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数学特性 揭示概念本质
1
作者 罗上明 《福建教育》 2019年第39期31-32,共2页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面貌、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积极变化。但在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调查报告中,却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听不懂数学课程的内容, 部分学生听懂了课程内容却不会解答相...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教学面貌、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积极变化。但在一些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调查报告中,却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听不懂数学课程的内容, 部分学生听懂了课程内容却不会解答相关问题, 部分教师感到数学概念难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基础教育 数学概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 揭示概念 数学特性 课程内容
下载PDF
巧设问题逐层递进揭示概念--以“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为例
2
作者 高冬梅 付粉娟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第1期97-99,共3页
1.问题提出.毕达哥拉斯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的知识放在首位.”每一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概念的教学... 1.问题提出.毕达哥拉斯说:“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的知识放在首位.”每一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数学概念的教学,都提供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契机,然而在方差概念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取快速给出方差的计算公式,然后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方差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设问题 毕达哥拉斯 离散程度 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教学 概念教学 独立判断 揭示概念
原文传递
活用教材 揭示概念本质——“生活中的比”教学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杜步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3期36-38,共3页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这一描述性定义使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既然比是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比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特征?笔者根据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9-70页“生活中的比”的内容,在研...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这一描述性定义使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既然比是除法,为什么还要学习比?比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本质特征?笔者根据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9-70页“生活中的比”的内容,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知道比的本质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的方法是揭示比的内涵与外延,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区别与联系;熟悉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述性定义 教学目标定位 活用教材 研读教材 《数学》 北师大版 揭示概念 除法
原文传递
概念关系网状地图的规律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江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年第2期68-74,共7页
介绍概念关系网状地图的特点与绘制方法,阐述其在多媒体搜索引擎搜索相关资源推荐、提供概念关系网状架构建设语义网和自动建立层级目录检索三方面的应用,并举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关键词 概念关系网状地图 搜索资源推荐 概念关系揭示 构建层级目录
下载PDF
怎样建构“1毫米”的概念
5
作者 蒉莹莹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2年第7期52-52,共1页
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构“1毫米”的概念呢?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抽象1毫米的概念1.基于起点,初步感知。教师提问:“你了解毫米吗?谁来介绍一下?”让学生介绍毫米。引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mm),1... 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建构“1毫米”的概念呢?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抽象1毫米的概念1.基于起点,初步感知。教师提问:“你了解毫米吗?谁来介绍一下?”让学生介绍毫米。引出: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mm),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精准寻找,揭示概念。教师提问:“请你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并将方法分享给大家。”让学生分享自己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提问 初步感知 长度单位 教学环节 分享 揭示概念 建构 毫米
下载PDF
如何更好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6
作者 张秋波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第10期66-66,共1页
如何更好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可以是这样的:一、动手创造中揭示概念课件呈现三组直线(如图1),让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预设学生分类情况:(1)和(2)为一类,(3)为一类。提出挑战:你能给每一组再补画两条直线创造出平行四边形吗?请选... 如何更好地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可以是这样的:一、动手创造中揭示概念课件呈现三组直线(如图1),让学生分类并说明理由。预设学生分类情况:(1)和(2)为一类,(3)为一类。提出挑战:你能给每一组再补画两条直线创造出平行四边形吗?请选择其中的一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四边形 说明理由 课件 动手创造 揭示概念 直线 挑战 分类
下载PDF
让几何画板用在当用时——以《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为例
7
作者 刘小宝 徐利萍 汪屹 《湖北教育》 2023年第29期10-11,共2页
