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原提呈细胞亚群预测肝癌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研究
1
作者 高舒玥 程家敏 +1 位作者 赵飞宇 千年松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70-376,共7页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免疫治疗应用广泛,但需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以此提供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目的探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亚群与HC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关系。方法...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免疫治疗应用广泛,但需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以此提供个体化和精准化的治疗。目的探讨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亚群与HC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2年5月—2023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初次接受免疫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治疗前的B细胞/淋巴细胞(B/LYM)、巨噬细胞/所有核细胞(MA/TNC)和树突细胞/所有核细胞(DC/TNC)的比值。根据均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比较两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并通过Cox分析影响PFS的因素。最后利用ROC曲线预测疾病控制的效能。结果共纳入84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7岁;男性58例,女性26例。APC亚群基线数据:B/LYM均值为16.54%±6.27%,MA/TNC均值为9.14%±2.87%,DC/TNC均值为0.051%±0.021%。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B/LYM高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低值组(5.90个月vs 5.50个月,P=0.019;HR=0.588,95%CI:0.358~0.966),MA/TNC低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高值组(7.20个月vs 5.40个月,P=0.034;HR=0.617,95%CI:0.374~1.019),DC/TNC高值组的mPFS显著高于低值组(6.30个月vs 5.50个月,P=0.026;HR=0.615,95%CI:0.378~0.955)。且高水平的MA/TNC是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DC/TNC、B/LYM是疾病进展的保护因素。基线B/LYM、MA/TNC、DC/TNC对HCC患者接受2周期治疗后的疾病控制情况而言,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且联合应用时效能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0.685、0.723、0.745、0.865。结论高DC/TNC、B/LYM水平和低MA/TNC水平的HCC患者,可能更容易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细胞 肿瘤免疫微环境 肝癌 疗效预测标志物 免疫治疗
下载PDF
Cell重磅!樊嘉/高强/张晓明/杨力合作揭示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潜能:抗原提呈
2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3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杨力研究员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IF 64.5)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profiling illuminates anti-tumor a... 2024年3月5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张晓明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杨力研究员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IF 64.5)上发表了题为Neutrophil profiling illuminates anti-tumor antigen-presenting potency的研究论文,利用自测数据(79.29%)和公共数据(20.71%),基于肝癌、胆管癌、胆囊癌等17个癌种的143例患者共计225例样本的中性粒细胞单细胞转录组,系统性揭示了人源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表型多样性和可塑性(如抗原提呈型、促血管新生型、炎症型等),发现HLA-DR^(+)CD74^(+)中性粒细胞在多个癌种与患者预后正相关,可诱导T细胞抗原特异反应并促进形成“热肿瘤”微环境,可作为潜在的免疫治疗增敏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反应 炎症型 中性粒细胞 胆管癌 胆囊癌 抗原提呈 免疫治疗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抗原提呈与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凡芮 韩建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4-98,101,共6页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治疗周期相当漫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包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内,极其复杂且目前尚未阐明。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抗...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治疗周期相当漫长,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包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内,极其复杂且目前尚未阐明。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抗原提呈所引起的免疫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尤为重要,一些抗原提呈相关细胞、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皮肤中的朗格汉斯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内质网氨基肽酶1(endoplasmic reticulum aminopeptidase 1,ERAP1)等。现就抗原提呈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抗原提呈 发病机制 细胞分子
下载PDF
脂多糖对抗原提呈细胞作用的影响
4
作者 王健 冷静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66-169,共4页
脂多糖的免疫调节效应能辅助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但是大多数细菌脂多糖同时还有强的毒性作用,引起机体病理损伤。因此,了解脂多糖在免疫应答的重要环节——抗原提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LPS的临床应用是... 脂多糖的免疫调节效应能辅助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进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但是大多数细菌脂多糖同时还有强的毒性作用,引起机体病理损伤。因此,了解脂多糖在免疫应答的重要环节——抗原提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LPS的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功能
