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列烷基季铵盐插层蒙脱石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彦翠 孙红娟 彭同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共4页
用系列烷基季铵盐(OCTAB、DETAB、DOTAB、TETAB、HETAB、ODTAB)对提纯后的新疆吉木萨尔钠基蒙脱石进行插层实验,制备了系列烷基季铵盐插层蒙脱石。利用XRD和FT-IR对插层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链长的季铵盐插... 用系列烷基季铵盐(OCTAB、DETAB、DOTAB、TETAB、HETAB、ODTAB)对提纯后的新疆吉木萨尔钠基蒙脱石进行插层实验,制备了系列烷基季铵盐插层蒙脱石。利用XRD和FT-IR对插层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分析,讨论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链长的季铵盐插层后蒙脱石层间距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季铵盐链长的增加,插层后蒙脱石的层间距增大,其中以ODTAB插层后样品的层间距d001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系列烷基季铵盐 插层蒙脱石
下载PDF
羟基铁聚合阳离子插层蒙脱石对盐酸四环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谢函芮 吴宏海 +1 位作者 管玉峰 何广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3-879,共7页
成功制备了羟基铁聚合阳离子插层蒙脱石(Fe-Mt),采用XRD、FT-IR、TEM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作为目标污染物,系统开展了Fe-Mt对TC的吸附性能研究,最后考察了溶液pH值、阴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对TC吸附... 成功制备了羟基铁聚合阳离子插层蒙脱石(Fe-Mt),采用XRD、FT-IR、TEM和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盐酸四环素(TC)作为目标污染物,系统开展了Fe-Mt对TC的吸附性能研究,最后考察了溶液pH值、阴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对TC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等温吸附模型均可很好描述pH=3.0时Fe-Mt对TC的吸附,但前者(R2>0.98)相对优于后者(R2<0.98)。酸性条件有利于TC的吸附,同时Fe-Mt对TC的吸附随着背景电解质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这种现象正好与蒙脱石的情况相反。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吸附剂投加量为1.0 g/L),阴离子类型显著影响Fe-Mt对TC的吸附,对TC的理论最大吸附量的增大顺序为:SO2-4>>NO3->Cl-,分别对应500.0、339.0和316.5 mg/g。在酸性条件下Fe-Mt对TC的吸附机理表现为多种吸附模式并存,其中以表面配位和阴离子静电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吸附 插层蒙脱石 盐酸四环素 阴离子 PH值
下载PDF
Ce掺杂羟基铁插层蒙脱石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平霄 李海玲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1-467,共7页
使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制备了掺杂Ce的羟基铁插层蒙脱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以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使用插层蒙脱石作为异相光助Fenton试剂,考... 使用离子交换的方式制备了掺杂Ce的羟基铁插层蒙脱石,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X射线电子能谱(XPS)以及BET比表面积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使用插层蒙脱石作为异相光助Fenton试剂,考查了催化剂在紫外光条件下降解活性艳蓝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e能明显提高羟基铁插层蒙脱石的光催化效率。在活性艳蓝(KN-R)初始质量浓度ρ0(KN-R)=75mg/L,pH=3.0,H2O2初始浓度[H2O2]0=4.9mmol/L条件下,t=100min时,掺杂2%Ce的铁插层蒙脱石对活性艳蓝的降解率为99.5%。实验结果结合化学结构的分析表征探讨了Ce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铁 光催化 插层蒙脱石 光助Fenton
下载PDF
钛插层蒙脱石对Zn^(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徐霞 庹必阳 +1 位作者 韩朗 龙森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155,共5页
为了去除废水中Zn^(2+),以提纯钠化蒙脱石(Na-m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4+插层进入Na-mt层间制备钛插层蒙脱石(Ti-Imt)材料。XRD、SEM及表面积分析表明Ti-Imt的晶面间距增大到2.94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片层之间存在着较大且形状... 为了去除废水中Zn^(2+),以提纯钠化蒙脱石(Na-m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4+插层进入Na-mt层间制备钛插层蒙脱石(Ti-Imt)材料。XRD、SEM及表面积分析表明Ti-Imt的晶面间距增大到2.94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片层之间存在着较大且形状不均匀的空隙结构。采用Ti-Imt对Zn^(2+)进行吸附,升温有利于吸附; p H值为6时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饱和吸附量为38.47 mg/g,Zn^(2+)去除率达到96.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层蒙脱石 锌离子 吸附
下载PDF
无机插层蒙脱石功能材料的微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平霄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36,40,共4页
使用含Al3+ 的Keggen离子制备了无机插层柱撑蒙脱石 ,并运用2 7Al核磁共振谱等技术对柱化溶液中的Al的状态进行了研究 ,运用X射线定向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对柱化黏土中Keggin结构的作用及热稳定性... 使用含Al3+ 的Keggen离子制备了无机插层柱撑蒙脱石 ,并运用2 7Al核磁共振谱等技术对柱化溶液中的Al的状态进行了研究 ,运用X射线定向衍射技术、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对柱化黏土中Keggin结构的作用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AlCl3溶液在 [OH- ] /[Al3+ ] =2 .4时水解生成的Keggin离子最多。柱撑蒙脱石层间距在自然状态下为 2 .53nm ,30 0℃灼烧后层间距稳定在 1 .83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稳定性 无机柱撑蒙脱石 功能材料 微结构
下载PDF
