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及其控砂模式
1
作者 马清 覃军 +1 位作者 唐贤君 常文琪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8,85,共10页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断裂转换带 控砂模式 丽水凹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陡坡带断裂控砂模式 被引量:46
2
作者 肖焕钦 王宝言 +1 位作者 陈宝宁 孟宪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陡坡带大量地质、地震及测井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各种类型同生断裂对地层沉积、储集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结了多种断裂控砂模式 ,指出了不同类型。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陡坡带 断裂 控砂模式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同生断层特征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忠山 李云飞 王龙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1,共5页
杏北油田断层十分发育,同生断层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认清断层与砂体分布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大庆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分析同生断层的生长特点,找出同生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供有利证据。研究发... 杏北油田断层十分发育,同生断层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认清断层与砂体分布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大庆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分析同生断层的生长特点,找出同生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供有利证据。研究发现葡萄花油层部分断层为同生断层,同生断层活动时期主要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姚家组一嫩一二段沉积时期及嫩三四段沉积以后,断层强活动时期位于葡13单元沉积时期。同生断层在纵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期,横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段(分段生长)的特点。最终将断层特征与砂体分布相结合,阐明了同生断层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出同生断层下降盘控砂和分段生长点控砂2种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油层 同生断层 断层控砂模式 杏北油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成因类型及控砂模式——以南堡凹陷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罗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3,共4页
陆相断陷盆地独特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其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控制了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的形成与分布。南堡凹陷多凸多凹,存在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4种成因特征的坡折带类型,其分布受构造与沉积因素的双重... 陆相断陷盆地独特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其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控制了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的形成与分布。南堡凹陷多凸多凹,存在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4种成因特征的坡折带类型,其分布受构造与沉积因素的双重影响,归根结底受长期、多期活动的断裂控制;坡折带控制了坡折砂的形成与分布,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砂、挠曲坡折砂、沉积坡折砂和侵蚀坡折砂4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它们受各成因类型坡折带控制,其有规律的分布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折带 成因类型 控砂模式 陆相断陷盆地 南堡凹陷
下载PDF
高邮凹陷阜三段砂体展布特征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储华 郑元财 +1 位作者 刘志敏 吴峰 《复杂油气藏》 2022年第1期17-22,共6页
高邮凹陷阜三段(E_(1)f_(3))是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的主要领域,也是隐蔽油藏拓展的重要阵地。基于岩心观察,结合粒度和电测曲线特征分析等,开展高邮凹陷E_(1)f_(3)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与规律研究,总结控砂模式,提出高邮凹陷E_... 高邮凹陷阜三段(E_(1)f_(3))是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勘探的主要领域,也是隐蔽油藏拓展的重要阵地。基于岩心观察,结合粒度和电测曲线特征分析等,开展高邮凹陷E_(1)f_(3)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与规律研究,总结控砂模式,提出高邮凹陷E_(1)f_(3)发育河流作用控制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湖浪作用控制的滩砂、坝砂,以及陡坡带重力滑塌控制的近岸水下扇水道等3类6种沉积微相。物源条件、动力机制和构造格局共同控制了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形成斜坡带控砂和断裂带控砂两类模式;斜坡带发育河流控砂和湖浪控砂两种模式,断裂带发育断坡控砂和陡坡控砂两种模式。E_(1)f_(3)砂体展布及控砂机制分析为高邮凹陷E_(1)f_(3)隐蔽型油气藏勘探指出方向,为资源接替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体展布特征 控砂模式 阜三段 高邮凹陷