下载PDF
DEC-205对病毒抗原的提呈机制及其作为分子内佐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潘玉竹 罗小莉 +1 位作者 孔祥军 吕凤林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DEC-205是一种表达于大多数APC细胞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甘露糖受体家族。DEC-205在抗原的内化、处理及呈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DEC-205介导抗原内化、提呈的机制并未被探明,尤其是其在介导抗原交叉提呈机制以及作为疫苗分子内佐剂等方面... DEC-205是一种表达于大多数APC细胞的I型跨膜蛋白,属于甘露糖受体家族。DEC-205在抗原的内化、处理及呈递中扮演重要角色。但DEC-205介导抗原内化、提呈的机制并未被探明,尤其是其在介导抗原交叉提呈机制以及作为疫苗分子内佐剂等方面。本文通过对DEC-205的结构的认识,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抗原提呈机制和DEC-205的研究进展,总结了DEC-205作为分子内佐剂角色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205 APC细胞 抗原提呈 交叉提呈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树人 彭齐荣 +2 位作者 李灼亮 余宙耀 张宜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DC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 ,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 ,ELIS...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DC的表现和功能及其与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HBV感染者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细胞贴壁法富集DC ,流式细胞术测定DCHLAⅡ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同位素掺入法测定DC的抗原提呈能力 ,ELISA方法测定抗原提呈过程中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HLAⅡ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抗原提呈能力和Th1类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于正常 (P <0 .0 5 ) ,而Th2类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相似 (P >0 .0 5 )。结论 :慢性HBV感染免疫耐受与DC的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树突状细胞 表型 抗原提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林静 王磊 +2 位作者 苏又苏 方红成 李大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及炎性分泌功能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小鼠及TSLPR基因敲除(TSLPR-/-)C57B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TSLP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Ⅱ... 目的:研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对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及炎性分泌功能的影响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野生型C57B小鼠及TSLPR基因敲除(TSLPR-/-)C57B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给予TSLP进行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Ⅱ、CD86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以及ELISA方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内以及培养上清液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野生型对照组比较,野生型实验组小鼠巨噬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MHCⅡ,CD86)表达明显升高,炎症因子MCP-1和TNF-α表达及分泌均增高,IL-10表达及分泌无明显变化;与TSLPR基因敲除对照组相比较,TSLPR基因敲除小鼠巨噬细胞经TSLP刺激后细胞表面抗原提呈分子(MHCⅡ,CD86)表达及炎症因子MCP-1、TNF-α和IL-10的表达及分泌均无明显变化;与野生型实验组相比较,TSLPR基因敲除可明显抑制TSLP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分子增加以及炎症因子表达。结论:TSLP可通过与TSLPR结合促进小鼠巨噬细胞活化,增加巨噬细胞抗原递呈能力,产生炎症因子,促使小鼠巨噬细胞向促炎巨噬细胞表型M1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LP TSLPR基因敲除 小鼠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能力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乙肝表面抗原提呈功能检测 被引量:6
8
作者 赖威 卢实春 +6 位作者 李幼平 严律南 李波 李胜富 刘隽 戴军 赵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了解处于乙肝病毒临床清除状态的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例术后肝移植受体为病例组,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以细胞因子诱导法从外周血获得树突状细胞,经乙肝病毒表面... 目的了解处于乙肝病毒临床清除状态的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8例术后肝移植受体为病例组,6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以细胞因子诱导法从外周血获得树突状细胞,经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处理后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并比较两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310.8±1820.3vs19002.5±3357.8,P<0.001),提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能力弱于健康对照组(cpm值4974.9±2414.7vs39258.4±5554.9,P<0.001)。结论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提呈乙肝表面抗原的能力低下,此种功能缺陷可能是导致受体针对乙肝病毒的主动免疫反应性低的重要原因,并且其提呈作用受术前乙肝病毒复制状态、术后时间、术后预防方案及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含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树突状细胞 乙肝病毒 抗原提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健 苏安英 +3 位作者 柴锡庆 许岩丽 门金娥 田珂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250-1251,共2页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癌 树突细胞 抗原提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通过抗原加工提呈调节T细胞免疫应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宁丽 郑泽铣 +1 位作者 沈佰华 周光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用三种抗原加工阻断剂预处理抗原提呈细胞(APC)1h后再用天花粉蛋白(Tk)脉冲处理,观察经由APC递呈的Tk对PMA和A23187诱发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断Tk的抑制效应,以氯喹和Leupeptin的作用更为明显。用胶体金... 用三种抗原加工阻断剂预处理抗原提呈细胞(APC)1h后再用天花粉蛋白(Tk)脉冲处理,观察经由APC递呈的Tk对PMA和A23187诱发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阻断Tk的抑制效应,以氯喹和Leupeptin的作用更为明显。用胶体金标记Tk(Tk-G),电镜下观察Tk在T细胞和APC内的定位,发现Tk-G仅与APC发生细胞表面粘附,继而内化,先后出现在APC的内体和溶酶体中。上述实验提示,在本实验采用的剂量范围内,Tk可通过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途径,被APC处理后,调节T细胞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免疫抑制 抗原加工 提呈 免疫应答
