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水下古隆起滩坝成因机制及控藏模式
1
作者 唐丽 王文卓 +4 位作者 高明 龙国徽 唐相路 侯栗丽 郑洪扬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滩坝是重要的油气藏储集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水下古隆起构造上的滩坝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尚待进一步揭示。通过岩心分析、镜下观察、井震解释等手段,重建了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水下古隆起滩坝的古沉... 滩坝是重要的油气藏储集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水下古隆起构造上的滩坝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较少,尚待进一步揭示。通过岩心分析、镜下观察、井震解释等手段,重建了柴达木盆地尕斯地区水下古隆起滩坝的古沉积环境,明确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沉积岩石特征,揭示了滩坝的形成机制,建立了滩坝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尕斯地区上干柴沟组(N1)水下古隆起构造主要发育滨浅湖相沉积体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2)研究区古地貌西北高、东南低,滩坝主要接受来自砂西-红柳泉的阿拉尔物源沉积,同时受到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发育大面积的滩砂体。(3)尕斯古隆起发育于新生代之前,且产生了大量断层,其滩坝砂体在平面上分布较广,砂体厚度小;在垂向上为旋回叠置分布,呈弯曲的“条带状”。(4)尕斯地区油气藏为古隆起、断层、滩坝砂体共同控制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隆起 滩坝 成因机制 控藏模式
下载PDF
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输导、运聚特性及其差异控藏模式——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子隆 杨威 +6 位作者 王千军 商丰凯 周健 宋健 陈林 王耀华 罗群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是当前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的油气输导、运聚特性和差异控藏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表征、物性特征测试和二维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走滑断裂为研究... 走滑断裂的控藏作用是当前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内部不同结构单元的油气输导、运聚特性和差异控藏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文中通过野外地质表征、物性特征测试和二维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以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走滑断裂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数理统计,明确了走滑断裂体系不同结构单元特征,厘清了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的油气输导、运聚特性,构建了走滑断裂不同结构单元的差异控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沥青矿地区走滑断裂为“核部-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三元结构型,走滑断裂主动盘滑动破碎带岩石裂缝最发育,其次为被动盘滑动破碎带和主动盘诱导裂缝带;油气在垂向上主要沿张扭性走滑断裂核部和主动盘运移,侧向上走滑断裂被动盘对油气的封闭性较好,以遮挡成藏为主,主动盘对油气的侧向封闭性差,油气可运聚到主动盘裂缝中,总体上走滑断裂以垂向输导为主,侧向上兼具输导和遮挡。“核部-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三元结构型走滑断裂输导体系及控藏模式的确立,对准噶尔盆地走滑断裂控藏规律认识的进一步完善及油气勘探开发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垂向输导 侧向输导 输导体系 差异控藏模式 乌尔禾沥青矿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寿阳区块煤层气田的水文控藏模式及控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丰丰 倪小明 +2 位作者 张亚飞 王文升 王凯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7-188,共12页
地下水对煤层的补、径、排关系不仅影响着煤层气的富集程度,而且影响着煤层气井的产气特征。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和产气的影响,以寿阳区块15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排采水离子测试数据和地下水势,分析了排采水化学特征参数、... 地下水对煤层的补、径、排关系不仅影响着煤层气的富集程度,而且影响着煤层气井的产气特征。为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和产气的影响,以寿阳区块15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排采水离子测试数据和地下水势,分析了排采水化学特征参数、地下水势与含气量关系;结合水文控气作用分析,提出了3种控藏模式。根据不同控藏模式下煤层气井的产水、产气曲线形态及成因机制,划分了6种控产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表明:水化学特征参数、地下水势与含气量相关性显著。即矿化度、变质系数越大,钠氯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地下水势越小,含气量越高。水文地质条件以水动力逸散、封堵、封闭作用控制着煤层气逸散和富集成藏;水动力逸散控藏区,低含气量是煤层气井低产的主控因素,开发风险高;水动力封堵控藏区产水量普遍大。其中水动力强、低渗透率地区,易出现高产水低产气井,不建议开发;供液能力强、低渗透率易出现中产水低产气井,储层改造效果决定了开发的可行性;较高渗透率地区易出现高产水中产气,应注意排采的连续性。水动力封闭控藏区产水量小,其中低渗透储层易出现低产水低产气井,应注意储层改造的有效性;渗透率好的地区,一般为中-高产气井,应尽量保持排采连续性,降低储层伤害。研究成果可为煤层气井位部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文地质 控藏模式 产特征 寿阳区块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藏模式 被引量:27
4
