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刀松解斜角肌 提肩胛肌为主治疗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综合征
1
作者 蒋亚秋 何为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142-14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小针刀治疗。方法:采用小针刀的方法,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刺入,直接松解斜角肌、提肩胛肌。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5%,合并有颈椎骨性改变者疗效稍差。结论:小针刀能明显改善臂丛上干神经在斜角肌... 目的:观察分析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小针刀治疗。方法:采用小针刀的方法,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刺入,直接松解斜角肌、提肩胛肌。结果: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5%,合并有颈椎骨性改变者疗效稍差。结论:小针刀能明显改善臂丛上干神经在斜角肌、提肩胛肌内的卡压,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背痛 小针刀 臂丛上干神经卡压综合征 斜角 提肩胛肌
下载PDF
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刘国伟 李娜 白文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 探讨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肩胛提肌损伤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剩38例(脱落2例)进行封闭治疗。治疗组剩38例(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的总有效... 目的 探讨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肩胛提肌损伤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剩38例(脱落2例)进行封闭治疗。治疗组剩38例(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热针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PQ)的水平。检测两组上提和下旋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测定患者肩胛提肌起点、肩胛提肌止点的应变率比值(strain ratio, SR)。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的β-内啡肽(β-Endorphin, β-EP)、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的评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次症的评分比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NPQ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VAS、NPQ比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上提、下旋的ROM比治疗前大(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提、下旋的ROM比对照组大(P<0.05)。治疗后,两组肩胛提肌起点、肩胛提肌止点的SR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肩胛提肌起点、肩胛提肌止点的SR比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PGE2、β-EP比治疗前大,IL-1β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GE2、β-EP比对照组升高(P<0.05),IL-1β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内热针联合推拿可提高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进一步减轻中医症状和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肩关节活动度,降低肌肉硬度,与调节疼痛介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针 推拿 肩胛损伤 中医症状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肩关节活动度 肉硬度 疼痛介质
下载PDF
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霞 房连强 +6 位作者 李里 袁双双 李平 刘智 叶勇 范磊 谭朝坚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 目的:观察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刃针作用于肩胛提肌起止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颈夹脊穴、局部腧穴、阿是穴等为主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以肩胛提肌起止点为刃针作用靶点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刃针 肩胛 颈性眩晕
下载PDF
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被引量:11
4
作者 田有粮 李月 魏红利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43-343,共1页
目的:观察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肩胛提肌损伤患者68例,分为超声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沿肩胛提肌走行部位指压阿是穴治疗,超声组加用局部超声波治疗。结果:治疗10d后,超声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 目的:观察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肩胛提肌损伤患者68例,分为超声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沿肩胛提肌走行部位指压阿是穴治疗,超声组加用局部超声波治疗。结果:治疗10d后,超声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1.9%、100.0%与33.3%、86.7%,P<0.01,0.05)。结论:穴位指压并超声波治疗肩胛提肌损伤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指压 肩胛 损伤
下载PDF
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角和肩胛提肌与单独松解枕后三角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新 吕亚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3期173-175,186,共4页
目的比较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角和肩胛提肌与针刀单独松解枕后三角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 目的比较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角和肩胛提肌与针刀单独松解枕后三角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颈性眩晕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角和肩胛提肌,对照组采用针刀单独松解枕后三角,两组均治疗5次,每次治疗间隔2 d。治疗前后比较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24.29±3.57)、(21.14±2.95)分]均较治疗前[(16.90±4.30)、(16.76±3.73)分]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15例,有效5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2,P<0.05)。结论针刀同时松解枕后三角和肩胛提肌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枕后三角 肩胛 颈性眩晕