下载PDF
IL-2基因修饰对巨噬细胞表型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实 曹雪涛 +5 位作者 张明徽 弭静 朱学军 雷虹 唐华 闵志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84-486,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 (IL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IL2 动态分泌水平及对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将IL2 基因转染至腹腔巨噬细胞,MTT法检测其IL2 动态分泌水...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 (IL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IL2 动态分泌水平及对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和抗原提呈能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介导,将IL2 基因转染至腹腔巨噬细胞,MTT法检测其IL2 动态分泌水平,FACS检测巨噬细胞表型,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法(MLR) 测定巨噬细胞抗原提呈能力。结果:IL2 基因修饰4 h 后巨噬细胞即可表达较高水平的IL2 ,18 ~48 h 之间的IL2 分泌处于高峰。IL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MHCII、B71、B72 和CD40 表达增加,抗原提呈能力提高。结论:IL2 基因修饰的巨噬细胞能有效表达IL2 ,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MHCII、B7 、CD40 表达增加,其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本实验为巨噬细胞免疫治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基因修饰 细胞表型 抗原提呈 IL-2
下载PDF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抗原提呈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维英 张卫军 邹全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8,共4页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持续暴露于大量种类繁多的抗原,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因此抗原识别以及产生迅速有效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来说至关重要。免疫反应产生的一个限制性步骤是抗原识别、处理与呈递。参与肠道粘膜抗原提呈的细胞及分子数量多... 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持续暴露于大量种类繁多的抗原,是病原体入侵的最大门户,因此抗原识别以及产生迅速有效的免疫反应对机体来说至关重要。免疫反应产生的一个限制性步骤是抗原识别、处理与呈递。参与肠道粘膜抗原提呈的细胞及分子数量多、种类多,相互作用复杂,并且有其特有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粘膜免疫 抗原提呈细胞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CSF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虹 曹雪涛 +3 位作者 于益芝 朱学军 陈国友 张明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9-402,共4页
研究观察了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体外抗原提呈能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及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Mφ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增强... 研究观察了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的体外抗原提呈能力,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IFN-γ基因转染及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Mφ抗原提呈功能显著增强,联合基因转染组优于单基因转染组(P<0.05),Mφ表面Ia、B7-1、ICAM-1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细胞表面相关分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其抗原提呈能力增加有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当用5倍于Mφ量的肿瘤细胞制备的肿瘤抗原触发4h,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该结果为过继回输肿瘤抗原体外触发的基因转染的Mφ治疗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M-CSF IFN-Γ 基因转染 抗原提呈 肿瘤
下载PDF
紫杉醇和顺铂诱导下的凋亡卵巢癌细胞对树突细胞提呈功能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勤梅 吴霞 +2 位作者 王颖 葛海良 狄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紫杉醇、顺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后能否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交叉提呈并促进免疫应答。方法: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紫杉醇、顺铂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后能否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并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交叉提呈并促进免疫应答。方法: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6d后将DC和经紫杉醇联合顺铂在体外诱导发生凋亡的人卵巢癌细胞株共同培养,并以冻融细胞共培养DC组和单独DC组作对照,共培养4h后,进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细胞对凋亡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培养组DC的分化和成熟程度。