作者 姜振学 李峰 +4 位作者 杨海军 李卓 刘洛夫 陈磊 杜忠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02-111,共10页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普遍发育,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露头、岩心和薄片等资料,明确裂缝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探讨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其次为成...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中裂缝普遍发育,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利用露头、岩心和薄片等资料,明确裂缝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探讨裂缝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其次为成岩裂缝,构造裂缝较为发育,非均质性强,大部分未被充填,有效性较好。构造裂缝分为3期,分别在喜马拉雅早期、中期和晚期3期构造挤压作用下形成。第3期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最高且基本未被充填,是最重要的一期构造裂缝;其发育期晚于天然气大量充注期,且构造裂缝形成之后天然气仍持续充注。裂缝对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发育在构造低凹或斜坡部位的小开度裂缝,可改善储层物性,有利于形成甜点(迪西1井区);发育在迪北地区构造高部位的大开度裂缝可对致密砂岩气藏进行调整、改造和破坏(依深4井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砂岩气 控藏模式 侏罗系 迪北地区 库车坳陷
下载PDF
中国南方典型气(油)藏控藏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徐思煌 马永生 +2 位作者 梅廉夫 袁彩萍 郭彤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4,共6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油气藏大多属于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改造与分布主要由各级控藏要素控制。一级控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二级为成藏与改造期次,三级包括保存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基于南方二级控藏要素建立了10种二级控...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动,油气藏大多属于次生油气藏。油气藏的改造与分布主要由各级控藏要素控制。一级控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二级为成藏与改造期次,三级包括保存条件及圈闭类型等。基于南方二级控藏要素建立了10种二级控藏模式,其中原生烃原生聚集、二次生烃原生聚集、无机成因气原生聚集和混源多期次生聚集等4种已被勘探证实,分别以典型实例命名为“沔31井型”、“朱家墩型”、“黄桥型”和“四川型”。南方8个典型油气藏的三级控藏模式平面展布特征表明:“四川型”主要分布于上扬子区,“沔31井型”以江南隆起周缘为主,“朱家墩型”主要在中下扬子区,“黄桥型”的分布与张性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 流体源 油气保存条件 控藏模式 天然气 中国南方
下载PDF
断块圈闭控藏模式——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冷济高 庞雄奇 +2 位作者 杨克明 叶军 徐兴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1,共6页
中国东部断块圈闭油气资源丰常丰富,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179个断块圈闭解剖,阐述了断块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按成因类型将断块圈闭划分2大类共计5种类型,即层内同层砂岩对接、层内异层砂岩对接、层外反向断层砂岩对... 中国东部断块圈闭油气资源丰常丰富,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179个断块圈闭解剖,阐述了断块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按成因类型将断块圈闭划分2大类共计5种类型,即层内同层砂岩对接、层内异层砂岩对接、层外反向断层砂岩对接、层外同向断层砂岩对接和砂泥岩对接,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同向和反向断层控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影响断块圈闭的3个主要因素是断层垂直断距、储层砂岩视厚度和盖层泥岩视厚度,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断层圈闭的大小和形态密不可分,进而提出了断块圈闭三元耦合控藏模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圈闭 岩性对接 成因分类 成因机制控藏模式 三元耦合 辽河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特征及控藏模式 被引量:12
7
作者 高长海 张新征 +2 位作者 查明 赵贤正 金凤鸣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572,共7页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 隔层是潜山内幕油气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的勘探实践出发,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潜山内幕隔层的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潜山内幕隔层岩石类型多样,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其在纵向及横向上的分布特征影响着潜山内幕油气的分布。根据潜山内幕隔层与油气的配置关系,将隔层控制下的潜山内幕油气分布模式划分为顶部遮挡型、底部遮挡型、侧向遮挡型和顶底夹持型等4种类型。中央隆起带潜山深层内幕圈闭、斜坡带和断阶带内幕圈闭是冀中坳陷今后潜山内幕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方向和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潜山内幕 隔层特征 油气分布 控藏模式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断-拗转换体系与地层超覆油藏“T-S”控藏模式——以济阳坳陷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宋国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根据盆地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共性,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断-拗转换期与断-拗转换体系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该体系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藏类型。