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队机动自适应车间距保持控制
1
作者 赵熙俊 崔星 +2 位作者 李兆冬 王一全 杨雨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4-51,共8页
编队机动是地面无人平台自主导航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研究编队机动系统的车速自适应车间距保持控制方法,建立车速自适应车间距控制框架,将车间距保持控制分为串联的3个部分:跟驰模型、车间距控制和速度规划。以传统时距模型为基础,引... 编队机动是地面无人平台自主导航技术的重要功能之一。研究编队机动系统的车速自适应车间距保持控制方法,建立车速自适应车间距控制框架,将车间距保持控制分为串联的3个部分:跟驰模型、车间距控制和速度规划。以传统时距模型为基础,引入前后车速度关系的修正项,提出改进非线性跟驰模型,模型符合编队机动逻辑,根据车速变化自适应调节安全车间距,提高编队效率。以距离误差和速度误差的加权组合作为车间距控制的目标,设计加权系数的自修正PID控制器,提高了控制响应和控制精度。以参考速度和前后车运动特性为约束,设计速度规划器,对期望速度进行精确跟踪。通过仿真实验和实车实验验证车间距保持控制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算法对不同速度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越野环境前车频繁加减速的工况下具有较好的跟驰性能,且自动适应速度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无人平台 编队机动 自适应车间距控制 跟驰模型 速度规划
下载PDF
平面流铸冷却辊热变形预测及恒间距控制
2
作者 姜海蛟 李铖 李永康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0-576,共7页
基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喷嘴长度与宽度、合金液喷射速度、冷却辊厚度和转速对冷却辊热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冷却辊热变形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该预测模型的恒间... 基于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研究了喷嘴长度与宽度、合金液喷射速度、冷却辊厚度和转速对冷却辊热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冷却辊热变形预测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该预测模型的恒间距控制方法。结果表明,相比冷却辊转速和厚度,合金液参数如喷嘴长度、宽度与喷射速度对冷却辊变形的影响更为明显;基于GRNN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5.98%;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间距控制策略可实现喷嘴包快速、精确地跟踪冷却辊变形,保证了间距的恒定,显著提高薄带初始制备过程中的合格率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流铸 冷却辊 热变形 神经网络预测 间距控制
下载PDF
架空乘人间距自动控制装置应用
3
作者 张海龙 《机械管理开发》 2023年第3期85-86,共2页
为防止煤矿开采行业意外事故频发,在对煤矿经济效益与开采工作人员操作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后,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架空乘人间距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的成本相对较低,且能自动化、智能化地控制乘人间距,使之符合有关规... 为防止煤矿开采行业意外事故频发,在对煤矿经济效益与开采工作人员操作安全问题进行综合考量后,经过不断探索研究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架空乘人间距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的成本相对较低,且能自动化、智能化地控制乘人间距,使之符合有关规定。该装置采用机械控制,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乘人装置 自动控制 间距控制 煤矿设备
下载PDF
变截面空心薄壁墩钢筋间距、保护层质量控制装置研制
4
作者 马兴伟 《中国公路》 2023年第8期112-113,共2页
空心薄壁墩作为大桥的门面工程,其外观质量、垂直度控制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外观形象,亦是工程交、竣工验收的重点督查内容。本文总结提炼了宾鹤高速公路项目桥梁变截面空心薄壁墩钢筋间距、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了... 空心薄壁墩作为大桥的门面工程,其外观质量、垂直度控制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外观形象,亦是工程交、竣工验收的重点督查内容。本文总结提炼了宾鹤高速公路项目桥梁变截面空心薄壁墩钢筋间距、保护层施工质量控制经验,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薄壁墩 钢筋间距、保护层质量控制 装置研究
下载PDF
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丁卫东 柳祖鹏 朱晓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30-1032,共3页
采用一种可以实施混合学习算法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结构 ,对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基于ANFIS结构的跟车间距控制器 ,通过仿真对ANFIS结构控制器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运用ANFIS结构... 采用一种可以实施混合学习算法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结构 ,对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 ,设计了基于ANFIS结构的跟车间距控制器 ,通过仿真对ANFIS结构控制器中的各参数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 ,运用ANFIS结构进行跟车间距控制是可行的 ,控制器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纵向运动 神经模糊控制 跟车间距控制 仿真 优化
下载PDF
汽车自适应巡航线性参变间距控制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高振海 严伟 +2 位作者 李红建 王大志 王林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3-1029,共7页