结果:紫杉醇、顺铂诱导的凋亡卵巢癌细胞可被DC有效吞噬,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组DCs的表达及成熟度均明显增高,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顺铂诱导的凋亡卵巢癌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以促进DC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顺铂 树突状细胞 细胞凋亡 抗原提呈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少林 李大主 +4 位作者 黎明 马旭明 林静 昌薇 赵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1-394,403,共5页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HUVECs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HUVE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内皮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及CD4+CD25-T细胞。在ox-LDL作用下,HUVECs与CD4+CD25+T细胞共培养,24小时后收集HUVECs。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HUVECs抗原提呈分子(HLA DR,CD86,CD80)的表达,Cell Counting Kit-8法(CCK-8)测定HU-VECs刺激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初步探讨Treg作用于HUVECs的具体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分子的表达及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Transwell隔离后,与or-LDL刺激组比较,HU-VECs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及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无明显变化。结论:Treg可显著抑制HUVECs抗原提呈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CD86的表达,且依赖细胞直接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抗原提呈分子 细胞增殖 TRANSWELL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永生化EBV转化B淋巴细胞对抗原提呈作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用国 罗云萍 +3 位作者 梁增伟 蔡大川 兰英华 任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38-539,共2页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永生化EBV B淋巴细胞 抗原 提呈作用 比较分析
下载PDF
ERAP与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秋 王建华 牛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9-621,共3页
关键词 氨肽酶类 组织相容性抗原 抗原提呈 表位
下载PDF
DNA疫苗抗原提呈的传感器分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天聪 吕昌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9-82,共4页
DNA疫苗进入细胞后,除了转译成蛋白质抗原,通过MHC分子进行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提呈外,近年来还发现可直接与相应的被称为核酸传感器分子,如TLR9、DAI、AIM2、STING、DDX41解旋酶和RNA聚合酶Ⅲ等结合,继而激活不同的免疫信号通路。基于DN... DNA疫苗进入细胞后,除了转译成蛋白质抗原,通过MHC分子进行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提呈外,近年来还发现可直接与相应的被称为核酸传感器分子,如TLR9、DAI、AIM2、STING、DDX41解旋酶和RNA聚合酶Ⅲ等结合,继而激活不同的免疫信号通路。基于DNA疫苗的传感器分子和信号通路研制免疫佐剂,可有效增强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抗原提呈 传感器 TLR-9 DAI
下载PDF
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宗建 李尚为 +4 位作者 曹泽毅 赵宗蓉 马黔红 黄仲英 李蕾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4-677,共4页
目的 研究孕晚期 Balb/ 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离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 ,以动情期小鼠作为对照。通过诱导迟发超敏反应和体外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转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使机体初始 T致敏的能力以及诱导致敏 T... 目的 研究孕晚期 Balb/ c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改变。方法 分离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 ,以动情期小鼠作为对照。通过诱导迟发超敏反应和体外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转化实验检测巨噬细胞使机体初始 T致敏的能力以及诱导致敏 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将充分摄取和结合了抗原 HGG或 Pla- Ag的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注射到动情期小鼠腹腔使之致敏 ,再用相同抗原注射到小鼠足底诱发的迟发超敏反应强度显著低于动情期小鼠 (P<0 .0 5 )。当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被当作抗原提呈细胞时 ,体外用人γ球蛋白抗原或胎盘抗原诱导致敏的正常小鼠的 T细胞增殖强度也显著低于动情期小鼠 (P<0 .0 5 )。孕晚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还能显著抑制动情期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刺激致敏 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孕晚期 Ba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提呈 脾脏巨噬细胞 妊娠 小鼠
下载PDF
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Kupffer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士玉 弭静 +3 位作者 徐昌青 李雷 闫明先 曹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39-243,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 (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 ,以脾内移植GM 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FLC GM)与低剂量IL 2、5 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 目的 :探讨肝脏Kupffer细胞 (KC)在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中的抗原提呈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结肠癌肝转移小鼠为模型 ,以脾内移植GM CSF基因修饰的胎肝细胞 (FLC GM)与低剂量IL 2、5 Fu腹腔注射作为基因治疗与化学免疫治疗联合应用方案。结果 :荷瘤小鼠治疗后 2w ,整个肝小叶KC数目均扩增 ;KC对99mTc 亚锡植酸钠吞噬功能明显增强 ;与KC抗原提呈功能和活化T细胞功能密切相关的共刺激分子CD40虽在对照组KC中有基础性表达 ,但在基因治疗联合化学免疫治疗组中 ,其表达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此外 ,联合治疗后KC体外能有效诱导同种T细胞增殖反应 ,细胞因子IL 12和IL 12的分泌水平亦升高 ,并且这些反应能被抗CD40L抗体所封闭。结论 :脾内途径的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能有效提高KC的抗原提呈功能 ,CD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细胞 脾内移植 基因修饰 抗原提呈 肝转移癌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