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在单肺通气中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苏坡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71-0073,共3页
探究胸科单肺通气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前往接受胸科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数据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两组均78例。实验中上述两组患者分别... 探究胸科单肺通气中采用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效果。方法 将南京市中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前往接受胸科手术治疗的156例患者作为数据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上述两组均78例。实验中上述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容量控制以及压力控制两种不同的通气模式,对比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合指数、手术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术后住院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显著(t=1.996/2.608/8.513,P<0.05)。T0时刻发现上述两组的Pmean、Ppeak、PaO2、PaCO2指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T1~T3时刻,观察组患者Pmean、Ppeak、Pa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t=2.107/5.345/13.019/3.521/3.525/3.600/2.766/3.511/3.962,P<0.05)观察组患者T1~T3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t=49.190/51.481/33.583,P<0.05)。结论 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影响较小,具有一定保护患者肺功能能力。因此患者围术期肺损伤更低,肺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提高术后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下载PDF
时间控制通气护理模式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耐受率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马艳 许淮豫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406-408,412,共4页
目的 分析时间控制通气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耐受率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 分析时间控制通气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耐受率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持续气道通气护理模式,观察组60例采用时间控制通气护理模式。观察并记录2组耐受率、医院焦虑量表(HADS-A)及抑郁量表(HADS-D)评分、血气指标{pH、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耐受率为95.00%(57/60),对照组耐受率为80.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护理后HADS-A评分及HADS-D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HADS-A评分及HADS-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护理后pH、p(O_(2))及Sa(O_(2))均明显升高(P均<0.05),p(CO_(2))明显降低(P均<0.05),2组护理后pH、p(O_(2))、p(CO_(2))及Sa(O_(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为10.00%(6/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时间控制通气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耐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时间控制通气 耐受率 焦虑抑郁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时不同呼吸力学特性对吸气流量指数的影响
3
作者 常青 陈宇清 +3 位作者 袁越阳 张海 李锋 李兴旺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5期454-459,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肺力学模型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时潮气量变化对吸气流量指数的影响。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模拟肺模拟健康成年人、轻度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目的:观察不同肺力学模型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PCV)时潮气量变化对吸气流量指数的影响。方法:使用ASL 5000机械模拟肺模拟健康成年人、轻度和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构建4种呼吸力学模型。系统顺应性(C_(rs))为30.0和60.0 mL/cmH_(2)O,气道阻力(R_(aw))分别为5.0、10.0和20.0 cmcmH_(2)O/(L·s)。呼吸机以PCV模式运行,输出潮气量(V_(T))达到5.0、7.0和10.0 mL/kg,呼气末正压(PEEP)设置为5.0 cmcmH_(2)O,通气频率为10次/min,吸气时间为3.0 s。收集不同肺力学模型通气参数的变化,并计算流量指数和呼气时间常数(RC_(exp))。结果:PCV通气时,所有4种肺力学模型的流量指数均小于1.0。随着V_(T)的增大,PCV通气时吸气峰流量(peak inspiratory flow,PIF)和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逐渐增高,驱动压增大,流量指数却逐渐减小。ARDS模型的流量指数与健康成年人相近,但RC_(exp)显著降低。重度COPD模型的流量指数和吸气末流量(end-inspiratory flow,EIF)也较其他几种肺疾病模型显著增高,小潮气量(V_(T)=5.0 mL/kg)通气时吸气流量指数达到0.80。结论:吸气流量指数具有无创性、可连续监测等特点,潮气量和呼吸力学特性的变化均会影响其数值,连续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以及自主吸气努力与机械通气辅助水平间的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流量指数 模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钱磊 黄轩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 目的比较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PRVC)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呼吸衰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SIMV模式,观察组给予PRVC模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上机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80.49%),上机、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气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每分钟通气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 h后,观察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PIP、MAP、每分钟通气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32%)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SIMV模式,PRVC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效果更佳,可更有效的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还可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更快的促进患儿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下载PDF