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去除溶液中的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敬红 王淑勤 +1 位作者 刘丽凤 高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41-1449,共9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对插层蒙脱石黏土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吸附镍动力学,推测了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吸附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N-F-Al共掺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投加量为10g/L时,对初...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对插层蒙脱石黏土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吸附镍动力学,推测了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吸附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N-F-Al共掺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投加量为10g/L时,对初始浓度为10mg/L的Ni2+去除效率达97.2%以上;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N-F-Al共掺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为纯Ti O2插层蒙脱石黏土的4.3倍;掺杂TiO2插层蒙脱石黏土保持着层状结构和片状分布,钛离子进入层间形成均一的'柱子'状结构,层间结构均一。纯Ti O2有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2种晶型,由于掺杂元素的存在,掺杂后金红石相受到抑制生长,而锐钛矿晶面规则生长,晶型更加完整。与非插层蒙脱石黏土相比,插层蒙脱石黏土有更好的沉降性能和更多的连续使用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二氧化钛 插层蒙脱石黏土 吸附机理 镍离子
原文传递
2004年全国矿物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纪要
7
作者 彭明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全国矿物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28-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承办。与会代表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产、科... 全国矿物材料和工艺矿物学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28-30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工艺矿物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承办。与会代表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生产、科研和高校的代表,共30余人。会前编辑了会议论文集,会后由学术评审组推荐发表于《矿物学报》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材料 矿物学 会议 宝石矿物 插层蒙脱石
下载PDF
Design Wood Nanocomposites from Polymer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1
8
作者 LVWenhua ZHAOGuangjie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年第1期46-52,共7页
Researches on wood nanocomposites, which involv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 and other related subjects, have important science signification and promising prospect forthe development a... Researches on wood nanocomposites, which involve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 science,materials science and other related subjects, have important science signification and promising prospect forthe development and study of new wood composites with high appending values and multi-properties. Thispaper reviewed the conventional wood composites, and then discussed the approaches to prepare woodnanocomposites.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s of researches on polymer/montmorillonite (MMT)nanocomposites, the design ideas of preparing nanocomposites of wood and inorganic MMT weresystematically put forward. Nano compounding of wood and other material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greatly improve or modify w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entional wood composites NANOCOMPOSITES wood/montmorillonite(MMT) intercalation
原文传递
Properties of Wood/Montmorillonite Nanocomposites
9
作者 LV Wenhua ZHAO Guangjie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年第1期33-39,共7页
With montmorillonite (MMT) organically modified as organophilic-MMT (OMMT) and water-solubl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PF) as intermediate, the nanocomposites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lanceolata) wood and MMT, i.e... With montmorillonite (MMT) organically modified as organophilic-MMT (OMMT) and water-soluble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PF) as intermediate, the nanocomposites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lanceolata) wood and MMT, i.e. WMNC, were prepared via nano intercalation compounding, some propertiesof WMNC were analyzed.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Chinese fir wood and its PF-impreg, WMNChas lower humidity and water absorption, better dimension stability, higher longitudinal compressive strength,abrasive resistance, fire-resistance, and water-leaching resistance with a very low mass ratio about 3% ofMMT. The nano intercalation compounding of wood and exfoliated MMT nanolamellae is very promising.More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fully reveal the nanosize effects and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WM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ONTMORILLONITE nano-intercalation-compound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