂无新型温度反馈调控装置的单位,观察此体表体内联合控温方法的应用,以期对临床救治提供一种有效且可实施的控制性低温的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本科住院的心肺复苏术后采用联合控温法患者10例。记录低温启动时间、温度达标时间、低温维持时间以及复温时间,降温方法、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10例从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到低温启动时间为30~200 min,平均(95.0±71.6)min;均采取体表联合血管内降温方法;温度达标时间为45~180 min,平均(101.0±37.6)min;低温维持时间为24~72 h,平均(38.2±17.0)h;控制核心体温在34.0~35.8℃,波动范围在(0.7±0.2)℃;复温至37℃持续时间为8~14 h,平均(11.6±1.6)h;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1例肺部感染加重,1例血小板下降,1例低血钾。10例中存活7例,出院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结果(75.6±103.3)ng/mL;出院时,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ies,CPC)在3~5分。结论:体表体内联合控温方法可以有效应用于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该方法降温合理,控温平稳,不良反应少,能够改善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预后以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目标温度管理 心肺复苏 脑保护 血管内降温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郝珂 《中国民康医学》 2016年第4期118-119,共2页
目的:分析探究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温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控制性低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目的:分析探究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10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0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温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控制性低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血压、血糖、医嘱的执行量、体温监测所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再出血、死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可减少患者的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颅脑损伤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建华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3期109-109,共1页
颅脑损伤在创伤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颅脑损伤的疗效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死亡率已大大降低。然而,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颅脑损伤重症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复杂,变化多端,尤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直接影响... 颅脑损伤在创伤性疾病中的发病率一直较高。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颅脑损伤的疗效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死亡率已大大降低。然而,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颅脑损伤重症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复杂,变化多端,尤其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生理代谢,水、电解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护理技术 颅脑损伤 控制性低温 应用 重症患者 创伤疾病 生理代谢 生命体征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赵夫菊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控制性低温护理。分析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医嘱执行次数、体温监测所需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月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控制性低温护理。分析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医嘱执行次数、体温监测所需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水平;并发症。结果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水平相似(P> 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压水平、血糖水平、医嘱执行次数、体温监测所需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例(7.5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0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低温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颅脑损伤患者 效果 并发症 体温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控制性深低温家兔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玉林 唐显玲 +1 位作者 任长河 廖常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43-44,56,共3页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深低温家兔模型,探讨降温、低温及复温对家兔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降温组以及参附I组和参附II组,每组10只。①麻醉方法:所有家兔麻醉后作气管切开插管后接... 目的:通过已建立的深低温家兔模型,探讨降温、低温及复温对家兔平均动脉压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降温组以及参附I组和参附II组,每组10只。①麻醉方法:所有家兔麻醉后作气管切开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参附I组参附组按1 mL/Kg参附注射、参附II组按2 mL/Kg参附注射液经0.9%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静脉注入。降温组及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②降温方法:3个实验组采用体表降温法将体温降至25±1℃,维持3 h。③监测指标:持续监测心电图、有创血压、鼻咽及直肠温度,并于降温前、降温至25℃、复温开始、复温至36℃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结果:①所有家兔全麻后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各族间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降至预定温度时,低温持续过程中,两参附组血压高于降温组(P<0.05),两参附组间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控制性低温引起的血压下降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平均动脉压 参附注射液 兔模型
下载PDF
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
12
