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弗拉哈迪到伊纳里多——路易斯安那州的原罪揭橥
1
作者 邢祥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5-48,共4页
"《荒野猎人》讲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是所有物种面临最急迫的威胁……我们不要认为这颗星球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我今夜拿到这个奖项也同样不是。"[1]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获奖致辞。就在全世界的... "《荒野猎人》讲述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是所有物种面临最急迫的威胁……我们不要认为这颗星球的一切都理所当然,我今夜拿到这个奖项也同样不是。"[1]这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获奖致辞。就在全世界的影迷、媒体人恣意消费着小李封帝的狂欢快感时,而手捧金人的小李却发出了闪烁着理性光辉、撼人心魄的哲学思索。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安那州 弗拉哈迪 莱昂纳 伊纳 揭橥 感时 李封 奥斯卡颁奖 人与自然 里奥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桃花源记》情节构建矛盾揭橥
2
作者 白笑天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桃花源记》文本存在桃花源与隐居村落名实矛盾、渔人寻得桃花源与再找时迷路矛盾、避世隐居与好客民风矛盾、太守与刘子骥寻找与“后遂无问津者”矛盾等。造成名实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标题误导及情节构设,又有读者望文生义的因素。因隐... 《桃花源记》文本存在桃花源与隐居村落名实矛盾、渔人寻得桃花源与再找时迷路矛盾、避世隐居与好客民风矛盾、太守与刘子骥寻找与“后遂无问津者”矛盾等。造成名实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标题误导及情节构设,又有读者望文生义的因素。因隐居村落为理想虚构,故情节设计上作者有意用渔人再找时迷路解决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矛盾。陶渊明按照老子思想构建隐居村落,但村落居民十分好客,与老子“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有所不同,反映出陶渊明的个性特征。太守与刘子骥先后寻找,曾相信隐居村落为真,但“后遂无问津者”,表明时人不相信能再找到。通过对以上矛盾的解读,可以进一步理解《桃花源记》的文本内涵,以及陶渊明构筑桃花源理想世界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与现实 《桃花源记》 矛盾 揭橥
下载PDF
儒家伦理与日本经济
3
作者 崔永东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1期60-69,45,共11页
自从马克斯·韦伯揭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问题以来,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的文化原因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尽管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只会产生于新教伦理地区,而儒家伦理不仅不能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反... 自从马克斯·韦伯揭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问题以来,人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的文化原因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日益浓厚的兴趣.尽管韦伯认为近代资本主义只会产生于新教伦理地区,而儒家伦理不仅不能导致资本主义的产生,反而会成为资本主义的障碍,但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日本为首的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工业文明的崛起这一事实却昭示人们:儒家伦理虽然不一定能产生出西方式的近代资本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新教伦理 儒家文化圈 揭橥 固有文化 价值规范 上下同欲 西方式 儒家学说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爱莲说》:出水妙善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初阳 《教师博览(下旬刊)》 2011年第1期6-7,共2页
一般读者都意识不到《爱莲说》的前生与后世,在普通的中学课堂里也不太有机会揭橥本文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承传。《爱莲说》之所以以区区九十五字,延续近千年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周敦颐对莲之意象的窃取与转化。
关键词 《爱莲说》 中学课堂 妙善 揭橥 爱莲说 《高僧传》 大智度论 对仗工整 四十二章经 香远益清
下载PDF
一封未经刊载的佚函——陈独秀致蔡元培 被引量:1
5
作者 管继平 《档案春秋》 2016年第1期55-57,共3页
百年的光阴要算起来也很漫长,几乎就是人生的全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将百年,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之等一批有识之士当年风云际会,于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掀起巨大的波澜。如今,风云人物早已... 百年的光阴要算起来也很漫长,几乎就是人生的全部。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将百年,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之等一批有识之士当年风云际会,于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掀起巨大的波澜。如今,风云人物早已尽归黄土,然而每每读着他们的故事,则鲜活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陈独秀先生是百年来一直颇有争议的人物,然而他揭橥新文化启蒙和五四运动的旗帜,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宣传者和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其伟大功绩却是谁也抹煞不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之 文化启蒙 揭橥 宣传者 留美学生季报 北京大学校长 沈尹默 周氏兄弟 赐鉴 刘半农
