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木微型无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
作者 姜艳 高燕 +3 位作者 李泽生 罗凯 姚春 李薇莎 《中国热带农业》 2017年第3期55-57,共3页
本研究以印度辣木为材料,摸索辣木微型扦插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A和6-BA相结合以及加入适量的香蕉和碳粉,有效提高了辣木嫩茎微型扦插生根率,NAA能有效促进生根,而低浓度的6-BA不仅可以促进分裂,还能有效地减少玻璃化;自然... 本研究以印度辣木为材料,摸索辣木微型扦插的适宜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NAA和6-BA相结合以及加入适量的香蕉和碳粉,有效提高了辣木嫩茎微型扦插生根率,NAA能有效促进生根,而低浓度的6-BA不仅可以促进分裂,还能有效地减少玻璃化;自然光照射培养也能有效减少玻璃化苗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微型扦
下载PDF
猕猴桃试管苗无菌扦插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迪 安红旗 张乃群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9-44,共6页
为优化传统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无菌扦插法,即用无菌的细沙代替培养基,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生根培养,为探索其有效性,以“翠香”猕猴桃实生试管苗为材料进行无菌扦插.结果表明... 为优化传统猕猴桃组织培养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试管苗生根培养方法——无菌扦插法,即用无菌的细沙代替培养基,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试管苗生根培养,为探索其有效性,以“翠香”猕猴桃实生试管苗为材料进行无菌扦插.结果表明:“翠香”猕猴桃实生试管苗的最佳无菌扦插条件为质量浓度为0.5 mg/mL的生根粉处理10 s,腋芽萌发和生根率均达100%,生根状况优良,腋芽萌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无菌扦插苗的生根情况;最佳炼苗条件为半开盖炼苗1周,平均成活率为91.11%,移栽成活率为96.67%,证实无菌扦插法效果较好.在水、电、药品的使用量、操作的方便性上,无菌扦插法更具优势,更节约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试管苗 生根培养 成活率
下载PDF
乌拉特肋脉野豌豆无菌扦插扩繁技术研究
3
作者 伊风艳 杨鼎 +4 位作者 展春芳 闫晓红 王慧敏 邱晓 孙海莲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4-157,共4页
以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为材料,分别从无菌苗的培养、无菌扦插扩繁、完整植株的诱导及炼苗移栽等几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种子最佳消毒方法为种子经过前处理后、70%乙醇浸泡1 min、0.1%HgCl 2消毒8~10 min;... 以乌拉特肋脉野豌豆种子为材料,分别从无菌苗的培养、无菌扦插扩繁、完整植株的诱导及炼苗移栽等几方面开展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种子最佳消毒方法为种子经过前处理后、70%乙醇浸泡1 min、0.1%HgCl 2消毒8~10 min;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 MS+3%蔗糖+0.7%琼脂;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6-BA+1 mg·L-1 IBA+3%蔗糖+0.7%琼脂;根系诱导最佳培养基:1/2 MS+0.8 mg·L-1 NAA+3%蔗糖+0.7%琼脂;无菌生根苗开口驯化2 d,移栽成活率达80%。通过本研究能够在短时间获得大批量的肋脉野豌豆幼苗,同时后代可保持母系遗传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脉野豌豆 成活率
下载PDF
掌叶梁王茶无菌扦插和愈伤组织诱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宛宣 王爽 赵雁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9-13,44,共6页
为进一步促进掌叶梁王茶无菌快繁和生产利用,以一年生具有腋芽的掌叶梁王茶枝条为无菌扦插材料,用0.1%HgCl 2对其消毒不同时间,接入KT和NAA不同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中,观察其染菌率、黄化率以及诱导率。以无菌扦插所获无菌苗的叶片作为... 为进一步促进掌叶梁王茶无菌快繁和生产利用,以一年生具有腋芽的掌叶梁王茶枝条为无菌扦插材料,用0.1%HgCl 2对其消毒不同时间,接入KT和NAA不同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中,观察其染菌率、黄化率以及诱导率。以无菌扦插所获无菌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接入NAA与6-BA或TDZ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中,观察其出愈率。研究结果表明:消毒时间为11 min时,染菌率为30.28%,黄化率为40.35%,掌叶梁王茶茎段消毒效果最好。NAA和KT药剂对茎段诱导无菌苗均有影响,KT药剂影响达极显著水平,NAA药剂影响达显著水平,两因子间无互作效应,因子影响顺序为KT>NAA。用0.10 mg·L^-1 NAA+0.50 mg·L^-1 KT培养基培养,茎段的诱导率最高,达100%。无菌叶片在0.25 mg·L^-1 NAA+1.00 mg·L^-1 TDZ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出愈率达9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梁王茶 愈伤组织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金雀花无菌扦插试验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史銮章 秦中华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2期156-156,共1页
金雀花传统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时间周期长。而组织培养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可常年进行。通过金雀花的组织培养技术试验,探索其组织培养的可能性,拓展金雀花繁殖渠道。结果表明金雀花无菌扦插外植体选用当年生... 金雀花传统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时间周期长。而组织培养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可常年进行。通过金雀花的组织培养技术试验,探索其组织培养的可能性,拓展金雀花繁殖渠道。结果表明金雀花无菌扦插外植体选用当年生幼嫩枝条的茎尖和茎段均能成功,外植体诱导培养以MS+NAA0.1mg/L+6-BA1mg/L和MS+NAA0.05mg/L+6-BA0.5mg/L为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花 组织培养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金雀花无菌扦插试验初探
6
作者 史銮章 秦中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9-10,共2页
金雀花是一种很受群众喜爱的无公害保健珍稀野生植物,在永胜县有广泛分布及驯化栽培,开发潜力很大。传统繁殖方法繁殖金雀花繁殖系数低,周期长。而组织培养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可常年进行,因此进行金雀花的组织... 金雀花是一种很受群众喜爱的无公害保健珍稀野生植物,在永胜县有广泛分布及驯化栽培,开发潜力很大。传统繁殖方法繁殖金雀花繁殖系数低,周期长。而组织培养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且不受季节因素影响,可常年进行,因此进行金雀花的组织培养技术试验。试验表明,选用金雀花当年生幼嫩茎尖和茎段作为外植体都能诱导培养成功,在试验条件下外植体诱导培养以MS+NAA 0.1 mg/L+6-BA1/mg/L最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花 组织培养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在无菌工艺中的应用