作者 汪浩 刁文波 +2 位作者 王进 雷鹏飞 梅闪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6期3065-3069,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脉搏指数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120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纳入本研究。根据随...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脉搏指数轮廓心输出量(PiCCO)监测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入住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120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组(常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和低温组(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PiCCO同时测量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统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耗氧量。通过动脉导管或血压袖带测量平均动脉压(MAP)。使用EVD测量颅内压(ICP)。脑灌注压为MAP和ICP之间的差值。通过Armstrong和Al-Awadi方法测量MDA水平。通过分光光度方法测量NO水平。通过恒流过滤器系统测量ED指数。通过ELISA测量Caspase-3、Caspase-9、IL-6和IL-8的水平。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和死亡率统计。结果:低温组CO和CI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干预前DO、VO和SvO与常温组比较无统计性差异(P>0.05)。低温组与常温组干预后DO、VO和SvO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低温组干预后DO、VO和SvO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0 h脑灌注压与常温组比较无统计性差异(P>0.05)。低温组1 h、2 h和3 h脑灌注压较常温组升高(P<0.05)。低温组MDA、NO和ED较常温组降低(P<0.05)。低温组Caspase-3、Caspase-9、IL-6和IL-8水平较常温组降低(P<0.05)。低温组ARDS、MODS和死亡率较常温组降低(P<0.05)。结论:控制性低温麻醉联合PICCO监测通过调节细胞凋亡途径和炎症因子分泌,增加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脑组织灌注和耗氧量,降低患者ARDS、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PICCO 创伤失血休克 脑组织灌注 耗氧量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杰 陈谦学 《中国医药》 2018年第9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其中采用低温控制性减压治疗55例(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6例,其中采用低温控制性减压治疗55例(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压治疗61例(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 d的血浆内皮素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治疗前、治疗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对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随访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 d,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 d,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血清IL-6、TNF-α、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治疗1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16.4±1.4)分比(35.3±1.3)分,(23.2±1.5)分比(35.2±1.4)分],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1%(8/61)比34.5%(1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7,P=0.012)。观察组随访6个月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4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低温控制性减压可显著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乌司他丁 低温控制减压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低温控制性降压麻醉用于脑动脉瘤手术12例报告
14
作者 黄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86-287,共2页
关键词 脑动脉瘤 低温控制降压 麻醉 外科手术 治疗 显微外科手术夹闭
下载PDF
低温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玉林 唐显玲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关键词 控制性低温 血液流变 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 血容量
下载PDF
神经外科亚低温麻醉中局部脑皮质温度的监测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如泉 邢燕 +1 位作者 王保国 王恩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监测神经外科亚低温麻醉中局部脑皮质温度 ,并与食管及鼻咽部温度比较 ,以探讨影响局部脑温度的因素。对 1 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ASA 1~ 2级 ) ,术中采用降温毯将食管温度降至 33~ 35℃ ,术中持续监测食管、鼻咽部、术野局部脑... 监测神经外科亚低温麻醉中局部脑皮质温度 ,并与食管及鼻咽部温度比较 ,以探讨影响局部脑温度的因素。对 1 0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 (ASA 1~ 2级 ) ,术中采用降温毯将食管温度降至 33~ 35℃ ,术中持续监测食管、鼻咽部、术野局部脑皮质温度。术中剪开硬膜后 ,将 2 1G针状脑皮质温度探头插入脑皮质 1cm ,直至硬膜缝合前取出。同时记录出入量、室温。结果 :在同一时间点 ,鼻咽温度明显低于食管温度 ,最大温度差达 0 .37℃ ;脑皮质局部温度明显低于食管温度 ,最大温度差可达 2 .7℃ ;局部脑皮质温度与鼻咽及食管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2 7、0 .935(P <0 .0 1 )。经多元回归分析 ,食管温度、体表面积及硬膜开放时间是影响局部脑皮质温度的主要因素 ;术后 2 4h随访病人 ,未见与测量温度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 :神经外科亚低温麻醉中食管及鼻咽部温度不能准确反映局部脑皮质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温 监测 开颅术 控制性低温 麻醉
下载PDF
降主动脉缩窄术的术中护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棠 周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55-56,共2页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罕见的血管畸形 ,手术治疗是矫正畸形的有效途径。体表降温是手术顺利实施以及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降温过程以及术中手术操作均较复杂 。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术中护理 体表降温 先天心血管畸形 控制性低温麻醉
下载PDF
鼻咽纤维血管瘤减少术中出血方法的比较(附56例报告) 被引量:8
18
作者 乔明哲 徐洁洁 +1 位作者 乔宗海 卜行宽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338-339,共2页
目的 :探讨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量 ,防止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 5 6例的临床资料 ,按时间及减少出血方法的演变分为冷冻组 ,颈外动脉结扎组 (结扎组 ) ,动脉造影栓塞组 (栓塞组 ) ,低温麻醉控制... 目的 :探讨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量 ,防止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 5 6例的临床资料 ,按时间及减少出血方法的演变分为冷冻组 ,颈外动脉结扎组 (结扎组 ) ,动脉造影栓塞组 (栓塞组 ) ,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组 (低温组 ) ,未采用任何措施组 (空白组 ) ,比较各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平均出血量分别为 :冷冻组 6 90ml,结扎组 6 70ml ,栓塞组 190 0ml ,低温组 86 0ml,空白组 6 5 0ml。结论 :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优点明显 ,可作为首选方法 ,对瘤体巨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血管纤维瘤 术中出血 动脉造影栓塞 低温麻醉控制低血压 颈外动脉结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