下载PDF
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层序地层及其控砂模式
6
作者 余烨 张昌民 +3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黄俨然 王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3-1236,共14页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 为了揭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层序发育及砂体分布特征,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坡珠江组下段为例进行了层序地层和控砂模式的研究.识别出强制海退和正常海退造成的暴露侵蚀不整合面、与暴露侵蚀界面相对应的整合面、海泛面、最大海泛面、强制海退底面和最大海退面等6种界面,将研究区珠江组下段划分为一个半三级层序;并指出低可容纳空间三角洲沉积背景下沉积界面与基准面一致或略低于基准面,准层序以与海泛面对应的暴露侵蚀面为界面,且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区域基准面相对海平面的下降是控制层序边界形成的主要因素;平面上砂体赋存在三角洲前缘和下三角洲平原的沉积地区,新增可容纳空间的形成速率及剩余可容纳空间的原有规模是控制砂体横向连续分布的关键因素;垂向上砂体分布在SQ1层序基准面缓慢上升到下降之前形成的高位体系域和SQ2层序基准面下降最低点到缓慢上升至最大海退面形成的低位体系域,这两套砂体横向连续性较好,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输导条件,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砂模式 层序地层 三角洲沉积 低可容纳空间 白云凹陷北坡
下载PDF
南堡凹陷南部沙一段控砂模式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庆祥 郭少斌 +2 位作者 曹中宏 张晓龙 李媛姝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8-357,共10页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 南堡凹陷盆地内部构造特征复杂,砂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为了明确砂体分布规律,首先对南部缓坡带构造-沉积背景进行研究和岩心相观察,识别了沙一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进而通过对南部缓坡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沉积学研究和地震地质解释,发现沙一段砂体同时受到顺源和逆源两种同沉积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其中,顺源坡折带控制了断槽物源通道的走向,逆源坡折带改变了水流的流向,阻止了砂体的运移。据此,建立了南堡凹陷南部缓坡带沙一段同沉积断裂的控砂模式,得出沙一段砂体具有"沙垒田凸起供砂,断槽物源通道输砂,逆源坡折带阻砂和同沉积洼槽带聚砂"的发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缓坡带 沙一段 断槽 逆源坡折带 控砂模式
下载PDF
东海丽水凹陷古新统源-汇系统及控砂模式 被引量:18
8
作者 侯国伟 刘金水 +2 位作者 蔡坤 王勇刚 姜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4,共10页
东海丽水凹陷浅层明月峰组下段和灵峰组上段已发现丽水36-1气田,但对中深层灵峰组勘探尚未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深层砂体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根据源-汇系统的研究思路,对物源类型、母岩特征、汇聚体系、聚砂模式等进行... 东海丽水凹陷浅层明月峰组下段和灵峰组上段已发现丽水36-1气田,但对中深层灵峰组勘探尚未获得大的突破,关键原因之一在于中深层砂体变化快、储层预测难度大。根据源-汇系统的研究思路,对物源类型、母岩特征、汇聚体系、聚砂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发育三大物源(闽浙隆起带、雁荡凸起和灵峰潜山)、3种汇聚通道(侵蚀沟谷、断面、断槽)以及5种控砂模式(陡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断槽控制轴向源-汇控砂模式;缓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缓坡带同生断层控砂模式和凸起陡坡带断面控砂模式)。缓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是浅层明月峰组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陡坡带沟谷式控砂模式、断槽控制轴向源-汇控砂模式、缓坡带同生断层控砂模式是丽水凹陷西次凹中南部深层灵峰组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凸起陡坡带断面控砂模式是东次凹陡坡带砂体发育的有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水凹陷 断陷盆地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控砂模式
下载PDF
构造稳定时期河控三角洲三元控砂模式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元昊 宋方新 +2 位作者 韩鹏 张亚琴 杨一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三角洲砂体是含油气盆地勘探的最主要储集体类型之一,湖相三角洲类型基本均为河控型三角洲。明确河控三角洲砂体发育机制、迁移规律、分布特征、组合结构等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河控三角洲砂... 三角洲砂体是含油气盆地勘探的最主要储集体类型之一,湖相三角洲类型基本均为河控型三角洲。明确河控三角洲砂体发育机制、迁移规律、分布特征、组合结构等规律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影响河控三角洲砂体的因素较多,宏观上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的类型、形成、演化、沉积底型形态、坡度及物源等。在构造相对稳定时期,河控三角洲砂体主要受3种因素控制:物源供屑能力(简称物源),沉积底型坡度(简称坡度)和湖岸线位置(简称岸线)。物源供屑能力控制了砂体规模,体现在粒度、砂体厚度及范围;底型坡度控制了砂体宽厚比,表现在砂体前积层角度大小及三角洲形状;湖岸线河口处是沉积物主要卸载区,其位置及迁移幅度控制了砂体位置及连续性。3种因素不同的变化组合形成了不同特征的三角洲砂体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三元控砂模式 物源供屑能力 沉积底型坡度 湖岸线迁移