探讨改良Proseal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控制通气方式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安扬 崔翰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Proseal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控制通气方式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Proseal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控制通气方式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改良喉罩控制通气,观察组给予改良Proseal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控制通气,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气道管理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两组T1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较高,在T2时间点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气道封闭压为(24.20±5.99)cmH_(2)O、喉罩通气优良率为76.36%、无痛电子支气管镜评估有效率为72.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5%,观察组气道封闭压为(35.36±5.74)cmH_(2)O、喉罩通气优良率为100.00%、无痛电子支气管镜评估有效率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观察组的气道封闭压、喉罩通气优良率、无痛电子支气管镜评估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6,χ^(2)=14.742、17.368、4.356,P<0.05)。结论改良Proseal喉罩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控制通气方式在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可保证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提高气道管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roseal喉罩 支气管封堵器 控制通气 无痛电子支气管镜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ARDS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被引量:23
6
作者 葛颖 万勇 +3 位作者 王大庆 苏小林 李俊英 陈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4-427,共4页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 目的 比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时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中 ,压力控制通气 (PCV)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模式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5 0例 ARDS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 PCV组和 VCV组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均实行允许高碳酸血症策略和肺开放策略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及血流动力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PCV组通气 2 4 h气道峰压低于 VCV组 ,而平均气道压高于 VCV组 ;两组通气 2 4 h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 ,而 VCV组上升更明显 ;两组治疗后心率显著减慢 ,PCV组改善更明显 ;两组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 ;两组治疗2 4 h后 Pa O2 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CV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对于 ARDS患者在实行肺保护通气策略时 ,PCV和 VCV通气模式均可改善氧合 ,防止气压伤的发生 ,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PCV模式控制气道峰压更有效 ;主张对于 ARDS患者尽量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 肺保护策略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孙海云 黑子清 +1 位作者 关健强 陈信芝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而在气腹后,PCV组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要显著低于VCV组,胸肺顺应性及PaC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将对预防肺的气道压力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压力 容量 通气 呼吸动力学 妇科腹腔镜手术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手术中 胸肺顺应性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在老年单肺麻醉肺保护通气策略中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风茹 丁洁 +2 位作者 高景 耿恩江 申六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单肺通气中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6例术前肺功能不正常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均>60岁,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单肺通气(OLV)后先采用...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单肺通气中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6例术前肺功能不正常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均>60岁,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单肺通气(OLV)后先采用传统方法通气(OLV-VCV1),25 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OLV-VCV2),25 min后再改为压力控制通气(OLV-PCV)。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结果与TLV-VCV比较,OLV-VCV1模式时Ppeak、Pplat、Raw升高(P<0.01)、Cdyn降低(P<0.01)。与OLV-VCV1比较,OLV-VCV2及OLV-PCV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较好(P均<0.05)。OLV时动脉血PaO2较TLV时下降(P<0.01),OLV-PCV及OLV-VCV2时PaO2及PaCO2较OLV-VCV1升高(P<0.05)。结论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更适用于肺功能不全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单肺保护通气 老年人
下载PDF
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锡明 周泓 白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4-155,共2页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压力 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 34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年龄3~12岁,ASAⅠ~Ⅱ级。静脉麻醉 诱导后置入喉罩。患儿按随机顺序接受VCV和PCV两种通气方式,通气期... 目的 比较小儿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气道压力 和喉罩漏气的影响。方法 34例全麻下择期手术的小儿,年龄3~12岁,ASAⅠ~Ⅱ级。静脉麻醉 诱导后置入喉罩。患儿按随机顺序接受VCV和PCV两种通气方式,通气期间保持相同的呼气末二 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PCV时气道峰压和漏气率明显低于VCV(P<0.01)。PCV时2例患 儿气道峰压>20cmH2O,而VCV时有9例患儿气道峰压>20cmH2O(P<0.05)。PETCO2和循环 参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PCV能在较低的气道压力下提供有效的肺通气 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比较 儿童
下载PDF