下载PDF
陈衍与《烹饪教科书》
6
作者 陈逸 《福建史志》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陈衍(1856—1937年),字叔伊,号石遗,晚称石遗老人,福州人,早年幕游各地,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国专等学府。他以精深的诗学、儒学、经学、朴学、史学、经济学等造诣,在清末民初文坛上享有盛誉,留有大量诗文经史著作,所揭... 陈衍(1856—1937年),字叔伊,号石遗,晚称石遗老人,福州人,早年幕游各地,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无锡国专等学府。他以精深的诗学、儒学、经学、朴学、史学、经济学等造诣,在清末民初文坛上享有盛誉,留有大量诗文经史著作,所揭橥的“同光体”诗论对中国近代诗坛影响深远。民国4年(1915年),陈衍60岁。对于一位早已申明“吾自入民国,既不为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揭橥 福州人 石遗室诗话 萧道管 稠人广座 文经 李宣龚 史著 诗言志
下载PDF
船山诗文赏析(二十三)
7
作者 心广 《船山学刊》 2017年第4期83-83,共1页
原文:充天地之位,皆我性也;试天地之化,皆我时也。是故历忧患而不穷,处死生而不乱,故人极立而道术正。
关键词 君子人格 易外传 内在价值 揭橥 精神魅力 杂卦 人极 道术 道之 功能效用
下载PDF
对《试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一文的几点质疑
8
作者 周清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6-69,共4页
《成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所载黄灵万同志:《试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读后颇有触发,爱就己见,与作者商榷。 一,《试论》篇首提出:“什么是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呢?”可谓开门见山,直接揭橥出该文论... 《成都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所载黄灵万同志:《试论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读后颇有触发,爱就己见,与作者商榷。 一,《试论》篇首提出:“什么是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呢?”可谓开门见山,直接揭橥出该文论叙主题。但是答案却是:“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事物的不甚深刻的本质和更深刻的本质之间的差异、转化、流动;一是事物的一种特定本质在内外诸因素的作用下向另一种本质的转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大学 揭橥 黄灵 一九 事物自身 决定者 特定国家 特定历史条件 唯识论 十六条
下载PDF
韩欧文风与南北文化
9
作者 张仁福 《贵州文史丛刊》 1990年第2期88-97,共10页
……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美学和系统方法》唐宋时代,是中国古典散文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历史走向个人的时代。异彩纷呈,而目各具的唐宋八大家,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八大家中,论风格的鲜明,弛创,首推韩欧。韩愈和... ……在所有场合下,风格成为文化的艺术符号——《美学和系统方法》唐宋时代,是中国古典散文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历史走向个人的时代。异彩纷呈,而目各具的唐宋八大家,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八大家中,论风格的鲜明,弛创,首推韩欧。韩愈和欧阳修,已成为揭橥唐宋两朝一代文风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欧 南北文化 唐宋八大家 论风格 唐宋时代 中国古典散文 揭橥 古文运动 古文创作 河朔
下载PDF
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反帝救亡思想
10
作者 刘宝书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57-60,共4页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时期,孙中山揭橥民族主义的战斗旗帜,为反帝救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中华民族濒临危亡时期,孙中山揭橥民族主义的战斗旗帜,为反帝救亡,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反帝救亡思想,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一、民族主义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当时民族主义面临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争取民族平等的双重任务。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基本点是反满还是反帝救亡,这是史学界至今尚未解决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时期 帝国主义侵略 满洲贵族 满清政府 爱国主义者 中国民主革命 革命党人 揭橥 宫崎寅藏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下载PDF
