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推覆体构造稳定性定量化评价——以龙门山推覆体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言志信 马国哲 +4 位作者 龙哲 段建 任志华 彭宁波 刘子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4-493,共10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表明,目前以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调查为重点的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漏判与误判特大地震问题,从而为工程安全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以龙门山活动推覆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岩...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表明,目前以活动断裂和历史地震调查为重点的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方法存在漏判与误判特大地震问题,从而为工程安全埋下重大安全隐患。以龙门山活动推覆体为例,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岩体结构控制论、拜尔利定律等普适性原理对龙门山地壳岩体结构力学特征、控震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与地震震级的线性相关性、地震震级与抗震设防烈度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对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推覆体型活动地块边界带中的滑脱层是对推覆体区域构造稳定性起主要控制作用的构造结构面——控震结构面,地震震级与滑脱层的埋深、抗剪切强度存在显著相关性:8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20km、7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4km、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接近10km,据此对研究区及邻近的古地震进行了深度核定,圈定了龙门山活动推覆体—岷山地块的6级以上强震可能发生的范围、对应Ⅶ-Ⅺ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此研究成果弥补了以往根据活动断裂-发震断裂-历史最大震级与对应地震烈度评价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因历史地震资料疏漏不全、活动断裂带研究平面与深度范围局限以及忽视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岩体力学实质而导致评价结果常常出现误判与漏判的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覆体 边界带 控震结构层 剪切滑移 区域构造 稳定性 活动地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