7
作者 John Boehm 《机电信息》 2016年第11期17-21,共5页
从预先灭菌一次性连接件、无菌软管、接头、无菌连接等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介绍入手,阐述了无菌连接技术,概述了其最佳实践指南,并分别从反应器的发酵种子培养、缓冲剂/培养基、一次性输送管道、灌装四个方面探讨了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在... 从预先灭菌一次性连接件、无菌软管、接头、无菌连接等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介绍入手,阐述了无菌连接技术,概述了其最佳实践指南,并分别从反应器的发酵种子培养、缓冲剂/培养基、一次性输送管道、灌装四个方面探讨了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在无菌工艺中的应用。一次性无菌连接技术有助于满足业界对快速药品开发、工艺可靠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无连接技术 连接 一次性连接件 接头:无工艺:应用
下载PDF
河北杨无菌微型扦插生根苗炼苗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莲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9,共3页
以河北杨无菌微型扦插生根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从生根瓶苗驯化过渡方法、移栽基质筛选、遮荫保湿措施等几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生根瓶苗在智能温室闭瓶2d、开瓶3d的驯化过渡法其炼苗成活率最高,达90.67%;移栽介质国产泥炭+珍珠岩(8:2)... 以河北杨无菌微型扦插生根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从生根瓶苗驯化过渡方法、移栽基质筛选、遮荫保湿措施等几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生根瓶苗在智能温室闭瓶2d、开瓶3d的驯化过渡法其炼苗成活率最高,达90.67%;移栽介质国产泥炭+珍珠岩(8:2)中移栽成活率达54.67%,优于西宁地区常用的其他4种介质;在智能温室中不需采用其他遮荫保湿措施,其移栽成活率就能达到78.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杨 微型扦 生根瓶苗 炼苗移栽技术
原文传递
旱金莲立柱式栽培技术
9
作者 姜英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2期7-7,共1页
旱金莲为旱金莲科多年生蔓性草本,茎肉质中空,叶光滑无毛,单性互生,具长柄,盾状近圆形,主脉9条,边缘波状,花顶生于叶腋的花梗上。花黄色、橙色和紫色,左右对称有香味,萼片5枚,下部合生,小核果。常作园林花坛布置或吊挂式栽培。
关键词 打眼 插菌 浇水 旱金莲 立柱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宦智群 徐小蓉 +1 位作者 耿兴敏 唐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980-1993,共14页
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生境的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的限制,使木兰科许多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由于传统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推进... 我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栽培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生境的破坏和自身繁殖能力的限制,使木兰科许多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由于传统繁殖方式繁殖效率低下,而组织培养技术是推进木兰科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因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濒危资源保护、育种和无性系苗木的商业化生产。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中无菌短枝扦插途径研究较多,体系已相对完善,一些种类的木兰科植物可以通过此途径得到生根苗;而关于器官发生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及不定芽分化困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并且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在国内鲜有研究。该文从无菌短枝扦插、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等不同再生途径出发,分析了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剂浓度、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离体生长的影响,归纳了组培过程中生根困难与褐化等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展望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木兰科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组织培养 生根 褐化 短枝扦
下载PDF
牡丹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文书生 何绒绒 +1 位作者 郑佳康 田如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3-155,共13页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观赏、药用和油用植物,高效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加速其育种和繁殖的重要基础。牡丹组织培养技术历经约半个世纪的研究,主要进展包括以下3个方面:1)器官组织培养再生:牡丹器官组织培养再生主要包括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和无菌短枝扦插这3条途径。(1)牡丹器官发生途径包括愈伤组织和分生结节培养,牡丹的各种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皆可作为外植体诱导得到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进一步分化器官难度较大,且尚未得到完整再生植株;牡丹分生结节培养以黄化嫩茎和叶柄薄层为外植体,前人已初步建立了紫斑牡丹和牡丹芍药组间杂种——伊藤的分生结节发生体系,并实现了不定芽和叶状体的分化,但分化率极低,且未能获得再生植株,还发现牡丹分生结节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和丹皮酚,这证实了其在药用成分生产中的应用潜力。(2)牡丹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包括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前人通过筛选基因型、培养基和发育时期等实现了多个牡丹品种的体细胞胚直接发生,但体细胞胚萌发率低,且再生成苗困难;间接发生途径以叶柄为外植体,已诱导得到愈伤组织并获得体细胞胚,但体细胞胚发生率极低。(3)牡丹无菌短枝扦插技术历经约30年的研究,完善的启动、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技术体系已经建立,但该技术仍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主要原因在于试管苗的顶芽休眠、两步生根成本高以及移栽成活率低。