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1990年以来的M_W≥6.5强震事件及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中海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一轮相对缓慢的地震能释放期,但1990年以来的强震发生率和地震释放能显示出逐步增高趋势,并可能预示下一轮地震能快速释放期的临近。活动构造体系控震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中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构成了1990年以来新一轮M_W≥6.5强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尤其是其中的巴颜喀拉挤出构造单元的强震活动最为显著,指示其目前正处于构造活跃状态,而且这一状态可能仍将持续。综合研究认为,在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分析中,充分认识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判断区域未来强震时空迁移过程及最可能出现的构造部位。考虑到当前强震活动过程中,青藏高原“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仍会持续,需要重点关注挤出块体边界上3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阿尔金—祁连—海原断裂系、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未来强震危险性,其次是断块内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 事件 巴颜喀拉断块 构造体系效应
下载PDF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强震带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蒋良文 王士天 +1 位作者 李渝生 王运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S1期217-222,共6页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东部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跨川西北高原及其与四川盆地过渡带的高山峡谷区,属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强烈的现代地壳构造运动,导致其在强大的近东西向构造应力场的驱动和平卧“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的控制下,沿两侧边界断裂向东强力楔入,于“构造急剧收口带”之西侧形成了一个近SN向地跨三大构造单元的强震带,强震沿该带有规律的往返迁移和重复发生,且地震活动强弱具有较明显的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 构造应力场 “A”字型控震构造体系 川西北倒三角形断块
下载PDF
京津及邻区地震时空强活动特征浅析
3
作者 李晓 易明初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3-49,69,共8页
本文通过京、津及其邻区构造活动控制地震带,地震活动规律与时间关系,地震应变能计算,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和计算,对该区地震时、空、强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延庆—怀来地区,霸县—三河地区是今后有可能发生中、强震... 本文通过京、津及其邻区构造活动控制地震带,地震活动规律与时间关系,地震应变能计算,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和计算,对该区地震时、空、强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延庆—怀来地区,霸县—三河地区是今后有可能发生中、强震的地震危险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震构造体系 活跃期 复发概率 应变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