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对掺杂KMnO_(4)的K_(2)CO_(3)/Al_(2)O_(3)吸附剂脱碳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靖超 郭百合 +3 位作者 张佳栋 王彦霖 郑昕 金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0-236,共7页
针对SO_(2)对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气凝胶载体,浸渍法制备吸附剂,通过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N2低温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掺杂KMnO_(4)的K_(2)CO_(3)/Al_(2)O_(3)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以及SO_(2)对吸... 针对SO_(2)对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氧化铝气凝胶载体,浸渍法制备吸附剂,通过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N2低温吸附-脱附实验,研究了掺杂KMnO_(4)的K_(2)CO_(3)/Al_(2)O_(3)吸附剂CO_(2)吸附性能以及SO_(2)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Avrami模型计算吸附动力学,并结合吸附剂的孔隙和晶相结构变化分析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实验最佳反应温度60℃,掺杂KMnO_(4)提高了K_(2)CO_(3)/Al_(2)O_(3)的CO_(2)吸附性能,吸附量提高0.13 mmol/g。在CO_(2)吸附实验中加入微量SO_(2),掺杂KMnO_(4)后会减小烟气中SO_(2)对CO_(2)吸附实验的影响,在200~320 mg/m^(3) SO_(2)浓度范围内,CO_(2)累积吸附量随SO_(2)浓度增加而减小,200 mg/m^(3)时吸附减少量最小,K_(2)CO_(3)/Al_(2)O_(3)吸附剂与KMnO_(4)/K_(2)CO_(3)/Al_(2)O_(3)吸附剂分别减少0.22 mmol/g和0.18 mmol/g。KMnO_(4)会与SO_(2)发生反应生成MnSO_(4)和K_(2)SO_(4),减少SO_(2)与活性组分K_(2)CO_(3)的反应,因此KMnO_(4)/K_(2)CO_(3)/Al_(2)O_(3)吸附剂具有一定的抗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掺杂吸附剂 抗SO_(2)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颗粒Co_(3) O_(4)-g-C_(3) N_(4)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研究
2
作者 熊波 黄海茵 +2 位作者 黄卓杰 刘长宇 徐晓龙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采用简单的一步热聚合法制备了钴掺杂碳基材料Co_(3) O_(4)-g-C_(3) N_(4),并对其作为吸附剂的性能进行研究。所制备的材料通过XRD、XPS、BET对晶体结构、形貌、价态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分析,实验以甲基橙为目标污... 本文采用简单的一步热聚合法制备了钴掺杂碳基材料Co_(3) O_(4)-g-C_(3) N_(4),并对其作为吸附剂的性能进行研究。所制备的材料通过XRD、XPS、BET对晶体结构、形貌、价态分布、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分析,实验以甲基橙为目标污染物进行吸附,其最大平衡吸附容量为118.83mg/g。Co_(3) O_(4)-g-C_(3) N_(4)吸附剂对甲基橙溶液吸附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碳基吸附剂 甲基橙 热聚合 Co_(3)O_(4)-g-C_(3)N_(4)
下载PDF
一步热聚合法制备Cu_(2)O/CuO-g-C_(3)N_(4)吸附剂及其对甲基橙吸附的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熊波 黎泰华 +2 位作者 周武平 刘长宇 徐晓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0-429,共10页
用一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铜改性的石墨氮化碳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以氧化亚铜、双氰胺为前驱体,以氯化胺作为气体模板,在高温下引发聚合获得了铜改性的石墨氮化碳吸附剂(Cu_(2)O/CuO-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 用一步热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铜改性的石墨氮化碳吸附剂,并研究了其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以氧化亚铜、双氰胺为前驱体,以氯化胺作为气体模板,在高温下引发聚合获得了铜改性的石墨氮化碳吸附剂(Cu_(2)O/CuO-g-C_(3)N_(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等对所制备吸附剂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由Cu、C、N和O共4种元素组成具有介孔结构的层状材料。引入铜氧化物以后,有效地扩展了g-C_(3)N_(4)的π共轭体系,有利于通过π-π作用吸附带有苯环结构的染料;Cu_(2)O/CuO-g-C_(3)N_(4)吸附剂具有多种孔径的介孔结构增大了其比表面积,为染料的吸附提供了足够的活性位点。通过优化吸附剂的制备条件、投加量、染料浓度、吸附时间、搅拌转速和pH等参数后,获得在最优条件下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率仅需25 min即可达到96.11%。进一步地,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动力学分析,该吸附过程更倾向于准一阶动力学模型;通过吸附等温实验验证,该吸附等温线属于Langmuir吸附等温线,在整个吸附实验中,最大平衡吸附容量为241.2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碳基吸附剂 甲基橙 热聚合 石墨态氮化碳
下载PDF
Fe-V共掺杂TiO_2高性能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丽珊 颜桂炀 +1 位作者 郑柳萍 潘青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6,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分别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钛、硫酸钛、四氯化钛为钛源合成了一系列Fe-V共掺杂的纳米TiO_2吸附剂,研究了钛源、制备方法及煅烧温度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SEM,EDX,TG-DTA,FTIR等手段分析了... 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分别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钛、硫酸钛、四氯化钛为钛源合成了一系列Fe-V共掺杂的纳米TiO_2吸附剂,研究了钛源、制备方法及煅烧温度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RD,SEM,EDX,TG-DTA,FTIR等手段分析了吸附剂的结构。实验结果表明,Fe-V共掺杂明显提高了TiO_2的吸附活性,其中以四氯化钛为钛源、通过共沉淀法制备、350℃焙烧处理的Fe-V共掺杂TiO_2具有最佳的吸附活性,30 min内对质量分数1.0×10^(-5)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可达97%以上;该吸附剂循环使用8次仍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且四氯化钛为较廉价的钛源,因此该高效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铁-钒共掺杂二氧化钛吸附剂 吸附 四氯化钛
