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交网络用户虚假信息揭露行为研究:认知与情绪双路径视角
1
作者 叶凤云 常琳 +1 位作者 叶雨欣 郑敏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79-92,共14页
[目的/意义]探讨认知与情绪因素对社交网络用户虚假信息揭露意愿及行为的影响,促进社交网络健康发展。[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847份有效问卷,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认知与情绪双路径视角探讨用... [目的/意义]探讨认知与情绪因素对社交网络用户虚假信息揭露意愿及行为的影响,促进社交网络健康发展。[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847份有效问卷,综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进行实证研究,从认知与情绪双路径视角探讨用户揭露虚假信息的意愿及行为。[结果/结论](1)卷入度、感知价值、感知风险、自我效能等认知因素正向影响揭露意愿;(2)随着情绪唤醒程度的提高,用户揭露意愿会相应增加,且在消极情绪下,用户揭露虚假信息的意愿更强烈;(3)在认知因素影响下,用户会更关注信息质量;在情绪因素影响下,用户会更关注信源声誉;(4)自我效能和情绪唤醒正向调节揭露意愿对揭露行为的影响;(5)用户虚假信息揭露意愿存在两条触发路径,自我效能皆是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认知 情绪 虚假信息 揭露意愿 揭露行为
原文传递
犯罪生物学的知识建构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洋 刘洪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犯罪生物学研究重获关注,诸多生物学知识被应用于理解与识别犯罪行为。鉴于我国犯罪生物学发展比较乏力的现状,有必要进行犯罪生物学知识建构。基于犯罪行为人机体结构、功能等生物因素及其与环境交互作...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犯罪生物学研究重获关注,诸多生物学知识被应用于理解与识别犯罪行为。鉴于我国犯罪生物学发展比较乏力的现状,有必要进行犯罪生物学知识建构。基于犯罪行为人机体结构、功能等生物因素及其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现代犯罪生物学视角,犯罪生物学知识建构不局限于犯罪原因论,而是以提高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为直接目的,以发挥对法庭科学和犯罪对策的指导作用为最终目的,定位于“犯罪行为解释、犯罪行为揭露与证实、犯罪行为控制”中的生物学理论与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生物学 行为解释 行为揭露与证实 行为控制 知识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