认为以油源断裂和骨架砂体(不整合面)构成的陡坡带"T"型输导体系、... 根据盆地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共性,提出了陆相断陷盆地断-拗转换期与断-拗转换体系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该体系的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藏类型。认为以油源断裂和骨架砂体(不整合面)构成的陡坡带"T"型输导体系、缓坡带复式"T"输导体系和具"S"型的古地貌是控制地层超覆油气藏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断-拗转换体系 “T-S”控藏模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划分及其控藏模式 被引量:6
9
作者 仇恒远 鲍云杰 +2 位作者 闫百泉 付广 孙雨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50,7-8,共8页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正断陷 断裂系统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控藏模式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被引量:3
10
作者 冯志朋 苏唔 陈淑平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5,114,共5页
分析柴北缘断裂构造特征,总结其控藏模式.结果表明:柴北缘受到阿尔金断裂走滑和祁连山隆升双重因素的控制,构造变形主要以逆冲走滑为主;受上、下干柴沟组滑脱层影响,划分3套断裂系统;纵向上发育2套生储盖形式,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共存;油... 分析柴北缘断裂构造特征,总结其控藏模式.结果表明:柴北缘受到阿尔金断裂走滑和祁连山隆升双重因素的控制,构造变形主要以逆冲走滑为主;受上、下干柴沟组滑脱层影响,划分3套断裂系统;纵向上发育2套生储盖形式,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共存;油气藏受断裂控制形成3种断裂控藏模式,即早期聚集晚期保存型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调整型成藏模式及晚期聚集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断裂 油气 特征 控藏模式
下载PDF
S东断裂带断层控藏模式及勘探实践
11
作者 张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6期0257-0257,共1页
S东断层位于东部凹陷北部,是一条二级断层,为N青S构造带三条主控断层之一。该断层紧邻N居-长滩生油洼陷,是一条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对断层两侧的构造与沉积演化起控制作用。在以往的勘探开发历程中,一直认为S东断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 S东断层位于东部凹陷北部,是一条二级断层,为N青S构造带三条主控断层之一。该断层紧邻N居-长滩生油洼陷,是一条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对断层两侧的构造与沉积演化起控制作用。在以往的勘探开发历程中,一直认为S东断层为主要的油气运移大通道,不具有封堵性。科技项目《S榆坨油田中段滚动勘探研究及部署》重新分析S中段,发现S601条带油气藏特征与N居油田类似。本次研究通过重新落实区域主控断层,将S601条带划归N居构造带,重新评价区带潜力,在S东断裂带建立起由断裂控制主导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东断裂带 断层控藏模式 微背斜构造圈闭 微型优质油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璐 何峰 +2 位作者 陈桂华 杜江峰 黄众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横山堡区块发育一系列北北东向逆冲断层,大致呈等间距、侧列式平行展布。平面上,断裂整体呈现东西分带的特征,可划分出3套断裂系统:西部反转断背斜断裂系统、中部花状断裂系统、东部反转逆冲断裂系统;剖面上,发育多种逆冲断层控制的断背斜、花状及"Y"形等构造样式。通过分析横山堡周边刘家庄及胜利井气田的成藏特点,认为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基于不同的断层组合特征分析,提出反转构造和花状构造两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横山堡区块 逆冲推覆构造 断裂体系 控藏模式
下载PDF
走滑断裂内部结构渗透差异特征及其输导控藏模式
13
作者 罗群 王千军 +4 位作者 杨威 王耀华 许倩 张子隆 邱兆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42-2360,共19页
走滑断裂及其控藏规律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但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单元、输导特征及其控藏规律,目前还不甚清楚.通过野外精细表征、物理模拟实验和典型实例剖析,揭示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及其控藏特征: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包括断层核... 走滑断裂及其控藏规律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但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单元、输导特征及其控藏规律,目前还不甚清楚.通过野外精细表征、物理模拟实验和典型实例剖析,揭示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及其控藏特征:走滑断裂内部结构包括断层核、其两侧的滑动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3个单元5个带;张扭性走滑断裂的断层核输导性最好、其次是滑动破碎带,再次是诱导裂缝带;压扭或纯扭性走滑断裂的断层核封闭性最好,其次是诱导裂缝带,滑动破碎带输导性最好.张扭性走滑断裂纵横向输导性要好于压扭和纯扭性走滑断裂,主动盘输导性好于被动盘,活动时期的输导性好于静止时期.走滑断裂的主动盘以输层油气垂向运移为主、被动盘以横向遮挡油气为特征.构建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西部走滑断裂的控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内部结构 渗透性 输导 遮挡 控藏模式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乌尔逊凹陷“源、断、势”控藏作用及模式 被引量:10
