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吉林德惠揽头窝堡金代遗址动物骨骼鉴定及分析
- 1
-
-
作者
孙阳
汤卓炜
宋玉彬
张乐
-
机构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出处
《边疆考古研究》
2023年第1期310-327,共18页
-
文摘
一、概述揽头窝堡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揽头窝堡屯,是金代遗址,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古代砖瓦、陶器、瓷器的残片和各种建筑构件。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吉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98~1999年两个年度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揭露房址12座,出土陶、瓷、骨、铁、铜、石、琉璃器700余件,同时出土一定数量的动物骨骼遗存。遗址规模大、文物堆积厚、遗存丰富,出土的文物、遗迹,为甄别金代遗存树立了清晰的考古学标尺,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考古发掘
琉璃器
金代
揽头
动物骨骼
建筑构件
考古研究所
抢救性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6.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再论明清之际的十三行与澳门贸易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立人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海交史研究》
2005年第2期62-66,共5页
-
文摘
明代文献中,迄今未发现"十三行"之专称。据《明清史料乙编》和屈大均《广东新语》的记载,明清之际经营外贸之"官商"为"揽头",然《广东新语》亦记为"十三行"。揽头不但直接与外商交易,而且跟随政府官员参与对外交涉,并对外商的行为负责。当外商违法时,揽头即使没有过错,仍要负上连带责任而被治罪。可见这一时期揽头在中外贸易和交涉中的作用,与清代设立海关后的十三行商人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贸易口岸的改变。开放海禁前,揽头与外商的交易地点是澳门,开放海禁后, "揽头"之称不复见于文献,而十三行商人与外商的交易地点转移到了广州。
-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十三行
揽头
澳门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十三行的起源
- 3
-
-
作者
赵立人
-
机构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学
-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12,共8页
-
文摘
屈大均1650年为僧,法号今种,1662年还俗。《澳门记略》收录释今种的诗作多首。这组诗记录屈氏1662年由广州航行至澳门途中,及逗留澳门期间的见闻和感慨,由此可判断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所述"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所记为康熙元年(1662)事。故十三行之出现,远早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设立粤海关开海贸易。梁廷枬《粵海关志》、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均可为佐证。《广东新语》又记是时经营外贸之"官商"为"揽头",两者应属同一性质,惟"揽头"所指为商人,而"十三行"所指为商号。明代史料涉及"揽头"者不少,亦可为佐证。
-
关键词
屈大均
十三行
澳门
揽头
客纲客纪
-
分类号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嘉庆朝参务档案选编(上)
被引量:3
- 4
-
-
-
机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72,共22页
-
文摘
参务在清代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一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人参不仅皇室用量较大 ,而且通过人参的经营 ,成为维持皇宫经费用项的重要来源之一 ;再者 ,人参产自东北 ,白山黑水是满族的发祥地 ,人参被认为是一种瑞草 ,“为国家王气所钟”。嘉庆朝是清代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 ,是时由于资源的匮乏及国家机器的锈蚀 ,参务已呈现无可挽回的衰败之势。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 ,现予公布。
-
关键词
刨夫
领票
入山
揽头
铺户
秧参
吉林将军
档案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