为满足驾驶员对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个性化安全车间距设计的需求,采用H∞理论设计了线性参变间距控制算法。考虑到驾驶员自主设定车头时距带来的控制系统动态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线性参变模型描述本车与前车间的相对运动学特性,并通... 为满足驾驶员对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个性化安全车间距设计的需求,采用H∞理论设计了线性参变间距控制算法。考虑到驾驶员自主设定车头时距带来的控制系统动态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线性参变模型描述本车与前车间的相对运动学特性,并通过加速度限值抑制了控制输入饱和且改善了乘坐舒适性。基于H∞控制理论并根据时距动态变化实现了对控制器参数的实时调整和汽车纵向动力学的非线性控制。典型仿真工况及其与动态面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性分析表明,本文算法可实现驾驶员对车头时距的个性化设定,同时也避免了时距和车辆状态离散变化甚至跳变带来的瞬态跟随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自适应巡航控制 车头时距模型 线性参变间距控制 控制输入饱和 驾驶员
下载PDF
自适应巡航系统车间距控制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韧 高晓祥 +1 位作者 王法龙 吴浩 《客车技术与研究》 2021年第6期5-8,共4页
合理的车间距设计可提高车辆自适应巡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分析常用跟车策略,确定适合于客车的车间距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验证。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系统 跟车策略 间距控制
下载PDF
高速公路桥面格栅式泄水口4种控制间距与设计取值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振华 《公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3-208,共6页
针对高速公路桥面格栅式排水设计,介绍4种格栅口控制间距计算方法、设计间距的选用原则和各间距的判断处置,分析纵横坡与各控制间距的关系,提出设计建议。
关键词 高速公路桥面 格栅式泄水口 控制间距 设计取值
原文传递
港区道路出入口间距控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绪斌 白子建 周骊巍 《交通世界》 2012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出入口定义 港区道路出入口指码头、后方堆场、散货物流中心和港区停车场等港区功能用地供机动车出入的地块开口,是与港区等级道路衔接的重要节点。出入口设计内容包括出入口分类、出入口间距、出入口分离距离、转角净距、转角半径、... 出入口定义 港区道路出入口指码头、后方堆场、散货物流中心和港区停车场等港区功能用地供机动车出入的地块开口,是与港区等级道路衔接的重要节点。出入口设计内容包括出入口分类、出入口间距、出入口分离距离、转角净距、转角半径、开口宽度、喉深和视距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区道路 间距控制 出入口 转角半径 港区功能 物流中心 设计内容 分离距离
下载PDF
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虚拟现实仿真
10
作者 朱晓宏 丁卫东 +2 位作者 钟炳迪 郭健忠 麻友良 《公路与汽运》 2006年第3期32-33,共2页
根据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Simulink系统仿真;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构造相关的虚拟世界场景,并通过Simulink的VR接口将跟车间距控制系统与该虚拟世界建立关联,从而利用仿真模型产生的信号数据驱动... 根据车辆纵向运动跟车间距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Simulink系统仿真;使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构造相关的虚拟世界场景,并通过Simulink的VR接口将跟车间距控制系统与该虚拟世界建立关联,从而利用仿真模型产生的信号数据驱动虚拟世界中车辆的运动,以更好地进行智能车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智能运输 跟车间距控制 SIMULINK 虚拟现实
下载PDF
亚飞秒脉冲产生及亚飞秒脉冲序列间距控制技术
11
作者 吴健 曾和平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6-116,共1页
近年来,由于超短脉冲技术在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中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亚飞秒脉冲最主要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高次谐波,其主要的特点是转换效率比较低;另一种主要的方法是利用高阶受激Raman散射。这种方法利用... 近年来,由于超短脉冲技术在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中的广泛应用,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亚飞秒脉冲最主要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高次谐波,其主要的特点是转换效率比较低;另一种主要的方法是利用高阶受激Raman散射。这种方法利用电感应透明的原理,通过分子调制建立一个强相干以产生很宽的Raman边带,在反相态的情况下利用介质本身的正常色散特性来得到亚飞秒脉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飞秒脉冲 泵浦光 脉冲间隔 亚飞秒脉冲序列 间距控制
下载PDF
固定铅门模式下控制点间距对乳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钢 谭军文 +2 位作者 贺先桃 冯永富 龙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11期48-53,共6页