14
作者 曲方春 霍秋立 +3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李大龙 徐丽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断”控制油的运聚,长期发育的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中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的聚集。“源、断、势”3个因素空间合理匹配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油成藏与分布。但不同层位表现特征不同,南屯组和铜钵庙组主要集中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上,而大磨拐河组则集中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集中表现在古隆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源岩 断裂 低势区 因素 控藏模式
下载PDF
柴北缘地区断裂控藏综合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群 杨竞 魏分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共3页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的原理,对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运聚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受北部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和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柴北缘发育北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纵向上形成深、浅2... 运用断裂控烃理论的原理,对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运聚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受北部祁连山、西部阿尔金山和南部昆仑山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柴北缘发育北西—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和北东—北东东向3组断裂;纵向上形成深、浅2套断裂系统,控制多组构造带的形成与展布,具有明显的断裂控藏特征,主要表现在断裂控制了深、浅层各类构造圈闭的形成,是油气纵向运移的惟一通道,也是浅层滑脱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遮挡因素,严格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总结出断控冲起—断滑构造聚油、断裂输导天然气运聚成藏等5种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划分出5个相应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区,对柴北缘地区下一步勘探有重要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烃理论 断裂特征 油气分布 控藏模式 预测意义 柴北缘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大气区“裂—隆—坳”格架控藏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士威 李明鹏 +4 位作者 郭绪杰 杨帆 杨海军 孙瑞娜 王孝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3-1383,共21页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备形成复式大油气区的成藏条件,是勘探程度最低、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多年的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问题是由于生烃中心、规模性滩体储层控制因素及空间展布不清而导致有利勘探方向和区带不明。...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具备形成复式大油气区的成藏条件,是勘探程度最低、勘探潜力最大的战略接替领域。但多年的勘探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关键问题是由于生烃中心、规模性滩体储层控制因素及空间展布不清而导致有利勘探方向和区带不明。鉴于此,综合应用地震和钻井、测井、录井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寒武系盐下控源、控储、控盖和控藏研究,构建寒武系盐下领域控藏模式,明确有利区带和勘探突破方向。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古裂谷控制生烃中心。南华系—震旦系形成的断坳结构为下寒武统的发育提供了构造背景,控制了寒武系玉尔吐斯组的沉积,在裂谷控制的负向构造区玉尔吐斯组厚度大,形成生烃中心。(2)古隆起控制滩相白云岩储层。与南华纪古裂谷同时形成的古隆起控制了肖尔布拉克组高能滩的发育与分布,塔南古隆起南北两侧形成规模性白云岩滩相储层。(3)古坳陷控制膏盐岩盖层发育。在中晚寒武世由于轮台—古城近南北向镶边台缘的发育造成塔西台地封闭从而形成强烈的蒸发环境,在统一的台内坳陷沉积了广覆式膏盐岩盖层。(4)“裂—隆—坳”格架控制生储盖时空匹配及油气分布。构建了稳定型“裂—隆—坳”、活动型“裂—隆—坳”、过渡型“裂—隆—坳”3种控藏模式,指出稳定型和过渡型地区是寻找寒武系盐下大气藏的主要勘探方向,明确阿瓦提凹陷和满西凹陷之间的阿满低隆起是寒武系盐下大气田勘探的首选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寒武系盐下 古裂谷 古隆起 古坳陷 “盐包滩”组合 控藏模式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控油气模式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24
17