下载PDF
霸县凹陷断坳转换期同沉积断裂的特征及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通 黄传炎 +6 位作者 张宏伟 李邦勇 肖子洋 陈思 曹海洋 李潇鹏 刘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125,共9页
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深入研究霸县凹陷东营组三段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识别断层发育样式,总结由断层控制形成的古地貌特征,结合岩心、单井、地化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断层控制发育的古地貌对沉积相和砂体的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控制模... 依据三维地震等资料,深入研究霸县凹陷东营组三段断坳转换期发育的断层,识别断层发育样式,总结由断层控制形成的古地貌特征,结合岩心、单井、地化等资料,进一步分析断层控制发育的古地貌对沉积相和砂体的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控制模式。研究表明,东三段沉积期主要发育3种控砂模式:帚状同沉积断层控砂模式,雁列式断裂组合控砂模式和平行同向断层转换带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沉积断层 断坳转换期 控砂模式 东营组三段 霸县凹陷
下载PDF
构造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孔友 秦磊 +1 位作者 谭明友 王玥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3-900,共8页
充分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控制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断层和古沟槽。断层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具关键控制作用,砂体主要沿二级以上断层的下降盘呈裙带状分布,且断层活动强度决定了砂体的沉积厚度,断... 充分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控制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为断层和古沟槽。断层对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具关键控制作用,砂体主要沿二级以上断层的下降盘呈裙带状分布,且断层活动强度决定了砂体的沉积厚度,断层落差变化趋势线与砂体厚度变化趋势线相吻合。受北断南超的构造背景控制,东营凹陷深层断裂活动也表现为北强南弱,从而控制了砂体发育由北部的近岸水下扇到中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再到南部的扇三角洲演变。东营凹陷南部缓坡深大断层发育较少,古沟槽对深层砂体的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主要发育冲沟和断沟2种,以冲沟为主,且沟槽发育具有继承性,从而导致沙四至沙三段发育的扇体在垂向上叠置。最后,根据控砂要素,建立了东营凹陷深层砂体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深层 断层 沟槽 控砂模式
下载PDF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核三下段的控砂机制
12
作者 杨雄涛 罗顺社 朱颜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6,共6页
泌阳凹陷是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唐河栗园断裂和泌阳栗园断裂的活动控制着断陷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认为,南部陡坡带砂砾岩在核三下段沉积时期受控于边界断裂、古地貌、物源、水动力及古气候等因素。其中断裂的活动强度及古地貌的影响... 泌阳凹陷是一个南断北超的箕状断陷,唐河栗园断裂和泌阳栗园断裂的活动控制着断陷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认为,南部陡坡带砂砾岩在核三下段沉积时期受控于边界断裂、古地貌、物源、水动力及古气候等因素。其中断裂的活动强度及古地貌的影响因素占主导地位。通过研究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及不同规模砂砾岩体分布与主要控制因素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陡坡带的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机制 控砂模式 泌阳凹陷
下载PDF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上部物源演化及砂体分布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欣 刘震 +5 位作者 卢朝进 任梦怡 李亮 王时林 汪雄 高钦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88-901,共14页
沉积物源分析是沉积相分析、砂体分布预测及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研究的核心内容。前人研究认为,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储集相类型单一,物源仅来自于NE向边界断层,然而钻探揭示的相序特征与NE向扇三角洲唯一物源的观点并不完全相符,导致砂体... 沉积物源分析是沉积相分析、砂体分布预测及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研究的核心内容。前人研究认为,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储集相类型单一,物源仅来自于NE向边界断层,然而钻探揭示的相序特征与NE向扇三角洲唯一物源的观点并不完全相符,导致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油气勘探。