“几何画板”软件的“实时数据”“动态演示”等功能在揭示概念本质、扩大验证样本、演示图形变化过程等方面具有优势。笔者依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进行了“几何画板”的应用研究,旨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几何画板 平行四边形 动态演示 学习难点 图形变化 实时数据 揭示概念
下载PDF
巧用类比推理 提高解题能力
8
作者 刘晓燕 《黑河教育》 2016年第7期66-67,共2页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类比是进行合情推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数学,如揭示概念,突出性质,导出公式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异同,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掌握新知,同时,实现了新...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中,类比是进行合情推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数学,如揭示概念,突出性质,导出公式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点间的异同,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掌握新知,同时,实现了新课程要求的自主学习的目标,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 揭示概念 突出性质 导出公式 创新解法
下载PDF
多媒体介入数学教学的最佳时机
9
作者 王海侠 《新课程(教研版)》 2012年第12期167-167,共1页
根据教学经验,列举了几个多媒体介入教学过程的最佳时机。
关键词 创设情境 思维受阻 揭示概念 突破难点 巩固练习
下载PDF
如何写好观后感
10
作者 杨菁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1年第6期33-33,共1页
教学目标:1.了解观后感和感点的概念;2.熟悉观后感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够围绕感点展开充分的论证。教学过程:一、揭示概念,引入课题1.什么是观后感?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后,把具体... 教学目标:1.了解观后感和感点的概念;2.熟悉观后感的写作顺序和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够围绕感点展开充分的论证。教学过程:一、揭示概念,引入课题1.什么是观后感?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等文艺作品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观是基础,感是重点。);2.所谓“感”:①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②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③可以是因为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④可以是因为观看而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3.什么是“感点”“感点”是由影片或文章中某一个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感点”,我们必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最善于写的一点或几点,作为自己感受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重难点 观后感 写作顺序 丑恶现象 感点 文艺作品 教学目标 揭示概念
下载PDF
结构化理念下的复习课设计--以“常见数量关系”为例
11
作者 朱希萍 黄敏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20年第7期42-44,共3页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的例4、例5安排了两种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道例题都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揭示概念,对速度引入了复合单位,教材的编排可以将“单价×数量=总...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的例4、例5安排了两种常见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两道例题都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揭示概念,对速度引入了复合单位,教材的编排可以将“单价×数量=总价”理解成“速度×时间=路程”的基础。在这两节课后需要安排一节复习课,对这两个数量关系进行比较、沟通,让学生把这两个数量关系纳入已有的认知。笔者以结构化理念为指导,对这节复习课做了如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复习课 结构化 揭示概念 四年级上册 两位数 总价 三位数
下载PDF
设计定义认知活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2
作者 刘银福 林新建 《福建中学数学》 2022年第1期22-23,共2页
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它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定义具有非常重要的认知技能,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 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它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定义具有非常重要的认知技能,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的.基于定义解题,能揭示事物的内涵和本质,有助于提高解题决策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认知技能 认知活动 逻辑方法 明确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揭示概念 解题
下载PDF
一次函数(1)
13
作者 毛群芳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8期15-18,共4页
卜以楼教授指出:数学概念要重视概念的生长过程,生长过程源于概念产生的事实背景,因此教师要选取适切的问题情境,揭示概念的生长过程.基本单位构成数学理论,而理解这些基础元素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至关重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单元,因... 卜以楼教授指出:数学概念要重视概念的生长过程,生长过程源于概念产生的事实背景,因此教师要选取适切的问题情境,揭示概念的生长过程.基本单位构成数学理论,而理解这些基础元素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至关重要.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单元,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应深入且全面,通过创造有助于构建概念的环境,引导学生跳出仅停留在表面知识的学习阶段,探索并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深层次结构与含义,从而揭示概念的核心要素及广度,使之能为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函数 数学概念 数学素养 问题情境 揭示概念 构建概念 基本单元 基础元素
下载PDF
聚焦核心问题 培养说理能力——《周长》教学实践与思考
14
作者 范秋香 《小学教学设计》 2022年第29期25-27,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3页。[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揭示概念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周长》,听说过周长吗?生:听说过。师:你会举例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关键词 说理能力 教学内容 聚焦核心 周长 人教版 揭示概念 教学实践与思考 三年级上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