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参数及膈肌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韩芳芳 孙芳 朱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42-45,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 目的探究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PRVC,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施复方异丙托溴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平均压(mPaw)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静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M_(QB))、深吸气位膈肌移动度(DM_(DB))、膈肌厚度(T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异丙托溴铵联合PRVC治疗AECOPD可改善呼吸力学参数水平,促进膈肌功能恢复,减少肺部感染,缓解呼吸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异丙托溴铵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呼吸力学参数 膈肌功能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与容量控制通气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振东 王少超 胡卫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2-893,共2页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纤支镜诊疗术患儿60例,均行喉罩通气,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0例。记录进镜后、治疗中(冷冻、电凝、钳取病理等)、退镜前患儿的吸气VT、...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在小儿全麻纤支镜诊疗术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纤支镜诊疗术患儿60例,均行喉罩通气,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每组30例。记录进镜后、治疗中(冷冻、电凝、钳取病理等)、退镜前患儿的吸气V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PET CO2,计算漏气率。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胃胀气、低氧血症、喉痉挛、呼吸困难不良反应。结果 PCV组漏气率为(26.4±7.3)%,明显低于VCV组的(33.2±8.5)%(P<0.05);Ppla及PIP明显低于VCV组(P<0.05),其中VCV组12例(40%)患者PIP>25cm H2O,而PCV组6例(20%)(P<0.05)。PCV组恶心和胃胀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VCV组(P<0.05)。结论纤支镜诊疗术小儿全麻喉罩通气期间,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提供更有效的肺通气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喉罩 纤支镜诊疗术
下载PDF
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惠英 黄德辉 +1 位作者 刘衬云 何炳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 分析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分析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 目的 分析容量控制通气与压力控制通气对老年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压力控制通气疗法,对照组采用容量控制通气疗法。分析两种通气模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术后1天肺功能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指标、残气量/肺总量指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T_1~T_4时间点的心率、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心排量、心脏指数、每博量、每博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在T_2~T_4时间点的中心静脉压指数、每博量变异度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明显差异,为研究较少的单肺通气方式及初步作用机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肺癌肺叶切除术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压力控制通气在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骆建军 吴玉泉 +3 位作者 章渭方 詹建伟 姚明华 孙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治疗前、治疗后2h和6h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模式对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压力控制通气(PCV)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治疗前、治疗后2h和6h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的大小,同时比较两种模式对血气分析、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PCV组治疗后2h和6h PIP、MPaw均显著低于VCV组(P<0.01)。PCV组较VCV组治疗后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善明显,与VCV组相比,血氧分压、心脏指数、肺动脉楔压和中心静脉压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PCV模式对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支持较VCV模式更能显著降低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改善血气指标,有利于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体外循环 血流动力学 容量控制通气 血气分析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朱小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56-0058,共3页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 探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婴幼儿重症肺炎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方法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间歇指令通气,后一组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呼吸机参数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二、三、四个时间点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上;动脉血气指标研究的四个时间点为通气0h、通气1h、通气12h、通气24h,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动脉血气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PaCO2指标存在较大差异(P<0.05),体现在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上;与上述相同四个时间点分析血压和心率情况,两组血压的变化都不大(P>0.05),第一个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间点心率指标拉开差距(P<0.05),体现在实验组大大降低。结论 对婴幼儿重症肺炎采用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患者的缺氧状况得到了较好的缓解,临床疗效大大提高,能够改善通气功能,不会出现心率升高和血压降低的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 婴幼儿 重症肺炎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允荣 杨明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1期75-75,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患者气道峰压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宫颈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容量控制通气(VCV)组,压力控制通气(PCV)组,每组20例,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监测气道峰压(Ppeak)的情况,抽取动脉血监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并计算氧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1时相比,两组Ppeak气腹后升高(P<0.05),容量控制通气(VCV)组更明显,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行腹腔镜手术时,压力控制通气可以有效降低术中气道压,防止气道损伤,同时不影响患者的氧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气道峰压 氧合指数
下载PDF