目的 :研究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中不同控制点间距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为乳腺癌 VMAT 计划控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 目的 :研究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中不同控制点间距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为乳腺癌 VMAT 计划控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接受放射治疗的 17 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在 RayStation 4.7.5 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控制点间距为 2°、3°、4°的 3 组 VMAT 计划,比较 3 组 VMAT 计划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 105%处方剂量所包含的体积(V105%),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控制点间距为 2°和 4°的 VMAT 计划的 CI 与 V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 计划的 HI、右乳平均剂量、左侧肺 V30 Gy、甲状腺 V50 Gy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计划(P 均<0.05),且二者均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 VMAT 计划的心脏 V20 Gy、V30 Gy,左侧肺平均剂量、V5 Gy、V10 Gy、V20 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劣于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 计划机器跳数最少、出束时间最短,其次为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结论:控制点间距为 2°的乳腺癌 VMAT 计划质量最优,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乳腺癌 VMAT 计划差异不大。设计左侧乳腺癌固定铅门 VMAT 计划时建议选择控制点间距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铅门 控制间距 乳腺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地下空间公共安全的管线间距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丹艳 刘颖 严建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缓解城市人地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安全管理是关键的基础要求。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现实发展,分析了地下管线安...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缓解城市人地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安全管理是关键的基础要求。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现实发展,分析了地下管线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市对地下管线普查数据的深度利用实践,提出了地下管线安全间距监控的基本方法,总结了地下管线碰撞的主要特征,最后,从加强各类管线管理的综合协调、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管线建设管理和推进管线布局规划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管线安全管理的主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地下管线 公共安全 间距控制 碰撞
下载PDF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中探针样品间距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昭 吴世法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11期662-667,共6页
在动态原子力与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中,探针与样品的间距关系到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这两个最重要参数的性能。在对几种主要的动态原子力/扫描近场光学组合显微镜的探针/样品间距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提高探针Q值是提高扫描显微镜分... 在动态原子力与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中,探针与样品的间距关系到分辨率以及扫描速度这两个最重要参数的性能。在对几种主要的动态原子力/扫描近场光学组合显微镜的探针/样品间距控制模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提高探针Q值是提高扫描显微镜分辨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对采用检测控制探针振幅模式,期望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加快扫描成像速度是不可实现的,因而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而在检测控制探针频率模式下,提高探针Q值,可有效提高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分辨率,且不会制约扫描成像速度的提高。该结论为将来的纳米操作和纳米超高密度光存储的实用化提供了可能,对大连理工大学近场光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原子力与光子扫描隧道组合显微镜(AF/PSTM)的改进和产业化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原子力显微镜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 间距控制 控制模式 扫描速度 分辨率
下载PDF
车辆间距控制系统的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及仿真
15
作者 冯宇清 纪慧泉 刘正生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8期141-141,143,共2页
采用PID控制器对文献[1]中的车辆间距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通过Matlab软件中的命令方式、Simulink模块仿真平台,探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及仿真方法,分析比较P控制、PI控制、PD控制、PID控制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出优良的控制... 采用PID控制器对文献[1]中的车辆间距控制系统进行校正,其目的是通过Matlab软件中的命令方式、Simulink模块仿真平台,探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及仿真方法,分析比较P控制、PI控制、PD控制、PID控制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出优良的控制器,达到改善该系统性能指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间距控制系统 MATLAB/SIMULINK仿真 PID控制