下载PDF
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志丹 俞琳娜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观察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35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并随机分成短刺组、针刺组、走罐组三组,短刺组用短刺法针刺天髎次(肩胛骨内上角)、颈1-4横突,并予电针刺激20 min,然后以冬青膏为介质玻璃... 目的观察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肩胛提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35例肩胛提肌劳损患者并随机分成短刺组、针刺组、走罐组三组,短刺组用短刺法针刺天髎次(肩胛骨内上角)、颈1-4横突,并予电针刺激20 min,然后以冬青膏为介质玻璃罐走罐2 min;针刺组针刺颈1-7夹脊﹑颈百劳﹑阿是穴等穴,然后给予与前组相同的电针刺激及走罐治疗;走罐组给予前两组同样的走罐治疗。VAS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变化,并进行治愈率、治愈时间的比较。结果 10例受试者中途退出,三组共完成病例120例。短刺组(n=43)治愈39例,好转3例,无效1例;针刺组(n=41)治愈19例,好转20例,无效2例;走罐组(n=36)治愈12例,好转21例,无效3例。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值,短刺组与针刺组比较,P=0.008;短刺组与走罐组比较,P=0.000;针刺组与走罐组比较,P=0.173。三组治愈率、6次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筋点短刺电针配合走罐治疗较普通穴位电针配合走罐治疗、单纯走罐治疗能更有效缓解肩胛提肌劳损患者疼痛,提高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结筋点短刺疗效优于普通穴位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损伤 针刺 短刺 电针 推罐
下载PDF
长圆针治疗肩胛提肌劳损103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管宏钟 薛立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69-869,共1页
关键词 肩胛劳损 治疗结果 长圆针
下载PDF
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30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栋 安福 +2 位作者 赵庆 张建文 孙其斌 《西部中医药》 2021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 目的:观察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按摩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针刀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先拿揉松解颈项肌肉,再施以传统按摩手法治疗。3组均每周治疗1次,1月为1个疗程,随访时间为3个月。比较3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VAS评分治疗后3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27/30),针刀组为73.3%(22/30),按摩组为73.3%(22/30),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复发率观察组为16.7%(5/30),针刀组为40.0%(12/30),按摩组为46.7%(14/30)。复发率观察组与针刀组、按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与按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筋刀联合拨利手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针刀或传统按摩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损伤 离筋刀疗法 拨利手法 传统按摩手法
下载PDF
针刺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1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晓东 张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8-518,共1页
关键词 肩胛损伤 针刺治疗 肩部疼痛 临床表现 肩胛
下载PDF
压灸点穴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启龙 吴耀持 +1 位作者 陈辉 马光兴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7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压灸点穴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88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压灸组和针刺组,各44例,针刺组和压灸组操作部位均为肩胛提肌起止点阿是穴。压灸组采用压灸点穴法,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均每日治疗... 目的观察和评价压灸点穴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疗效。方法 88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压灸组和针刺组,各44例,针刺组和压灸组操作部位均为肩胛提肌起止点阿是穴。压灸组采用压灸点穴法,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加红外线局部照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治疗1疗程,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LENT-SOMA评分细则作为疗效评判标准。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和LENT-SOMA总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T-SOMA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压灸组LENT-SOMA中"压痛"项的评分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灸点穴与针刺均能显著缓解肩胛提肌损伤疼痛,压灸点穴在缓解压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灸 点穴 肩胛 损伤 针刺
下载PDF
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采用调气理筋推拿结合封闭疗法与传统推拿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顺杰 潘贵春 +3 位作者 宋康康 周婧 朱光全 林留洋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3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调气理筋推拿结合封闭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肩胛提肌损伤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研究组采取调气... 目的:探讨调气理筋推拿结合封闭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肩胛提肌损伤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与研究组(n=43)。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研究组采取调气理筋推拿+封闭疗法,共治疗2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VAS)及临床症状(LENT-SOMA)分值。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198,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VAS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0,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功能障碍、肿胀、压痛分值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功能障碍、肿胀、压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553、20.243、6.479,P<0.05)。结论:采取调气理筋推拿结合封闭疗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效果优于传统推拿,可减轻患者疼痛感,缓解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损伤 调气理筋推拿 封闭疗法 传统推拿