婴儿Ambu喉罩通气下压力与容量控制通气的呼吸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珺珺 顾志清 +1 位作者 金泉英 陈莲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采用连续气道监测手段,观察婴儿使用Ambu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差异。方法选择6~12月龄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PCV组和VCV组,每组20例,患儿在静脉... 目的采用连续气道监测手段,观察婴儿使用Ambu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容量控制通气(VCV)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差异。方法选择6~12月龄择期行尿道下裂手术的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人PCV组和VCV组,每组20例,患儿在静脉麻醉诱导后,置人Ambu喉罩,分别行PCV和VcV。在通气期间维持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30~40mmHg(1mmHg-0.133kPa)。记录喉罩置人时(T1)和置人后10min(T2)、20min(T3)、30min(T4)时的呼吸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喉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VCV组在T4时间点的呼气阻力(RE)显著高于同组T,时间点(P〈0.05);在T3、T4时间点的气道峰压(PIP)值显著高于PCV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而呼气峰流速(PEF)值显著低于PCV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在T1时间点的肺顺应性(Compl)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时间点(P〈0.05),呼吸功(wOB)显著高于同组T3、T4时间点(P值均〈0.05)。VCV组的漏气分数、吸入潮气量(VTin)、呼出潮气量(VTex)、PIP、吸气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Pmean)、PetCO2、PEF和PCV组的漏气分数、VTinVTexPIP、Pplat、PEEP、Pmean、PcCO2、PEF、RE虽随时间变化略有波动,但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漏气分数、VTin、VTex、Pplat、PEEP、Pmena、pctCO2、Comp1、RE和wO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PCV和VCV均能安全地应用于使用Ambu喉罩通气的6~12月龄患儿。但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行VCV患儿的PIP呈升高趋势,可能增加安全隐患,因此PCV可能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喉罩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下载PDF
小儿腹腔镜麻醉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卫平 谢丰永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麻醉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安全性。方法:90例患儿中45例(P组)患儿使用压力控制通气,剩余45例(V组)患儿采取容量控制通气,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MAP和HR,血气指标PaCO2,肺通气指...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麻醉喉罩通气时压力控制通气和容量控制通气的安全性。方法:90例患儿中45例(P组)患儿使用压力控制通气,剩余45例(V组)患儿采取容量控制通气,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指标MAP和HR,血气指标PaCO2,肺通气指标Cdyn以及不良反应来评价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结果:P组在维持MAP、HR、PaCO2以及Cdyn平稳性上明显优于V组,同时P组患儿不良反应也明显轻于V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能良好地维持患儿各项指标平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喉罩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安全性
下载PDF
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思成 黄亦芬 +1 位作者 董旭南 王在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MV )治疗。A组先用 PCV,分别保持潮气量 (VT)和平均气道压(MPaw)不变 ,后改为 VCV;B组先用...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 (PCV )和容量控制通气 (VCV )对呼吸力学和氧合作用的影响。 方法:对 2 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MV )治疗。A组先用 PCV,分别保持潮气量 (VT)和平均气道压(MPaw)不变 ,后改为 VCV;B组先用 VCV ,后改为 PCV,保持血氧饱和度平稳 0 .5 h后监测指标。受试者在 5 h内依次完成上述实验。 结果 :PCV时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明显低于 VCV时的 PIP、Pplat(P均 <0 .0 1) ,而 MPaw明显高于 VCV时的 MPaw(P <0 .0 1) ;在保持 MPaw相同时 ,氧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均无气压伤。 结论 :PCV可以有效地控制 PIP、Pplat,并保证氧合 ,实现肺保护性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容量及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俯卧位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贞丹 夏江燕 +1 位作者 李菁 任全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对俯卧位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患者根据不同通气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VCV组(n=19)及PCV组(n=18)。记录俯卧位后每10 min至120 min(Tp... 目的:探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对俯卧位腰椎融合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后入路腰椎融合术患者根据不同通气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VCV组(n=19)及PCV组(n=18)。记录俯卧位后每10 min至120 min(Tprone10,Tprone20,?,Tprone120)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指标。结果:俯卧位时PCV组的平均动脉压高于VCV组[(82.21±2.28)mmHg vs(75.72±2.04)mm Hg](P<0.05),同样潮气量下,PCV组的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优于VCV组(P<0.05)。结论:俯卧位腰椎手术中PCV对呼吸及循环系统干扰相对较小,更有利于术中血压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容量控制通气 压力控制通气 俯卧位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目标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官晓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比较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控制通气( SIPPV+VG)与传统的辅助/控制(A/C)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66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SIPPV+VG组和A/C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的氧合状... 目的:比较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控制通气( SIPPV+VG)与传统的辅助/控制(A/C)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方法66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SIPPV+VG组和A/C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的氧合状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体积分数( P/F)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比( a/APO2)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F=31.25、16.82,P<0.05),SIPPV+VG组P/F和a/APO2均显著高于A/C组(F=9.54、6.73,P<0.05),SIPPV+VG组的氧疗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显著少于A/C组,SIPPV+VG组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和气漏的比例显著低于A/C组。结论SIPPV+VG通气模式并发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 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 容量控制通气 辅助/控制通气(A/C)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