作者 庞雄奇 周新源 +2 位作者 李卓 王招明 姜振学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不同部位油气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塔中古隆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演化过程;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控藏模式,即在古隆起及其周边发育两类8种油气藏类型,其中在古...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不同部位油气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塔中古隆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演化过程;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控藏模式,即在古隆起及其周边发育两类8种油气藏类型,其中在古隆起"山外",志留系和石炭系背斜型、地层型、岩性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及斜坡上部,在古隆起"山内",寒武系和奥陶系不整合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礁滩体型、溶洞型和裂缝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斜坡下部;阐明了古隆起控油气作用原理,即古隆起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具有多种输导体系,是浮力作用下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预测了塔中古隆起有利成藏区,其中塔中主垒带是寻找山外断块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不整合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域,塔中10号带是寻找山外地层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塔中Ⅰ号断裂带是寻找山外岩性类油气藏和山内裂缝型、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古隆起 构造演化 控藏模式 油气机理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贝尔凹陷“源断势”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付广 刘云燕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8-1078,共11页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源岩、断裂和势能场(简称"源断势")控藏模式,采用油藏分布与源、断、势叠合方法,分别对油成藏、分布控制作用和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1)南一段油源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低势区控制着油聚...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源岩、断裂和势能场(简称"源断势")控藏模式,采用油藏分布与源、断、势叠合方法,分别对油成藏、分布控制作用和控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1)南一段油源区控制着油藏形成与分布的范围;2)低势区控制着油聚集的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的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3)断裂控制着源岩区外油的运移,长期发育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上覆大磨拐河组中的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侧向基岩的运移。结论为"源断势"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控制着贝尔凹陷油聚集与分布,但不同层位的表现特征不同,南电组和铜钵庙组主要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和洼中隆上,大磨拐河组主要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主要表现在古隆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岩 断裂 低势区 贝尔凹陷 因素 控藏模式
下载PDF
断裂带结构的识别方法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婕 蒋有录 +2 位作者 张奎华 曾治平 宫亚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89-90,共2页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野外露头研究程度的增加,断裂带三维复杂地质结构及演化规律逐渐明确,精细刻画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明确油气运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定性、定量识... 随着国内外学者对野外露头研究程度的增加,断裂带三维复杂地质结构及演化规律逐渐明确,精细刻画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对明确油气运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岭断陷龙凤山—东岭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定性、定量识别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并划分断裂带结构类型,揭示断裂带结构发育类型的有序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结构 滑动破碎带 诱导裂缝带 油气运聚 控藏模式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北礁古隆起控油气模式
20
作者 周兴海 王甜 +2 位作者 余学兵 颜方方 万丽芬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3期13-17,共5页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北礁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石油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明确了该古隆起经历过3期构造演化过程,即裂陷期、热沉降期、新构造期;阐明了古隆起控油气作用原理,即古隆起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具有多种输导体系,是浮力作用下... 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北礁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石油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明确了该古隆起经历过3期构造演化过程,即裂陷期、热沉降期、新构造期;阐明了古隆起控油气作用原理,即古隆起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具有多种输导体系,是浮力作用下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建立了北礁古隆起2类控藏模式,即"山外"型油气藏模式、"山内"型油气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北礁古隆起 构造演化 控藏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