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高频层序地层分析、地震相和地震属性分析、有色反演等技术,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沉积物源分布、充填演化及砂体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新认识:(1)柳赞地区沙河街组三段除扇三角洲沉积以外,存在第二种有利储集体——近岸水下扇;(2)根据前积地震相反射特征分析发现,沙河街组三段中—晚期陡坡带物源方向变化剧烈,受构造沉降控制明显,呈现"顺时针旋转"演化:即SQIII沉积期,湖盆整体北高南低,发育来自NW向物源的扇三角洲相;SQIV沉积期,NE向剧烈抬升,形成NE向的扇三角洲相;SQV沉积期,湖盆东部开始抬升,发育来自东部物源的扇三角洲相;(3)建立了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河街组"三级控砂"模式:断层差异活动控制沉积物源发育特征;坡折带和湖平面变化控制储集体类型;沉积相类型控制砂体类型和分布。研究深化了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强烈构造变动控制物源迁移的理论认识;同时,对于南堡凹陷老区的进一步挖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赞地区 物源演化 前积地震相 近岸水下扇 控砂模式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戴一段砂体成因类型及控砂机制分析
14
作者 房亮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7期77-77,共1页
通过对高邮凹陷戴一段(E2d1)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粒度分析,结合测井曲线特征,识别出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等4种砂体成因类型。并明确各砂体类型的发育及平面展布主要受到沉积旋回、古地貌和边界断裂等控砂因素的控制... 通过对高邮凹陷戴一段(E2d1)钻井的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粒度分析,结合测井曲线特征,识别出三角洲、扇三角洲、浊积扇和滩坝等4种砂体成因类型。并明确各砂体类型的发育及平面展布主要受到沉积旋回、古地貌和边界断裂等控砂因素的控制。将沉积旋回、古地貌及边界断裂等控砂因素相结合,明确了高邮凹陷深洼带戴一段的沉积控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戴南组 体成因类型 机制 控砂模式
下载PDF
板桥次凹深层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及认识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洪香 王昌丽 +3 位作者 王国华 赵同泽 董越崎 王莉 《录井工程》 2014年第2期81-84,102,共4页
板桥次凹地层整体北厚南薄,表现为北断南超的构造特征,东西向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深层沙三段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剩余资源量较大,是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有利地区。为明确深层天然气的勘探潜力,通过开展构造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 板桥次凹地层整体北厚南薄,表现为北断南超的构造特征,东西向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深层沙三段整体勘探程度较低、剩余资源量较大,是寻找大型天然气藏的有利地区。为明确深层天然气的勘探潜力,通过开展构造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认为板桥次凹早断、中凹、晚隆的构造背景控制了砂体在构造主体区的发育程度,砂体与烃源岩匹配,有利于深层天然气藏的形成。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指向,储集层发育控制了油气成藏规模及平面展布特征,运移路径及遮挡条件控制了油气成藏类型、模式及富集程度。通过开展斜坡区构造背景、控砂模式、控藏机制等成藏主控因素的研究,明确板桥次凹深层构造形态比较完整,砂体比较发育,沙三段烃源岩为好烃源岩,且泥岩具有较好的封堵能力,油气藏属于自生自储、下生上储型的构造岩性油气藏。综合分析认为,板桥凹陷深层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主要的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桥次凹 构造背景 控砂模式 烃源岩评价 封堵条件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古近纪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张新涛 周心怀 +2 位作者 牛成民 刘豪 魏文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2-338,共7页
坡折带类型、分布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2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断裂坡折可以进一... 坡折带类型、分布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充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盆地幕式断陷活动和同沉积断裂差异活动等构造作用下,形成了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2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断裂坡折可以进一步分为断阶坡折、帚状坡折和断裂转换带坡折,不同类型构造坡折带对沉积体系具有明显控制作用。②断阶坡折控制了陡坡带扇三角洲、缓坡带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帚状坡折控制了沉积体系入湖方向和沉积厚度;断裂调节带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挠曲坡折控制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分布。③构造坡折控制不同类型的圈闭组合,断阶坡折带发育断块型圈闭、岩性上顷尖灭圈闭;帚状坡折带发育掀斜断块圈闭;断裂转换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断鼻-岩性圈闭;挠曲坡折带发育地层超覆圈闭。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为下一步中深层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构造坡折 断裂调节带 控砂模式
下载PDF