“同光体”诗派最后的回声——诗人王礼培及其诗论
11
作者 易新夏 《船山学报》 1988年第1期95-99,共5页
唐、宋诗之争,由来已久。明、清诗坛大率尊唐抑宋,到晚清“同光体”出,才揭橥宋诗,主学江西。然而,“同光体”自身的命运也不佳,辛亥以后,迭遭批判。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注意“同光体”并出现了一些较客观的评价。但是,有些学者论“同... 唐、宋诗之争,由来已久。明、清诗坛大率尊唐抑宋,到晚清“同光体”出,才揭橥宋诗,主学江西。然而,“同光体”自身的命运也不佳,辛亥以后,迭遭批判。近年来,学术界已开始注意“同光体”并出现了一些较客观的评价。但是,有些学者论“同光体”诗人只限于民元以前,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诗派 宋诗 《谈艺录》 揭橥 江西宗派图 严羽 诗歌创作 西昆体 陈师道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
12
作者 流舟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71-73,共3页
《聊斋志异》的故事后面,往往附加一段作者的评语,或长或短;或发议论,或寄感慨;或揭橥主旨,或借题发挥,时则置身事外,冷语峻刻;时则直抒爱憎,热情奔放;“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谈言微中,发人深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聊斋志异》这... 《聊斋志异》的故事后面,往往附加一段作者的评语,或长或短;或发议论,或寄感慨;或揭橥主旨,或借题发挥,时则置身事外,冷语峻刻;时则直抒爱憎,热情奔放;“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谈言微中,发人深省,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成为《聊斋志异》这部艺术作品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揭橥 王六郎 艺术作品 蒲松龄故居 罗刹海市 刘孝廉 太史公 溺鬼 忠孝节义
下载PDF
理想与实践:乡村教育运动中的陶行知和粱漱溟
13
作者 孙崇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36-142,共7页
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一幕,酝酿于1919—1924年,肇兴于1923—1927年,至1927—1933年间始渐入鼎盛之机。起初,乡村教育运动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们的眼光尚停留于乡村学校内部的渐次改良和乡村学校、乡校师范的努力创辟,1... 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一幕,酝酿于1919—1924年,肇兴于1923—1927年,至1927—1933年间始渐入鼎盛之机。起初,乡村教育运动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们的眼光尚停留于乡村学校内部的渐次改良和乡村学校、乡校师范的努力创辟,1925年8月始由陶行知明确揭橥起“提倡以乡村学校为改造乡村生活之中心”的大旗,注重教育事业与社会各方面力量的联络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中国近现代教育 教育事业 乡村学校 晓庄学校 乡村生活 思想者 乡村建设 揭橥 社会即学校
下载PDF
“生命的生产”、黑猩猩与艺术的起源
14
作者 周平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54-59,共6页
人,是一种有自由生命的类存在物。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首先在于他的“生命的生产”。“生命的生产”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着显见的持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从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起源进行探讨.... 人,是一种有自由生命的类存在物。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首先在于他的“生命的生产”。“生命的生产”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有着显见的持续性,因此,本文认为必须以此为逻辑起点和核心概念,从文化人类学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对艺术起源进行探讨.本文将首先揭橥“劳动说”理论偏颇之所在;然后根据劳动的两种不同形态,提出必须到“萌芽状态”的劳动中去寻找“萌芽状态”的艺术之命题。笔者认为,“艺术的起源”与“劳动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是同步发生的,而研究三者最理想的活化石便是黑猩猩。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心理学 艺术起源 文化人类学 种系进化 人类的起源 揭橥 持续性 心理发展 高级心理过程 当代心理学
下载PDF
旧学辨
15
作者 王伯祥 《中国文化》 1989年第1期147-148,共2页
祖国历史悠久,积累深厚。上世以来,无数劳动哲匠及一切无名英雄所精心创造之业绩,反映于见存文物者,如此其美富。而先秦以逮挽近,又复学人辈出,接武连踵,各展其精力,殚心究讨。或揭橥思想,倡导学说;或整齐旧闻,发为文章。咸有述造,垂诸... 祖国历史悠久,积累深厚。上世以来,无数劳动哲匠及一切无名英雄所精心创造之业绩,反映于见存文物者,如此其美富。而先秦以逮挽近,又复学人辈出,接武连踵,各展其精力,殚心究讨。或揭橥思想,倡导学说;或整齐旧闻,发为文章。咸有述造,垂诸竹帛。其后随时演进,衍为书册,沾溉弥广,化被日深。所谓“载籍极博”者,又如此其浩繁。综此浩繁美富之载籍与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匠 挽近 揭橥 此其 明允 咸熙 献春 彝器 文解 一遍遍
下载PDF
宋庆龄与新闻工作
16
作者 汪大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2期376-376,279,共2页
