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氡气测量在佳木斯城市地下热水普查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菁华 王祝文 +2 位作者 王晓丽 易兵 赵玉岩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75-78,84,共5页
在佳木斯城区地下热水调查中,运用了水中氡活度浓度测量和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综合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城市地热地质调查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对水中氡活度浓度及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正态化变换以及原始氡活度浓度异常分析,明确了氡活度... 在佳木斯城区地下热水调查中,运用了水中氡活度浓度测量和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综合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城市地热地质调查中的不利因素。通过对水中氡活度浓度及土壤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正态化变换以及原始氡活度浓度异常分析,明确了氡活度浓度异常对地下热水控制构造的指示作用。通过对氡活度浓度测量值的趋势分析,提取局部异常,综合各种异常信息,确定了城区地下热水的有利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氡活度浓度 水中氡活度浓度 地下 控热断裂构造
下载PDF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路晴晴 江勇 《能源与环保》 2019年第8期84-88,共5页
通过分析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断裂系统、热储成因类型、热储类型、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动态、地温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为马超营断裂,为主要控热断裂;热储为断裂破碎带,... 通过分析豫西栾川潭头盆地断裂系统、热储成因类型、热储类型、地热流体流场特征及动态、地温场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豫西栾川潭头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为马超营断裂,为主要控热断裂;热储为断裂破碎带,呈带状展布;研究区恒温带埋深为30m,平均地温梯度为3.70℃/hm;研究得到了地热流体化学组分特征、动态变化以及同位素化学与地热田成因。研究为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 地质特征 控热断裂 储类型 地温梯度 地温场特征
下载PDF
河南省遂平县城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继新 王娟 +2 位作者 刘华平 李扬 李昕 《地下水》 2009年第6期146-149,共4页
阐述了河南省遂平县城地热田的地热地质特征,包括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热储结构特征,指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杨庄—王勿桥断裂和北东向遂平断裂,划分出两大热储层并简述其结构特征。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控热断裂 储层
下载PDF
广东省龙门县龙华镇地热流体赋存特征及成因分析
4
作者 覃海苇 《西部资源》 2022年第6期1-3,200,共4页
广东省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龙华地热田是一处岩溶型地热田,控制可开采量高达3100m^(3)/d。基于龙华地热田地热资源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其形成地质条件、控热因素及热储模的分析,本次研究成果表明: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断层为本地热田深部地... 广东省龙门县地热资源丰富,龙华地热田是一处岩溶型地热田,控制可开采量高达3100m^(3)/d。基于龙华地热田地热资源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其形成地质条件、控热因素及热储模的分析,本次研究成果表明: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断层为本地热田深部地热流体的循环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形成热对流提供了条件。地热田热储岩性为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D_(3)t)灰岩,岩石质硬性脆,在构造及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产生破碎,形成裂隙及溶蚀现象,为地下热矿水的循环、运移及储存提供了通道及有利的空间。本次工作基本查明了地热田控热构造和导水构造,对下一阶段深部热储勘查提供了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县 资源 断裂 成因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温泉分布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刘玲霞 路睿 +4 位作者 谢文苹 刘博 王亚茹 姚海慧 蔺文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3-195,共23页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传统观点认为其东北部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地热赋存条件一般。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热资源种类齐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勘查程度较高或单个温泉温度较高的区域,而区内大部分地区研究程...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传统观点认为其东北部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地热赋存条件一般。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热资源种类齐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勘查程度较高或单个温泉温度较高的区域,而区内大部分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地热资源整体分布特征和热源机制不清。本文依据主要控热活动断裂和温泉集中区将温泉自东北向西南划分为11个区,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手段对温泉的分布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补给来源均为其附近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温泉水化学特征与热储的地层岩性相关,花岗岩热储中地热水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_(4)^(2-)和Cl^(-)为主;灰岩热储中地热水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砂岩热储中地热水主要阳离子有Ca^(2+)、Na^(+)和Mg^(2+),主要阴离子有Cl^(-)、SO_(4)^(2-)和HCO_(3)^(-)。温泉主要沿活动断裂展布方向呈串珠状分布,且主要密集在不同构造体系的交接复合部位和同一构造体系的转折部位;分布于一、二级断裂结合部位的热储循环深度最大,径流路径最长、水岩反应较充分;而分布于被少量小规模断裂切割的三级断裂沿线的温泉循环深度相对较小,径流路径较短,水岩反应程度较低。热储温度从东北向西南整体呈现出中部和西南部高、南部和东北部低,中高温热储主要分布于共和、贵德、乌兰和唐古拉山一带,温度在89.0~139.0℃,平均117.7℃。温泉热源主要来自大地热流传导增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岩浆余热和活动断层摩擦生热,以及低速高导熔融体和地幔通道流传热等。此次主要聚焦于青海省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地热成因等方面的研究,可为后期青海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水文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温标 硅焓图解 活动断裂
下载PDF
云南龙陵地热资源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宋银 朱杰勇 李诗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4期94-100,共7页
地处中国著名滇藏地热带的龙陵县,地热资源丰富,但其形成机制和利用前景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龙陵县温泉及泉群的地质调查,分析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控热因素及温泉分布特征,将龙陵地热资源划分为2个水热活动带3个相对独立的地热区,建立... 地处中国著名滇藏地热带的龙陵县,地热资源丰富,但其形成机制和利用前景尚不明确。本文通过对龙陵县温泉及泉群的地质调查,分析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控热因素及温泉分布特征,将龙陵地热资源划分为2个水热活动带3个相对独立的地热区,建立了龙陵温泉成因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研究区温泉分布不均,沿断裂呈带状展布,沿水系呈片状出露。(2)天然温泉的温度范围29℃~102℃,矿化度范围105~927 mg/l,水化学类型以HCO3-Na为主,泉质类型有碳酸泉、硫磺泉、硅酸泉、氡氟泉等。(3)研究区地热泉的发育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其成因类型为断裂深循环型。该地区地下热水开发利用潜力较高,建议继续深入开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热成因机理等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更好地定量评价地热潜能与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陵县 资源 断裂 概念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