辽西低凸起锦州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体分布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永利 加东辉 +2 位作者 李建平 赖维成 吴小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 横向低凸起常因残余面积小,而在物源体系中未得到重视。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通过断裂组合、断层接触关系、垂向位移和上下盘地层厚度等特征的识别,在辽东湾地区辽西低凸起锦州25地区识别出同向叠覆型和同向趋近型两类构造转换带。采用"点面反馈,源体比对"的思路,依据钻井岩相、宏观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的分析,结合砂岩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和成分成熟度等资料,在研究区沙三段识别出3类与低凸起具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构造转换型扇三角洲、陡坡坡折型近岸水下扇和凸缘末梢交叉断裂型扇三角洲,建立了低凸起差异物源分配模式。同时,结合钻井泥岩声波时差中地层剥蚀的响应,提出易于风化的母岩、剥蚀区动态变化和高效物源通道是低凸起围区砂体能够富集的根本原因。构造转换带型扇三角洲对解决该地区小物源贫砂问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低凸起 构造转换带 控砂模式 动态物源 扇三角洲 物源分配 辽东湾地区
下载PDF
构造转换带制约下的砂体富集效应:以平湖斜坡孔雀亭区平湖组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峻颉 侯国伟 +2 位作者 秦兰芝 谢晶晶 苗清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59-468,共10页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挤压或伸展盆地中。基于转换带的理论基础,认为同沉积时期其对砂体的汇聚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处于断拗转换期,厘清该时期同沉积断裂体系所组成... 构造转换带是油气藏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领域,分布在多种类型的挤压或伸展盆地中。基于转换带的理论基础,认为同沉积时期其对砂体的汇聚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平湖斜坡带孔雀亭地区平湖组处于断拗转换期,厘清该时期同沉积断裂体系所组成的构造转换带如何控砂控相,对下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录井资料研究,通过构造样式、断裂体系与生长指数梳理,厘清孔雀亭地区平行、共线与叠覆三种转换带类型;同时,转换带控制洼隆相间古地貌的形成,进而控制沉积砂体在近断裂转换点且可容纳空间大的地势低洼区卸载与富集,发育形成坡积扇、前缘水下扇和复合砂坝等沉积微相。根据古地貌特征、转换带类型与沉积砂体的匹配关系,厘定挠曲型平行转换带控砂模式、雁列型共线转换带控砂模式和扭动改造型叠覆转换带控砂模式。其中,挠曲型平行转换带与雁列型共线转换带聚砂效果最为显著。论文工作为后续构造—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亭 平湖组 辫状河三角洲 构造转换带 控砂模式
下载PDF
南堡1、2号构造聚砂规律与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洪宇 徐颖新 +3 位作者 李赫 曹哲 王恺 王艳玲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29-334,20,共7页
南堡1号和2号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与砂体关系不清楚。为了明确聚砂规律,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利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结合反演等地球物理手段,建立了南部物源"断槽输砂,坡折控砂"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断... 南堡1号和2号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与砂体关系不清楚。为了明确聚砂规律,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利用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分析古地貌;结合反演等地球物理手段,建立了南部物源"断槽输砂,坡折控砂"的沉积模式。研究认为,断裂对中深层砂体富集具有控制作用,沙河街早期发育的北东向基底走滑断裂控制了古断槽的形成,古断槽成为砂体运输及储存的主要通道;沙河街组沉积晚期发育与早期北东向基底断裂相交的近东西向断裂,构成断裂坡折带,紧邻坡折带的下方砂体富集。用该沉积模式指导南堡1号和2号构造中深层构造—岩性圈闭勘探,取得了新发现,为复杂陆相断陷盆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下的精细岩性勘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1号构造 南堡2号构造 中深层 断槽输 坡折 控砂模式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西斜坡断层-岩性油气藏富集评价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荔青 江东辉 +3 位作者 周兴海 李昆 庄建建 刘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7-754,共8页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 近年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西斜坡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思路逐步由构造油气藏转向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通过系统地开展煤系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明确煤层及暗色泥岩是斜坡带主力烃源岩。通过“源—渠—汇”系统的沉积体系精细研究,明确了西斜坡共发育8种构造—岩性复合圈闭类型;通过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弄清了始新统平湖组中—上段圈闭有效性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平湖组下段供烃能力及储层物性为主控因素,并建立了西斜坡油气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认为,西湖凹陷西斜坡北段迎翠轩地区始新统—古新统三角洲和平南、初阳—宝石地区始新统潮坪—三角洲及平湖斜坡内带为构造—岩性规模储量发育区,是下步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圈闭 控砂模式 因素 评价体系 西斜坡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