“现代收集和传布新闻的设备有了高度发展,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应付浩如烟海的新闻,而不致给埋在里面,忽略了以前的一切……人类坚持不懈地谋求一个没有苦难的社会和世界。但是人类的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它趑趄、停顿,... “现代收集和传布新闻的设备有了高度发展,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应付浩如烟海的新闻,而不致给埋在里面,忽略了以前的一切……人类坚持不懈地谋求一个没有苦难的社会和世界。但是人类的前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它趑趄、停顿,甚至挫折……既有真的新闻,也有所谓的新闻;既有真的历史,也有所谓的历史……真理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就在你发现那揭橥、保卫和促进人类事业的地方。”这是宋庆龄在《漫谈新闻与历史》中说的话。这篇文章发表在1956年《新观察》杂志第23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工作 揭橥 中说 牛兰 史沫特莱 中国论坛 红星照耀中国 抗日救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人监狱
下载PDF
论文学典型的时代性
17
作者 胡百顺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39-42,共4页
成功的文学典型,总是以崭新的面貌,展现时代的生活本质,揭橥时代的精神,使之成为时代生活的镜子,从而使人们通过这样的典型认识一定的时代,因此,时代性是文学典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从实质上说,它总是某... 成功的文学典型,总是以崭新的面貌,展现时代的生活本质,揭橥时代的精神,使之成为时代生活的镜子,从而使人们通过这样的典型认识一定的时代,因此,时代性是文学典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从实质上说,它总是某一时代生活的产物。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说过;文学是“时代愿望的体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学 生活本质 蒋子龙 车尔尼雪夫斯基 揭橥 乔光朴 社会主义新人 体现者 阿·托尔斯泰 生宝
下载PDF
评勃兰特的“新东方政策”
18
作者 杨秀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2-69,共8页
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个世纪的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德国的统一既是维利·勃兰特揭橥的“新东方政策”梦寐以求的目的,又是这一政策喜出望外的结果。对于仍然在为统一祖国的大业而奋斗的我们,分析、研究勃氏的“新东方政策”,自... 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个世纪的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德国的统一既是维利·勃兰特揭橥的“新东方政策”梦寐以求的目的,又是这一政策喜出望外的结果。对于仍然在为统一祖国的大业而奋斗的我们,分析、研究勃氏的“新东方政策”,自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兰特 新东方政策 德国问题 阿登纳 揭橥 基督教民主联盟 尼斯河 乌布利希 “和平演变” 国际形势
下载PDF
成都情结与异代知音——论阿来与杜甫的文学碰撞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麦歧 《阿来研究》 2023年第2期20-32,共13页
2022年的2月12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但就文学发展来看,则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是伟大的诗人杜甫1310周年诞辰纪念日,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阿来在“阿来书房”举办“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的首场。阿来关于... 2022年的2月12日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但就文学发展来看,则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不仅仅是伟大的诗人杜甫1310周年诞辰纪念日,也是当代著名作家阿来在“阿来书房”举办“杜甫·成都·诗”系列讲座的首场。阿来关于杜甫诗的讲座名为“杜甫·成都·诗”,而且阿来在讲座开篇就再次揭橥“杜甫”“成都”“诗”这三个关键词。“杜甫”是人名,“成都”是地名,“诗”是文学体裁。“诗”是由“杜甫”创作的,所以“杜甫诗”与“成都”碰撞,发出天然的声音,从而与阿来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我们可以说,阿来青睐杜甫的诗歌,但更青睐的应当是杜甫在成都的一系列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诗 诗人杜甫 阿来 诞辰纪念 文学体裁 当代著名作家 揭橥 异代知音
原文传递
形塑“东北”:梅佛光《满洲忧患史》成书考
20
作者 刘絮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23年第4期21-34,共14页
一、揭橥“东北危机”的“第一部巨著”自1927年5月至1928年3月,彼时“执北方之牛耳”1的天津《益世报》每日连载予觉所著的《满洲忧患史》。用近十个月的时间来连载一部史学著作,这在该报可谓前所未有。不仅如此,该书的连载刚一结束,... 一、揭橥“东北危机”的“第一部巨著”自1927年5月至1928年3月,彼时“执北方之牛耳”1的天津《益世报》每日连载予觉所著的《满洲忧患史》。用近十个月的时间来连载一部史学著作,这在该报可谓前所未有。不仅如此,该书的连载刚一结束,《益世报》就于翌年4月将其单行出版,全书共四卷,约三十万字,堪称巨著。而这部旨在揭橥日本侵略东北危机的《满洲忧患史》,更是益世报馆出版的首部中国历史研究著述。《益世报》对于此书也格外重视,不仅请天津著名书画家曹鸿年为单行本题写书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研究 《益世报》 史学著作 侵略东北 揭橥 满洲 益世报 忧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