2)胚珠和胚离体培养成苗:分别以完成器官分化的胚珠(花后60天)和成熟胚(花后90天)为外植体,前人通过筛选植物生长调节剂建立了紫斑牡丹和杨山牡丹的胚珠和胚离体培养体系,并获得了组培苗,但组培苗在驯化移栽阶段死亡。3)花药(花粉)离体培养成苗:以处于第1次分裂期的花粉为外植体可诱导得到花粉胚,培养过程中不同发育状态的花粉胚表现出不同的器官分化能力,其中聚集成簇的花粉胚无法分化出芽和根,而独立生长的花粉胚可分化出根系,但无法分化出芽。综上,牡丹组织培养研究目前仍处于应用基础研究的初级阶段,后期研究一方面需要针对褐化、器官间接发生困难以及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问题进行技术优化,另一方面亟需从生理甚至是分子的层面对组织培养中的褐化、器官发生和顶芽休眠机理等展开研究,从而为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组织培养 器官发生 体细胞胚 短枝扦 胚珠培养 胚培养 花药(花粉)培养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ericardi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treated by intrapericardial catheterization and infusion of 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 and cisplatin 被引量:3
12
作者 Qi'an Jiang Yide Zhou Gui'e Cheng Fangyun Gong Shuyan Zhang Fengping Lang Meihong Zhao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6年第5期316-318,共3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jecting 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 (HASL) and cisplatin into pericardial cavity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Methods: 81 patients w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injecting 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 (HASL) and cisplatin into pericardial cavity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Methods: 81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4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SL and Cisplatin) and 36 in the control group (Cisplatin). At first pericardial effusion was drained out from a intrapericardial catheter and then different drugs were infused, respectively. 24 h after perfusion the draining continued again until drainage quantity was less than 30 mL every day. The draining lasted 10–15 days. 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was 91.1%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80.6% for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complete remission was 77.8%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2.8% for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adverse effects were myelosuppression and nausea and vomiting, which were 35.6% and 4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72.2% and 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P<0.01, P<0.05). Conclusion: Inject- ing HASL and cisplatin into pericardial cavity may be a better way to control pericardial effusion of lung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cardial effusion lung cancer highly agglutinative staphylococcin
下载PDF
TANDEM REPEATING OF THE EXPRESSIONCARTRIDGE──A NOVEL STRATEGY TO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CLONED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13
作者 林缨 卢圣栋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04-208,共5页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cloned target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developed. The whole expression cartridge , consisting of promoter. SD sequence , target gene and transcription termi... A novel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expression efficiency of cloned target gene in Escherichia coli was developed. The whole expression cartridge , consisting of promoter. SD sequence , target gene and transcription terminator, was tandem repeatedly engineered into a expression plasmid. Consequently, the copy number of specific gene was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lead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pression efficiency.Using this approach, a recombinant plasmid , designed as PLYD,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ated into th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DH5α. Upon induction , the desired protein was synthesized in a considerable level and accumulated up to 63% of the total cell protein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andem repeating of expression cartridge provided a convenient means to improve expression level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ression cartridge tandem repeating: high-level expression copy numb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