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揉直使曲
- 1
-
-
作者
李洪恕
-
出处
《教育科学论坛》
1996年第10期23-23,共1页
-
文摘
前人有“作人贵直,作文贵曲”的说法。现代作家苏金伞也曾说过,写记叙文“切忌直平。”因为一“直平”(就是平铺直叙),就寡淡薄味,读起来如同嚼蜡。这种毛病在记叙文写作上带有普遍性。克服这种毛病的方法很多,清代文学家袁枚提出的“揉直使曲”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记叙文
揉直使曲
清代文学家
现代作家
学生
作文指导
红旗
大纲要求
故事性
文题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典诗词中“揉直使曲”抒情法浅析
- 2
-
-
作者
郭顺玉
-
出处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7年第3期31-35,共5页
-
文摘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在“离别”、“相思”之类的题材中,常常会碰到诗人在写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时,不直接写自己的思情,而是从对方落笔,通过写朋友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写自己对朋友和亲人的思念的情形.诗人的这种手法可谓之以“人思我”写“我思人” 的揉直使曲抒情法.追溯起来,这种方法早在《诗经》中就已有运用,并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
关键词
揉直使曲
古典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
手法
《诗经》
古典诗歌
《随园诗话》
诗歌意境
虚实结合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艺术作品中的曲与直
- 3
-
-
作者
张海
-
机构
铁岭师专
-
出处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39-40,共2页
-
文摘
曲和直是矛盾的外在属性。曲折的表现方法比直露的可以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 ,寄寓更深刻的思想内容 ,从而引人入胜 。
-
关键词
曲
直
曲线美
揉直使曲
-
分类号
J12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欲扬先抑法小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晓平
-
出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91-92,共2页
-
文摘
吟诗诵赋,要讲究所谓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或韵律美。写文章,同样要善于“揉直使曲、叠更使复。”文 学是写人的艺术。人们常说:“文如观山不喜平”,在描写人物时,如果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则可收到出奇制胜,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令读者读来兴味无穷。 《战国策》上有篇(冯谖客孟尝君》,文章在塑造冯谖这个人物时,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一开始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妈谖是个无一技之长、却又贪得无厌的平庸之辈,他“贫乏不能自存”,只好寄食于孟 尝君门下。正因为他以庸人的面目出现,所以一般人都瞧不起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碌碌无为之徒居 然还自不量力,提出吃饭没有鱼,出门没有车。于是,孟尝君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他依然贪得无厌,又提 出没有能力养家糊口……看到这里,一个实足的“无赖”形象便赫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然而,情节在平稳展开的基础上发生了突变,恰如异峰突起,又似平地惊雷,震聋发聩,引人深思! 当孟尝君正为无人替他收债而感发愁时,冯谖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这就不能不使孟尝君吃惊。而更使 孟尝君诧异和不解的是,冯谖不仅没有把帐收回,反而焚烧其券,为孟尝君“市义”。又过一年,孟尝君被 齐王休弃,只好流落到自己的封地,使他料想不到的是,百姓“扶老携幼,迎君道中。”此时,我们才?
-
关键词
孟尝君
人物形象塑造
艺术效果
揉直使曲
手法
主人公
抑与扬
塑造人物
“意料之外”
平庸之辈
-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袁枚《续诗品》译释——兼谈文章写作技巧
- 5
-
-
作者
杨子才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9年第3期40-41,共2页
-
文摘
十一、振采 [原文]明珠非白,精金非黄。美人当前,灿若朝阳。虽抱仙骨,亦由严妆。匪沐何洁?非熏何香?西施蓬发,终竞不臧。若非华羽,曷别凤凰? [译文]夜明珠并非都是白的,高质量的金子并非都是黄的。美人在前,灿烂如同朝阳。虽然她有神仙般的姿质,也要端整妆束才能显出丰采。不洗浴怎么能洁白?不用香薰哪来的香味:美女西施如果蓬首垢面,也终究不能让人叫好。要不是有华丽的羽毛,你怎么把凤凰和凡鸟区别开来?
-
关键词
《续诗品》
文章写作
袁枚
译释
《祭十二郎文》
诗歌
写文章
揉直使曲
夜明珠
译文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
[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