下载PDF
锌掺杂二氧化硅在雪菊中木犀草苷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韩想 阿迪拉·阿布都热西提 +2 位作者 贺小刚 冯昱龙 楚刚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4-11220,共7页
采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建立了一种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选择性测定雪菊中木犀草苷的分析方法。在讨论对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条件中,对pH值、吸附剂的用量和吸附时间进行了研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富集了木... 采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建立了一种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快速选择性测定雪菊中木犀草苷的分析方法。在讨论对吸附剂吸附率的影响条件中,对pH值、吸附剂的用量和吸附时间进行了研究。用近红外光谱方法对富集了木犀草苷的吸附剂直接进行检测,并且在对模型的定量校正过程中使用了偏最小二乘法。以上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常温吸附20 min吸附剂质量为0.25 g时,木犀草苷的吸附率可达到87.1%;经SNV处理后,木犀草苷校正模型的参考浓度和预测浓度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9909,预测回收率在87%~118%范围内。结果表明,锌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富集雪菊中微量的木犀草苷,将近红外光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实现了雪菊中微量的木犀草苷快速、灵敏、选择性地测定。这对于其他药食两用植物中微量活性成分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二氧化硅吸附剂 木犀草苷 定量校正 富集 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吸附剂的性能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3
6
作者 方玉堂 李大艳 +1 位作者 张紫超 高学农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9-304,309,共7页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钴盐、铝盐或钛盐为改性剂,顺次经水玻璃、酸性盐溶液浸渍共沉积制得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多孔介质空隙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改性吸附剂组成、表面形貌、孔径大小及分布;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热... 以陶瓷纤维纸为基材,钴盐、铝盐或钛盐为改性剂,顺次经水玻璃、酸性盐溶液浸渍共沉积制得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吸附剂。采用扫描电镜、多孔介质空隙分析仪、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改性吸附剂组成、表面形貌、孔径大小及分布;用程序升温脱附谱,热失重分析仪等检测材料的脱附性能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硅胶均匀分布在陶瓷纤维纸表面及其空隙中;经掺杂后的硅胶,其吸附性能、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明显增加。改性硅胶的BET表面积、饱和吸附量及热稳定性按照铝掺杂硅胶、钛掺杂硅胶、钴掺杂硅胶及硅胶的顺序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纤维 浸渍共沉积 金属离子掺杂 改性硅胶吸附剂 吸附性能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Modification of CaO-based sorbents prepared from calcium acetate for CO_2 capture at high temperature 被引量:8
7
作者 Xiaotong Liu Junfei Shi +2 位作者 Liu He Xiaoxun Ma Shisen X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2-580,共9页
CaO-based sorbent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apturing CO_2 at high temperature. However,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O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 In ... CaO-based sorbent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capturing CO_2 at high temperature. However,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aO decreases sharp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arbonation/calcination cycles. In this study, CaO was derived from calcium acetate(CaAc_2), which was doped with different elements(Mg, Al,Ce, Zr and La) to improve the cyclic stability. The carbonation conversion and cyclic stability of sorbents were test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TGA). The 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_2 isothermal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yclic stabilities of all modified sorbents were improved by doping elements, while the carbonation conversions of sorbents in the 1st cycle were not increased by doping different elements. After 22 cycles, the cyclic stabilities of CaO–Al, CaO–Ce and CaO–La were above 96.2%. After 110 cycles, the cyclic stability of CaO–Al was still as high as 87.1%. Furthermore, the carbonation convers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ritical ti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capture CaO-based sorbent Carbonation conversion Cyclic stability Critical time Mesoporous struc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