下载PDF
小针刀与针刺对照治疗肩胛提肌劳损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4期85-,共1页
关键词 肩胛 针刺治疗 劳损 小针刀
下载PDF
肩胛提肌运动损伤机制分析及运动处方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季 高晓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第11期14-14,16,共2页
通过对肩胛提肌运动损伤的动作模式进行分析,将其损伤机制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两类。急性损伤多由突然发力引起;慢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因代偿而产生颈椎侧弯、神经卡压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运动处... 通过对肩胛提肌运动损伤的动作模式进行分析,将其损伤机制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损伤两类。急性损伤多由突然发力引起;慢性损伤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因代偿而产生颈椎侧弯、神经卡压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运动处方主要是通过固定肩胛骨位置、强化深层的稳定肌、放松紧张的肌肉,以改善现状并预防进一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 运动损伤 运动处方 上交叉综合征
下载PDF
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运强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34-53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采用半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封闭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肩胛提肌损伤患者,采用半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刀联合封闭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单纯封闭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刀联合封闭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封闭 肩胛
下载PDF
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宏伟 温树辉 +1 位作者 吕明 张晶晶 《中医外治杂志》 2012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针刀组中,治愈6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采用针刀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即时止痛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针刀组中,治愈60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15%;针刺组中,治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0%,针刀组临床总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针刀组即时止痛效果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疗效显著,即时止痛效果优,临床总疗效优于针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损伤 针刀 针刺
下载PDF
中国穴位埋线疗法系列讲座(二十八) 杨氏3A+“项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登科 杨才德 +14 位作者 宋建成 于灵芝 常建全 马重兵 侯玉玲 田瑞瑞 包金莲 芦红 祁文 陆天宝 李冲锋 杨永兵 王立红 张玉忠 高敬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肩胛提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颈肩部软组织疾病。常用疗法有针灸、封闭、推拿等,容易复发,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运用杨氏3A+疗法中的"项五针"埋线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具体定点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 杨氏3A+ 项五针 埋线针刀 肩胛损伤 颈肩腰腿痛 痹证
下载PDF
小针刀治疗肩胛提肌损伤52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飞燕 《针灸临床杂志》 2000年第10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肩胛损伤 针灸治疗 小针刀治疗
下载PDF
枕头与肩胛提肌损伤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敦尧 《颈腰痛杂志》 1997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枕头 肩胛损伤 病理
下载PDF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跃 吴炳煌 +4 位作者 张文光 阙庆辉 谢永财 张家栋 李长征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3-25,共3页
为研究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在 30侧成年尸体的上胸背部解剖观测了肩胛提肌下段和菱形肌于肩胛上角及肩胛内缘附着点处的局部结构和相应部位的胸壁厚度 ,及其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得... 为研究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在 30侧成年尸体的上胸背部解剖观测了肩胛提肌下段和菱形肌于肩胛上角及肩胛内缘附着点处的局部结构和相应部位的胸壁厚度 ,及其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得肩胛提肌宽度 :2 2 .88± 3.0 2mm ,厚度 :8.75± 1 .6 2mm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纤维走向与垂线夹角分别为 33± 5°、4 6± 5° ;测得肩胛上角内侧处及肩胛内缘内侧处的胸壁厚度分别为39.38± 2 .4 2mm、4 0 .0 9± 4 .72mm ;观察到位于肩胛上角内缘背侧及肩胛内缘背侧的肌止腱处存在微小滑液囊。据此讨论了形成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解剖学机制 ,并设计了较合理的针刀治疗此顽固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劳损性肩背痛症 菱形劳损性肩背痛症 针刀治疗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针刀疗法 第10讲 肩胛提肌损伤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百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0年第10期6-7,共2页
关键词 肩胛损伤 病因 病理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