下载PDF
架空乘人装置乘人间距机械控制装置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艳星 《机械管理开发》 2018年第7期47-48,共2页
针对当前我国架空乘人装置乘人间距机械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如何创新性地设计出更有安全保障的机械控制装置。该装置不仅将乘车间距保证到了12 m以下,将乘人装置运行速度平均保持在1.2 m左右,增加了运作灵敏... 针对当前我国架空乘人装置乘人间距机械控制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了如何创新性地设计出更有安全保障的机械控制装置。该装置不仅将乘车间距保证到了12 m以下,将乘人装置运行速度平均保持在1.2 m左右,增加了运作灵敏度,大大降低了飞车事故的发生概率,而且单套制作成本仅1 200元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乘人装置 乘人间距机械控制装置 创新应用
下载PDF
车间距控制辅助系统
17
作者 清茂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7年第9期13-13,共1页
日产汽车推出了一款汽车新装备:车与车之间距离缩小时,向油门踏板施加反力来提醒驾驶员注意的“车间距控制辅助系统(DCA)”。 该公司曾在2006年推出作为“魔力保险杠(Magic Bumper)”的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激光雷达推算与前方... 日产汽车推出了一款汽车新装备:车与车之间距离缩小时,向油门踏板施加反力来提醒驾驶员注意的“车间距控制辅助系统(DCA)”。 该公司曾在2006年推出作为“魔力保险杠(Magic Bumper)”的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激光雷达推算与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及速度。当判断车间距较小时。就会向油门踏板施加一定反力,并同时发出警告音,提醒驾驶员踩制动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系统 间距控制 日产汽车 油门踏板 相对距离 激光雷达 制动踏板 驾驶员
下载PDF
基于模拟驾驶员多目标决策的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高振海 严伟 +1 位作者 李红建 胡振程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673,共7页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根据本车与前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综合考虑车间行驶安全性、本车纵向动力学特性和驾乘人员的舒适性等多个相互关联且存在一定矛盾的性能指标,实现本车与前车安全车间距的保持控制。针对这一多目标协调控...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根据本车与前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和相对速度,综合考虑车间行驶安全性、本车纵向动力学特性和驾乘人员的舒适性等多个相互关联且存在一定矛盾的性能指标,实现本车与前车安全车间距的保持控制。针对这一多目标协调控制问题,本文在动态输出反馈控制框架下,模拟真实驾驶员对车间距控制的行为特性,利用汽车行驶状态和控制变量建立了安全性、轻便性、舒适性和工效性指标,进而基于不变集和二次有界性理论提出了以上多性能指标的动态协调控制机制,建立了一套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车间距控制算法。最终通过跟随、驶离和切入3种典型工况的仿真,验证了算法对安全车间距保持和协调多性能指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巡航 间距控制 多目标协调 控制约束 二次有界性
下载PDF
射流温度对公路隧道风机纵向间距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林庄 何世洋 +1 位作者 李晓菲 孙三祥 《交通科技》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依托公路隧道实际工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射流风机出口风速为30m/s时,针对第一组风机(距隧道入口52m)前端发生火灾,不同送风温度对隧道内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风机出口温度为299,307,314,322,3... 依托公路隧道实际工程,运用FLUENT软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模拟分析了射流风机出口风速为30m/s时,针对第一组风机(距隧道入口52m)前端发生火灾,不同送风温度对隧道内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风机出口温度为299,307,314,322,329K时,诱导段的长度分别缩短4%-10%。射流温度越高回流现象越明显,不利于诱导段气流组织的发展,风机纵向控制间距相应变大,从而影响了射流效率。研究结果为隧道内风机纵向控制间距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射流 温度场 纵向控制间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竹篾间距可控竹帘编织机的结构与运动协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素梅 巫其荣 +3 位作者 齐文玉 任凯 关鑫 林金国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对现有的竹帘编织机进行改进,设计一种竹篾间距可控的竹帘编织机,将竹篾按一定的间距要求连续编织成竹帘,且各竹篾间位置保持固定不滑移;可减少竹篾用量、减轻竹帘胶合板重量、降低竹帘胶合板成本。论述了改进后编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对现有的竹帘编织机进行改进,设计一种竹篾间距可控的竹帘编织机,将竹篾按一定的间距要求连续编织成竹帘,且各竹篾间位置保持固定不滑移;可减少竹篾用量、减轻竹帘胶合板重量、降低竹帘胶合板成本。论述了改进后编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进篾与编织动力联动机构的运动协调关系、竹篾压紧与打出的运动协调关系、竹篾间距控制装置各组成部分的运动参数关系;得到竹篾间距与竹篾打出间距、叉轴转数之间的关系式,进篾辊转速与凸轮轴转速关系式,叉轴转数与槽轮槽数和拨盘圆销数之间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篾 间距控制 运动协调 竹帘编织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